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岳飞愣了一下,然后开始找私信在哪里。
天幕的存在他知道,只是一直忙于战事,只吩咐了一个人让他多多关注,自己就没再管了,所以私信在哪里,他还真不知道。
打开私信,他就看到了一个外用药的方子。
里面的一些药材他并未听闻过,好在方子上写了药物的产地。
除了方子,还有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功效。
看完功效,他心绪激动。
【岳飞:姑娘大义,鹏举代表所有将士谢过姑娘!】
【不用客气,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决定,祝岳将军旗开得胜!】
【秦王绕柱:祝岳将军旗开得胜!】
【挪威的鱼:祝岳将军旗开得胜!】
【我老朱家:祝岳将军旗开得胜!】
【鹅鹅鹅:岳将军你是最棒哒!!!】
有不明所以的新来的网友见屏幕上在刷这个以为是直播间的角色扮演,也跟着一起刷。
赵构看着一排排刷屏的弹幕,陷入了自我怀疑。
后世的人竟然这么崇敬岳飞?
可他不听调令,坚持要战,明明只要他同意班师回朝就能迎来和平。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他最好保持沉默。
虽然已经把酒精的制作方法贴出来了,阿苒还是打算继续现场实操。反正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总不能临时换。
阿苒一边把发酵好的酒坛中的酒液过滤出来,倒入蒸馏锅里开始加热,一边接着说:【你们要学制作酒精的,可以先把方法抄一遍,一会儿我们运营组的小姐姐会把蒸馏仪器的图纸放在屏幕上,你们可以拿去制作。】
团队放出来的制作酒精的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毕竟只要知道制作的原理了,凭古人的智慧肯定会想出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
图纸也是选择了以古人的技术水平可以制作的,若是以后他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也能自己改进。
【酒精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让微生物外壳的蛋白质脱水,变性,让它们失去活力。但是酒精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一般是控制在75%的浓度,这个浓度的消毒杀菌效果是最好的,浓度高了反而杀菌的效果会变弱。】
【鹅鹅鹅:为什么啊?】
【因为酒精浓度太高的话,会让蛋白质很快凝固,在菌体的表面形成一层膜,酒精反而就渗透不进去了,也就是说菌体不会被彻底杀死,还能复活。】
【嬴政:微生物,菌体是什么?】
【朱厚照:为什么我们看不见?】
阿苒没想到这群古人对科学还挺感兴趣,不过这实在不是她擅长的范畴,只能简单的解释。
【微生物,顾名思义,就是极其微小的生物,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必须借助一些仪器才能看到。它们无处不在,我们手上衣服上,甚至身体里都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其实古代也有说法,有我们看不到的虫子会让我们生病,其实差不多就是这样。古代的瘟疫,传染病,其实都是由微生物,或者病毒引起的,消毒也就是消的这些毒。】
蒸馏锅里的蒸汽通过蒸馏管进入冷凝器,然后一滴一滴滴下来。
为了让直播对面的人看清楚整个过程,这套蒸馏设备是用玻璃制成的透明仪器,可以看到蒸汽在里面的变化。
见蒸馏已经顺利在进行了,阿苒开始进入正题。
【大家对澶渊之盟感兴趣对吧,那我们就先从澶渊之盟说起。】
【自从石敬瑭为了称帝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燕云十六州就成了宋朝的一块心病。】
【燕云十六州面积还是很大的,涵盖了我们今天的河北省、陕西省、和内蒙古的一部分区域,可是为什么这块地契丹和北宋都想要,仅仅是因为它大吗?它的确很大,但更重要的是这片区域的军事防御意义和经济意义,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想尽办法想把地给弄回来。】
【只不过他想要,契丹当然也想要,哪怕赵匡胤攒了大笔钱想要把地赎回来,赎不回来就打,契丹也不愿意。遗憾的是赵匡胤到死也没有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于是这块地就成了北宋的一个遗留问题。】
【契丹有了燕云十六州,当然还想要更多,所以他们不断的在边境骚扰,想要南下攻占大宋,大宋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所以开启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
【结束这场战争的就是澶渊之盟。】
【只是,战争是结束了,结束的方式却不那么舒服。】
第30章
【二十五年的战争,消耗的人力物力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北宋还是契丹其实都已经耗不住了,所以双方其实都有议和之心,关键在于澶渊之盟签订的内容。】
【其他内容还好,比较为人诟病的就是北宋每年要向辽国提供助军旅费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等于是在向辽国上供以求和平。】
【其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助军旅费可不是支付一次就好,而是每年都要支付的,就算北宋国力强盛,每年出这么一笔钱负担也很大,而且还是割了自己的肉,养肥了敌人。】
【赵匡胤:等等,大宋就大宋,为什么要叫北宋?】
【秦王绕柱:因为还有个南宋啊~[狗头吐舌头]】
【赵匡胤:什么意思?】
【秦王绕柱:意思就是,你的子孙,哦不,是你弟弟的子孙霍霍的大宋丢了北边的国土,只剩下南边了,当然只能叫南宋了。】
【赵匡胤:???赵匡义!你篡位了?!】
【赵光义:】
【秦王绕柱:唉,这也不能怪别人,谁让你带头重文轻武呢,朝廷里就没个能打的,哦还是有的,凤毛麟角啊。】
【我老朱家:噗】
【朱元璋:文武还是需得一起抓!】
【我老朱家:明朝是重视军事力量了,可是你杀的武将也不少啊。】
【朱厚照:朕就看看,不说话。】
【朱厚熜:朕就看看,不说话。】
【朱翊钧:看看,不说话。】
阿苒看着弹幕,忍不住笑出声。
【咳,因为北宋一直以来都重文轻武,所以军事力量一直都不强,澶渊之盟之前如果不是辽军冲太快,深入大宋,导致战线拉太长后面补给不够,深入大宋的这支军队可能会被一锅端,萧太后也不会着急和大宋议和。】
【只是宋真宗赵恒本来就不想打仗,如果这么说可能有些人会不认同。在澶渊之盟前,赵恒可是有过一次御驾亲征的,怎么能说他不想打仗呢?】
【可是,这次御驾亲征,可以说他是被寇准逼着去的。辽军南下势如破竹,吓得赵恒就想往南边跑,如果不是寇准说要是跑了肯定会被俘虏,只有北上亲征才是出路,他估计就真跑了。后面的皇帝一遇危险就想跑这个性格大概就是随的他吧】
【不过不管他自己怎么想,他到了之后确实鼓舞了士气,御驾亲征这个事实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这种时候辽国忽然说要议和,他可不就是喜笑颜开了吗?议和,立马议和!】
【当时寇准和杨延昭是主战的,因为议和得到的结果只不过是短期的利益,带来的却是长久的危害。只是赵恒坚持议和,他们也拗不过皇帝,只能妥协。】
【议和可是个苦差事,当时赵恒选择了曹利用,曹利用怕自己议和的结果让赵恒不满意,所以提前问过赵恒他的底线是多少。当时赵恒告诉他,只要不超过一百万都可以。】
【赵匡胤:一百万!】
他咬牙切齿,他要赎回燕云十六州也不过才打算攒五十万,超过五十万就打,这倒霉孩子竟然愿意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花一百万上供!
【曹利用也是费劲心思了,才把岁币控制在了三十万。赵恒因此大喜,之后重用曹利用,他也一路高升。】
【赵匡胤:三十万少吗?!朕一分一厘都不想给他们!】
【赵匡胤:这场仗难道打不赢吗?】
【这个不好说,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是没有办法确定结果的,不过赢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当时辽军战线拉的太长,补给是跟不上的,而且当时辽军主将在巡视的时候,被宋军偷袭射杀,算是一个不错的进展。而且当时杨延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杨家将杨六郎一直在研究辽军,分析他们的进军路线和攻击方式,还发现了他们补给跟不上。他当时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和辽圣宗作战的方法,是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
也就是说,赵恒是在自家有可能赢的情况下签的澶渊之盟。
他弟弟这些子孙怎么一个比一个孬!他还没问,赵匡义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我们接着说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带来了一些好处的,盟约之后双方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双方还进行了经贸往来,是一段稳定发展的时期。】
【只不过其危害也显而易见,北宋每年向辽国上供的岁币高达三十万,一两年还行,时间久了宋朝不得不倾其国力去筹措资金,持续不断的损害国家经济和财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