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不是那种动若雷霆、势若千钧的排场,却似高山大河,一派自然,不会给人任何压迫感,细究却发现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这让他的态度更加审慎,恭敬。
  在场的朝臣对此都很满意。
  从贞观时代开始,吐蕃对大唐的态度就一直不怎么客气,嘴上说着甥舅之亲,但动起手来可是毫不含糊。至于吐蕃使者当面将大唐皇帝的话顶回去的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
  安史之乱后,吐蕃更是趁着大唐无暇西顾,大肆侵略、攻占了大片地盘,大唐在面对吐蕃时就更抬不起头了。
  现在总算能扬眉吐气一回。
  不过他们也没表现得太明显,毕竟尚黎谢既然转投大唐,那就算是自己人,而且还是雁来的人。
  如今雁来尚未正位,他们这些大唐的朝臣算不算是她的自己人,还是两说呢。如果不是雁来和天兵都自认为是大唐人,他们跟她的关系,还真未必比回鹘、吐蕃的降将更亲近。
  这样一想,不少人都生出了几分紧迫感。
  典礼结束后,雁来在宫中设宴招待尚黎谢,除了文武百官之外,宗室皇亲、长安权贵也尽数到场,美酒佳肴、歌舞杂技应有尽有,也让尚黎谢再次感受到了大唐风气的变化。
  小到人们的衣饰装扮,大到演出节目的风格,全都在向着天兵靠拢。
  尚黎谢暗自庆幸,仪式结束之后,他们这一行人又回鸿胪寺换了一身如今时兴的衣裳,否则继续穿着吐蕃服饰,这会儿就该格格不入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看向身旁的尚多热。
  考虑到有天兵在,不需要太担心松州城的安全,尚黎谢就顺便将儿子也带来了。原本的打算,是想让尚多热多了解一下大唐,结识一些人脉,方便以后跟他们打交道。不过现在,尚黎谢有了别的想法。
  等到酒酣耳热、气氛正好之际,他就借着酒意对雁来道,“尊敬的殿下,您的勇武如同巍峨耸立的万古雪山,您的智慧则像是奔腾不绝的雅鲁藏布,希望殿下能够允许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留在您的身边,如果能够学到一星半点,就足够他受用终身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视线“唰”的一下都朝他们父子看了过来,目光灼灼,如同刀锋。
  好你个尚黎谢,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居然藏着这种心思!
  要说往雁来身边塞人这事,大家都想干,甚至已经有人在干了,但那都是从别处使劲儿,有武艺的去参加内卫的考核,有文采的准备这两年的科举考试,有女儿的人家更是抓紧了她们的课业。
  至于走门路塞人?不存在的,只能靠自己的真本事去拼这样子。
  这还是头一个直接舞到雁来面前,开口就说要塞人的。
  众人先是怒目而视,但很快又意识到不对,要是尚黎谢成功了,他们不就可以请求雁来一视同仁了吗?
  于是又都转头去看她。
  雁来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太明显了啊你们!
  还有尚多热,之前不还跟般若关系很亲近吗?亏她之前还以为是麻魁家在对松州城用美人计,敢情松州城也是在将计就计啊!
  这种套路雁来当然不会接,也没有必要。
  但毕竟是尚黎谢成为自己人之后提的第一个要求,直接拒绝好像有点太冷硬了,她想了想,道,“我年纪轻,还没教过学生呢,可不敢误人子弟。不过我们大唐的国子监有最好的老师,又有许多同龄人可以互相切磋,若是尚多热愿意,我可以推荐他入学。”
  尚黎谢略有些失望,不过本来也没有报太大的期望,能把儿子留在长安城也不错。
  他立刻朝尚多热道,“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谢过殿下。”
  尚多热站起来,躬身朝雁来行礼。
  雁来点点头,视线朝文官所在的位置扫去,口中道,“韩祭酒。”
  应声而起的却不是韩愈,而是张籍,“禀殿下,韩祭酒已经启程前往西域了。”
  “不是让他等过了年再去吗?”雁来无奈。
  之前她鼓励大家外放去做地方官,在实践之中检验自己的所学,不要闭门造车,得到了十分热烈的响应,大部分人都愿意出去。
  不过考虑到种种情况,雁来还是留下了一部分人。
  比如孟郊年纪大了,不适合在外奔波;白行简和柳公权的兄长已经在外做官了,他们可以留下来照顾家人;韩愈则是大唐少有的会教、也愿教学生的人,与其去潮州给鳄鱼写文章,不如留在长安教书育人。
  雁来接下来要普及教育,虽然可以给玩家发任务,但终究还是需要原住民来承担起日常的教学任务的,好老师的培育刻不容缓。
  至于潮州的鳄鱼,就留给兴致勃勃要去野钓的玩家吧……
  韩愈对这个任务倒是欣然接受,还建议雁来可以征兆那些隐居在名山大川,收徒授课的儒师入朝。
  雁来也告诉他,普及教育这事,玩家已经在西域做过试点了,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韩愈当即就表示想去西域看看,雁来同意了,但也说快过年了,而且这个天气赶路非常辛苦,让他不必着急,年后再启程,没想到他还是偷跑了。
  张籍含糊道,“韩祭酒心系学子。”
  其实是李贺等人回来之后,韩愈听他们说起西域的种种情况,越听越心痒,实在等不下去了。
  “那这个学生就交给你了,张司业。”雁来温和一笑,“虽然是我举荐的学生,不过你们该怎么教学生就怎么教,不必看我的面子。”
  尚多热:“……”
  雁来又对尚黎谢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生亦是如此,若是姑息纵容,如何成才?”
  尚黎谢当然点头称是。
  周围原本还在蠢蠢欲动的众人,瞬间心如止水。
  把孩子塞进国子监,他们自己就能做到,既然开了口,图的不就是雁来的面子吗?
  ……
  宴会结束,时间已经不早了,但雁来还是让人将尚黎谢请了过来。
  之前一直都是公开的场合,有很多话都不适合说,这会儿一切尘埃落定,也就能放下心来谈话了。
  尚黎谢到了延英殿,看什么都暗自纳罕。
  不是因为这里太过富丽堂皇,恰恰相反,殿内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反而显得很家常,入口处垂着厚厚的门帘,开门进去,左右各有两排桌子,桌子后面是两排架子,桌上、架子上都是一摞摞的奏折和文书,让原本宽阔的空间都显得紧凑了很多。
  绕过一扇屏风进入里间,雁来的桌子摆在东边,西边又是一排架子,也是堆得满满当当。
  总之,这掌控整个大唐的权力中心,看起来更像是一间普通的书房,虽然过于忙碌了一些。
  殿内十分温暖,尚黎谢穿着一身厚衣服,很快就开始冒汗。尽管他竭力不表现出来,但雁来还是叫来了一个翰林学士,领着他去后面的罩房里换了轻便的衣物。
  再坐下来,尚黎谢便忍不住说起了取暖的事。来的路上,他就总能看到驿站的人更换蜂窝煤,据说这东西十分耐烧,价格也便宜,普通人家也供应得起。
  尚黎谢提起这个,当然是想问问这东西能不能卖到松州,甚至卖到吐蕃。
  要知道,吐蕃地处高原,可要比关中冷得多了。
  有这样的好东西,潜移默化间,普通吐蕃百姓对大唐的印象也会逐渐改变。
  尚黎谢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他的想法也已经变了,之前他总是忍不住对比两国,将大唐和天兵放在敌人的位置上去思考自己该如何应对,但现在,他已经自然地站在大唐这一边考虑事情。
  雁来却是心下一动。
  之前玩家一直是走上层路线,以悉怛谋为支点去撬动其他部族的首领,让他们主动带着人归附。
  这种办法对吐蕃占领地区的效果很好,但吐蕃本土那边,估计就没那么容易了。
  尚黎谢愿意归附,一方面是他本人识时务,不想打仗,另一方面也是他身在边境,更了解大唐这边的变化,而且尚多热还亲眼看到了雁来开复活点的情景。
  这样的成功很难复制。
  不过他刚才的话倒是提醒了雁来,对付吐蕃,其实也可以走下层路线。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人民群众能爆发出怎样的力量。
  所以雁来嘴上答应尚黎谢可以做这个生意,心里则是在琢磨着将这事加入新年活动之中了。
  以现在的产量,要供应大唐都很勉强,更不用说吐蕃了。所以还是得调动起玩家的积极性,让更多人投入到这件事里。凌烟阁可以慢慢建,但是冬天已经没剩下多少时间了啊……
  也不只是西川这边可以这么操作,要知道,吐蕃跟大唐之间的国境线是很长的。而且陇右那边,吐蕃主动开放河西四郡,并允许玩家的商队进入吐蕃交易,操作起来反而比西川这边更方便。
  脑子里转着这些念头,雁来差点就忘记了自己请尚黎谢过来的原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