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孤不想当皇帝> 第214章

第214章

  南青微妙感觉到丰收的季节,会是她一张一流的招安牌。
  于是她在邓世子送来的各种土地丈量面积与地契,先是奖赏了打仗的御卫军,分二十亩给阵亡女兵和其他士兵的家属。
  余下至少还有数百万公里的粮田,而且都是一稻三熟的肥沃的土地。
  让南青想想就留口水。
  之后就是招安,然后特地将邓世子和直系亲属扣留在镇北府。
  镇北府清空一个区,留给邓世子跟他的皇亲居住。
  南青还不忘提醒邓世子,以后他的子嗣只能当一个小小的百里县君,其他亲戚都贬为平民。
  邓世子并无怨言,他知道八千御卫军的威力。
  但提出一个条件:“晋王殿下,若您重新入京,可否允许我妹妹还有嫂子,参与您这里的考公选拔。”
  “你放心,等没有争议,你都可以参与考试。”南青许诺道。
  这次的许诺,南青不会想到未来就是有人想反她,在体制内,都不得不先认同她统一天下的功劳,还有新制度比旧制清廉透明的优势。
  后世所有想反她的人,几乎被统一共识为乱贼。
  秋收完毕,时间荏苒,冬天来了。
  大梁境内开设低价粮试验区,还有织布厂试验区,并且派出的女文吏,因地制宜,发现蛟城的出海口经常来往一些不知名的商人。
  而且蛟城的居民生意头脑非常好,因此这位女文吏建言在蛟城设立府衙港口,并且招聘大梁的蛟城人出海来往贸易。
  这项改革提出,为后世上百年带来数亿两的税收。
  新的一年开春后,京城的一万俘虏已经有条不絮被派出去的周凡王猛送到大梁境内。
  荒北的十几万俘虏渡过冬天后,反倒不愿意离开荒北。
  生怕回到大梁再饿死。
  邓世子得知此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还是蓝铃出面,说服所有人回归大梁,十几万俘虏才垂头丧气地离开荒北。
  南青知道现在各地还乱着,急需正规军维持治安,于是她通过蓝铃与这些俘虏的将领取得联系,并且许诺所有将士每人十亩田的经营权转让权承包权。
  让这些俘虏才有了盼头重新回到大梁。
  眼下南青最需要处理的,反而是登基一事。
  因为自从老丈人回来后,坚持要让她重建大姚,甚至迁回京城。
  南青直接拒绝了。
  第一次,卓相与南青产生冲突。
  卓相每日都会来书房请她回京掌握大权。
  南青此刻正在筹划前梁土地的开发。
  此刻前梁的土地占据四百多万平方公里,除去拿出安定前梁人心的土地十万平方公里,剩下的她要仔细规划。
  毕竟前梁前姚加起来不过一亿人口。
  她一个荒北就能养活这么多人。
  但未来二十年预计人口可能要翻倍,所以她得提前准备四个大粮仓。
  中原内陆耕地为一座粮仓,西域则适合种植土豆大麦,为一座粮仓,荒北为也为一座粮仓,前梁靠海土地切割太碎,不如内陆的优势,所以拿去进出口作为经济区非常合适。
  南青甚至已经写好新国度的航海计划。
  “岳父,你看我的打开海陆两地经济贸易的企划。”南青将一叠厚厚的纸递给卓相。
  卓相的字叫青莲,认识他的人私底下都会称呼他为卓青莲。
  卓青莲接过企划然后轻轻放在桌案上,他抱拳道:“前姚丞相卓青莲,请陛下回京主持大局!如今两地百废待兴,急需一人挑起大梁。”
  南青转身又拿起企划,顺道:“暂时不急。”
  “您已经拖了半年!”饶是卓青莲都忍不住大点声说话:“是对七王不满意?老臣会处置,还是说对朝廷哪些人不满意?”
  “怕您在荒北的心血付之东流?还是怕那些女子不能入朝为官?您只要登基为帝才能为她们出人头地!”
  南青闻言终于放下企划,目光直视他:“岳父,在你看来,我是为了女子打仗才统一天下的?”
  “我承认有这部分原因。不过统一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卓青莲立即拱手:“老臣失言了。”
  “我知道你这么着急是怕临时出了意外。”她摆出缓和的态度:“草原,前梁,前姚,现在处于一个微妙的趋势,只要我一天不登基有些野心之辈就会蠢蠢欲动。”
  卓青莲不解,明明她什么都知道,为什么迟迟不登基?
  他找女儿商量,同样见不到她。
  事到如今南青也放下心防,她当场指出前姚的问题:“七王尚在,我继承大姚就意味着要承认他们的地位,一些软弱无能的东西,岂配当我的宗亲?”
  “还有,比起前姚,前梁皇室却懂得退位寻求自保,那么不杀他们也可以。”
  “那您到底想怎么样?”卓青莲道:“既不要前姚,有可能失去正统的合法性?让后世人如何看待您这位陛下?”
  南青开门见山:“岳父,谁说我一定要继承前姚才能当上皇帝?”
  此话一出。
  卓青莲脸色一变,瞬间猜到她的想法。
  “陛下,这可不是儿戏,您要三思。”
  事到如今南青也期望岳父这位古人能理解自己。
  她道:“我会新建自己的国家,并且撇弃前梁前姚的糟糠,开创新世。”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急着登基的原因!”
  因为一旦急着登基,没有开好头,那她还是完全照着前朝的框架去发展,最后发展出来的产物还是封建王朝。
  既然她作为现代人,来都来了。
  统一后,怎么都要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而不是追随过去搞历史倒退。
  “荒北民制,您研究了吗?”南青突然问道。
  卓青莲无奈叹气道:“你兴学兴商,兴兵,每一样都没有落下,但这只是荒北,以后您要掌管的是整个天下。”
  “我初来荒北到至今五年已经用时间证明,这一套可行。”南青:“可前朝老臣未必支持我,尽管为了讨好我能答应,但日后他们若入我的制度却成为排异的产物,到时才是对荒北民制的沉重打击。”
  她很清楚世族是扫不清的。
  尽管真正的百年世族死光了。
  未来的世家算不得意义上的世族,但一样容易对某个领域形成垄断。所以她不要前姚。
  宁愿花一点时间,让自己旗下培养的人才接任,都不要那些自诩良臣,实际都是自己前途个人利益重要的人。
  “就这么办吧。”
  卓青莲还想建言,可当江幽菲端着茶进来,他立即闭嘴了。
  “爹,相信青儿。”江幽菲亲自将茶送到卓青莲的手上。
  卓青莲沉默了。
  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为所惊。
  江幽菲突然道:“您和前梁前姚某些人达成协议,是想他们好好辅佐青儿登基,这份良苦用心孩儿能理解。”
  “不过孩儿手头有一份名单,您看看再议。”
  “什么名单?”卓青莲道。
  他接过女儿给的一本册子,上面详细写了与他私下来往的臣子的家族的情况,还有盘踞各地的势力。
  基本还是抱着一份在地方当土皇帝的心思。
  “胡尚风是怎么死的?爹,您应该很清楚。”江幽菲提醒道:“胡尚风暂时微不足道,别人也未必知道他,但很快此人势必会再青史留一名。”
  卓青莲越发感到自己不了解女儿还有儿媳,他询问道:“什么意思?”
  江幽菲直言道:“因为剿灭胡尚风一战是奠定荒北民制的第一站。”
  自那之后荒北的百姓再不惧怕所谓的县令与衙差,他们加入监督后,降低治理成本,从很大的程度上为南青扫平一些残余的毒瘤。
  荒北的百姓也迎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最后江幽菲的语气已经冷下来:“父亲,应该不想为那些个人利益为上的人,变成下一个胡尚风吧?”
  几句话,让卓青莲意识到,这五年来不仅是儿媳的成就,还有她女儿的份。
  卓青莲作为旧制度的拥护者,陷入了迷惘,他坐下一言不发靠在椅子上,整个人都十分苍白无力。
  南青真心感激岳父为了她四处奔波,就为了稳住她的根基。
  其实本质还是为了她好。
  南青决定让他亲眼去看看:“岳父,有空去公塾和火车站看看?您来荒北那么多天都没好好逛过,还有您侄女卓婷她在镇北府开了一个超大商场和公共服务区。”
  “现在已经成为荒北的景点标志。”
  卓青莲明白她的意思,便点了点头:“这些日我就不再找你,你想登基再通知我。”
  南青答应道:“后天,我会在荒北举行简单的登基仪式,正式的等回京城再说。”
  两方暂时达成协议。
  此时此刻荒北上下都充斥在欢喜又紧张的气氛之中,很多民众想知道荒北会不会成为国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