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媵妾地位再高也是妾,生前穿不得正红,孩子还不能叫母亲,死后还没有资格和丈夫葬在一起,多可悲啊。
  “那怎么办?小姐的婚事全靠夫人做主,根本没有办法自己选择,要不小姐去求求夫人吧,即使和大小姐一样嫁给小官的儿子也比去当二小姐的媵妾强啊。”
  绯月焦急提议,绯云不说话,但心中也是赞成这主意的。
  “没用的,从她知晓我十三来癸水后,便给我下药来看,她在我出生起就已经将我后半生的命运决定好了,根本不是我哭一哭,求一求就能改变的。”
  盛时鸢跟在尹氏身边这么久,早就看透了她端庄大气背后的冷血无情,为今之计只有她自己为自己谋划出一条生路。
  绯云绯月闻言顿时陷入了沮丧低落的情绪中,室内的空气也变得凝固起来,他们知道小姐说得没错,尹氏就是只笑面虎,根本不会管他们小姐的死活。
  “别灰心,天无绝人之路,你们小姐我的运气一向都很好,也许之后会有转机也说不定,就算真的要去当媵妾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到时候天高皇帝远,她盛锦心斗不斗的我还另说呢。”
  盛时鸢笑着宽慰着两人,要知道她并不是这么容易被打倒的人,不然这些年她早被这体弱多病的身子折磨出抑郁了。
  ***
  京城,皇宫,御书房。
  “好棋!不错。”
  威严低沉的嗓音突然在房间响起,当今东齐国的最高统治者,年过五十的光文帝正坐在一张用上好羊脂玉做成的棋盘前,将一颗白子扔回棋盒里。
  “陛下谬赞,小子只是运气好险胜罢了。”
  坐在光文帝面前与他对弈的并不是什么高官贵族,而是一个衣着朴素,身姿挺拔的年轻人,即使面对一国之主,也没有露出半分胆怯之色。
  “你和你父亲一样,得了便宜还卖乖,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也长得如此出色了,果然虎父无犬子啊。”
  光文帝看着面前略带熟悉的侧脸,似乎又回想起了多年前,宗政枫一届前途光明的探花,竟一心辅佐他这个透明皇子,从最不起眼的微末处登上了九五至尊的皇位,只可惜……
  “小子来京城参加会试前曾特意去祭拜过父亲,如果父亲知道陛下如今还一直记挂着他,九泉之下一定会安息的。”
  年轻人便是宗政枫的独子,名叫宗政玦,自从宗政枫去世后,便被其母亲带回了琅琊娘家,直到如今为了参加科举才再次进京。
  “好孩子,听说你去年乡试得了第一解元,有没有信心在今年的会试上也拿个第一?”
  明明在外人面前是高不可攀的皇帝陛下,但在面对宗政玦时光文帝却如邻家长辈般和蔼可亲,生怕让宗政玦感到有隔阂。
  “多谢陛下关心,东齐国地域辽阔,人杰地灵,小子只是诸多解元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并不敢过于自傲,如果幸运夺得会元,也是陛下教导有方,如果与会元失之交臂,也是小子学艺不精,以后定当努力进步。”
  宗政玦的语气不疾不徐,清润舒缓的音质格外让人享受,犹如一杯上等的御前龙井,清洌回甘。
  “哈哈哈,好好好,那朕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宗政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一直是光文帝心中的一个遗憾,不然有他尽心尽力辅佐在侧,东齐早就富国强兵上升一个台阶了。
  但现在看着眼前,无论是气度,学识,城府丝毫都不逊于其父的宗政玦,光文帝觉得东齐国未来有望了。
  “小玦如今也二十及冠了吧,可有娶妻生子?”说完正事,光文帝话题一转便开始拉家常,“朕有一侄女,年芳二九,生的花容月貌,才情过人,不知小玦可有时间与佳人一见?”
  这样优秀难得的人才怎么能不想办法收拢为己用,要是还没长成就不小心夭折或者被人提前收买就可惜了。
  如今光文帝膝下的几个皇子年纪渐大,夺嫡之争的矛头也初现端倪,虽然光文帝早已立了太子,但太子年纪尚小,根本压制不住已经拥有了一定权利和势力的哥哥们。
  为了不让东齐国陷入同室操戈,血脉相杀的悲惨结局,光文帝必须在有生之年为小太子铺好一条庄康大道,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多谢陛下抬爱,小子这些年一直谨记父亲的叮嘱,不立业不成家,小子目前身上并无一官半职,不敢高攀尊贵的郡主殿下,更何况家母早年曾给小子订下了一门娃娃亲,对方正好是京城人士。”
  听出了皇上明晃晃想要为自己牵线做媒的言外之意,宗政玦想都没想就拒绝了皇上的好心,他只想学自己的父亲,走独善其身的孤臣之路,并不想卷入贵族间的权利纷争。
  “哦?究竟是哪家小姐这么幸运能和小玦结亲?”
  被宗政玦果断拒绝了的光文帝也不恼,反而饶有兴趣地问起了细节。
  “母亲说对方是原盛丞相之孙女,如今的礼部尚书盛尚书之女。说来惭愧,小子刚到京城,还没来得及前去拜会,想必这么多年过去,对方应该早就忘了这门娃娃亲了吧。”
  按照东齐国的习俗,订婚后的男女应该时不时互相送礼,深入了解,培养感情,但宗政玦一直都在百里之外的琅琊王氏,就连这个娃娃亲也是母亲在临出门前才告诉他,宗政玦根本不知道对方的样貌品行如何,这个娃娃亲简直如儿戏一般。
  不过现在刚好可以用来搪塞皇上的拉媒,也不算毫无用处了。
  在知道自己身上有个不明不白的娃娃亲后,宗政玦在临走前曾仔细追问过母亲,盛母拗不过儿子还是告诉了他实情。
  当初还未去世的盛丞相为保住自家清流世家的地位,便想与百年清贵世家琅琊王氏结亲,但琅琊王氏只有外嫁女,没有外娶子。
  王氏嫡系子弟都是与琅琊当地乡绅氏族结亲,以保证琅琊王氏在琅琊的崇高地位。
  第3章
  烹茶
  当时的琅琊王氏没有适龄的女子,只有适龄的男子,最后盛丞相退而求其次,让自家刚出生的嫡长孙女与王氏族长嫡次子的嫡子定了亲。
  然而谁曾想盛丞相不久后就去世了,盛家老少丁忧三年,等三年后再入官场,只能从一些边缘化没有实权的部门做起。
  要不是皇上体恤盛丞相鞠躬尽瘁,再加上盛家嫡长子盛明靖本身资质还不错,不然这个正二品的礼部尚书,还不一定能落到盛明靖的头上。
  这还不是重点,这门婚事之所以会落到宗政玦的头上,其一是因为族长嫡孙喜欢上了别的姑娘,闹着要退婚,其二也因为王氏有点看不上已经没有了盛丞相的盛家,但又做不出主动退婚影响人家姑娘清白声誉的举动。
  想来想去,族长嫡次子便找了个由头将婚事栽到了没有根基靠山的宗政玦身上。
  当时宗政玦正好在外考试并不知情,是盛母点头答应了下来。
  盛母这些年寡居在娘家王氏,虽然靠着一门刺绣手艺和亡夫的遗产能维持温饱,但多多少少还是给王氏带来了一些风言风语的麻烦。
  王氏女即使二婚也不愁嫁,东齐国更是鼓励寡妇再嫁,但盛母不愿意再嫁给别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宗政枫对她更好。
  刚开始王氏还有亲人劝说盛母,但时间长了便也默认了她的倔强,没有再劝嫁,反而给了孤儿寡母一块清净地,让她将宗政玦平安养大,让宗政玦能和王氏子一样上学堂读书。
  所以盛母心中还是十分感激王氏这么多年的庇护,在面对族长嫡次子软硬兼施的请求时,盛母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
  可盛母在按下手印后就后悔了,她不该拿孩子一生的幸福来还债,于是便将这件事给瞒了下来,直到如今再也瞒不下去了才告诉宗政玦实情。
  宗政玦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倒也没有生气,反而安慰起泣不成声的盛母,事已至此,盛母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宗政玦也不好再责怪她。
  就当这一纸婚约偿还了王氏这些年庇护他们母子的恩情了吧,等他参加完科举,有了一官半职,就将盛母接到身边养老,彻底与王氏脱离了关系。
  “竟然是盛家的姑娘,朕倒是第一次知道,盛丞相真是为人父母,计之深远啊。”
  光文帝只是稍稍联想宗政玦话中的关窍,很快便反应了过来,没想到盛丞相为了不让盛家在他死后落败,还是做了很多后手准备的。
  “小玦也不要太担心,娃娃亲本就是两家长辈之间的口头约定,双方有意则锦上添花,双方无缘也不用在意,朕可是等着你会试的好消息呢。”
  “是,小子谢陛下关心。”
  宗政玦当然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那位盛家小姐要是愿意嫁他便娶,不愿意嫁那就不娶,大丈夫何患无妻,成就一番事业才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宗政玦一直与皇上从天文地理聊到科举政治,直到小太监来询问是否要上午膳了才结束话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