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柳垂容进了屋内,见老夫人端坐在黄花梨六螭捧寿玫瑰椅上,一个丫鬟端着铜盆,一个举着毛巾,伺候老夫人净手。
  公主瞧见柳垂容回来了,招手让她坐到自己身旁,好孩子,外面风大,怎不早些进来。
  回母亲,我们也是刚到,让大家久等了。
  来得正好,这汤刚到火候。公主这话一出,桌上对柳垂容来迟略有微词的人,也只能把话咽下了。
  今日家眷比那日请安时来得还要多,就连一直躲在院子里不愿出来的沈家大郎,也出来坐在了一旁。
  沈清寒感受到柳垂容打量的目光,朝着她微微弯唇笑了一下。
  气氛有些尴尬,老夫人净好手,示意大家动筷。
  二伯母周氏喝着羊汤,不知怎的就盯上了柳垂容,舀起一碗汤,递给了柳垂容,她也不好拂了周氏的面子,多谢二伯母。
  谁知周氏等的就是这一句,二伯母还盼着你给老夫人生一个重孙,这羊汤可是好东西,大补着呢。
  说完周氏笑盈盈地盯着柳垂容,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模样。
  公主瞧她这副模样,心中气恼,这不是故意让容丫头在众人面前难堪吗。
  这府中谁不知,沈敬之自从新婚那一日起,就不曾踏进柳垂容的院子。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柳垂容不得宠。
  老夫人也感受到了桌上的暗潮涌动,不过她并未插手。再说了,自从二房的儿媳赵氏生了个丫头,这府中已经许久都不曾有新生命了。
  沈敬之还未等柳垂容开口,便抢先说道:二伯母,您这是点我呢吧,我自当努力。一瞬间,桌上剑拔弩张的气氛消散了,众人皆未料到沈敬之会如此说,神色各异。
  柳垂容也被沈敬之这惊人的言论惊到了,这夫妻闺房之事,竟也能这般摆在台面上说,自家夫君真乃奇人。不过看到周氏吃瘪的样子,她心中倒是畅快。
  沈清寒也难得开口打趣道:你这天天不着家,是该努力些了。
  柳垂容感受到众人探究的目光,脸色瞬间红透。
  公主看出柳垂容的窘迫,开口斥责道:你这孩子,蓉丫头脸皮薄,这事也拿出来说。
  周氏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走向,自觉无趣,只能坐在一旁赔笑。
  老夫人看完了热闹,羊汤也喝完了,接过丫鬟递来的手帕擦了擦嘴角,半晌才悠悠开口道:蓉丫头,你二伯母也没什么坏心思,你莫要与她多计较,不过子嗣之事自己还需多上点心。
  自从驸马爷早逝,老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府中的人丁之事越发看重。奈何,先是沈清寒受伤,后有二房的儿媳赵氏生了个丫头,眼下这添丁的期望便都落在了柳垂容身上。
  这府中的人除了公主院子里的,也就沈敬之和沈清寒知晓柳垂容的身体情况。听到这话,柳垂容也只好硬着头皮应道:孙媳知晓了。
  听到柳垂容的回答,老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真是个好孩子,今日回去你的双亲可还好?
  回老夫人的话,父亲母亲身体都很好,还托我给您带好。
  老夫人笑着道:好,好,都好。
  这一日,先是在定安侯府喝了不少酒,后来回府又吃了羊汤,沈敬之便在书房里早早歇息了。
  让元宝将柳垂容送回去,刚到院子,柳垂容让元宝稍等,自己回到院子的小厨房煮了一碗醒酒汤,让元宝送了过去。
  沈敬之刚踏入书房,便察觉到屋内有旁人翻动的痕迹,到书架查找,果不其然,父亲从北关带回来的两卷巡查纪要不见了。
  如今青州的刺客、左侍郎之死,还有今日丢失的巡查纪要,怕是都与十年前父亲奉旨前去北关巡查有关,只怕父亲的死并非意外。
  这北关到底有谁在其中搅局,太多思绪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却找不到解开谜团的线索。
  二郎,夫人煮了些醒酒汤,让我送过来。元宝见屋内烛火未灭,而自家主子也没出声,想着醒酒汤还是趁热喝,便叩门走了进去。
  却没想到,屋内空无一人。
  无奈摇了摇头,只怕二郎又去了寒衙司。
  另一边,柳垂容与绿珠瞧着床榻上的头面、珠宝、还有些玉石,发起愁来。
  自己得早做打算,自己无法生育,这事情要是传到老夫人耳中,指不定哪日就要被扫地出门。
  如今除去自己从侯府带来的一些首饰,就剩床榻上这些,也不知京中两进两出的小院子需要多少银钱,还要买些丫鬟、小厮,这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姑娘,你真打算当了,姑爷知道了肯定要生气的。
  自己的嫁妆看起来虽多,但是已经填了庄子上的烂账,如今手中剩余的银钱不过五百两,这要是租一间院子是够了,但是柳垂容觉得不踏实,还是要买一间属于自己的院子。
  想到这里,柳垂容对于昨日送吴嬷嬷一副金耳环感到很是心痛。
  柳垂容趴在床上,看着手中的账本,想着得找个时候去这些庄子上看一看,毕竟这侯府送给自己了,就是自己的,往后自己还要靠着这些庄子过活。
  月光透过漏窗洒在床榻上,映照着少女的面容,如霜似雪。她瞧着手中的账本,眼神中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也不知过了多久,柳垂容望着账本上的数字,越来越模糊,字迹也逐渐变小。
  绿珠进来,就看到把账本当被子盖的柳垂容,叹了一口气,将床榻上的东西收拾干净。
  姑娘忧愁也并非毫无道理,这国公府看着风光,说到底也只是表面光鲜,内里不知有多少腌臜事。
  要是老夫人知道姑娘的身体情况,定然要闹起来的,到时候就算公主殿下再喜欢姑娘,也不可能护她周全。
  更何况公主殿下的怜惜,本就带有一丝亏欠,这往后日子久了,也不知还剩几分。
  第13章
  梨花落尽,月色如水,宛如一层薄纱轻柔地覆盖着世间万物。
  沈敬之的身影似鬼魅般,悄然无声地落在寒衙司那高耸的院墙上。
  他身轻如燕地翻身而入,可双脚刚一着地,便敏锐地捕捉到一丝异样的气息。
  院中,一袭玄色锦袍的三殿下负手而立,如水的月光轻柔地勾勒出他修长挺拔的身形,更将他那面如冠玉、眉目如画的绝世容颜映衬得如梦如幻。
  三殿下衣角绣着的金丝游龙,在月色的轻抚下熠熠生辉,尊贵之气喷薄而出,令人望而生畏。
  沈指挥使,别来无恙。三殿下萧令舟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可那语气中却隐匿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寒意,仿佛寒冬腊月的冰霜。
  沈敬之心中猛地一震,犹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涟漪。然而,他的面容却依旧镇定自若,仿若波澜不惊的深潭:三殿下深夜,约臣至此,不知这是何意?
  哦?本殿下,怎不记得何时约过沈指挥使。萧令舟微微上扬的眉眼,透着几分让人难以捉摸的狡黠,鼻下那总是微微上翘的薄唇,此刻却似笑非笑,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难以揣度他的真实情绪。
  沈敬之沉默不语,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他的目光扫过书房,那里明显有着打斗的痕迹,而自己桌上的案卷里,那张神秘出现的纸条,犹如一道谜题等待他去解开。
  只一眼,他便知晓这纸条出自何人之手。毕竟对方那一手好字,曾无数次受到太傅的称赞,就连自己幼时都曾对其心生羡慕,常常模仿。
  论辈分,自己还该尊称他一声表哥,只因其生母不过是位身份低微的小小婕妤,故而在那深宫内苑,几位皇子向来对他极为蔑视。
  未曾想,如今在这风云变幻之际,竟是他率先找上门来。毕竟就诸位皇子目前的势力而言,他的胜算怕是最为渺茫。
  见对方装傻充愣,沈敬之也未过多纠结,只是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疑虑,问道:那殿下,深夜莅临寒衙司,究竟所为何事?
  本王只是听闻,沈指挥手中有一物,欲借来一用。三殿下的语气幽幽,那目光仿若能穿透黑暗的火炬,似乎要将沈敬之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洞悉得一览无余。
  只怕今日自己书房来了两拨人,一拨取走了父亲从北关带回的巡查纪要,另一拨想必是三殿下的人,多半是为了青州百姓的血书而来。
  眼下圣上病危,四殿下奉旨监国,朝中局势混沌不明,各个家族皆在观望,唯恐卷入其中,祸及家族。
  此刻自己手中的青州百姓诉状,其中所涉四殿下岳丈恒国公在青州鱼肉百姓、纵容侄儿强抢民女、当街殴打妇人等一桩桩罪名,恰是刺向对方的有力武器。
  只怕圣上对此早已知晓,否则也不会在这关键时刻,遣自己潜入青州私下调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