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也是,至少胡商拐卖大唐人口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玩家们完成了一次逻辑自洽,而官员们也准备好了各种文书。
  沿路的官府暂时不需要考虑,他们估计也正为这些流民焦头烂额,雁来能把人带走,他们巴不得呢。
  现在看着只是是流民,真到饿急眼了的时候,摇身一变就是土匪甚至叛军了。到时候朝廷可不会管流民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么过来的,只会指责他们治理地方不力。
  倒是朝廷方面,尽管李纯最近有些焦头烂额,对天兵也生出了畏惧心理,但还是不想看到他们带走那么多人。
  至于政事堂里的宰相们,就更不用说了。
  两万多人,这已经抵得上一个小县城的人口了,怎么可能就这样把人放走?
  至于说这些都是流民,是大唐养不活的,之前也没人愿意管他们……朝廷可不管这些道理,既然没死,那就还是大唐的人口,要继续缴税服役的,你要带走,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当然了,现在是个人都知道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也就那样,他们想不想是一回事,有没有实力来管又是另一回事了。
  尤其这还是安西军。
  所以针对这个答复,官员们迅速分成了两派。
  老成派认为,安西军也是朝廷的一部分,只要将这两万多人登记成安西军境内的人口,如数给朝廷纳税,那朝廷也挑不出毛病来。
  激进派则认为,既然是已经被朝廷放弃的人口,那安西军捡到了就是他们的,有这钱给朝廷交税,自己留着花不香吗?朝廷要是不同意,那就让这两万人直接去长安城求活。
  他们甚至都有点后悔自己“多管闲事”,给朝廷发文书了。
  要不然,安西军直接把人带走,也没人敢拦着,朝廷想必也不会事后追究。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雁来在一旁看着,颇感欣慰。
  ……
  “雁帅,您怎么一点都不着急?”跟在雁来身边充当亲兵的一个玩家忍不住问。
  “急什么?”雁来反问,“现在这么多人滞留在陇州,该着急的不是我们。”
  玩家还是气哼哼的。
  第四天灾一向都是直来直去,不服就干,对于这种扯皮的事很不耐烦。朝廷唧唧歪歪,不就是看雁来好说话吗?直接派兵把长安城一围,什么皇帝宰相都会老实了。
  雁来能猜到她们的想法,但这个世界毕竟不止是一个游戏。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愿意跟大唐兵戎相见。
  至于这次的事情,雁来觉得也不完全是坏处。
  至少对于这批离开长安,追随她前往西域的官员来说,算是一场考验,也是一个教训。
  目前的进展,雁来还算满意。
  因为他们虽然分成了两派,但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显然都已经开始转变心态,将自己当成安西军的官而不是朝廷的了。
  要说他们从此就完全站在安西军这边了,也还不至于。
  只不过这些流民都是一路上大家一个个收拢过来的,他们登基过流民的信息,了解过流民的来历,也知道流民这一路的经历有多么痛苦和绝望。本来就是共情能力相当强的文人,看不到也就罢了,自己亲眼看到、听到、知道了,就不可能再无动于衷。
  他们会比任何人都希望流民们过得好。
  现在流民遇到安西军,终于有了安顿下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明明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事,朝廷却为了利益而从中作梗,如何不让人气愤?
  这种气愤,不仅能够让这些官员更快地融入安西军,也能让他们看清楚朝廷的真面目。要不然,到了西域,还处处以朝廷官员的身份自居,对西域的事务指手画脚,那就不太好了。
  雁来说不着急,就是真不着急,直接把人丢在陇州,自己轻车简从,去了玩家在秦州城附近筑的那座小城。
  说起来,这座城池一直没有名字,本来玩家是想叫“雁来城”的,雁来觉得太羞耻了,坚决拒绝。所以前段时间,玩家在论坛上搞了个征集投票的活动,最终“新手村”这个名字高票当选。
  这座完全由玩家亲手建造,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小城,就像是他们来过的证明。选择这个名字,有恶趣味的成分,但更是一种只有玩家懂得的纪念。
  所以雁来这次回来,就是参加新手村挂牌仪式的……顺便还得把这里的复活点开了。
  之前雁来经过这里,并没有开复活点,主要是想等秦州城开放互市之后,直接在城里开,可以提升玩家对秦州城的掌控。
  不过在人数足够多的情况下,这一点优势也不是很有必要。既然玩家想要新手村复活点,那她就给开。
  开完复活点,还没等放松一下,雁来就听玩家来报,大唐会盟使□□人过来了。
  这支使团是在雁来后面出发的,但走得比她快。雁来本以为他们已经进入秦州城了,没想到还在外面,这回是来约她一起走的。
  雁来立刻就明白了,大唐官员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平凉劫盟的前车之鉴在,哪怕这一回带着军队,他们也觉得不安全,需要安西军来壮胆。
  她对此当然没有意见,得知论芒杰早就回到秦州城,已经安排好一切,只等他们进城,便跟大唐使团约好第二天一起走。
  第二天一早,雁来装扮一新,领着几百个玩家,在秦州城外跟同样规模庞大的大唐使团回合。
  之所以要带这么多人,不仅是为了以策安全,更是因为后续互市开放之后,需要有人来维持秩序。
  “裴相公,又见面了。”雁来骑在马上,跟使团的领队裴垍打招呼。
  裴垍的仕途,就是所有大唐士人梦寐以求的那种,二十岁中进士,制科对策第一,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之后在六部轮转,召入翰林,熬上几年的资历,之后就直接拜相。
  也是因此,在目前大唐这几个宰相里,他是最年轻的,才四十出头。
  看到他,雁来想到今年三十七岁的白居易,以及年过四十的韩愈、张籍,也不免生出几分感叹。
  裴垍看到雁来,却忍不住有些尴尬。不仅是因为流民的问题,政事堂那边提的要求有点过分,更是因为在长安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赞成安西军参与结盟的。
  安西军本就是大唐的一部分,又怎么能单独作为一个势力参与结盟呢?
  这是一种僭越!
  作为中枢重臣,裴垍本能地想要限制藩镇的权柄,自然不乐意看到安西军获得太多特权。
  但当他亲自领着使团徘徊在秦州城外,不敢进入时,裴垍忽然就明白安西军存在的必要性了。
  虽然他们一提同行的事,雁来就答应了,看起来没有任何芥蒂,但裴垍性子直,这会儿照了面,还是忍不住有些老脸发红。
  连带着说话也客气了几分,“雁帅辛苦,这一回要劳烦你了。”
  雁来见状暗暗点头,心想回头倒是可以找他试探一下政事堂的底线,尽快把流民的事情解决了。
  政事堂里现在有四个宰相,其中郑絪和于頔虽然是老资格,但一直都在混日子。杜佑做宰相的时候,他们在混,李吉甫做宰相的时候,他们在混,现在裴垍和武元衡拜相了,他们还是在混,从不发表意见。
  所以朝中很多人讥讽他们就是用来凑数的“伴食宰相”。
  不过两人都很坦然,宰相就是用来骂的。那些宪官一边骂他们没有作为,一边骂杜佑和李吉甫等人独揽大权。正反都是宪官在说,怎么说都有道理。
  总之,现在政事堂里管事的是裴垍和武元衡,而裴垍作为一路从中枢升上来的宰相,无论是皇帝的信任还是朝中的人脉,都远胜武元衡。只要他点了头,武元衡肯定不会反对。
  不过眼下还是先走完会盟的流程。
  论芒杰身为吐蕃大论,又在出使大唐之前就已经与赞普和国中重臣达成了共识,许多事情都能做主,不需要等逻些城的批复。
  所以这会儿,秦州城里的吐蕃军队和人口都撤走了大半,只留下了几百人,会盟所需的祭坛也已经搭好,就连写着誓词的石碑都刻好了。
  万事俱备,只待雁来和裴垍。
  到了现场,玩家看到种种准备,眼睛都更亮了几分。
  歃血为盟!
  这可是只能在武侠小说里看到的桥段了。
  第143章 玩家来了,什么都有。
  论芒杰主动上前迎接雁来和裴垍。
  看到两人身上跟着的数百士兵,他眸光不由闪了闪。
  其实论芒杰也不是没有想过,趁着两人进城的时候再来一次劫盟,趁机解决雁来这个吐蕃的心腹大患。
  但思虑再三,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这么做。
  他虽然有所怀疑,但并不能确定雁来真的没法像天兵那样复活,万一呢?退一步说,就算她不能复活,也无法保证就一定能把人留下,毕竟当初平凉劫盟,也是逃走了一些人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