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简柠动摇过吗?有的,很多次,但在此之前,许砚时跟她约好结婚,请她不要退缩,她想起他坚定诚恳的目光,有一万个理由不当逃兵。
王芳犹在劝说:“砚时每次过来都带很多礼物,还给我和你爸买了不少商业险,医疗养老都更有保障,那也是看重你。柠柠,别人越是对我们好,我们越要自觉些,不能理所当然的占便宜。”
这些话简柠从小听到大,无论对外人,还是对家人,王芳和简大勇都是这样,宁愿自己吃点小亏,也不愿贪便宜被人说道。她不想拧着脾气让王芳担心,答应下来。
因为简柠的关系,夫妻俩罕见提前一小时收摊。累了一天,夫妻俩回家便洗漱睡下,简柠没有睡意,干脆只用干毛巾将头发擦到半干,无所事事的在房间书架上找书看。
书架很大,林林杂杂收着她从初中到大学的东西,不光是书,还有同学录,相册,或者朋友送的礼物、卡片一类。王芳经常收拾,上面一点灰尘都没有。
当初填志愿,她心心念念想读新闻传媒一类,兴趣之外,也一知半解的憧憬那种新鲜活力的充满挑战的生活。王芳跟简大勇不懂这些,不敢轻易答应,花钱托人找了懂行的熟人建议。那人说他们这种家庭应该考虑就业,建议她学医学法或者教资一类更合适。
王芳跟简大勇被说动,轮番劝她,她本就不是既要非要的那类人,很快向现实妥协,自己选了学法。如今学以致用,有些微遗憾,但也挺好的。
简柠顺手拿了高中的同学录看,一页页翻过去,在最后才翻到许砚时的那页。
南城一中是南城最好的公立中学,考进去难,进去后要进尖子班更难。一中的尖子班名额是滚动的,按每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年级前五十名在最好的一班,后面以此内推。
她中考从县中学考进南城一中,本来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去到那边直接成了不上不下的中等生,从入校起就在二三班打转,直到最后高二下,期末超常发挥,才去了一班吊尾巴。
一中的惯例,高三不再分班,她也就顺理成章跟许砚时做了一年同学,只是一个年级前三,一个年级一百内,一个耀眼,一个普通。短短一年,不光没交情,连交际都谈不上。
简柠看着同学录的字迹出神,过了这么些年,当时她递出去这张纸的情形记忆犹新。
那是高考前一个月的某个下午,不知是谁带的头,本来私下悄悄写同学录的行为突然放到明面,好些同学直接从前排一路往后发。
她之前被室友拉着买了一本,因为跟一班的大部分人都不熟,她没在一班发,二三班也只给特别熟的同学发了,剩下快一半放在课桌下压着,看到其他同学发,也不敢拿出来凑热闹。
课业繁忙,她担心大家不愿意将时间花在不熟的人身上。毕竟有同学发同学录的时候,很自然的越过了她。
直到班长过来,给她一张的同时,也问她:“你的给我一张。”
简柠看着面前人友好笑脸,莫名有点脸红。
班长以为她没买:“你没有?我有一本多的,要吗?”
简柠才说有,从桌子下抽出一张递给班长,小声道谢后。又抽出几张给后面的几个同学。
她前后收到十几份,晚饭就没去食堂,想赶在晚自习前写完还给同学们。她正写着,课桌被人叩了下,抬头又是班长那张笑脸。
班长:“不好意思啊,刚才那张我写废了,你还有新的没?再给我一张。”
简柠立刻拿出一张给他,班长拿到手正要离开,转头看了眼某个方向,又问她多要了张。
她刚低头继续,就听到班长的声音:“唉,这个
写一下。”
一道清冽的嗓音问:“谁的?”
班长:“简柠的。”
当时教室里人不多,班长的声音清晰可闻,被点名的简柠下意识抬头,循声过去,一眼望见坐在班长旁边的许砚时。
他侧脸对她,骨相优秀,轮廓冷峭中又有柔和,下颌线坚毅流畅,有英姿勃发的少年感,更多出身优渥的矜贵淡然。
晚自习下课,简柠收到班长和许砚时写的同学录。
许砚时的字也写得很好,工整飘逸,笔锋凌厉,大约是不熟,他只写了名字,那些关于生日、爱好等项目都空着,只有一个“对我的初印象”,他写了一句:文静、性格好。
祝福语倒是一板一眼的认真
——祝:简柠高考顺利,心想事成。
以后记得来参加同学聚会。
落款:许砚时。
简柠从高一起就知道许砚时,她也才知道现实里居然真的有小说男主一样的人,不光成绩好,长得好,家世也好,不仅各种竞赛奖项拿到手软,编程比学校老师更厉害,连钢琴、小提琴这类业余爱好都过了最高级。
听说,他还会骑马、射击、滑雪,所有运动项目上都出类拔萃,据说早在初中时,就有省队射击教练来学校挑人,一眼挑中他。可惜他志不在此,自己婉拒了。
她认识他,但也只是认识。
他不认识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对他有欣赏、崇拜和仰望,唯独没有喜欢和幻想。
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比银河的两端离得更远,以至于她连暗恋都觉得多余。
她不敢。
她是清醒的实干派,不做无意义的事,更不做无法实现的梦。
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没有任何一件事比学习重要。
她出身普通,智商普通,从小没上过兴趣班,没有任何适合展示的才艺。努力学习,努力考上尽可能好的大学,是她对未来最大的憧憬,也是当时她能想到的唯一能改变命运的路。
她没有多的精力浪费在无聊的幻想上。整个高中三年,她与他的交集,除了这一张纸,便只有那场大雨中,他递过来的一把伞。但她知道,他已经不记得了。
他们结婚的消息从未在高中同学圈里公开过,她甚至都没有进一班的班级群。从前的老师同学怕是跌破眼镜都不会想到,许砚时的妻子会是她。
简柠自然是在意的,但她从未跟许砚时提过,心照不宣将主动权交给他,公开或隐瞒,她都试图去理解。
她想,如果换做她是他,大约也很难主动开口去跟同学们说,耀眼如他居然娶了当初默默无闻,如今依旧普通到毫无亮点的她。更不想被人追问和猜测,这桩奇闻似的婚姻背后藏着怎么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
将隐秘埋在心里,总好过摊在桌面上被人诟病,随意指摘。
但是这种隐瞒能持续一辈子?还是持续到他们分道扬镳,被彻底抹去?
简柠默默合上同学录,抿抿唇,心头突然一阵怅然。
——
简大勇夫妻俩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骑三轮车去附近菜场定点肉摊取肉,到早餐店大约五点。小料都是头一天晚上洗好沥干的,简大勇负责炒杂酱,红烧牛肉、肥肠。王芳则捣蒜,切葱,将高汤烧开。
这些事如果不讲究,也可以头天晚上准备好,但夫妻俩多年一直坚持当天现做,有对味道的坚持,也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
杂酱和牛肉肥肠浇头是小店的招牌,多数回头客甚至为了这一碗打车过来,除开这三样,还有数种现炒类面臊。
简柠最喜欢杂酱和泡椒牛肉丝,她每次回家都会去店里帮忙。她起不到父母一样早,六点半起床,七点店里开始营业的时候过去。面店开了七八年,很多街坊都是常客,见她回来少不得拉几句家常。
王芳跟简大勇都是低调的人,也懂得财不露白的道理,邻里熟人只知道他们有个女儿在南城做律师,女婿本地人,家境不错,有车有房,难得是孝顺,夫妻俩感情也好。
故此,外人对他们家只有些许羡慕,没有嫉妒,更没有不着调的揣测。
有这样的爸妈,简柠觉得很幸运。
早餐高峰一般从七点半持续到九点半,简大勇和王芳也都习惯早上出门先拿馒头垫肚子,等十点过再轮流吃早餐,平时夫妻俩通常都是素面,至多加点红烧牛肉里的油汤。
今天有简柠在,两人不仅各舀了一大勺红烧牛肉,还破天荒加了煎蛋。简柠那碗则更豪华,除了浇头比面多,简大勇给她放了两个煎蛋。
简柠吃得满足极了,王芳和简大勇则边吃边聊,都是店里的事情,要采买调料,今天的肉好不好这类,林林总总,她一碗面吃完,两人都没说完。
有客人来,王芳让简大勇吃,自己去煮,佐料是刚才简大勇打好的,倒也简单。
简柠自觉等着端面,冷不防转头,却见简大勇搅着碗里的面,将牛肉挑出来,悄悄放进王芳碗里,许是怕她发现,还特意盖在面下。
几分钟后,王芳回来,发现面下盖着好几块牛肉,又顺手夹到简大勇碗里,表情嫌弃说:“我不爱吃肉,有腥味,你吃。”
简大勇只接了一块,挡她说:“不爱吃下次少放点,我哪里吃得完,你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