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雁来没有上山,但也坐在马上,转头往那边望去。
  之前去长安的时候,走的并不是这条路,虽然玉门关也在沙州境内,但是并不从沙州城下经过,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这座西北雄城。
  沙州这个称呼或许有些陌生,它有一个更加令人如雷贯耳的名字——敦煌。
  史学界素有“一座敦煌城,半部中国史”的说法,尤其是魏晋以降到五代之前的历史,很多都是靠着敦煌及其周边出土的遗迹和古物,才能恢复本来面目。
  最难能可贵的是,跟“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不同,敦煌书写记录的,更多是是小人物的生活细节。
  而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古代百姓生活画卷,让后世之人得以掀开历史神秘的面纱,窥见一点真实。
  就像是敦煌本身,虽然只是坐落于边陲的、不起眼的城市,却像是用来串联竹简的牛皮绳,见证着朝代的兴衰存亡、历史的风霜雨雪,最终成为了历史最好的导游,仅仅只是把自己展示出来,就能惊艳世人。
  就连吐蕃的历史,也是因为曾经短暂地统治过敦煌,才得以保存下来。
  不过此刻,雁来望向那座陌生的城市,心中涌动着的情绪,却并不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
  只是因为——大唐朝廷给她封的爵位,就是敦煌郡王。
  虽然在大唐君臣看来,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不能、也没想过要兑现,毕竟大唐的爵位本身也只是虚爵,顶多能领到年俸,并不具备对封地的实际管理权,所以遥领也没什么问题。
  就连雁来身上这个安西四镇节度大使的官职,之前也不止一次让皇室亲王遥领过——尽管那时郭昕还好好的活着,而大唐早就实际上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统治,却一点不影响朝廷用它来封官许愿。
  但……
  这些对雁来而言都不是问题,她有能力将它兑现。
  所以她看这座城市的目光,注定与任何人都不会一样。
  另一边的文人们还在诗兴大发,书写着因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对历史的感怀与思考,这边,雁来已经在考虑要怎么拿下沙州,让自己这个敦煌郡王名副其实了。
  停停停……雁来拍了拍额头,让自己冷静下来。
  几个月前,她还在认真考虑,既然打算跟吐蕃议和了,是不是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怎么现在看到什么都觉得可以打一打?
  肯定是被玩家给带坏了!
  这种想法要不得。
  既然要师出有名,她肯定不能主动发起战争,这回也是因为于阗国内出现了反抗势力,她只是顺势而为。总不能寒了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当地民众的心嘛,但是沙州可没有……
  等等,那个张议潮搞的归义军起义是哪一年的事来着?
  雁来连忙打开自己的备忘录看了一眼——作为这一时期的名人,张议潮虽然不是诗人,但其重量级却毋庸置疑,自然会有感兴趣的玩家去研究他的生平事迹,然后在论坛上分享。
  闲着没事逛论坛的时候,雁来会把这些都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她又不是玩家,逛论坛总不能真的是为了娱乐吧?
  虽然真的很好看……
  很好,归义军起义已经是四十年后的事了。雁来关上备忘录,一时也不知道该放心还是该失望。
  但不管她心里对这座城市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想法,至少此时此刻,是没法做什么的。所以等那边的临时诗会结束之后,队伍便继续启程,向着阳关而去。
  浑然不知城内的吐蕃守军,因为他们这短暂的停留而紧张了许久。
  ……
  出了关,就是一片渺茫的大沙漠。
  高僧法显在《佛国记》里记载,此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这里邻近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因此天气十分炎热,更兼一年到头大风不停,环境自然十分荒凉。即便在河西走廊时,大家已经习惯了沙漠与戈壁的存在,但到了这里,还是有些不适应。
  好在这个季节,天气还没有热到离谱,而且玩家考虑得十分周到,队伍才刚刚出关,就遇到了前来迎接的车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饮水和物资补给,还更换了代步的工具。
  所以大家挥毫作诗时,都是气象万千,并不像用笔墨细致记录过西域风光的前辈诗人岑参那样,笔墨之间充满了愁苦的悲吟。
  时下的文人可没有敝帚自珍的毛病,写出来的作品一定要到处送给亲友看,让大家点评,若是佳作,很快就能传遍坊间。而这里虽然不是他们熟悉的长安,也没有那么多的亲友,但胜在队伍里的人数足够多,尤其是天兵,在提供情绪价值这方面从不含糊。
  虽然都知道天兵不怎么懂诗,但谁能拒绝一群在你作诗的时候眼眸明亮、充满期待和崇拜地望着你的粉丝呢?
  那种现场获得的成就感,是他们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很快就晕晕乎乎沉醉其中。
  要说其中还有清醒的人,那就是李贺和白行简了。
  李贺是因为早就习惯了玩家的偏爱,总觉得就算自己写得很差,她们也会给出最热情、最真诚的称赞与夸奖,自然就不会太当真。
  至于白行简,有个白居易那样的天才兄长,他对自己的才华到底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有数的。所以除了应酬场合,平时他根本不作诗,自然也看得清楚。
  两个年轻人凑到一起一琢磨,都觉得肯定有事。
  不过天兵嘛,不搞事情才奇怪。也就是这段时间赶路太累了,他们才安生一些。现在到了自己的地盘上,天兵开始行动了,两人都不觉得意外。
  但到底会是什么事,他们就想不到了。
  出于对天兵的信任,两人都相信肯定不会是坑他们,也就假装什么都没发现。
  直到队伍终于来到鄯善城,众人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等等,说好的战争呢?
  怎么就这么丝滑顺利地进城了?
  而且要说是他们来晚了没赶上,仗已经打完了,看周围的环境也着实不像,因为城里城外看起来没有半点大战过后的鲜血与疮痍,就连鄯善城的百姓似乎也没受到什么影响,都在热火朝天地准备春耕。
  安定祥和得就像一直都是如此。
  终于有人忍不住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要开战了吗?”
  “唉……”说到这个,玩家也很失望,“已经打完了。”
  虽然尉迟信觉得几万玩家倾巢而出,阵势非常大,但鄯善和且末两城的军队加起来,数量其实也并不比玩家少。在双方对峙阶段,看起来也有模有样、势均力敌的。
  所以玩家才那么认真地研究要怎么师出有名,打好这一仗。
  结果……
  尚格列撤离于阗城之后,就直奔且末城。
  按照吐蕃那边的安排,论芒杰在处理好秦州的事务之后,就会留在河西主持大局,负责所有与安西军相关的事务。所以目前,西域这边的各个城池无人节制,各自为政。
  尚格列仗着自己的出身,平时就处处都压另外两城一头,所以他到了且末城下,摆出身份,留守的将领也不敢把人拒之门外,只能让他进城。
  玩家一收到消息,立刻就兴奋起来,不用自己想,现成的理由送上门了!
  那还等什么?
  在这边等待的这段时间,他们也已经将攻城器械都准备好了,当下也不耽搁,直接开始攻城。
  对面的守军都懵了,之前不都好好对峙着呢吗,怎么突然就开始攻城了,都不给人一点准备时间的?但这时候,他们也别无选择,一边组织防守,一边派了使者过来,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安西军便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尚格列在于阗弄得天怒人怨,于阗人不堪忍受,向安西军求援。安西军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对于阗人进行了增援,目前已经帮助他们夺回于阗城。但是尚格列本人却成功逃脱,躲进了且末城。
  你们居然敢包庇安西军追捕的逃犯,这一战必不可免!
  使者听完,表情看起来都快哭了。
  就这么一件小事,你们派个人来说一声不就行了,我们肯定赶紧把人捆了送过去,咋就要开战呢?
  玩家才不会告诉他,就是防着他们来这一招,所以才趁着人没反应过来直接攻城的。
  现在打都已经开始打了,总不可能说一句“这是误会”就停下来吧!
  其实到了现在,两边都很清楚,安西军的目的就是要拿下且末和鄯善,恢复西域全境,尚格列只不过是个勉强过得去的理由,就算没有他,他们也会编一个理由上的。
  确定安西军是来真格的,鄯善和且末就直接降了。
  “所以……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样了。”玩家摊手,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看得随行的属官们都有些无语,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两座城池,自己还没什么损失,这样的战争,可是古往今来无数将领梦寐以求的,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