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面上如此,心中却十分寒凉。
  此时,同样看到了天幕的安禄山,看着天幕的表情好似要生啖了它似的,他一字一顿的说道:即!刻!发!兵!
  李隆基已经知道了他未来的打算,一定不会放过他,他绝不会愿意束手待毙,就只能现在就动手!
  第80章
  ◎积极认错,死活不改◎
  【李隆基这一逃,就逃到了成都。而本来和他一起逃到马嵬驿的太子李亨从这里开始和他分道扬镳,去了朔方军治所,在灵武称帝,奉李隆基为太上皇。】
  【称帝之后,他开始召集人手对抗叛军,因为他此时已经称帝,所以这些事做起来就要顺利的多。】
  【可能天还不想亡大唐吧,所以中间没有人搞事,还有周围的小国出手帮助,叛军内部还出了问题。这时候安禄山被他儿子安庆绪给杀了,安庆绪又没办法收服安禄山的这群手下,内部开始分裂。】
  【大唐重新占了上风,但是这一场叛乱一乱就乱了八年,直接导致人口锐减,国力衰退。】
  在阿苒没有说完的内容里,李世民敏锐的发现了一些问题。
  【李世民:太子李亨为什么要和李隆基分道扬镳?】
  【因为马嵬驿的兵变和太子李亨有关系。】
  李世民皱起眉来,难道他老李家有什么诅咒不成?不然为什么儿子总要反自己父亲?
  阿苒很快为他解答了疑惑。
  【李隆基杀三王的事情被李亨看在眼里,自己养了那么多年的太子都能毫不留情的杀了,李亨这个在李隆基眼里还不如太子李瑛的人,恐怕更危险吧,所以他一直都战战兢兢。】
  【李亨虽然当了太子,但是他的政敌也很多,两任丞相李林甫和杨国忠都视他为眼中钉,曾经数次算计他。】
  【作为他父亲的李隆基却一次都没有保护过他,甚至有些乐见其成的感觉。】
  放任大臣攻讦自己的太子,这是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的。
  他有些艰难的问道:
  【李世民:为何会如此?】
  【out曼:大概是李世民带了一个好头吧。】
  李世民呼吸一窒。
  【唐朝的太子报废的概率算是历朝历代中最大的吧,惨死的概率特别大。】
  【的确历史上的太子善终且顺利当上皇帝的没几个,但是唐朝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儿子中还不乏想要掀掉老爸自己当皇帝的。】
  【比如说李世民自己,他就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自己抢到的皇位,李渊被迫当了九年的太上皇。李承乾也想反,虽然还没动手就被发现了,但他也算一个。】
  【李隆基出生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亲眼见过父亲退位、神龙政变,李显复位、李重俊谋反他不相信亲情,觉得必须得防火防盗防亲戚,就算是自己的父亲儿子都不是可以信任的人。】
  【说白了放任别人欺负李亨,就是为了防备打压李亨。】
  李世民低头扶额,他缓缓的摇了摇自己的头。
  原来竟然是他起的这个头,他的后人仿效,才演变成这个样子
  在他身边大臣的眼里,一时间,他好似憔悴了许多。
  房玄龄忍不住道:陛下儿孙自有儿孙福,您也不必太过自责。
  自责?
  他不会自责,因为就算再来一次,他也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
  【自家老爸把自己当敌人防备,害得自己几次差点儿死掉,他能对李隆基有多少感情,反倒是一直在隐忍?】
  【安禄山攻破长安,他们一起外逃的时候,李亨就找到了机会,在马嵬驿发动了兵变。他顺利利用陈玄礼除掉了自己的死敌杨国忠,杨玉环也被逼死,但是到最后一步的时候,陈玄礼却选择了对李隆基效忠,他的计划成功一半失败一半。】
  【就算只因为这一个原因,李亨也没法和他们一起走了,这才分道扬镳的。】
  【安史之乱让大唐元气大伤,而且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直接导致大唐由盛转衰。】
  【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镇压,但是遗留下来的节度使和募兵制带来的问题依然存在。】
  【只要边疆的兵力依然强大,他们对中央就依然存在威胁。】
  【这个问题后面的皇帝想要解决都很难。】
  是啊,怎么会容易呢?
  刘彻忍不住叹息一声,在他之前想要处理诸侯问题的皇帝不是没有,但是都进行的非常困难。
  李隆基给了机会让这些势力成长起来,想要解决他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难以估量。
  【第一个动手削藩的是唐德宗李适(kuo四声),他失败了。】
  【说实话,他失败还挺正常的,一个是他用的方法,以藩治藩,一个是因为他本人。】
  【唐朝皇帝自李隆基之后一个个都成了跑男,赵佶和他们比都是弟弟,毕竟他最后那次没跑成功,不像唐德宗李适,人家跑了两次,都跑成功了。】
  【第一次是泾源镇兵路过长安想讨赏赐,结果没得进长安不说,得到的食物还是很差的那种,所以他们一怒之下就攻进了长安,李适赶紧的跑了,跑到奉天这个地方,这些泾源镇兵一路追到了奉天,展开了一场记入史册的奉天攻防战。】
  【这次还好,有李怀光来救急,解决了这次危机,当时要是李怀光再晚来三天,那奉天城可就要被破了。】
  【但是吧李适这个人情商可能有点低,然后身边还有个不干好事儿的卢杞,卢杞跟他说,让他赶紧让李怀光把长安收回来,然后李适就真的这么干了。】
  【达令哒哒哒:有什么地方不对吗?】
  【秦王绕柱:是哦,长安还在叛军手里呢】
  【收回长安的确是当务之急,但是李怀光赶着过来救了他,本来应该是好好接见一番,然后给够赏赐再安排其他事情的。可李适一不接见李怀光,二不给人家赏赐夸奖,转头就让他接着去长安打仗。】
  【要是像是岳飞那种忠于君主的人也就算了,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君主和武将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张的,你不好好安抚人家,还能指望他们毫无怨言吗?】
  【李怀光当然也就不满了,李适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想着要安抚,于是就让李怀光来见他,还给了他一个免死铁券。】
  【当时李怀光就跳起来了,你什么意思?】
  【达令哒哒哒:免死铁券不好吗?难道是因为是铁的不是金的?】
  【我老朱家:噗我觉得应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朱厚照:是因为这东西的寓意不太好。】
  【对李怀光来说就是,你知道我不满了就要召见我,怎么,你想仿照刘邦杀韩信吗?你还给我免死铁券?历史上得到免死铁券的人最后都咋样了?他们都反了!你觉得我也会反?】
  【既然你这么觉得那行吧,我反了。】
  【秦王绕柱:哈哈哈哈哈】
  【我老朱家:哈哈哈哈哈哈神一样的操作,把一个没打算犯的给弄反了】
  【ffff班长:离谱,这就反了?太草率了吧?】
  【挪威的鱼:主要君臣关系本来就紧张,处于互相猜忌怀疑的状态,猜疑链了属于是,晚动手不如早动手。】
  【李适一知道他要反就赶紧跑了,他跑的也是很快,这一次也成功出逃。】
  【秦王绕柱:哈哈哈哈唐朝跑男喜提一员~】
  【我就打个酱油:德宗玩跑酷肯定是个高手哇】
  【他老爸李豫的手段挺高,打压宦官,维持藩镇实力平衡有一手,他也想学着他老爸,一直以来都是压制宦官的,可是经历了这么一遭,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就两个宦官,来救他的李怀光都反了。这让他觉得那些大臣武将一个都不值得信任,于是他开始重用宦官。】
  【这件事情平息之后,他也意识到以藩治藩是没有用的,中央必须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这个时候他能用的也就只有一直站在他这一边的神策军,所以他把神策军的军权交给了身边的两个宦官。】
  【然而他以为神策军依然属于他,实际上神策军第一服从的却是宦官。而且,现在把军权给出去了,以后想要再要回来,那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老朱家:之后要开启内战了吗?】
  【不上朝的酒中仙:但是宦官的权利还是来自于皇帝,皇帝想要对付他们应该没有那么难吧?】
  【out曼:可是这次给的是军权啊】
  【李适虽然要准备军事力量,但是他自己是不打算和这帮子武人玩儿了,他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转而开始为后人做准备。】
  【养军队是要花钱的啊,而且花的钱还不少,钱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别人那里来,于是李适开启了他的疯狂敛财生涯。】
  【税收上,他增加了不少的项目,什么竹税啦,茶税啦,木税啦,间架税啦搞得民怨载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