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清晨雪> 第305章

第305章

  “雪儿没有你们想的那般柔弱,她……”
  杨雁打断了她的话,道:“雪儿妹妹在旁的事上是不柔弱,可你和旁的怎会一样?”
  庞如意道:“就是!你对雪儿妹妹来说,怎会和旁的一样?就说我吧,当日在宫里见到淳儿受伤,我觉得天都要塌了。我恨不得把宋聪千刀万剐!我……”
  钱淳拉了庞如意一下,瞪了她一眼。
  “我说的是实话呀。”
  “你闭嘴吧。”
  庞如意气呼呼,又委屈巴巴的闭了嘴。
  阿笙满脑子想的都是杏林药墨,道:“惠儿,你快将药墨取来,越早用越好。”
  甄惠点头,转身就要走。
  顾晨道:“惠儿,不要让外祖和外祖母知道,还有舅母。”
  “阿姐,父亲今日就在朝上。父亲应不会与祖父和祖母说,能暂时瞒着,但母亲必会知晓。杏林药墨在侯府,我让程柏马上去取。稍后,我会回一趟国公府。”
  顾晨思量片刻,道:“好。阿笙,不能让姑母知晓此事,一定不能。否则,我就走不了了。”
  阿笙这才明白了些,道:“她……她也为难你?”
  “姑母有姑母的想法,你不要怪她。你就当是帮我个忙,不要让姑母知道,可好?”
  阿笙愣了愣,点了头。
  第二日,顾晨没去上朝,却派人递了折子,再次请辞。
  顾清滢看着奏折上歪歪扭扭的字,差一点当着百官的面撕了折子。幸好她还保有理智,又将昨日的话换个说法说了一遍,不准。
  散朝后,顾昀试探着道:“皇姐,既然摄政王如此诚心请辞,不如准了吧。这样她也可以好好养伤。”
  顾清滢眸光冰冷,看得顾昀通体发寒。
  “顾昀,你是不是觉得没了瑞王是好事?”
  听到皇姐直呼自己的名字,顾昀极为不悦,道:“朕,是体谅她,想成全她。”
  顾清滢冷笑一声,道:“你是当皇帝了,也长大了,但你怎么就不长长脑子!以前你至少还知道做戏,装作谦恭待人,虚心受教,现在却连是非都不分了。你以为没了瑞王,你就可以大权在握,没了威胁?”
  “你有没有想过,一旦没了瑞王,北齐和南魏会不会兴兵来伐?若起战事,又有谁能领兵,所向披靡?若是有人起了不臣之心,私下串联,动了兵权,又会如何?”
  “朕就不信了,大周就只有她瑞王会统兵打仗?现在只剩下顾晟和顾煦,他们两个根本不值一提,怎敢造反?”
  “造反的就一定是皇子?若造反的都是皇子,哪里来的朝代更迭?大周会打仗的是不只有瑞王,可只要她在,北齐和南魏就不敢轻易挑起战事。只要她站在那,就能震慑住所有将士。只有她,不会有异心,不会想着逼宫篡位!只有她,对大周,对百姓没有私心!”
  顾清滢盯着顾昀,道:“我劝你和丞相等人不要走得过近。即便那是你的外祖,他也是有私心的。你自己好好想清楚吧。”
  顾清滢停在门口,轻轻吐出一口气,语重心长的道:“皇帝这个位子,高高在上,所有人都梦寐以求,以为当皇帝是天下第一幸事。但若真想做个好皇帝,是何等的艰辛啊。你若是不能明白,就想想父皇。父皇重病难愈,何尝不是因为日夜批阅奏折,殚精竭虑,积劳成疾,累垮了身子……”
  门关上,顾昀愣住,满脑子想的都是皇姐认为外祖也不可信。皇姐是和瑞王成亲后,脑子不正常了吗?竟然会怀疑外祖,这不就是胳膊拽往外拐……
  大谏张松玉思索良久,去了太师府,深夜才离开。
  第三日,顾晨去了早朝,第三次请辞。这一下,百官确信,瑞王是真的要辞掉摄政王,不是做戏。
  纵观前史,若是有臣子想要篡权,最符合礼法,让人无可指摘的法子就是让皇帝禅位。这禅位也有讲究,要“三辞三让”,即皇帝要三次下诏书,禅让皇位,请臣子称帝。臣子两次拒绝,第三次推辞不过,这样才能显出皇帝的诚心和臣子的上感天意,顺应民心。
  瑞王现在的做法不是要让皇帝禅位,而是要让皇帝必须同意她辞去摄政王。皇帝若是再不同意,那就是不近人情,强人所难了。官员要是再劝,便是冒犯无礼,而且瑞王的手已经伤成那般,还要如何劝?再劝,岂不是也不通人情了。
  郝观等人忧心忡忡,却也只能无奈叹息。
  顾昀心中喜不自胜,心想,皇姐这回不能不同意了吧。
  顾清滢面色阴沉,就是不开口。
  大殿寂静,压抑至极。就在这时,一人缓步走入殿内,须发皆白,道骨仙风。
  众官员惊讶不已,连丞相都难免失态,睁大了双眼。
  大周太师,当世大儒,赵子舒。
  太师虽无实权,却是文官之首,丞相都要排在他后面。随着赵太师步步踏入,文官纷纷躬身行礼,魏丞相也要弯下腰。
  顾清滢走出帘后,恭敬行礼,道:“学生见过先生。”
  顾昀呆住了,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匆忙起身,随着皇姐行礼。
  赵太师缓缓抬起双臂,躬身一礼,道:“陛下。长公主殿下。”
  顾清滢道:“赵太师快免礼。”
  顾晨先是惊讶,接着心一沉。她正身面向赵太师,恭敬行礼,道:“学生见过先生。”
  赵太师打量了她一番,道:“老夫受不得殿下如此称呼。”
  这话一出,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赵太师的话中透着不满,这是何意?按照姻亲关系,赵太师可算是瑞王的外祖呀。郝观等人隐隐猜到了赵太师是为何而来,激动万分。
  顾晨有预感,这摄政王怕是辞不掉了,但她怎能放弃。
  想了想,岔开话,道:“学生从北境归来后,只遣人送过礼品到太师府,未曾亲自登府探望先生。先生不喜人登府讨扰,学生也是事多无闲,但还是失了礼数。请先生勿要怪罪。”
  顾晨不是没想过去,是她知道这个外祖真的不喜见人,性子孤僻。舅母也和她说过,不必去搅扰。若真要去,那就准备好抄书。舅母的前一句是真,后一句也不全是说笑。顾晨便听话的没有去,逢年过节会让周叔精心准备些礼品送过去。
  赵太师未让顾晨起身,也不理她的说法,道:“你自称学生,是还认老夫这个先生?”
  “学生自幼得先生教诲,读书识礼,怎敢忘记师恩。”
  “那便是老夫白教了你一场。”
  顾晨明白赵太师意有所指,硬着头皮接下去,道:“先生怎可如此说?是学生资质平庸,无法领悟先生的教诲。”
  赵太师默了默,道:“你资质平庸,无法领悟大道学问,难道连最浅显的道理也没有学会?既如此,是为师之过,误人子弟。陛下,长公主殿下,臣无教人之能,请准臣辞去太师之职。”
  顾晨立即跪地,道:“是学生之过,请先生教诲。”
  第262章
  在赵太师的一番教诲下,顾晨到底是没能辞去摄政王。
  散朝后,顾清滢单独见了顾晨。这一次,她没有再说出那些疯狂的话语,而是冷静理智的讲明大周的内忧外患。
  “如今朝中并不安定。丞相在四处走动,想要专权。皇帝年少,根基不稳,思虑不全。我虽然摄政监国,却权势有限,难以与丞相抗衡。即便朝中现在还有一心为国的官员,但丞相势大,这些人终将会被淹没在洪流之下。”
  “姑母手中握有势力,我可以和姑母联手,在朝上与丞相争夺,可这必将让朝堂分裂,党派林立,相互攻讦。长此以往,恐会变成为了攻讦而攻讦,不论事实。政令将无法下达,何谈治理好大周?”
  “我更担忧的是,只要你离开朝堂,放下手中的兵权,便会有人打起兵权的主意。大周不是只有怀朗军,地方还有驻军,若是这些驻军被人联合,便可以举兵谋反。怀朗军中的将军都是忠心的,可地方驻军呢?若有心之人私下串联,策反地方驻军,可如何是好?若是大周内里乱了,北齐和南魏可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战事起,生灵涂炭,百姓何辜?”
  要想联合驻军,不是完全没可能,但清滢和姑母有许多眼线,官员也不都是傻的,怎可能毫无察觉?怕是计划还未实施,就会胎死腹中。怀朗军更不是摆设,有庞、钱两位将军和他们的麾下在,地方驻军哪来的胆子?
  现在的大周只剩下一股不安定的势力,便是丞相一党。以清滢和姑母的手腕,足矣应对。
  清滢说的是事实,却夸大了凶险。
  顾清滢垂下眼眸,轻声道:“我……我和姑母算计了你,我是有私心。可我更多的是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我和姑母深谈过,我们都可以治国,但却不及你。我们看得到大局,但你却看得比我们更深更远,想得更透彻。就拿当年通城的匪患来说,我无法抛去公主的身份去看这件事,只顾镇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