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清晨雪> 第78章

第78章

  康氏跌坐在椅子上,喃喃道:“难道高儿的腿就白断了。”
  康将军叹了口气,道:“已经断了,再如何也没用了,你就不要再提了。”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康氏似是终于想明白了,不再继续说宋高的事情,转而问兄长为何回京。康将军松了口气,将南疆之事告知了妹妹。
  康氏听后眼中有了神采,欣喜的道:“只要南疆战事大胜,父亲和兄长必会加官进爵。父亲就是获封公爵也不为过!”
  康将军点头,“按理来说,应是不错。”
  “自然不会错。那瑞王不过是得了一点北齐的领土,她的那些将领就获封了侯爵伯爵。父亲和兄长此次可是会夺得南魏的半数疆土,此功绩远胜瑞王。兄长,你和父亲定要凯旋归来。”
  二人又谈了一会儿南魏的事情,康将军道:“我能来与你相见,还是皇上格外开恩。我不能在侯府久留。你照顾好自己,等为兄和父亲得胜还朝再来与你相见。”
  康氏又对兄长说了许多希冀的话,然后遣人送兄长离开了侯府。
  康将军站在侯府外,内心百感交集。父亲在南疆时时挂念着妹妹,可妹妹和自己的谈话之中却少有关心父亲的话语,满心不是想着为儿子报仇,就是盼着父亲能够加官进爵,好成为她更大的倚仗。父亲虽然雄心不减,奈何垂垂老矣,不复当年之勇。皇上特意派了杨志去往南疆,就是担心父亲年迈,恐不堪重用。
  康将军骑上马,握紧缰绳,此次南疆之战,绝不能让杨志将功绩都抢了去。
  第71章
  杨志回到府里,吩咐下人为出征做准备。柳氏听到了动静,赶忙过来仔细询问。杨志没有瞒着,将要去南疆打仗的事情说了。柳氏闻言高兴不已,这可是加官进爵的好机会,只要此战胜了,夫君手中的权势必会更盛,对三皇子是极大的助力,如此一来,女儿入主后宫指日可待呀。她温柔小意的与杨志说着话,关切的叮嘱这,叮嘱那,满心都是讨好。
  杨志已经看清了柳氏和杨婷,对她们是心灰意冷,任凭柳氏如何讨好,他都冷着脸,最后更是去了书房,图个清静。独自用过晚饭后,他在府中随意走走,想着心事,走着走着,到了杨雁的院子。
  杨雁正在看兵书,小圆冲了进来,紧张且害怕的道:“小姐,小姐,老爷……老爷来了!”
  杨志一年到头来不了她这院子一次,现在已经入夜,怎会在这个时候来了?如此想着,杨雁放下了手中的书,起身出了屋子。
  父女二人四目相对,一时都没有言语。
  杨雁打破了沉默,“更深露重,父亲怎么这个时候来了女儿这里?父亲可是有事要吩咐?”
  杨志动了动嘴唇,一开口,声音略显嘶哑,“为父……再过个三五日要出征南疆。”
  出征南疆?杨雁对这突然的消息吃了一惊,但很快冷静了下来,也没有去探究,轻声道:“女儿祝父亲马到功成,奏凯而归。”
  杨志看着杨雁,似是有许多话想说,却终是没有说出口,道:“夜深了,早些睡吧。”说完便转身离去。
  杨志的背影竟显出一丝落寞,不知怎的,杨雁唤了一声,“父亲。”
  杨志缓缓转回身。
  杨雁踟躇了下,道:“战场刀剑无眼,万望父亲多加小心,保重身体。”
  黑夜之中,杨志鼻子一酸,无人见到一滴眼泪顺着眼角滑落。他悄悄的清了下喉咙,道:“为父记下了。快去歇着吧。”说罢背过身子,双肩微垂着走出了院子。
  直到看不到那落寞的背影,杨雁抬头看向夜空,只见乌云漫月。
  小圆不害怕了,吐出口气,走近主子身旁,道:“小姐,夜里凉,快回屋歇着吧。”
  杨雁回过神,二人一起进了屋子。
  翌日,大臣们见瑞王来了,纷纷行礼让路。不只瑞王,怀朗军中的秦老将军、庞将军、钱将军都来了。大多数人已知道瑞王今日为何会来朝会,不清楚的那些官员多是被排挤,或是无甚权势的。时辰到了,官员一个跟着一个,安静肃穆的走入文和殿。瑞王列于武官之首,丞相列于文官之首。
  皇上坐于龙椅之上,朝臣跪拜叩首,起身后躬身而立。皇上直接言明,南魏之事,昨日已经与朝中重臣商议出了结果,让刘淮宣读了两道圣旨。
  其一,命龙虎将军杨志率领麾下三万将士奔赴南疆,与建威将军和昭勇将军共同出兵南魏,助南魏帝平叛。其二,调拨三万怀朗军驻扎于雷神山,与驻守在武神山的怀朗军共同拱卫京师。如今怀朗军兵力不足,需补充至七万人。怀朗军一切事宜皆由瑞王自行决策,不必上报。
  圣旨颁下,几人跪地接旨。在场的朝臣都明白,圣旨已下,此事再无更改的可能。这个时候,大谏张松玉却从列中走出,立于殿内,极力劝说皇上收回旨意。
  张松玉禀陈国情内忧,朝廷弊端,直言此时皇上应该专心整顿吏治,与民休息。字字精准,句句恳切。见皇上不为所动,他正色道:“陛下一心发起战事,弃黎民百姓于不顾,便是弃大周根基于不顾,还请陛下三思!”
  大臣们听了他的言论,一个个噤若寒蝉。
  三皇子顾晟出列,道:“张大人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父皇已经下旨免税三年,为的就是让百姓可以休养生息。此次出兵南魏,待到得胜,可得到南魏的半数疆土。南魏土地富饶,到时便可以将我大周的百姓迁至南疆,让百姓都有地可种,富民强国。如此利国利民之举,张大人何故执意阻拦?”
  将百姓迁入南疆,让百姓都有地可种?此话说得轻巧,办起来是何等的艰难,甚至很难实施。这无非就是三皇子为了支持皇上出兵而说的冠冕堂皇之词。况且,谁能保证此战大周必胜?
  张松玉理都不理顾晟,继续道:“陛下,即便抛开百姓不谈,只论礼教大义。南魏内乱,那是南魏自己的事情,我大周以何理由出兵?出师无名,天下人该如何看待我大周?”
  兵部尚书赵令主战,出列道:“张大人此言不妥。南魏皇帝已派人送来了国书,主动请求陛下出兵相助,这怎是出师无名?”
  张松玉看向赵令,沉声问道:“南魏皇帝?哪个南魏皇帝?”
  “这……自然是现在的南魏皇帝。”
  张松玉道:“据老夫所知,现在的南魏皇帝是皇十九子。赵大人说的可是他?”
  赵令被问的一愣,想了想,道:“皇十九子虽然已经登基称帝,但他的帝位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现在的南魏皇帝当然还是皇十四子。”
  张松玉诘问道:“皇十九子继位怎就名不正,言不顺?”
  赵令很有底气的道:“南魏定国长公主颁下的诏书怎可作数?”
  张松玉冷笑一声,道:“赵大人莫不是忘了,当日,南魏皇十四子能登上帝位,是得了四公主敬和公主的拥立,也是敬和公主下的诏书。皇十四子登基后,敬和公主成为定国长公主。既然都是定国长公主下的诏书,怎么皇十四子登基称帝便是名正言顺,而皇十九子登基称帝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赵令被怼的哑口无言。
  张松玉继续道:“南魏的皇十四子已是废帝。一个废帝发出的书信,怎可算是国书?礼部尚书李大人,你熟识礼教,又司掌天下之礼,此事该如何断?”
  闻言,李礼顿时出了一脑门的汗,这事怎么还按到自己身上了?他眼神飘忽,口中支吾着,“这……这……”
  张松玉并无为难李礼之意,他是要让皇上和朝臣都明白,他们口中的南魏皇帝已是废帝,大周以此作为出兵的名义,根本就站不住脚。
  张松玉跪地叩首,挺直脊背,道:“陛下,如此出师无名,枉顾天下大义,是要置我大周于何地?而且,若是败了,南魏便可以借由此事,名正言顺的对大周开战。即便不开战,也可以用此事在天下人的面前戳我大周的脊梁骨,让我大周再无颜面。难道陛下就不在乎千秋史书会如何记载?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圣人?”
  二皇子顾项见刚刚顾晟为父皇出了头,他站了出来,呵斥道:“住口!你身为臣子,不知忠君护主,反而出言诋毁陛下,是何居心?张大人,我大周虽有祖训,‘大谏谏言,天子不可阻其言’,但你言行如此出格,枉为人臣。还是说,张大人你是有意如此,想为你自己和你的家族博得个好名声?”
  张松玉看向他,眼神锐利,摄得顾项心中一紧。
  “为我自己和家族博得个好名声?我张松玉已经过了知命之年,半截身子已经入土,要好名声有什么用?二皇子殿下,我无子无女,无妻无妾,又无旁系血亲,孑然一人,我哪有可为之博取名声的家族?老臣一腔忠心全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周,若有异心,枉我张松玉在世为人。二皇子殿下,杀人不过头点地,你何以说出如此诛心之言呐!”
  这最后的一句话,语带颤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