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伤病与武功的失去,使得他们不得不将牢牢握在手中的兵权放手。
这无疑掀起了燕国内部对兵权的争夺战。
不过又辅政大臣慕容恪在,这场争夺并没有闹得太大,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得到了平息。
只不过经过这场内斗,一心为燕国着想的慕容恪敏锐地觉察到,当自己不再具备他曾经引以为傲的高超武艺后,他在朝堂上的声音也小了许多。
他的立场没有变,他说的话和他先前说的话皆是一脉相承,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听他说话的人却因为他实力的降低,态度和执行力都发生了变化。
这让慕容恪多多少少有些寒心,在与慕容垂私下见面时,他对这种变化叹息不已。
大哥若不是为了救我,也不至于失去大半功力。慕容垂为此愧疚不已。
慕容恪摇头道:怎么能怪你呢?谁能想到边荒集竟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古怪的女人,可以吸走别人的内力?
而且还不是经过调息就能回复如初的内力,而是经过时间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内力。
月月用北冥神功吸走他人内力,类似用锯子开别人的木桶,她拿走的是别人木桶的上半部分,将底座和下半部分留给原主。
但是原主再怎么运功调息,他的内力也只能回复到木桶下半部分的最高点,再往上也就只能继续花时间累积,和从头再来没有多大区别。
我已联系边荒集的鲜卑帮,定要将此人的身份查个一清二楚。慕容垂告诉慕容恪自己的安排。
可有什么进展?慕容恪问道。
慕容垂摇头道:鲜卑帮的首领只知道她的武功极高,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除了汉帮以外的其他五帮首领绑到边荒集第一楼之上,强迫他们答应不得在我们与汉帮作战时参与其中。
鲜卑帮他们都答应了?慕容恪不悦道。
慕容垂道:一直到晋军将他们击退,汉帮首领祝老大才将他们放出第一楼,他们又能在背后帮什么忙。
废物!慕容恪冷哼一声,只给了边荒集五帮首领这两个的评价。
*
祝英民来到陇南之后,在晋朝各处收揽流民的祝英齐立刻领着两万人来到陇南,将这些兵力补充到祝英民的队伍中来。
这里带队的人正是祝英民的老熟人,他九姐祝英台的义兄梁山伯。
梁山伯细致周到、做事认真,虽然不是领兵作战的将才,做内勤工作却是一把好手。
祝英民握着梁山伯的手,诚恳地道出自己又多么需要他的帮助,请他留在陇南帮助自己。
一边是祝英台的八哥祝英齐,一边是祝英台的十弟祝英民,梁山伯被两个姓祝的人你争我夺,一时拿不定主意,只能写信询问义弟祝英台。
祝英台收到信,不由一乐,她从未想过自己还有为梁山伯解决这种难题的一天。
一方是从小宠爱自己的八哥,一方是想法多多、不甚听话的十弟,祝英台思考了一夜,大笔一挥,给出自己的建议:留在陇南帮助祝英民。
祝英民没有向至亲隐瞒武自己最终的目标,所以祝英台一直都十分清楚他想做什么。
虽说她坚信以梁山伯之才,无论何处都隐藏不住他的光辉,但是在祝英民这里,他能发挥的作用最大,闪烁的光芒也最亮。
第195章 祝家女化蝶飞27
大宛国产良马。
<a href=https:///tags_nan/xihan.html target=_blank >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得此讯息,遣使臣携带千金以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前往大宛国换其良驹汗血宝马一匹。
大宛国国王以汗血宝马为大宛国宝为由拒绝,西汉使臣因此与其产生冲突, 最后被大宛国杀人夺金。
汉武帝得知此事,遣大将李广利率军攻打大宛国。大宛国最终不敌,同意与汉朝议和, 并上供良马三千匹。1
大宛马及其良驹汗血宝马至此名扬中原,时至东晋仍是众人渴求的好马。
月月一直从西域采购香料,与西域诸国的商人保持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东晋因为偏安江南,没有优质的马场培养马匹,是以和北方异族对战时,常常在马战输人一头。
祝英民深知此情,特意拜托月月为他寻觅良马。
和月月有着多年贸易关系的西域商人这日送来消息,他手中有五百匹大宛马可以出售给她,但是他只负责送至兰州附近,后续的运输由月月承担。
五百匹大宛马从大宛国启程,送达兰州还剩几匹实乃未知。
但是祝英民对此结果已然十分满意, 百忙之中特意亲自前往建康城外的山脚小院, 拜托月月前往兰州接应。
*
英民说是回来述职,其实是为了找你的吧?谢道韫和月月的关系本就不错, 后来月月应她之邀前往尼山书院授课,两人的关系便愈加亲近。
在谢道韫心中,王家这么多妯娌,和她关系最好的便是月月。
祝英民述职结束返回陇南的两日后, 谢道韫便拜访了月月的山脚小院。
月月亲自为谢道韫斟了杯茶:果然没有什么事能瞒得住你。
我总觉得英民他们在做什么大事, 谢道韫凝注着月月的脸,幽幽道, 你知道他和谢玄究竟在做什么吗?
不是在北伐吗?月月淡然道,他们一个镇守陇南,一个镇守许昌,不就是为了能够北伐成功,将北方的失地收回吗?
谢道韫却道:你该知道的,朝中各路人马之中,并没有几个真心想问收复北地失地,还原晋朝疆土的人。
她这话说得大胆又直白,若非将月月当成自己人,并不会将这血淋淋的事实宣之于口。
毕竟朝廷表现出来的风向还是支持北伐,收复失地的。
这也是被异族统治的北方汉人打从心里期待东晋朝廷的原因。
所以东晋上层虽然不想真的实现北伐,却也不会真的表露出来的原因。
但他们却是真心的。月月答道。
谢道韫摇头道:少年人的真心,又能维持几时?
她对此并不看好。
不论是符氏的秦国,还是慕容氏的燕国,如果不将他们的抵挡在淮泗一线,而是任其发展,他们迟早会率兵南下的。月月认真道。
谢道韫道:那就将他们挡在淮泗一线便是,何必做北伐这等无用功?没有朝廷的全力支持,他们哪里来的兵和粮继续?
月月摇头道:将他们抵挡在淮泗一线说得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一但控制不住,本就从北地南迁的北方士族,和本地南方士族,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出海吗?
谢道韫垂眸道:总不至于如此。
道韫姐姐,你真的相信吗?月月紧紧盯着谢道韫,她不信能养出谢玄的谢家培养出来的女儿,想不到这一层。
谢道韫缓缓抬起头,突然笑道:英月,你是不是也参与其中了?朝廷既然不愿意在北伐一事过多支出,但是七弟和英民那里却频传捷报,定然是有人暗中支持。那个人应该是你吧?
她早已猜到这一点,原本不想点明,但是今日她和月月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她觉得自己已没有继续无知的必要。
我早知以姐姐的聪慧,这些事终究是瞒不住你的。月月大方承认。
谢道韫环视她们身处的清幽小院,问道:所有人都觉得这些年你一直待在这里深居简出,你实际上待在这里的时间应该不多吧。
还是挺多的,月月觉得这件事她的解释清楚,在前往尼山书院授课前,我是很少踏出这间小院的。
谢道韫失笑道:没成想,竟是我将你带坏的。
这话严重了,月月连连摆手,带坏二字又是从何说起?只不过是亲眼看到了民生之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你是说途经大岩山是打劫我们的那群山贼?这件事对于谢道韫来说,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了,若不是月月提及,她都快忘了这件小事。
回忆起当时的细节后,谢道韫摇头道:没想到一切竟是因此而起。
从这里开始回想,谢道韫成功将谢玄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串联在一起,她总算明白为何出身世家大族的他心态会有如此转变,原来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他们走了一条非常难走的路。谢道韫叹息道。
月月道:再难走的路,总要有人走呀。
你倒是想得开。谢道韫看着月月平静的面容,不由感慨道。
月月笑道:我孤身一人,不像姐姐夫妻和睦、儿女成群,自然不用考虑他人。
谢道韫听到夫妻和睦四个字时,面容一滞,冷笑出声道:呵,守着块木头生活,谈什么和睦不和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