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孤不想当皇帝> 第203章

第203章

  当陶金把信件送上来时,南青还不忘问道:“那位管事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陶金语气有些惋惜:“是的,用了您给的消炎药。只是失血太多,医院现今的技术并不能够进行输血。”
  南青表示自己知道了。她让陶金回去忙吧。
  自己则是拆开信,倒要看看管事是在为谁拼命送信?
  当看见蓝铃二字,南青顿时来了精神。
  里面不乏是与她争辩的问题。关于公有与私有。
  不知道蓝铃是不是有意表现?将公有制的优劣,甚至私有的问题都研究的十分透彻。
  可能是环境问题,南青觉得她似乎是依据大梁境内的情况,修修补补了对于公私的双重看法,那就是混合管理与经营,并且以公有为主。
  将公营的先进性与私营的先进性融合,依照不同标准和情况使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南青眼睛一亮,总感觉看了蓝铃本土化的公有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因为蓝铃在信中说,如今仍旧是私有为天下为代表,公卿帝王是私有典范,尽管帝王与公卿不同,为了自己的家天下需要打通庶族们的上升渠道,和打破公卿的垄断,才能长治久安。
  但帝王在私有制仍旧是最大的受益者,这种自相矛盾的悖论,常常使得帝王最后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而导致改革不彻底。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变法改革失败的原因!
  因为分配源头,本不该由帝王亲手分配。即便帝王前期再表现的如何英明,终究会背弃草根阶级,选择自己的江山。
  最后蓝铃提出疑问:“那么晋王与帝王一般无二,又该如何跳出这个历史轮回的框架?”
  极大程度上让南青都陷入深思,她很明白,自己如今做到一切更倾向于社会主义模式,但工业的快速发展是需要资本去推动运转的。
  正好涉及公私混用经营双循环模式。
  不过就算资本要发展,但中央都必须集权,监控资本。
  她立即写下一封回信,关于对未来的设想。
  如果她成为皇帝,她将不是王朝意义上的皇帝,会沿用的模式大概只有高考,各行各业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改革。
  但光靠她一个人不行,她还需要像蓝铃这样的人才。
  针砭时弊的政治人才。
  当然她不会妄想一步跨越社会主义,期间肯定会有过渡阶段。
  可以参考后世的英国,走得君主立宪制。只要生产力发达,能够缓解阶级矛盾。
  不过南青并不觉得君主立宪制比中原的封建王权更高级,更不可能存在于中原,因为中原的封建并不是意义上的封建,它实际是中央集权。
  像君主立宪制,国王和女王很大程度没有实权,只是个吉祥物。
  而中原如果没有中央集权,很快就会导致各地分裂,军阀混乱。所以支持中原发展任何体制的前提,必须是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适用,区别在于他们内部有没有像中原那样的凝聚力。
  很显然在现代国家,并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像中原这个庞大文明国度的实力。
  南青把自己心中的答案告诉蓝铃。
  短期内还会是王朝专制,但不再是单独的皇权专制,更不是君臣共治天下,而是自下往上各个阶级跨越卷出来的精英共治。
  一个精英共治解决了蓝铃至今为止所有的担忧。
  南青与蓝铃之间的来信,让后世称之为女帝女相之间的双英荟萃。
  而大梁官兵抄了邮局,抓了几个平日收保护费的地痞,衙差,甚至县令,怎么打听都无法打听到,那日来的人是谁?
  荒北奸细又带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离开了?
  总之有人似乎非常重视此事,以至于把抓起来的地痞衙差县令,审都不审,当晚处死。
  这件事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
  而蓝铃知道此事,都只是面无表情地煲着红枣奶茶,等待太微下朝后过来喝上一杯。
  因为这将是她泡得最后一杯。也是君臣关系的最后一次斟酌。
  之后她既不是太微的妃子,更不是他的臣子。
  她只属于自己!
  蓝铃双眸闪烁望着刺眼的太阳,脸庞都无比期盼般露出笑容。
  “我将是我。”
  “再不被任何人定义。”
  *
  启光帝驾崩的消息传进京城后,举国震动,各地亲王开始蠢蠢欲动,往京城里钻,要替启光帝尽孝守灵。
  实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只因启光帝膝下并无子嗣,那么皇位自然要落到兄弟们手里。
  原本最有资格继位的是被封为晋王的“皇室正统”的一字王,南青上位。
  尽管她的势力从荒北扩散到西北甚至整个草原,但亲兄弟们一句:她是女人。就彻底抹除她的正统地位。
  还搞起阴谋论,说启光帝可能是被晋王害死的?否则启光帝为什么不寻他们?反而去找晋王。
  知情的人都知道启光帝跟南青,一个是嫡,一个次嫡。
  无论是血缘还是法理上都是最亲近的关系。
  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姐弟。
  连崇王最近都不再为南青举旗,这让地方亲王觉得自己有机会争一争皇位。
  实际谁都知道女人这个身份,对晋王来说只是个蹩脚的理由。
  皇位?她想要随时触手可得,不会因为一句祖宗之法就能阻碍她。
  现在的南青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更别说深藏在荒北的那支实力强大的御卫军。
  尽管很多人不知六县胡家军的惨状,但基本都听说过,晋王不费一兵一卒就杀死上千人。
  胡尚风连人都没看见就被铁木兰炸成肉泥。
  如今启光帝在晋王那边驾崩,晋王还光明正大将消息传回京城,两个环节紧密相扣,足以证明启光帝临死前专门是去找晋王的。
  他不是被动的。
  何况还有严公公和遗旨能够证明晋王的清白。
  聪明人都知道启光帝被大梁奸细毒害后,就有意去找晋王,是想晋王接管朝廷。
  可不知为何晋王并未这么做,反而将严公公和遗旨送回京城。
  当遗旨被崇王等人所截留,宗府的老王爷们纷纷围着崇王,就想看一眼启光帝最后的内容。
  果不其然,上面写着让晋王继位。并列数晋王的地位与才能都匹配于大姚天子的实力。
  崇王收起遗旨深深叹息,对接下来关于启光帝的谥号开始讨论,有转移话题的嫌疑。
  其他老王爷一个个老谋深算,唯有崇王的弟弟福王站出来道:“如今朝政被田党把持,你认为他们扶持的皇帝会像晋王那般有能力?”
  “田党怎么会允许?”
  崇王瞧了弟弟一眼:“天真。大姚的朝廷各个清流哪个不是视祖宗之法为尊。”
  很显然崇王并不想南青回京城。
  崇王的态度让其他王爷心思更加活络起来。开始推荐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崇王直接敲定:“就鲁王吧!”
  此话一出。
  其他王爷闭嘴。崇王是他们的老大哥有对皇位继选人的话语权。
  福王不解道:“难道就因为晋王是女人?她到底是我们南氏的血脉!什么祖宗之法,大哥您还不清楚,现在的大姚急需的是一个英明的人领导。”
  “住口!什么都不懂就不要掺和。”崇王立即对弟弟下了逐客令。
  福王也甩脸子离开王府。
  他怎么都不明白,大家那么在意男女之分?明摆着晋王已经有中兴之资,好果不选,净选一些歪瓜裂枣的东西。
  然而等他出门,就被近卫军拦住要查他。
  就算他是王爷都百般刁难他。
  气得福王就算不想明白,都知道田党已经彻底垄断京城,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已经不管什么江山社稷。
  还有田党已经主张求和,跟大梁共治严州,以此来保留严州一半的主导权。
  这种卖国求荣的政策,瞬间令京城的学子们聚集起来,反对田党签订丧国辱权的条约。
  很快学子们就被抓了起来。
  京城陷入一片动乱,敌人还没打进来,就先抓学子了。
  方元躲在严公公旗下的宅子里,她才勉强渡过一劫。
  刚好严公公将圣旨送到,又回到这间宅子,发现方元。
  严公公还记得她,于是给她安排了一个院子,让她不要抛头露面。
  方元却不以为然:“京城需要人制造舆论。”
  “靠嘴能够把田党说死吗?”严公公道:“如今田党比之赵国公还要贪得无厌,他们把自己以外的人都视为乱党,已经掌控三万近卫军。”
  “不要再挣扎了。”
  连崇王都不主张晋王继位,分明已经将京城视为一个毒窟。
  方元听罢,她分析道:“其实晋王如果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完全可以打进京城,自己做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