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月月并不打算暴露自己就是苏三娘本人,只能道:这事我得去信询问英民,不过以鲍姑神医的本事,救治堂伯父应该绰绰有余。
鲍姑在岭南救人无数,她的医术谢道韫自然相信,只是作为患者家属,她只恨不得将天下名医都送去为王羲之会诊。
--------------------
作者有话要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2章 祝家女化蝶飞34
虽然月月并不打算让苏三娘再次在人前现身, 但谢道韫特意请来的鲍姑若不对王羲之的病症不擅长,她大概率还是会出手。
既然我得知了堂伯父身体抱恙,合该去探望一下。不论是出于做晚辈应该有的礼貌, 还是对王羲之病情的关心,这一遭月月都是必须要去的。
谢道韫挽着她道:你若得空,不如我们明日一起?今日我就在你这里住下了。
你不嫌我这里简薄就行。月月笑着应下。
以月月和谢道韫的关系, 是谢道韫主动提出,还是她主动相邀,都已经没有区别。
*
翌日清晨,月月和谢道韫一同坐上牛车,前往王羲之隐居处。
牛车是时下流行的出行工具,牛的步伐沉着稳健,自带一种闲适悠然。
尽管如此,世家大族拉车用的牛仍有相当的讲究,并未真正脱离世俗。
早已习惯牛车出行的谢道韫坐在移动缓慢的牛车上,依旧忍不住道:说起来,我还是更喜欢骑在马上那种肆意奔驰的感觉。
岁月的流逝让她这个人一点一点变得沉稳, 但她从本质上来说, 依旧是那个潇洒肆意的谢家大姑娘。
你不是去兰州帮英民买了一批大宛马吗?这前朝武帝都赞叹不已的马儿如何?谢道韫好奇道。
月月遗憾道:我又不曾骑过,哪里能体会大宛马的好?不过它们瞧着确实要比南边的马精神。等你见了谢玄, 倒是可以问问他。
呵,听月月提起谢玄,谢道韫露出一丝冷笑,他自从我爹娘打算为他相看亲事逃家后就没回来过, 我这个只能留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姐姐, 哪里有机会见到他?
谢玄不想成亲,她当年又有多想?
只是因为谢玄是男子, 他可以借以建功立业的名头离家闯荡,她作为女子却不能。
因为她一但离家,必定为别家提供攻讦谢家的理由,还会影响其他谢家女择婿。
谢道韫在心中有多羡慕谢玄?
那自然是很多很多。
但她不说。
英民到底什么时候能成事,我对你的提议有些迫不及待了。谢道韫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
王家能拥有王与马共天下的巅峰期,就是因为时任王家家主的王导下注琅琊王司马睿助其登临帝位。
王家可以择司马睿成就王家盛景,他们谢家为何不可?
司马氏的江山眼看就要到尽头,谢家自然要重新选定一艘好船。
谢玄不就是谢家压在祝英民身上的注?
而她这个王谢氏,却是自己入的局。
女子可以与男子平等地站在金銮殿之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这样的景象谢道韫光是想象便已觉得热血沸腾。
当然,她并未天真地认为光是祝英民的一句承诺就能施展这么一番景象。
若是女子不能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实力,祝英民在成事后就算实现自己的允诺,这副景象也终将是昙花一现。
谢道韫认为自己得为女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一事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祝英民的允诺一直延续下去,而不是他当政时的奇景。
女子走出家门,站在人前,不应该只是在朝堂,而应该让各行各业都有她们的身影。
鲍姑作为女性医者的重要代表,当然是谢道韫拉拢的对象。
鲍姑极擅针灸之术,一排金针刺下,王羲之的病情果然得到好转。
这针灸之术真是神奇,上次苏神医也是这么把你公爹给救回来的!王羲之的夫人郗璇激动地拍着谢道韫的手道。
母亲快去照顾公爹吧,谢道韫温婉一笑,鲍神医这边有我。
年逾六十依旧目光清亮、身姿矍铄的鲍姑道:你们围着我做甚,还是去看看病人吧。
堂伯母、嫂子,你们去看看堂伯父吧,鲍神医这边有我陪着。月月主动站出来道。
*
夫人修道?鲍姑慢条斯理地收拾完她的金针,问月月道。
修道吗?月月含糊地给出答案,也许是,也许不是吧。
她虽读遍道家典籍,修习的是与庄子的《逍遥游》关系甚密的逍遥派武功,但她仍然觉得自己与修道一事距离遥远。
鲍姑的脸上充满回忆:我的丈夫一生修道,我亦是如此。我一见你便觉得亲近,这感觉不会有错。你觉得自己不是,应该是时机未到。
时机是一种极为玄妙的事物,它有可能下一刻就会到来,也有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这是强求不来的。
鲍姑觉得与月月亲近,便拉着她聊天,两人讲道谈玄,后又延伸至医术在香道的运用,各自都有所获。
等到郗璇领着谢道韫从王羲之房间出来,月月已与鲍姑成了忘年交。
在郗璇诚挚的道谢中,鲍姑提出了告辞。不过她并不会立刻离开金庭返回广州,因为她接受了月月的邀约。
谢道韫得知此事,用眼神赞赏了月月的机敏。
王羲之虽然隐居于剡县金庭,但是他的身边仍有许多仆从随侍左右,这里并不缺人照顾。
郗璇念着王凝之和谢道韫的几个儿女,便催着这个孝顺媳妇回家。
谢道韫推拒几次,最终还是应下了婆母的要求,回家照顾夫君和孩子。
夫人,我们是回府吗?谢道韫的侍女问道。
阖目端坐在牛车上的谢道韫缓缓道:不着急回府,我们先去英月那里走一趟。
*
论起口才,这世上能与谢道韫相较的女子实在有限。
尽管鲍姑比谢道韫年长数十岁,足迹遍布岭南,一生救人无数,但是她依旧抵挡不住谢道韫的舌灿莲花。
最终这位神医应下了谢道韫提出的暂时留在建康,开馆招收女学生的提议。
人总有生病的时候,谁都离不开治病救人的大夫。
然而当世学医之人多为男子,女子一但生病要想求医问诊,总因为性别不同而顾虑重重。
若是女大夫能和男大夫的数量相同,女子因生病得不到救治而死亡的事情就会大大减少。
这是谢道韫劝说鲍姑的众多说辞之一。
她除了有这些方面的考虑之外,也有让更多女子站到人前,向世人展现女子能力的考量。
*
祝英民率兵攻下氐秦都城长安后,望着这座在数百年后的大唐都城心潮澎湃。
此时此刻,他无比清醒地意识到,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
而后他率兵一路北上,灭尽北方诸国,待以祝英台和祝英丰联手控制的边荒集势力正是投入他旗下,整个大陆只剩下东晋一朝。
这个祝英民是怎么回事!坐在朝堂上的东晋皇帝司马奕还念着祝英民、谢玄、马文才等诸多良将在北方为他抗击异族呢,哪里料到祝英民竟此时已将北方统一,扬起了祝氏大旗,剑锋直指司马氏?
然而他和朝堂诸公的愤怒与惊慌都毫无意义,等他们命人桓温之子桓玄抗击叛将祝英民等人时,位于东晋南部的众多庶民揭竿而起,与祝氏势力一南一北将东晋一朝掌控严密的江南自带完全包围。
待桓玄被祝英民击败后,给皇族司马氏和其他世家大族只有投降北方或是南方两个选项。
司马奕犹豫再三,最终在众多大臣的劝说下,选择向投降祝英民。
当祝英民的大军正式接管东晋都城建康后,南方的叛军也改换旗帜,竖起来祝氏的大旗。
原来带领南方庶民起义的叛军首领,竟是祝家销声匿迹多年的八子祝英齐。
祝家三方势力合而为一,幕后主导这一切的祝英民至此登上了至尊之位。
其他人以为的祝家内斗完全没有发生,因为只有祝英民的亲弟兄才知道这个弟弟究竟有多么可怕。
*
在择选国号时,祝英民略过了大臣们推荐的诸多寓意深远的美字,亲自用正楷书就一个唐字。
唐字有何寓意?众大臣心中不解。
时任户部尚书的月月道:《尔雅》有言,庙中路谓之唐。唐可指庙堂、宗庙前的煌煌大道,圣上定国号为唐,意旨他将带领我朝走向无尽辉煌。
众人知此深意,纷纷认可这个圣上亲定的国号。
至此,祝英民建立的国度便号为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