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说完就又扔下尉迟敬德走了
能和他打平手又如何,选择不同,走向注定不同。
里面的士兵们确实身无负担,但是他章邯也有他的长处,长公子的亲信他当定了。
尉迟敬德笑,他也有法子,他冲邯的背影小声喊道:“小子,等老子功成名不会忘记你的!”
背对着他的邯没有回话,只是冲他意味不明地招招手。
尉迟敬德没有再喊,再喊万一招来巡逻士兵那他就完犊子了,他只是看着演武场的围墙露出势在必得的表情。
陛下已经闯出威名,他尉迟敬德自然不能空落落的就与陛下相认
他尉迟敬德只做陛下手下最强的将!让所有人服气的将!
想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尉迟敬德傲然道:“陛下,您等着吧!”
待会儿您就可以见到敬德了!
臣定然会再次成为您手底下最强的将领!
第12章 隐藏款臣子出发咸阳二凤天生墨者圣体……
人不能压榨过头,蒙恬他们虽然很想直接压着相里殷去墨坊看新刀具,但在李世民的劝说下还是先吃了饭才过去墨坊。
吃完饭,蒙恬他们终于忍不下去,再次把相里殷抬着跑到墨坊,享受飞一般的待遇。
激动冲刺的速度可比李世民快多了,等李世民到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已经说上了。
“……商代的青铜冶铸技术就不多阐述。”
“春秋战国和我们大秦的冶铁是这样子的。”
相里殷拿起一块红褐色的铁矿石,把它和木炭一层一层地夹在一起,道:“此为块炼铁,它……”
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蒙恬他们听得似懂非懂。
李世民却听得热血沸腾,因为这些话真的很熟悉!熟悉到他深刻知道曾经听过。
当年颉利可汗趁他初初登基,入侵泾州,而他苦于国内虚空,不能一举杀到突厥腹地时,他的臣子们就曾说过这些话。
玄龄和如晦陪着憋屈的他,劝慰道:
“春秋战国及秦,匈奴铁器发展落后,所以赵国李牧能大破匈奴十万骑,秦朝蒙恬能却匈奴七百余里。”
“但在秦末战乱时,匈奴偷学了中原的冶铁技术,骑术本就强大的他们配备马铠,铁制武器,把自己装备成重装备的骑兵,压制汉朝五十多年。”
“一胡敌三汉,生长在马背上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骑术上天然就比我们有优势。”
“但只要我们休养生息,强劲军备。突厥军备原地踏步,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一汉敌五胡,屡战屡胜不在话下。”
“商的青铜冶铸技术……”
“春秋战国的块炼铁技术……”
“我们大唐的冶铁技术……”
这些话对当时憋屈的李世民就是一香喷喷的大饼,和相里殷现在所讲合并在,把记忆中的李世民和现在的李世民一起钓成翘嘴。
不是画空饼,而是他李世民的臣子,都贴心!
“木炭夹着铁矿放进高炉点火焙烧,使铁矿成铁。”
相里殷现在给蒙恬、长公子他们这些门外汉介绍冶铁方法也不奢望他们懂。
纯粹是依猫画虎,把当时先生们的话转述一遍罢了。
“弄好的块炼铁放在炽热的木炭中反复加热和锻打,最终成刀剑形状。”相里殷拿起身边的一把断刀,向李世民等人展示。
刀被虽厚但对人眼来说还是薄的,得靠近看才看得清的叠打了几层。
“要叠……”
“七至九层。”
突然冒出来的声音让众人循声看去,然后就看到长公子微微发红的眼眶。
相里殷没转头,听到声音只点头道:“对,长公子说得对,确实是七至九层。”
本以为长公子是瞎蒙的其他人:“??”
看到众人眼中的惊奇,李世民就知道自己情绪又外显了。
但情绪这种东西委实难以掩饰,一想到有一个他的臣子就在
大秦的某一个角落,李世民眼眶里再次泛起些许晶莹。
他头微仰,声音稍显嘶哑道:“一想到大秦的将士在与敌人对战时能够用上更锋利的刀具,保护大秦疆域与自身安危,孤心中就为他们开心。情绪外显,还望诸位见谅。”
蒙恬感动,其他五位将军自愧不如。
秦小政侧目,秦小政自愧不如。
相离殷看向李世民的眼神更爱了,长公子一心为国为民的样子,真像先生说的主上。
心中感叹,相里殷还是继续介绍道:
“秦冶铁法处理出来的铁为白口,质地又脆又硬,而且产量低,还常需要毁炉取铁,损耗巨大。”
蒙恬眼神蹭亮,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确实是这种感觉:“对对对!”
他们恨不得把头点断。
李世民更是把断剑放在中间,用行动表达自己对这句话的肯定:“确实质地较差,容易崩裂。”
至于产量低和毁炉取铁他就不太了解,不过李世民用眼神对相里殷表达信任。
其他将军有样学样,纷纷用眼神和语言对相里殷方才的说辞投以肯定态度。
被鼓励到的相里殷:“=v=”
他按住嘴角上扬的弧度,矜持道:“接下去就是我同你们说的重点了。”
重点来了,众人这下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就怕听不清相里殷的话。
相里殷带着他们这一行人往里走,边走边介绍道:“把生铁加热到熔化,去炒炼成钢或熟铁。”
“我们叫做炒钢或者炒铁技术。”
王离茫然道:“这铁还能炒?”
其他副将更是有种认知被掀翻的感觉:“这铁还能真融化?”
蒙恬比他们懂一点点,但这更让他知道相里殷所说的融化铁有多难做到,他惊恐:“这得多猛烈的火才能让铁融化啊!”
秦小政倒是冷静,但从他攥紧李世民手的动作就知道,这冷静是假的。
在场也只有李世民是不迷茫,并且还更加兴奋
是的是的,当初他的亲亲臣子就是这么介绍的,虽然他只知道皮毛,但是他知道能融化铁的原理!
李世民像是学子在验证试卷答案般问道:“火力不足,一是因烧火的炉子问题;二是因风力设备?”
蒙恬他们听得眼珠都要掉出来了。
第一次回答可以说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但这一次可不一样了,在他们的眼中,此刻的李世民仿佛闪耀着智者的光芒。
蒙恬惊呼:“公子,你这个也知道???”
相里殷说出冶铁知识蒙恬他们还能理解,毕竟他是墨者,但长公子能一点就通他们就不能理解了。
相里殷也惊讶:“长公子好悟性。”
他看着李世民的眼神惊疑不定,这人,这人,这人难道就是天生的墨者圣体??要不然怎么能够这么快就领悟他好不容易才领悟的东西?
李世民微笑,其实他也不是那么想懂,可无奈他有一群厉害的臣子,还有一个记性不错的脑子。
他像是卷子被先生们齐齐夸赞完美的学子,矜持:“相里先生说得仔细,孤根据您说的推敲罢了。”
蒙恬他们:“那更厉害了长公子,我们就没听懂,您竟能举一反三!”
李世民眼底明亮,宛若有光,这是看到线索的光,这是看到希望的光。但在相里殷看来,这就是长公子求知的光。
相里殷心怀欣慰,觉得自己把冶铁技术的发展告知长公子可能确实是一件正确的选择。
带着李世民等人走到了一处紧锁的大门面前,相里殷停下脚步,其他人自然不敢随意乱动。
相里殷这宛若呼吸都放轻的样子让众人更加谨慎。
相里殷沉声道:“长公子猜测得对,若想炒铁,只能换炉子和加大火力。”
一边说,相里殷一边推开厚重的大门。
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炉子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个冶铁炉和他们以往所见到都不一样。
他们:“哇!”
相里殷脸上是根本控制不住的骄傲笑容:“这就是我们新做出来的炒铁炉!”
相里殷带着李世民等人走上前,蒙恬他们感叹:“这确实和原先看过的高炉不一样。”
“是的。”相里殷肯定他们的说法,“此高炉的一大重要改造就是炉的形状。”
蒙恬疑惑:“如此改动和不一样吗?”
相里殷笑:“影响自然大。”
他向众人介绍眼睛看不到的部分:“从地面向下挖成缶底状的坑,内边涂一层耐火泥作为炉膛。”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圆形高炉的中心位置出来的铁质量总是最差的,后面才发现是因为风力很难到达高度过三米的高炉中心。”
蒙恬他们好像有点懂了。
秦小政也听懂了,他道:“将圆形变为椭圆形就可以在扁的两侧鼓风,使得风力可以达到高炉中心?”「1」
相里殷向小家伙投来赞赏的目光,赞同道:“是,椭圆形有助于风力传输,因此,我们能冶炼更多的铁,质量更好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