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大唐,长安。
  如果说玉门关是所有心怀抱负的人想要的功业、是所有远离家国的游子思乡的寄托,那么长安城,就是无数人梦中的精神故乡,是已经镌刻在所有华夏人基因中的追想与眷恋。
  有一种说法是,人一生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身体的死亡,一次是名字的消亡。
  按照这个理论,长安城必然会在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中永垂不朽。
  现在,她就要走进这座梦中的城市了。
  雁来没能感慨太久,因为被派来打探消息的使者到了,他们这才知道,皇帝对郭昕和雁来回京之事十分重视,已经命所有年长的皇子带领礼部官员在长安城外迎候。他本人也与文武百官一起,在宫中等待。
  如果只是雁来一个人回来,皇帝应该不会搞出那么大的阵仗。
  但这不是还有郭昕吗?
  这位铁血郡王可不只是在西域名声赫赫,他的事迹也同样在大唐流传。只是以前跟安西断绝往来,所以没人提罢了。自从天兵入城之后,郭昕当年单身出关、以及后来借道回鹘送回消息的事,坊间早就传遍了,连细节都编得有模有样。
  而对皇帝和朝廷来说,高调宣传郭昕,肯定比高调宣传雁来要好。
  所以功臣能给的待遇都给他加上。
  既然有人在等,那就不好再耽搁了,一行人快马加鞭,很快就来到了长安城下。
  到这里才发现,沿路等待的不只是皇子和礼部的官员,还有无数民众。而且他们还主动迎出来很远,守候在道路两旁,比之前天兵进城的时候热情的多。
  雁来见状,立刻让队伍放慢了速度。
  百姓是特意来看他们的,马跑起来满地烟尘,太不友好了。
  不止如此,她还让所有人都揭开了马车的帘子,方便与外面的人互动。
  唯一有点可惜的是不方便换衣服。不过因为要进城,本来就穿得挺正式的,倒也不用特意更换。
  本来还要录像的,不过雁来已经看到占据有利地形准备拍视频和直播的玩家了,便也不再费心,有需要可以直接用玩家的素材。
  长安城的百姓看热闹的经验十分丰富,但这么配合他们,甚至连车帘都提前卷起来的队伍,这还是第一个。雁来更是直接骑马护卫在郭昕的马车旁,时不时朝着跟她对上视线的百姓点头致意。
  所以队伍从增加面前经过的时候,爆发出来的热情也更加强烈。
  终于,第一个人丢出了手里的帕子。
  雁来这时正侧头往另一边看,但就像是脑后也长了眼睛似的,忽然一伸手,就将帕子接住了。
  人群中发出一声喝彩,然后更多的东西被丢了过来。
  本来大家都准备了不少用来抛掷的绸花之类,但一时上头,还是没忍住解下身上的各种饰物,全都扔了出去,将雁来砸得手忙脚乱、狼狈不已。
  在这样的笑闹与互动之中,原本遥不可及的、高高在上的安西军的首领,似乎也变得亲近了。
  天兵虽然看着年轻,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仙人嘛,外表肯定是好看的,但实际年龄就不好说了。可雁来却是和亲公主的女儿,就算说是什么神女转世,那也是实打实的十六岁。
  这么小的年纪就要保家卫国,还做得这样好,汉朝的霍去病也不过如此吧?
  这是我们大唐自己的冠军侯啊!
  队伍继续往前走,后面的百姓也没有散去,而是不约而同地跟在后面,送她进了长安城,又送她来到丹凤门外。
  到这里就要下马了。
  坐在马上看,大明宫已经足够巍峨高大,下了马,那种感受就更明显了。
  雁来在原地站了很久。
  所有人都在看着她,以为她是为这座宫殿的壮美而震撼,又或者是为自己来到了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而激动。
  但其实雁来已经拉开了系统面板,正在尝试在这里设置一个复活点。
  系统提示:对不起,检测到宿主并未占领大唐皇宫,不满足复活点开启条件。
  咦?
  这还是雁来头一回开复活点失败,而且这个理由……
  仔细想来,以前确实每一次都是天兵冲在前面,城里的负责人或是被抓、或是逃走,所以就算没有接管全城,系统也默认她已经占领了城市,才能开启复活点?
  那一会儿她进宫之后直接挟持皇帝,是不是就能直接在含元殿开复活点了?
  啧啧啧,如果大朝会和典礼才会开启的大殿变成玩家复活传送的地方,每天都人来人往,不知道皇帝和百官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这时俱文珍上前提醒,“雁帅,陛下正等着呢,请吧。”
  雁来回过神,怀揣着满心的激动与期待,迈步向前。
  直到进了含元殿,抬头看到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雁来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皇帝现在还是个绿名,也没有血条,所以挟持他就能占领皇宫什么的,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啧。
  雁来失望地撇了撇嘴。
  她没怎么掩饰自己脸上的表情,不过在这种肃穆的场合,所有人都是目不斜视,所以只有高台上的皇帝看清了她脸上的表情变化。
  那是什么样的表情?
  期待,戏谑,漫不经心,却又带着凌厉的杀意,虽然立刻就转为了失望,但还是在李纯心底掀起了惊涛骇浪。
  那种感觉无法形容,但有一瞬间,他真的觉得雁来会直接冲上来杀了他。
  明明她身上的武器都留在了宫门处,也接受了女官的搜检,应该没有能力杀人,而且禁卫就守在门口,只需一声令下就能进来护驾,但李纯还是感受到了那种致命的威胁。
  直到雁来低下头去,他才意识到自己竟出了一身的冷汗。
  尽管之后雁来一次都没有抬头,而是十分规矩地走完了所有的流程,甚至连向他下跪行礼时都没有任何迟疑,但李纯心里知道。
  那一刻的感受,并不是错觉。
  第133章 “万一射偏就不好了。”
  皇帝之所以亲自率文武百官在含元殿相待,自然不是因为看重郭昕、雁来及一众安西军官员,而是因为还有流程要走。
  安西军回归大唐,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要有具体的行动。
  献舆图、纳赋税、接受朝廷派去管理地方的官员以及各种政令,这才算是真正成为了王化之地。
  之前唐一带领的使团,其实已经献过一次舆图,不过那个图很粗糙,基本就是有个样子,勉强能够跟皇宫库藏的旧图做对比,让皇帝和朝廷清楚安西军如今的地盘有多大罢了,更具体的人口、物产、道路以及各方面情报都没有。
  现在雁来官职已经到手,又亲自前来朝见,当然要补足这方面的手续。
  所以尽管皇帝心中十分不安,但还是将种种情绪强压下去,主动配合礼部官员的安排。
  幸好像这样庄重的场合,凡事都有礼部官员居中呈送,不管是诵读圣旨、进献舆图、颁发官凭印信还是其他环节,他们全都要过一道手。
  平日里嫌弃反复的流程,这时反而给了李纯强烈的安全感。
  他跟雁来距离最近的时候,也还隔着十几步。
  很快程序走完,雁来不仅拿到了文书印信,甚至还下发了一身二品的官袍、革带和金鱼袋。
  要知道,虽然说的是皇帝赐服、赐鱼袋,但是很多时候,皇帝赐的其实只是一个穿着该品阶服饰的资格,真正的官袍是需要自己花钱去做的,只不过款式设计、用料标准都要按照规定。
  像是这种从头到脚都给她准备好一整套的待遇,可以说是殊荣了。
  所以接下来,雁来就要换上这套公服去参加赐宴。
  赐宴的地方不在含元殿,而是在专门用来举办宴会的麟德殿。
  不光是雁来需要换衣服,皇帝也需要,所以朝见结束,众人便各自散去。
  文武百官回官衙办事,下午要参加宴席,但今日的公务也是要照办的。
  雁来和郭昕则是被请到了专门接待外臣的地方休息,顺便梳洗换装,这同样也是一种荣誉。
  至于皇帝,回到住处之后,顾不上更衣,先召来了俱文珍,询问他此行的经历和见闻,以及对安西军和雁来的评价等等。
  侍奉的宫人和内侍都被遣走,殿内之后主仆二人。皇帝半躺在胡床上放松身体,俱文珍见他面露疲色,就上前替他揉按头部穴位放松,一面放轻了声音,从出京开始讲起,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错过。
  他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声音又清悦,李纯闭着眼睛,感觉头痛都舒缓了许多。
  不过这种放松并未持续太久,随着俱文珍的讲述来到结尾,李纯也不自觉地坐起了身,睁开眼睛道,“你的意思是,她不仅有天兵相助,还十分得人心,朕拿她没有任何办法了?”
  在家奴面前,他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性情和脾气。
  俱文珍收回手,转到胡床前面,对着皇帝跪下,“是老奴无能,为今之计,只剩下一个法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