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但效果嘛,也很显著。
  张亮像鹌鹑一样缩在角落,看着上首的长孙皇后,和下首被绑成粽子的赵陀。
  只觉得帝后还是那个帝后,无论到哪个世界,坐在上首的都会是帝后。
  千钧一发之际救了张亮他们队伍的人是长孙皇后。
  赵陀明显很不服气,试图冲着上首的领头人谩骂,但可惜,被塞住的嘴巴不允许,最后只能自己气死自己,气得脸上通红。
  他骂不骂的,长孙皇后不在意,但也不想污了自己耳朵,自然不会放任人随地大小骂。
  自己气死自己的赵陀:“……”欲哭无泪。
  其实赵陀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就落入了这般境地,明明他一切都安排得很好啊!怎么一个他随手就能碾死的队伍会突然冒出来这么一群可怕的人??
  赵陀的安排自然很好,但他不知道从后世穿越过来的长孙皇后他们对整个百越的发展,那是俯瞰,是纵揽全局,更是……
  他们在赵陀这边有暗线。
  刚穿越过来的长孙皇后一开始是茫然的,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何地的,毕竟她和大多数人凌烟阁臣子一样,也是死后穿越来的。
  但她也不是什么柔弱女子,身为曾经大唐的一国之母,她看不过所处部落的寥落被欺凌的现状,第一时间就组织人手奋起反抗,并且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子了,但她不是,既然来到新世界,自然得向外探索。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好人就救,坏人就为隶,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百越部落,长孙皇后没有丝毫不适应的情绪。
  只是无法避免的,午夜梦回之时可能会会想念她那不知在何方,是否也一起过来的故人。
  拓展部落的脚步循序渐进,直到长孙皇后遇见了张亮这群人。
  救了张亮这群人后,长孙皇后知道了,原来“故人”真的一起过来了,还做出了许多成绩。
  就是来到新世界的“故人”并非一帆风顺,在一件件的解决大秦会有的琐事。
  就比如,“故人”现在要解决的“琐事”中就包含了解决在百越自立为王的赵陀。
  “故人”有需求,长孙皇后就会有回应。
  于是,一场针对赵陀的行动开始了。
  阴谋阳谋齐上阵,明线暗线统统下,只求兵不刃血地解决百越的一切。
  第一步,统合自身所有的软硬实力。
  百越其他部落摇摆不定,不知道跟赵陀还是跟咸阳大秦?
  李孝恭出马,以自己曾使得巴蜀三十余个州归降李唐的经验,重礼招揽各中小部落中层,召各个部落首领的子弟为人质来当大秦的官,对外宣称要根据这些人的才能引荐擢用他们为大秦的官员,实则是将他们作为人质。「1」
  李勣出马,以自己从军近六十年,与卫国公李靖并称的能力,率领八百兵诱敌深入,在地势险要处设下埋伏,俘获敌军五千多人。兼通医学甚至知道如何下药使得快速降服这群人,厉害至极。「1」
  但他们可不是为了只取得这些微胜利,他们的目标是干翻赵陀,取得百越之地。
  又一计上场。
  他们在上游,李孝恭出计,于是他们河中撒弄上了很多木板假装自己的部落被攻破了。
  他们孤军深入,如果攻城未敌,对方的援军四集,他们就会将表里受敌,进退不获。现如今散木下河,赵陀定然以为他们的部落已经被攻破,往来侦察,往返拖延要一个月。「1」
  骗取赵陀后,反其道而行,他们潜伏着要去打赵陀了。
  但那可是手拥十几
  万兵的赵陀,他们为何如此有自信能攻打进去?
  自然是因为在赵陀身边,确实有他们的自己人。
  被旧赵势力李左车引荐入六国阵营的李靖,没人知道他是李世民放在旧赵的探子。
  当然,李世民也没想过李靖会被项梁引荐给赵陀,只能说一切都是注定的。
  所以在张亮来信的时候,随加派人手而去的,就有这份告知赵陀身边就有自己人的消息。
  只是他们知道赵陀身边有自己人,赵陀身边的人可不知道对面是自己人。
  所以流向下游的木板上写满了暗号。
  看到河流上飘下来的木板时,看这每块木板上面都了的“唐”“李”二字,李靖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上游赵陀他们攻打的是谁,并且也知道这是谁的计策。
  因为上辈子,在河流上游撒木板,迷惑下游敌人的是他干的,所以这辈子能使出这计策的人不做他想,应该就是他上被子的顶头上司李孝恭,毕竟这字,也是李孝恭的字迹。
  所以,赵陀没想清楚自己为何会沦落到这种境地,但实际上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当大唐人才济济,并且暗线遍布的时候,什么东西攻不下来?
  趁其不备要对方的狗命。
  那个百越寻常的雨夜,赵陀还在家中安睡着,整个家就被各个部落联合端了,百越之王的位置也换人坐了。
  但长孙皇后没有管赵陀的惆怅,毕竟她从一开始就不关注这个什么百越之王的位置。
  长孙皇后看着北方,好似看到了端坐在咸阳宫批阅奏折的李世民。
  她嘴角漾出一抹温柔的弧度道:“赵陀已伏诛,百越之地已得到掌握,该去找陛下了。”
  第57章 被碾压的六国余孽六国余孽:怀疑人生……
  秦二世元年七月,秦地多地遇到连天大雨,三月不见星。「1」
  如史书记载那样,长江流域发水,道路被水阻断。
  ……百姓听着告示前村长紧张地宣告,再看着淹没到自己脚踝处的水沉思。
  这个水,应该称不上“大”水,更称不上“洪”水吧?
  百姓们你看我,我看你,有略读了点书的孩童对着朋友道:“或许……,这就是书中所言,陛下比较有忧患意识吧。”
  要不然就这点儿水花,怎么就说是大水呢?
  不过,他们这边确实三月不见星,按道理水应该高点吧?
  闻孩童言,本来还有些紧张的村长瞬间不紧张了,他对着那开口的孩童一个手指头爆额头:“蠢娃子,我们这边水才淹没到脚踝那是因为我们积极响应陛下的号召,疏通了河道!要不然我们村就会像下游的迁陵县一样被淹了!”
  嗯,是的,秦二世的努力他们都看在眼里。
  李世民他们确实努力了,但是大秦那么大,长江流域那么长,并非每一村镇县对于朝廷的反馈都很积极,总有不想干的。
  积极干活的村庄享受到了大水下的安宁,但是没有疏通河道的村庄,遭了殃。
  不过好在,长江流域的这种不响应的村庄不多,所以遭灾的村子也不多。
  甚至李世民他们对此也早有准备,毕竟不可能要求一切都如愿不是吗?
  当年的大唐其实也经常大雨,水灾频繁,水漫的情况基本上每年都有,就看殃及的位置大不大。
  就如李世民登基后,有谷水漫入了洛阳宫,水深四尺,毁坏了左掖门;更有洛水涨满,冲漂了六百家;黄河泛滥,冲坏了陕州河北县的情况。「1」
  李世民他们能做的就是修水渠,疏通河道,修筑堤坝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当初沿着河岸,在高地建立起来的粮仓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准备的船只和人手在那泛滥的大水中派上用场。寻着几个死活不听劝,明明家住低洼,却死活不避险的人。
  作为登基以来的第一场天灾,李世民甚至亲自来到那些被冲毁地比较严重的地方视察,按等级赐给遭水灾之家粮食布匹,毕竟这些人的房屋都冲毁了,变成了无家可归之人。「1」
  庆幸,一切都在可控之中,更庆幸的是李世民本以为那些受灾严重的地方会容易出现动乱,没想到并不是,他在其中发现了程咬金。
  一个试图帮他镇压动乱的程咬金。
  -
  狂风吹,暴乱起。
  迁陵县的街道上到处是被大水冲刷的痕迹,房屋尽毁。在宽阔的街道上,一群百姓聚集在一起,他们衣衫褴褛,群情激奋,嘴巴说的都是地上之人的不好,眼里看的都是那站在正中间魁梧大汉的方向,充满了敬仰和倾慕
  在众人所鄙夷的方向,有一群人匍匐在地,那群人衣着华贵,满脸白肉,被人踩着脑袋压在地板上。
  细细看来,正是在地方横行多时的旧楚贵族,现在迁陵县之长。
  这些平时横行霸道的恶人现如今被众人盯着,不住地瑟瑟发抖,委实不知道平时看着懦弱的平民为何会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在一个魁梧大汉的带领下冲破他们家大门,把他们拖出来,撕打他们。
  是的,带头抓人的正是程咬金。
  至于他为何这么做?自然是因为当他确认自己来的就是秦朝,并且大秦二世还很有可能是他家陛下的情况下,竟然看到有人仗着自己天高皇帝远,诋毁陛下,还因为违抗忽视朝廷疏通河道和防范水灾的命令,导致迁陵县百姓的家园被毁,这如何不让他气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