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清晨雪> 第285章

第285章

  京中达官显贵得知皇上没有降罪秦府,反而是格外给了恩典,马上有人上门吊唁秦老将军和秦毅。这可真是风往哪边吹,人就往哪边跑。
  南疆之事尘埃落定,朝中众人都松了口气。户部尚书孙言庆却是愁眉不展。年节后就要送赔款给南魏,即便算上北齐的纳贡,还是不足呀。国库也不能一点银子都不留,那朝廷不就完了,这可如何是好……
  现在是丞相领头暂理朝政,他不得不将此事摆到了台面上,和众人商议。丞相也是烦忧不已,几番商议,提出加税。大谏张松玉坚决不同意,甄明理和刘监也不同意。几人来回拉扯,始终没有统一,闹得不欢而散。顾项和顾晟只是看着,没在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上参与分毫。
  顾晨得知了此事,以自己和清滢二人的名义,从府中拿出四十万两白银送去了户部。这事自然是要送银子,不能给银票让朝廷去兑换。一箱箱的白银被抬了进去,孙言庆差点泪洒当场。
  其后,宁国长公主也送了四十万两白银过去。孙言庆是一把鼻涕一把泪,险些哭晕过去。
  皇上知晓此事后,大赞瑞王一家和宁国长公主,各种赞美之词让人听得头晕目眩。众人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从京中官员到地方官员,纷纷开始捐银子,百两千两的,怎么都要做个样子。
  顾项和顾晟作为皇子,各捐了十万两。恭王府由王妃做主,以幼子恭王的名义向朝廷捐了十五万两,向皇上表忠心。
  一日,江南的一名官员带人押着五十万两白银进了京城。皇上得知后惊讶不已,召那名官员进宫面圣。详细询问,得知是江南的一富商主动向朝廷捐的银子。那富商姓杨,杨家乃当地书香世家,父兄祖辈都是官绅,颇具名望。那富商正是杨志的长女,杨雁生母的二兄长。
  皇上龙颜大悦,当即拿起御笔,写下“心怀大义,富念家国”。命宫中敕造匾额,由宫中太监和那名官员亲自送往江南杨家。同时封了杨雁三品诰命,追封其母一品诰命。那名官员因为这趟差事得以官升一级,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个大便宜。
  此事一出,震动商贾。
  自古商为末,皇上竟亲自为一商贾题写了匾额,这可是极大提升了商贾的地位。一些富商看清形式,主动捐银子,捐粮食。这些富商虽然未能得到皇上御赐的匾额,但都获得了朝廷的褒奖,得了个好名声。他们要的就是这个好名声,用以抬高身份。
  杨雁拿着封诰命的圣旨,无限感激远在江南的外祖一家,更为母亲获封诰命喜极而泣。她要好好的,让父亲和母亲,还有外祖一家安心。
  至于杨府,那日离开父亲的灵堂,看着父亲被重新下葬,回想起了父亲临行前对她的叮嘱。从今以后,即便杨府封侯腾达,她和杨府也再没有关系。
  作者有话说:
  这是古文,还打了“权谋”的标签,许多话和事我原本想写得隐晦含蓄一些。但网文嘛,我知道多数人不会浪费时间去琢磨,不把事和话写得直白一些可能会让人看得困惑。所以我写得尽量直白。但在一些点上还是不想过于直白。比如顾漪澜和阿笙,我认为前面的铺垫已经足够。
  举个例子,阿笙对那医书念念不忘,要去买医书,真就只是为了医书吗?她是医痴,但心里何尝不是想见一下顾漪澜。阿笙是一根筋,但不是傻子。
  顾晨知道阿笙去买医书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但她没有劝阻,因为她看出来了,品出了阿笙的心思。顾漪澜要接阿笙回府,顾晨不是没有担心,所以才会问姑母是不是太急了,阿笙会不会不愿意。但她没有再拦着,因为知道二人其实是两情相悦,就是性子完全不同。
  顾漪澜绑阿笙,是因为她非常清楚,不用“强迫”,阿笙就能一直缩着,嘴硬到死。顾晨也明白,但还是一路跟着到了府门口,就是为了确认阿笙并不是真的不愿意。
  不喜欢这对cp也没事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很正常。我看评论,还有小可爱嗑定国和姑母。大家随便嗑,随便拆,选自己喜欢的~~~
  第246章
  顾晨带着清滢去了一趟国公府,这是必须要做的礼。
  顾清滢是公主之尊,国公府自然不敢怠慢。按礼,二老和甄明理夫妇,还有甄衡和甄惠要向公主行“君臣之礼”,屈膝叩安。
  顾清滢搭着顾晨的手下了马车,见了在府门口恭迎的众人,立即向二老和甄明理夫妇行了屈膝礼。二老和甄明理夫妇惶恐,欲要下跪,被顾清滢婉言阻拦。公主之令不可违,四人只好作罢。甄衡和甄惠规规矩矩的叩安,顾清滢笑着让二人起身,并嘱咐以后不用再行此大礼。
  进府后,顾清滢接过婢女的茶,主动为二老和甄明理夫妇敬了茶,行了晚辈礼。这一番操作,是有对国公府的重视,更是让几人看清了顾清滢对顾晨的在意。
  既然公主如此放下身段,表现亲近,国公夫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做。她如普通家中长辈对晚辈媳妇一般嘘寒问暖,很是亲昵。闲叙一番,国公夫人拉过顾清滢的手,满眼慈爱的说要和她说些体己话,将人带去了后面。
  人离开后,顾晨直奔主题,询问起甄惠的亲事。
  赵婉知道她现在最担心惠儿,便将对她的担忧先放到了一旁,说了文昌侯夫人已经来过府里两次。第一次是和文昌侯一起来的。第二次带了程柏,态度诚恳,礼数周到。程柏更是郑重表示已经遣散了通房,承诺今生不纳妾,不收通房,愿对妻子唯命是从。为证真心,愿一步一礼,肘行膝步,一路从侯府到国公府。但国公府还没有给明确的答复。说着,看了女儿一眼。
  甄惠低头坐着,异常安静,不知在想什么。
  顾晨道:“惠儿,你是如何想的?”
  甄惠有些扭捏的动了下身子,垂头不言。
  顾晨和舅母对视一眼,神情严肃的道:“看来惠儿是不愿。既然惠儿不愿,舅父舅母,要尽快为惠儿相看其他家了。”
  甄惠抬起头,欲言又止。
  顾晨压下嘴角,道:“我看户部尚书孙大人之子,孙继善很是不错。孙继善也是我的同窗,我对他很是了解。要不,我去一趟孙府,让……”
  “阿姐……”
  顾晨眨了眨眼,道:“惠儿是觉得可行?好,阿姐稍后就去孙府……”
  “阿姐~”
  顾晨的嘴角压不下去了,笑着道:“惠儿啊,这里没有外人,你到底是如何想的,不防直接说出来。或是想与阿姐单独说?还是不想与阿姐说?”
  甄惠脸颊微红,犹豫片刻,害羞的道:“我才不相信程二的那些话,他定是说惯了甜言蜜语,惯会哄人。”
  “惠儿呀,程柏的话是诚挚之言,怎就成了‘甜言蜜语’?你呀。”
  “阿姐!”
  “好好。他那都是甜言蜜语。那要如何你才会信?”
  甄惠眼神闪烁,赌气似的的道:“他不是说愿一步一礼,肘行膝步,一路从侯府到国公府吗?他要真能如此做,我便信了。”
  赵婉无奈的看着女儿。国公爷和甄明理愁得皱了下眉。甄衡面露犹豫。
  顾晨微微挑了下眉,道:“惠儿啊,你若是真要如此才信也不是不成。以我对程柏的了解,他能说出这话就能做得出来。我可以转告程柏。但你可想好了,如果程柏真这样做了,世人会如何说他的这番举动?到时,你心里可会好受?程柏是不会在意,他那人只在意珍视之人的想法。”
  甄惠愣住,面上露出了些许担忧之色。少顷,嘴硬的道:“阿姐你就会向着外人。哼!我就要看他是不是真能那么做。他要是真能,那我……我……我就嫁了。”说完,人跑了。
  赵婉摇了摇头,道:“这孩子呀,真是……”
  顾晨接住话,“扭捏?”
  “是啊。你外祖母和我都看得明白,也劝了惠儿几次。但这孩子就真像个孩子似的,不肯松口。”
  “舅母,惠儿还不满十八,我知道如惠儿这般年纪的女子已可为人母,但我觉得惠儿年纪还小。说实话,若不是迫不得已,我这个做阿姐的并不希望惠儿在这般年纪就成亲,至少也要再过个一两年,等到二十吧。至于程柏嘛,让他这么做反倒正合适,可以打消皇上对咱们国公府和文昌侯府的猜疑。”
  国公爷道:“嗯,有道理。唉……你外祖母也想多留惠儿几年呀。程柏也确实让人不放心。”
  女儿还没嫁呢,甄明理已是面露不舍。
  顾晨宽慰道:“为今之计,只有让惠儿尽快成亲这一条路。年节将近,我担心皇上会在年宴上就为顾昀赐婚。”
  几人无奈点头,只甄衡有些不对。
  顾晨留意到了,“衡儿,你可是有心事?”
  甄衡看了看阿姐,又看了看在座的几人,颇为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道:“阿姐,我……我也想成亲。”
  闻言,几人惊讶不已。多少人踏破了国公府的门槛,上赶着要将自己家女儿嫁给衡儿,也没见衡儿看上谁呀!平日里,衡儿不是在巡城兵马司,就是在国公府,极少出府赴宴,何时认识了别家的小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