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于是奇妙的事情出现了,秦朝明明还是徭役繁重,可是环境却变得积极了起来。
在天幕出现十天之后,嬴政立了扶苏为太子,举国欢庆。
他们也许不知道如果秦始皇死去之后,扶苏会把秦朝治理成什么样子,但他们知道一定不会是像天幕中所说的,被胡亥统治的未来那样。
而在两个月之后,朝廷又颁布了新的政令,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试行。
从天幕中获取的关于未来的信息,以及李斯交出来的残缺版督责之术可能造成的结果,让嬴政开始思考完全以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是否可行。
于是他让召集而来的各家学者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并寻找更可行的办法。
各家理念不同,想出来的办法也不一样,甚至有时候会当场吵起来。
嬴政也不在意,让他们整理出自家完整的实施办法,他看过之后选出了其中可行的,然后挑选了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尝试。若是有可行的,能让当地发展更好的政策便普及开来。
于是不同的地方便有了不同的新样貌。
入秋的时候,第一波粮食收获了。
嬴政带着扶苏,与众多官员都来到了这两片不大的农田里,准备一同见证成果。
农官带着农人们,把玉米地里的玉米一个一个掰下来,剥去外壳放到一起,他们仔仔细细的收取了每一个玉米,没漏掉一个。
又将地里的土豆逐个挖出来,小心的没有碰坏一个。
仔细检查了田地里的果实,确认没有遗漏,他们才开始进行称量。
在称量之前,他们心情就已经十分激动了。
因为种子有限,一公斤的玉米种子连三分之一亩地都种不满。土豆更是,虽然他们拿到的已经是土豆的种苗了,可一斤土豆苗着实算不上多,只种了一小排。
可是即便只有这么点儿,收获却也十分可观,光是堆在地头上就能看出分量十足。
内史核对了几遍重量,激动的走到嬴政身边,声音带上了一丝颤抖,陛下!玉米总重足足有三石重!土豆总共两斗多一些!
虽然早知产量一定很多,听到这个数字,嬴政和在场的官员们还是忍不住抽了一口气,激动起来。
要知道,他们的粟米如今亩产也不过两石出头,倘若全种上玉米,亩产岂不是能达到将近十石?!
这样一来,一亩地的粮食就能多养活好些人!
土豆更可怕,虽说要的种子多,可是产出更多啊!这么一小排就能产两斗,若是一亩地都种上,那得有多少粮食!
而且土豆一年还能种两季!只要天气变冷之前种上苗,那么入冬之后还能收获一批!
更别说那洁白的纸上还教了套种法,也就是说一亩地里不仅可以种土豆,还可以种玉米,这样就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粮食的产量还能更多!
所有人都激动的看着嬴政,陛下!
此时此刻,嬴政也忍不住,朗声大笑起来,天佑我大秦!
众人齐声欢呼,天佑我大秦!
粮食的产量得到了印证,种子也多了起来,也就不用紧巴巴的馋这两样农作物了。嬴政大手一挥,从里面取了一小部分烹饪出来让大伙都尝个味道。
吃饱是不可能了,不过一人一口尝个鲜还是可以的。
玉米香甜,土豆软糯,带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津。
果真是好粮食!不用调料也好吃!
无人不赞叹。
有了种植经验,内史招募了更多的农人来学习和种植粮食,并且尝试了之前不敢尝试的套种法。
三年的时间里,两样作物的种子数量就翻了几番。
嬴政在知道产量已经足够多之后,便让内史将种子分发给各个郡县,并派遣有经验的农人前去教授种植法。
老百姓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期待已久的种子盼到了,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在得知嬴政还派了有经验的农人教授种植方法,更是感恩戴德,甚至对秦始皇的印象都发生了改变。
虽然徭役是重了一些,可我听说,徭役要开始减少了,说是要让我们好好种粮食。
我也听说了,而且隔壁郡好像还要进行什么改革,也是好事儿!
天幕可真好,让我们的日子有了盼头!
天幕虽好,也要始皇陛下肯听啊,如今想来,成为秦国子民也没什么不好。
就在整个大秦欣欣向荣的时候,天幕终于再次出现。
第25章
关闭直播之后,阿苒松了口气。
首长这才走上前来,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着说:做得不错,我们一起去那边看看探测成果?
阿苒点点头,跟在首长身后来到了那个大型时空引力波探测仪旁边。
虽然直播已经结束,他们的工作却还没结束,还在如火如荼的记录着数据。见到首长过来,带头的老院士都没分出神来招呼他,还在埋头计算着什么。
阿苒伸头看了一眼桌上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数字和公式,根本看不懂,她只能把头缩回来。
一名研究员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数据记录,这才发现首长和阿苒站在他们身边,抱歉首长,我
首长笑眯眯的打断他,没事,任务比较重要嘛,情况怎么样?发现什么有用的没有?
研究员飞快的点头,记录到了很多珍稀的数据!对我们之后的研究应该非常有用!真是太让人惊叹了,我们本来以为这样的波动一定需要非常大的能量才能发动,没想到和想象中不一样,动静竟然这么小,如果额。
他一激动就忍不住多说了些,等看到首长笑眯眯的表情才尴尬的停下来,抱歉我说太多了
首长忍俊不禁笑了起来,无妨,看你们这么有活力,我也很高兴啊。
阿苒跟着点头。
她看看研究员胸口的名牌,上面写着梁宇成,就说:梁博士,我们得到这些数据,可以自己研究出怎么连接其他时空吗?
这个不好说,我们现在虽然得到了一些数据,可是规则还没有找到,如果以后能发现其中的宇宙规则,说不定可以。梁宇成迟疑了一下说。
探索宇宙规则哪有那么容易。一个沧桑中带着些许激动的声音参与了进来,是刚才埋头计算的老院士,他姓杨。不过还是有可能的,毕竟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一些原本根本无法接触到的数据。
杨老院士拇指摩挲着写着数据和公式的纸张,像是拿着什么至宝一样。
以人类现在的技术,和对基础科学的认知,想要做到这一步还差的很远。系统开口。
梁宇成忍不住问:你能帮我们吗?
这个问题其实之前他们已经问过,可他还是忍不住又问了出来。
我正在帮你们。系统的电子音毫无情绪,回答并没有改变,不劳而获的东西不会受到重视,还会助长贪婪,我能做的,就是为你们探知世界本源加一把力。
虽然失望于系统的拒绝,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系统说的对。
杨老院士说:这样也够了,现在的科学家大多受制于健康和寿命的限制,无法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探知更多的规则,它已经给了我们希望。
人类的传承只能通过一代一代人自主的不断的学习,却不能将上一代的学识直接传承给下一代。每一次死亡和新生都必须重新学习,这让人类得到的知识只能通过外物重新累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发展。
而系统商城中可以用功德值进行购买的东西里有延长寿命的果实,如果可以让人类的寿命延长,说不定就能打破人类目前的科学壁垒,进入下一个层次。
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这也是我们文明选择帮助你们的原因。
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类,告知了未来。
在场的人振奋起来。
这些数据我们还需要继续整理,还需要用上一段时间,你们自便。杨老院士重新投入到演算中去。
首长也不去打扰他们,两人走向运营组。
运营组也在看数据。
他们这边的数据很直观,不需要做过多的计算。
这一次直播的弹幕比上一次多了很多。运营组组长把阿苒几次直播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
阿苒看到自己遇到系统之前的直播数据不由唏嘘,这差距也太大了。
昨天和今天的直播差距也不小。
现代的弹幕数量最多,因为我们进行了引流,所以进来观看的人数还是非常可观的。现代人习惯于发弹幕,所以才能达到这个数值。
这边是古代人发的弹幕,数量要少很多,但是相比较之前的直播而言,也有大幅度的增长。我想是因为他们也开始适应了弹幕这种功能,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