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天前,五百大军已临龙毒山口。
  带头那葛兰婆和茯耀祖在那黑甲将军面前腰弓得低低的,满面堆笑,殷勤地往前一指:
  “将军瞧,那便是龙毒村了,往村北走,沿龙毒河上,有一河谷,里面关的都是大妖!您再瞧那山,叫龙息山。那山里头还有一巫女大墓,里头更是金银财宝无数……”
  “你们做得不错。”
  黑甲将军低瞥了眼这两人。
  下一秒,白刃出,红刃收,将军拿帕子擦着血,两颗人头咕噜噜滚在地上。
  龙毒村里,村长在祭坛前召集了所有村民,村民们从地窖深处,驮出了茅营香烛、聚运宝鉴等诸多法器。
  黑甲将军已经找过村长了,他告诉村长:
  “我是个讲理之人,你们村中吃里扒外的叛徒,我已替你们了结。我们只要那河谷中的妖兽和山中的大墓。我给你们半天时间离开,届时若仍负隅顽抗,休怪我刀下不留人。”
  那个夜晚,龙毒村人都没睡,众人举着火把围坐祭坛前,听老村长讲着故事。
  此夜灯火葳蕤,凉露生风,萤火点点与满天繁星相掩相映,就像无数个平淡的故事夜。
  从前,旱魃祸世,血流成海。龙毒村的第一任村长茯月,带着几十幸存者,从遥远的黔青西南,走过十万大山,逃难至此。
  这里遗世独立,山清水秀,土壤肥沃,能育良田万顷。一切皆得一神女庇佑。
  茯月跪下祈求神女,可否给他们一块土地生存,神女欣然答应。
  神女问:“姑瑶神山里藏着神力,封着妖兽,要设一阵法,阻绝有贼心之人进入。这阵需有人来守着,你们可愿做这守阵人?”
  “神女愿给我们一群无家之人如此一方乐土,我们感激不尽!届时就算以生命为代价,也将为神女守好此阵!”
  茯月跪于田野上虔诚拜谢。
  “我也不白要你们守。”
  巫瑶微微一笑,轻挥手,一方祭坛出现。
  “我姑瑶一脉神巫,每隔六十年,便为你们送来一位神巫中的佼佼者。她们将作为你们的大祭司,庇佑你们远离天灾与战火,保佑龙毒村风调雨顺,四时太平。”
  村长说:
  “龙毒村,先是阵,才后有村。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阵中一缕符文。愿与我一同守阵的,便留下,不愿的,便收拾行囊,抓紧离开吧!”
  百来个人,喧嚷一阵,不断有人陆陆续续起身,也有人始终岿然不动。
  村长不怪他们任何人,毕竟他们中许多,亲人尚在村外,心中有难割舍的情与事。毕竟神女赐田一事太过遥远,总会有人质疑这一切是老村长编出的故事。
  片刻后,该走的人走的七七八八,剩下仍坐在祭坛下的,便是守阵人了。
  大多是些耄耋之年的老人,血气方刚的少年人,或家中无人的鳏夫寡妇。
  忽而,先前已然背上行囊准备离开的茯娘坐了回来,将行囊往地上一扔。
  村长问她:“怎么不走了?”
  茯娘还年轻,还有女儿在山外。
  “走哪里去?我是对这神女没什么感情,可我女儿是神女后人,我就当是,为我女儿守阵了。”茯娘爽朗一笑。
  茯娘茯英,人如其名。
  村长点起香烛,袅袅烟气氤氲升空。
  众人谈笑风生,仍话桑麻。村里人,死到临头谈论的也不过是那些事。
  “今年腌鱼腌得可好?”
  “你家小辣椒长得如何了?”
  “我家那小狸奴可怎么办?它夜夜里都要钻人被窝睡的。”
  “你就放宽心吧,你死了,总会有人活着的,到时候你家小狸奴就钻别人被窝去喽!”
  “你尽调笑我!”
  明月温柔注视,致意最后的守阵人。
  第94章
  黔青道3 敬呈阿归,信者嬴钺虔诚供奉……
  村长数了数, 大约有四五十人。
  不多也不少,撑起这个阵来,是够的。
  天边欲破晓, 村长重重一声叹息。
  人们互相道着“再见”“珍重”“再相逢”, 间或细细的哭声。
  “来啊, 听芦笙, 十二祖神, 为你引路”
  人们划破自己的手腕, 血滴落祭坛。
  祭坛上的符文运转,阵法逐渐蔓延,变得无限大,笼罩整个龙毒村。人们的身影在这阵法里都显得格外小,终也化作一缕符文。
  阵成, 四五十尊石像,安然矗立。
  微明潇湘极,摇落故人稀。
  吱呀一声,竹篱小门被推开了。
  小狸奴喵呜叫着凑到脚边,似是饿了。
  灵归颤声唤:“阿娘?”
  灵归一间间推开房门,灶台上还有锅未煮熟的饭,和一条从地窖里拿出来的腌鱼。
  嬴钺站在竹篱门口, 注视着四处翻寻的灵归,他不敢开口,他早就闻到,这片村子里, 已经没有活人的气息了。
  在家里找不到娘的灵归夺门而出,在村子的桃阡李陌奔走,她唤了所有她认识的人, 没得到一声回应。直到来到村子中央的祭坛前。
  灵归噗通一声跌坐在了地上。
  “阿归……”
  嬴钺扶她起来,可她的腿似被打断了般,颤颤巍巍,站不住。嘴唇几乎要被咬穿,大口大口吸着气,跌跌撞撞朝那一尊石像跑过去。
  “阿娘,阿归回来了!”
  灵归抱住阿娘冰冷的身体,撕心裂肺般疼痛,想哭却哭不出声来,只能任凭暴涨的泪水将她淹没。
  “阿娘,阿娘!你睁开眼,看看我啊!”
  灵归抱着石像,似要与那石像融为一体,彻夜不分开。凉夜露重,灵归躺在阿娘的臂弯里,想起许多小时候的事,一件件同阿娘讲。无非一些鸡飞狗跳、家长里短的小事,灵归却一会儿讲得哭,一会又笑。哭累了笑累了,便睡去了。
  嬴钺为灵归和石像,披上件鹤氅。
  月光下,石眼中,似乎有一滴晶亮的东西落下了,从灵归脸颊上滑落,落入肩头的白绒里,留下一小朵水痕,开出一小朵霜花。
  第二日,鸡鸣破晓。
  灵归已整好情绪,又进了姑瑶神山。
  摇铃开山门,雪藏花依旧。神女就站在满山花海里,白裙翩跹,默默回望。
  或许不该称那为神女,而是神女与神山残余在世间的意志。
  神女摘一朵雪藏花,落在灵归身前。
  “巫瑶乃人间九念化身,九念正对应铃中九蛊,然除巫瑶外,历任九蛊巫铃主人都只寻其八蛊,而寻不到第九蛊。”
  “这第九蛊,藏在我自己身上,对吗?”
  灵归仰头问。
  灵归曾在神龛里,见到了巫瑶初诞时的故事。那是极古老久远的洪荒时代,人们刚创造文字,开垦田野,建立城墙。这个时代,天下仍是旧神的领土。
  风神一个哈欠,掀倒了人们搭了十年的高塔。雨神一个喷嚏,冲毁了人们垦了十年的田地。土地一个跺脚,震塌了人们修了十年的城墙……
  这时的巫瑶,尚且弱小,不敢与那些呼风唤雨、召云起电的神明站在一起。哪怕是女娲娘娘召集诸神开会时,巫瑶也是缩在角落里,不敢露面。
  她是“人间九念”里诞生的神明,这些古神动辄就能毁了半个人间,人死无念,她也会随之衰落,直到消失。
  那时水火二神最爱调笑她:
  “看这畏畏缩缩的小神,也不知还能存在几年,我们不过挥挥手,她赖以为生的神力就能削掉大半!”
  然后没过千年,世道变了。
  当初谁也不看好的“人”,繁衍生息,足迹竟已遍布整片陆地,甚至往海洋绵伸。不仅如此,他们还学会了控火御水,更有甚至,叫什么“方士”“修仙者”“巫族”,竟还试图凭凡人之力比肩神明?
  忍不了一点,水火土风四神当机立断,要给人间点颜色瞧瞧,正欲踏业火降世时,被一道身影挡住,正是千年前那畏畏缩缩的小神。
  巫瑶微微一笑,说道:“你们敢去,我就先给你们点颜色瞧瞧。”
  眼见几神要打架,女娲娘娘匆匆赶来,才制止了这一恶战。那时,距离天道降下旱魃不过几十年。女娲娘娘似乎预见了什么般,她给了巫瑶一捧息壤,一簇红莲业火。而后,巫瑶用这些东西,造出了九蛊巫铃。
  九蛊巫铃每一蛊神,都代表人间九念中的一念。希冀,悲悯,执着,信仰,爱情,渴望,善良,幻梦。最后一念,为“本我”。
  巫瑶找到了她最后那一念,如今站在雪藏花海里朝灵归笑的神女,是巫瑶当年寻到的,九蛊铃中最后一位蛊神,她的“本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