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李世民现在已经彻底笑不出来了,这节奏他熟,魏征每次就是这样上奏言,把他从头到脚批一顿的。
  那棒槌临头的感觉,他深刻记得!
  李世民眼睛看向就站在魏征不远处的房玄龄,等看到对方此刻已经不再看他,而是在想什么的时候。
  李世民:心痛,玄龄果然知道魏征这厮要当众批他了!
  不负众望,魏征:“现谨以见闻所及,列之如下。”
  还带“列”的,众人叹为观止,但想围观。
  魏征道:“陛下登基虽大赦天下,让天下免赋税徭役一年,赐百姓爵一级,停下除长城之外的工程让百姓回乡,但陛下真以为这些政令能传遍秦朝各地?”
  能吗?先皇乃一统六国之皇都不敢说能完全掌控天下,要是能完全掌控天下也就没有五次巡游这件事情了。
  更不要说初登基的新皇了,怕是许多偏远之地都不知道皇帝换了个人坐吧。
  魏征侃侃而谈:“秦朝有五十余郡。一郡之长为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人互不隶属互相牵制,但三者若勾结,怀有异心,陛下远在咸阳能知?”
  李世民这下子是真连嘴角的弧度都弯不起来了,多扎心的话啊,他的魏爱卿。
  魏征目光炯炯,继续暴击:“故陛下耳目被蒙,地方百姓疾苦皆不知,也不知所施政令是否施行。”
  “臣奏陛下对地方失察之过,此为一也。”
  好一个‘一’,在场所有人侧目,有一就有‘二’,这人的谏言怕是能把陛下砸死。
  臣子们莫不感慨,只握紧手中手板,旁观大佬发言。
  原来这个问题也是问题,能拿出来讲?
  他们只觉得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进谏。
  李世民也觉得好一个‘一’啊,直接暴击他的心口。
  魏征继续说‘二’,道:“陛下无为无欲,清静之化,欲成大治。在百姓心中若能立起圣君之名,即使国家频年霜旱,百姓也定会知陛下乃体恤抚育之人,至死不生二心。”
  “但陛下其名却止于咸阳,远不及遐荒,不及六国旧地,也不及边境之地,远方百姓皆未闻陛下清名,对大秦信心皆无。”
  “六国旧地、边境之地的百姓只知大秦徭役繁重,劳苦忧患。匠人只知服役后仍会官府辖制,强壮士兵仍疲于应对各种事务,百姓疲于惊扰,谷麦不收,民心不宁。”
  “观陛下言语似乎要与圣君看齐,论在百姓心中却连中主都未逾过。”
  “臣奏陛下让大秦百姓无望之过,此为二也。”
  好一个‘二’,和前面相互呼应,刚刚说地方官员心中无陛下,现在说地方百姓心中无陛下。
  但……
  李世民默默点头:“爱卿所言极是,远方百姓民心未集,确实是朕之过。”
  若左相谏言让诸臣感觉惊慌,新皇的态度确是让臣子们觉得惊悚,这世界上竟会有皇上如此谦和的接纳臣子的意见。
  毕竟左丞就差指着皇帝的脑袋在骂骂咧咧了。
  魏征表情不变,看不出来一点他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指着皇帝鼻子在骂骂咧咧,也毫不疑惑他家陛下的反应。
  毕竟当年的他可是真趁陛下诏五品以上的官员上封事之机,同样是这样子指着陛下的鼻子进
  谏。
  当然,他家陛下的反应很合他心意。
  陛下看完奏疏欣然接纳,说会闻过而改,列为屏障庶朝夕见,并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最后甚至赐他黄金十斤、马二匹。「2」
  魏征:习惯了习惯了,陛下听劝!
  李世民:不习惯也得习惯,没事,朕会溺爱魏卿。
  就是心中一边说要溺爱的李世民眼睛还是不自觉地看向房玄龄。
  爱卿,你……不救救朕吗?
  房玄龄回以眼神,似乎是用眼睛像李世民说:没事,陛下,您的玄龄会救你的!
  魏征自然看到李世民那偶尔撇向旁边的眼神,但习惯就好,陛下的视线会回来的。
  魏征自信道:“陛下常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欲视人如伤,爱民犹子,恤其勤劳。”
  “但臣观咸阳周围的百姓生活却发现并非如此。”
  魏征面露惆怅之色:“百姓白日所食之物是清可见底的米汤;肩膀是水担压出的红痕;手上是犁地所受的伤痕;居住的是雨水天气即踏的土墙茅草房。”
  “臣与陛下商讨,竟还得知他们田地里产出的是贫瘠的麦穗;冬日所穿之衣是单薄不可挡风雪的粗布麻衣。”
  “这还是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关中,更别说其他地方,可见陛下言语空泛,行动却无,百姓生活之疾苦从未改善过。”
  “臣奏陛下对百姓行动不足之过,此乃三也。”
  这过“错”说得在场的官员都想替他们陛下喊冤。
  淳于越震惊地看着魏征,惊恐道:“陛下登基不过几天,你竟然就想立刻看到成就?”
  这是什么恐怖发言??
  魏征淡定回应:“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陛下若能同周文之小心,追殷汤之罪己,勤而行之。对今时思而改之。自然可以使万物更新,改变臣现在的所见所闻。”「1」
  “但肉眼可见,陛下并不能做到改变我的所见所闻,故而国家治乱,在于陛下一人而已。”
  多扎心的发言啊,没有经历过魏征发言毒打的秦朝臣子们惊叹。
  这是什么皇上罪己论?
  他们看向上首的新皇,期望新皇反驳,但新皇面上虽有怅然但确实认同的!
  李世民怎么不认同呢?
  他的亲亲玄成所讲的这些话他熟悉极了。
  这波进谏套路和狠辣发言不就是玄成上辈子进谏的《十渐不克终疏》。
  该死啊,竟然现在才记起来,要知道当初这他早就看过很多遍了,他还把这谏言列为屏障,让自己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了呢!
  嗯,当初是当着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面被上奏的,当时的人真多。李世民想。
  被新皇态度影响到的众人禁言了,细细想来他们觉得
  ……这丫的讲得真的有理啊!
  魏征的话明显还未说完,他继续说道:“臣方才观陛下求贤如渴,欲亲爱贤才,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但秦朝贤才分布各地,却无途径进咸阳为国效力。”
  似是想到了什么,魏征还叹了一口气,让人只以为这无途为国效力的人也有他一个。
  只有李世民猜到他的魏征是在可惜他家科举制没法直接搬到秦朝来。
  魏征继续道:“循环往复之下,朝堂之人只剩下世家大族者能进朝堂。”
  “臣奏陛下不察贤才之过,此为四也。”
  世家大族沸腾了,他们觉得自己被内涵,并且有证据。
  他们怒视魏征,把祈求的眼神看向蒙毅等人。可惜,这个秦朝此时最大家族代表没看他们,他们低眉顺眼,对此毫无异议。
  魏征下最后的结语:“诚愚鄙,不达事机,略举所见四条,辄以上闻圣听,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思而改之,与物更新。”
  此折磨终于结束了,但众人却不知道说啥了。
  因为左相说得委实精彩,真的是把他们模糊想说的总结了,没想到的也说了。
  他们知道的还没对方说的完备呢!
  李世民觉得这些话虽然残忍,但也觉得说得有理,他道:“爱卿之所言皆是望朕统御天下,将圣道广播九州,礼教振兴,威加海外,使得百姓年谷丰稔,菽粟丰收。”
  “朕今闻过矣,愿改之。”
  李世民的态度,魏征很满意,这些问题确实是他依据所见总结的,也是希望陛下能进行整改的。
  但魏征却不满意此刻同僚们的态度了,因为此刻他的同僚们竟然没有说话。
  他提出谏言了,接下去不是应该踊跃发言,说出解决方式吗?
  嗯,就如当初的玄龄一样。
  进谏完的魏征退回自己的位置,看了一眼恢复老神在在的房玄龄和此刻已经放松下来,甚至有些开始发呆的同僚们。
  呵呵,他家被房玄龄这厮养大了胃口的陛下可不会放过你们,我的同僚们。
  确实,当大秦臣子们以为就这样子结束的时候,只听李世民继续道:“左相所言,不知道诸位爱卿对此可有解决之法?”
  李世民目光温和,充满鼓励
  当年魏征提出谏言后,他的臣子总会集思广益提出各种措施,李世民现在很期待有没有人能够说出一个确切可行的方案,进而实践。
  没有经过贞观年间进谏风气毒打的秦朝臣子们如魏征所料,听到新皇的问题脚趾蜷缩了。
  此刻的朝堂不复前一刻的热闹,安静极了,再次恢复原先的寂静无声。
  继被进谏的拷打后他们还要思考解决方法,这是什么人间苦楚。
  秦朝臣子们痛苦脸。
  眼睛开始四处乱瞟看看有没有人能够救救他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