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小镇谜案> 第6章

第6章

  “除了他自己,他还要为谁祈福?”
  “褚建顺啊!不然还能是谁?”妙云居士尾音稍稍拉长,语气俏皮,“他是个虔诚的人,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吧!那个圈子里的人似乎都挺迷信。”
  “怎么说呢?”元媛的第一反应就是宋与希可能经常来祈福。
  “伯公坛偶尔会收到一些来自外界的捐赠,”话里的外界是指南岸村以外,“外面的人通过网络知道了伯公坛,偶尔就会通过网络进行捐赠。捐赠时可以备注祈福内容,我会手抄下来在坛前烧颂,而大部分——百分之八十以上备注内容都是祈求影视作品顺顺利利、演唱会门票大麦,或者某剧收视一路长红等等。”
  话里话外都没有提到宋与希,难道和宋与希没关系吗?元媛决定求证一下:“居士,您知道宋与希吗?”
  “宋与希啊!”妙云居士顿时眼前一亮,声调上扬道,“我看过她反串演的那部电影,就是破天荒头一次——女演员反串拿影帝的那部,她真的太棒啦!演什么就是什么。”
  元媛愣住了,她是完全没有料到妙云居士竟然还会看电影,简直就是个行走在潮流一线的弄潮儿居士。
  “您没有见过她吗?”
  “我已经二十几年没有离开过南岸村了,怎么会见到她呢?我老了,风湿病把我困在了南岸村。”
  “昨天早上您跟高力扬交流的时候,他看起来状态怎么样?”
  “困!他看起来很累,好像一夜没睡的样子。从进门开始就一直打哈欠,眼底黑眼圈特别重。其它的就没什么异常了。”
  “来给你帮忙的信众有没有遇到他?信众有没有跟他说话?”
  “没有。他听到信众在外面喊话的声音,就匆匆从后门避开信众走掉了。”
  “我能见见那位信众吗?”
  “她就在里面,要不要我喊她出来?”
  “不用。我进去找她聊几句就行。您好好休息!”
  元媛将蒲扇还给妙云居士,转身迈过门槛,往屋里走去。伯公坛只有一进院子,围屋格局,当中有个敞亮天井。天井后面是正堂,堂上供奉着伯公神牌,牌前香炉上插着三根供香,烧去了三分之二。厨房、信众食堂以及解签处在进门左手边,右手边是妙云居士的禅房和一间小客厅。
  信众在客厅里清扫地面,忙得大汗淋漓,汗水浸透后背,映出个蝴蝶深影。她是个肤色黝黑的中年妇女,其貌不扬、不善言辞。元媛和她聊了两句,很快就知道她和案件没有关系,便没有深聊。
  元媛没着急离开,而是在伯公坛内转了转。她走到厨房,电饭锅里冒着米饭清香。道教是不需要戒荤腥的,所以午饭的备菜里有鲜鱼鲜虾也不足为奇。
  元媛在厨房后面找到了一扇摇摇欲坠的小木门,挂着门闩但没有拴上,轻轻往外一推,门就“嘎吱嘎吱”敞开了。高力扬昨天早上为了避开信众,应该就是从这里离开的。
  门外是一片规整的小菜地,菜苗刚刚冒尖,元媛认不出品种。元媛走出木门,试着复刻高力扬昨天离开的路径。她把门关了回去,才发现门后倚着一把锄头、一双胶鞋和两把鱼叉。胶鞋是男式的,锄头上沾着泥,鱼叉却很干净。
  元媛不觉得奇怪,南岸村是个三面环海的小渔村,村民大多捕鱼为生,鱼叉是必不可少的捕鱼工具,家家户户随便都能拿出来四五六把鱼叉来,伯公坛有个一两把鱼叉也尚属正常。
  妙云居士瞧见元媛从后门方向出来,乐呵呵招呼道:“你找到后门啦!”
  “菜地打理得真好,地里种的是什么?”
  “鲜黄豆。”
  元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厨房飘来米饭香气,提醒她时间不早了。
  第6章 出逃计划
  现场勘察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六点才结束,鉴证人员分批撤离南岸村。
  一整个下午,元媛为了筹备专案组,忙得团团乱转,哪吒的风火轮都能给她抡冒烟,所以根本抽不出时间来询问嫌疑人。
  鉴于受害者高力扬是公众人物,他的死亡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就引起了警署高层领导的密切关注。
  元媛陆续接到了一位副总警司、两位警司、两位总督察和三位高级督察的电话,每个人都对案件调查工作表达了独到见解,并且都说得很有道理,却没有任何实际用处。
  最后,还是顶头上司楚真真最善解人意、最理解基层需求,在其最大权限内,支持元媛组建一支包括元媛在内的六人专案小组,元媛任组长,有权指定专案组成员。
  元媛第一时间递交名单,人员包括:倪英玮、李明明和顾玉宁,还有两个名额空缺,元媛暂时没有想到更合适的人选。以她宁缺毋滥的性格,她决定任由名额暂时留着。
  顾玉宁是首席法医,元媛把她纳入专案小组名单有很大的私心。因为这样一来,在高力扬案调查期间,元媛对顾玉宁就有优先支配权力,有关高力扬案的检测工作也能优先得到处理,避免和别的组为了抢个先来后到、轻重缓急而吵得面红耳赤。
  法医科和侦查科分属两个领导管理,而且顾玉宁是首席法医,论职级要比楚真真高。楚真真做不了决定,就把报告往上打,上面又再往上打了两级报告,打到副总警司那里才获得了批准。
  收到专案小组批准公文的那一刻,元媛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专案组办公室设在村委办公室二楼。村委一楼有一间会议室和两间办公室,日常办公只需要在一楼开展,二楼基本空置。二楼有三间会议室,平时鲜少使用,腾出一间最大的会议室,正好可以供给专案组专用,也算是盘活“废弃资源”,提倡“绿色发展”,践行“廉洁奉公”。
  李明明仔细清点办公用品,嘴里念念有词:“黑板、白板、中性笔、打印纸、打印传真机、文件盒、证物袋——”
  元媛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驻足远眺。
  日落西山渐黄昏。海天远端,一轮亮橘色咸蛋黄染红了海面。
  “元督察,晚上和我们村里几个干部一起吃顿便饭吧!”村委书记兼村长褚建励站在村委广场前,仰着头对元媛喊话,“三文鱼合胃口吗?我们南岸村是渔村,晚上吃鱼最合适!”
  “老大——”李明明在元媛身后喊了一句,语气兴奋激动。
  元媛知道他爱吃生鲜刺身,肯定很想答应褚建励的邀请。元媛觉得没必要扫兴,也没必要自命清高拒绝邀请,便爽快应承下来。商量好晚宴的安排,元媛回了办公室,再次清点物资,确保没有遗漏。
  夜幕降临,现场勘察人员都已经载着证物回总署去了。顾玉宁因为被元媛纳入了专案小组,干脆名正言顺地留下来,就当歇口气,省得回总署又被一堆文件材料压死。
  就在元媛忙于张罗专案组工作的同时,宋与希的出逃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下午快三点的时候,沈曼娜就收拾好了两个人的行李,宋与希清点无误后,沈曼娜一一搬到了车库,塞进自己的手动挡微型面包车里。
  车库里有两辆车。一辆是落在宋与希名下的蓝色林肯mkz,有些记者认得这辆车,因此绝对不能开着它出逃南岸村。另一辆就是沈曼娜的白色手动挡微面,开了十五年,在主人的悉心照顾下,风姿依旧不减当年,而过了今晚,它将成为出逃计划的功勋座驾,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事俱备,只欠夜幕。宋与希有信心在晚上躲过记者们的眼线,远远地逃离南岸村,避开媒体新一轮无休止的纠缠。
  宋与希提在嗓子眼的心脏好不容易平复下来,可是还没有来得及放回肚子里,却发现了一件更令她头大的事情。如果事情不能妥善处理,出逃计划绝对泡汤无疑。
  宋与希本来心情不错,手里端着盆车厘子,在客厅里边走边吃,意思就是要通过运动消耗车厘子带来的剩余能量。
  她已经小半天不敢靠近窗户了,生怕稍有不慎就会被在村子里四处窥探的记者认出来,然而,她终究敌不过自己旺盛的好奇心。在沈曼娜往车库搬行李的时候,她忍不住掀起窗帘一角,单着右眼,透过落地玻璃窗往外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就在别墅外面,行车道的另一侧,长时间停着一辆黑色小轿车。虽然车窗玻璃上贴了防窥膜,但是由于驾驶员要吸烟,车窗玻璃滑下半扇。宋与希能看到车里有两个人,由于距离太远,看不太清楚长相。
  宋与希记得抽屉里有望远镜,出海的时候需要带上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海面状况,以提前判断风险。宋与希用望远镜看清楚了车里的两个人。司机是个陌生的中年男人,脸庞肥大,烟瘾很大,车窗已下落了一地烟灰。
  副驾驶则坐着那位上午刚见面的女警探,宋与希记得她姓倪,是自己的粉丝,属于理智那一卦的粉丝,不好忽悠,必须想点别的办法摆脱监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