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也算是跟玩家想到了一处。
  刘禹锡不知道雁来满脑子都是他的诗,还在琢磨着要做点什么利国利民的事业,见雁来沉思不语,便主动告辞。
  从殿内出来,看到等在外面的白居易,两人不由相视一笑。
  丽正书院的人很多,自然也隐隐分成了数个小团体,刘禹锡和白居易分属两派,平日里的私交并不多,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欣赏对方的作品风格。
  这两位将来会成为晚年知交的朋友,现在已颇有心心相印之感,此刻在这里相遇,更是默然神会。
  玩家早就已经散了,只有几位翰林学士站在一旁,看着刘禹锡离开、白居易走入殿内,不由得都陷入沉思,甚至开始考虑自己以后是不是也要想办法外放一任了。
  是因为这样确实能学到不少东西,于己有益,但更是因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雁来既然欣赏有地方任职经历的官员,那以后,只有任职地方才能高升这一条,肯定会逐渐成为共识。
  ……
  维州安定下来,李德裕和赵猫猫就下了山。
  这让李德裕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知道赵猫猫是可以直接传送回成都的,现在慢慢赶路,全是为了将就自己。
  “我把你带上来的,当然要好好带回去。”赵猫猫不以为意,“万一出了什么事,殿下如何跟安邑相公交代?”
  李德裕好笑,“能出什么事?”
  抬头看看,这一路上到处都是天兵,不管是维州城有人心怀不满,还是山林间有猛虎野兽,都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跑出来伤害他。
  赵猫猫闻言,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些玩家,当然都是慕名跑来看大熊猫的,但现在这种场面,别说大熊猫了,就连最喜欢看热闹的猴子都被吓得不敢出来了。
  李德裕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或是扛着竹子、或是端着陶盆在山林里乱窜的玩家,有些纳闷地问,“为什么还有拿着盆的?”
  “哦,那个是给熊猫崽喂奶的。”
  那天看到的是熊猫妈妈带着两只崽子,就有玩家担心奶水不够吃,来送爱心盆盆奶了。
  维州、成都和灌口镇养的牛羊这几天都遭了殃,虽然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投喂成功的。
  李德裕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很快他就看到了另一种难以理解的行为,有玩家正沿着路,隔一段距离就在树上挂一块牌子。李德裕凑过去一看,上面写着两排字:
  不要投喂野生动物
  文明参观禁止捕捉
  李德裕的眼神下意识地飘向那些拿着竹子和陶盆的玩家,看来这提示并没有什么用。
  不过还是很奇妙,李德裕上回看到类似的提示,还是官府立木牌,提醒当地百姓山林里有猛兽出没,不许进山、不许逗留。
  现在天兵一来,就变成猛兽退散,不敢在人类聚居地附近逗留,人类反过来被提醒不许投喂和捕捉了。
  李德裕只是觉得新鲜,赵猫猫已经开始头痛了,开始考虑要不要提醒一下雁来,赶紧给这些家伙找点事情做,不然她真怕游戏外的大熊猫都不濒危了,游戏里又被玩家给折腾成濒危。
  不过也许是官方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些,正当她琢磨着措辞时,系统忽然弹出了邮件提醒。
  点进去一看,是更新公告。
  雁来也知道,玩家都是脑后生反骨的家伙,越是不让干的事,越是要去做。所以公告里一个字都没提大熊猫,只是像赵猫猫想的那样,给玩家找了点事干。
  首先是翰林院、秘书院和内卫对玩家开放了,报名的玩家通过考核之后,就能进入这三个部门。当然,玩家没有编制,只是以类似实习生的身份进去观(打)政(杂),体验大唐公务员的日常,以及大唐的宫廷生活。
  这一次是试行,如果一切顺利,以后会陆续开放更多的部门。
  然后就是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已经决定外放,玩家也可以报名成为他们的幕僚,跟着他们一起去搞地方建设。
  最后是这次更新的重点,新的大型活动——地方藩镇改制。
  话说之前因为遴选内卫这事,导致各地藩镇都对朝廷很不满意,已经有人按捺不住,出现异动了。不过西川那边先闹出来之后,其他人反而都安分了,打算先看看情况。
  结果就是一场仗都没打过,王锷被解送回京了不说,天兵居然还顺手收回了一个维州。
  这下原本还有点想法的藩镇都重新老实了下来。
  雁来之前就已经在朔方搞了个试点,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一切都很顺利,接下来自然就要推而广之。
  正好秋收结束,这一年各地干得怎么样,看看数据就一目了然,雁来心里的处理方案逐渐成型,便打算在今年之内将这些困扰了大唐朝廷几十年的藩镇都处理了。
  军队的裁撤和安置,藩镇文武官员的安排,以及地方上的事务处理……这些事情千头万绪,交给原住民去办,难免会有些枝枝蔓蔓、没法彻底处理干净的地方,所以雁来还是打算让玩家来。
  光这一件事,就足够她们忙到过年了。
  她还有很多新政策等着推行呢,留给藩镇的时间已经足够多。如果直到现在还有人心存侥幸,不愿意改变,想抱着老一套过日子,那雁来也只能自己动手。
  第253章 翰林学士比雁来更希望考试赶紧结束、女官赶紧上任。
  元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澧兰沅芷科在尚书省公廨开考。
  考题是礼部当着雁来的面出的,然后由她在三份试题中选一个,主考官是一位礼部郎中,一位吏部郎中,以及一位门下省的给事中。
  此刻,考生们在答题,雁来则是在延英殿翻看考生的名单——说是名单,但按照科举惯例,还登记了籍贯、出身、父祖三代、爱好和特长等,除了没有照片,比现代的简历还详细。
  考生的数量倒是比雁来想的多一些。
  虽然比不上有近千人参加进士科,但跟正常的制科也相差不远。
  当然一般的制科考试都有限制,严格的只允许朝廷官员参与,稍微放宽一些也至少得是士人身份,只有隐沦屠钓科这样的科目才不做任何限制。
  但不管怎么说,大唐女性——哪怕只是士族女性——的知识水平不低,这一点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
  不过,能在短短二十天内召集到那么多人来报名,也是因为玩家在其中出了大力气。
  尤其是两京之外的考生,若不是玩家不遗余力地宣传考试政策,赞助车船等交通工具并主动带着她们赶路,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长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本身女子参加朝廷的考试,就已经足够令人瞩目,何况玩家还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如今大唐上下,就连不识字的普通百姓都在关注这场考试了。
  雁来对此很满意。
  有了这一回的热闹,人人都知道朝廷会招考女官,明年就会有更多人提前做好准备、主动报名参考。
  而且以后在各地开设学堂、招收男女学生,推动教育普及的工作,想来也会好做很多。
  翻完了名单,雁来就将文件放在一旁,继续忙自己的事。
  考试要连续进行三天,之后还要阅卷、排名,出成绩且还早着呢。
  这一忙,就到了散衙的时刻。
  雁来从延英殿出来,看到有不少玩家在尚书省附近徘徊,才意识到考试还没有结束。
  按照规定,每场考试都会持续一整天,之后考生还可以请烛一支。
  不过普通的科举考试,很多人其实并不会请烛,一些特立独行的考生甚至会提前交卷走人。
  比如那位写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祖咏,写完这四句就交卷了——正常是八韵,多的有十二韵。
  再比如大唐第一代考达人温庭筠,据说他写应试诗根本不用打草稿,一叉手即成一韵,时人号为“温八叉”。因为他经常帮邻桌代答,主考官特意将他拎到帘下单独坐——考官本人就在帘后,但即便如此,他也依旧暗中替八个人完成了答卷。
  不过今天这场考的是贴经,没有一人提前离场,而且所有人都请了烛。
  上来发蜡烛的是玩家,一边发,一边偷瞄考生的卷子,看到写满了的就暗暗点头,看到还是一片空白的就跟着着急。
  但不管怎么样,等到蜡烛燃尽,考试最终还是结束了。
  玩家立刻上去收卷,看到所有的卷子都写满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看来她们传授的考试经验大家都认真听了,好耶!
  贴经,顾名思义就是填空题,对于这种题目,不管会不会做、有没有记错,总之全部写满不能留空,万一蒙对了呢?
  收好卷子,回到帘后,眼看主考官这就要开始阅卷,玩家连忙问,“这……不用糊名吗?”
  “糊名?”主考官一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