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朕能走到对岸吗>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215节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215节

  “喏!”
  “退下罢。”
  “臣告退。”
  崔琰弓着腰,面朝刘协,缓步后退,直到出了宣室的门,方才转身。
  “等等。”
  就在崔琰转身往宫外走去之时,刘协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去年袁绍设宴,你老师郑玄也出席了,他此刻是否在邺城?”
  崔琰赶紧再度转过身面向刘协,道:“回陛下,郑师尚在邺城。”
  刘协心中一喜,道:“找个时间,带你老师进宫,朕要见一见他。”
  “遵旨!”
  郑玄,早年在太学攻读,后来又相继师从张恭祖、马融几位大家。
  所著“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贞观年间,李世民将他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号称名冠华夏,有着当世儒宗之称。
  便是孔融,也对他极为尊崇。
  去年袁绍就想征辟他出仕,却遭到拒绝。
  刘协见他,自然不是因为仰慕他的才学,而是看重他影响力。
  他门下弟子高达数千人,不少人都出仕为官,影响力简直大的吓死人。
  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期,袁绍为了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让袁谭逼迫他随军出行。
  本就病重的郑玄,死在了路上。
  即便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加起来也有一千多人披麻戴孝赶来送葬。
  若能得郑玄相助,以邺城为根基,进而收复整个冀州,将会容易许多。
  他一人,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
  (ps:今日更新2w字,先传6.8k。)
  第192章 半步真天子!许攸懵了,杨彪竟是天
  子内应
  崔琰离开之后,郭嘉就从偏殿走了过来。
  一到宣室,就急迫的问道:“陛下,如何?”
  刘协心知郭嘉和他一样,与区区三千虎贲军精锐相比,更在意的是郑玄本人。
  他脸上露出笑容,说道:“郑玄的确尚在邺城。”
  郭嘉闻言,心中大喜,激动的说道:
  “郑康成学究天人,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遍注儒家经典。他所著的《六艺论》,《郑氏周易注》,《毛诗传笺》,《天文七政论》,《中侯》广受士林追捧。臣亦不例外。”
  “若能得郑大家相佐,天下士人必将蜂拥而入。”
  郭嘉对郑玄的著作信口道来,俨然一副小迷弟的模样。
  这更加让刘协意识到郑玄在士林中的地位。
  他略有担忧的说道:“郑康成名誉天下,门人弟子无数,朕却是不能对他用强。倘若他不愿出仕辅佐朕,如之奈何?”
  按照他所知道的历史,郑玄最广为后人所知的并非他所著的儒家经典,而是他守节不仕!
  此人求名不求官,一心一意扑在著书讲学上面。
  黄巾之乱爆发后,他屡次拒绝朝廷征辟,不愿踏足仕途。
  中平二年,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强行征辟他入朝为官。
  结果他拒不穿朝服,仅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中平四年,太尉、司空、司徒,三府先后两次征辟他,也遭拒绝。
  后将军袁隗名望如日中天,表举他为侍中,依旧被拒。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权势滔天,依旧没能让郑玄入朝为官。
  建安三年,汉献帝征辟他为大司农,位列九卿。谁知郑玄刚抵达许县,就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
  去年,袁绍设宴四方,以天子名义征辟他,也被断然拒绝。
  先后拒绝灵帝、何进、三府、袁隗、董卓、袁绍、献帝……
  因而,在刘协心中,郑玄可不会如同其他臣子一般,一听到天子征辟,就屁颠屁颠跑来效力。
  他也不认为自己虎躯一震,就能散发出王霸之气,让郑玄纳头就拜。
  “陛下万不可对郑大家用强!”郭嘉吓了一跳,连忙说道:“郑大家不仅在士林威望极高,在民间亦是如此。”
  刘协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他看过史书,自然明白郑玄在民间的威望同样吓死人。
  史书明确记载,建安元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路上遇到大批黄巾贼。这些贼子非但没有抢夺郑玄的财物,还对他十分尊重。
  可谓是“见玄皆拜,相约不可入县境”!
  在黄巾肆虐期间,高密一县,竟因郑玄一人,而未遭受劫掠!
  这等威望,谁敢欺他,那就是自绝于天下。
  这也是郑玄之所以能屡次拒绝灵帝、献帝两位皇帝征辟的底气所在。
  刘协叹道:“如此,只能请孔文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孔文举也不一定能说动他。”
  孔融和郑玄的关系十分不错,曾经为郑玄的独子举孝廉。
  若孔融都不能说动郑玄,那刘协也没办法了。
  郭嘉同样叹了口气。
  面对郑玄,他也无能为力,想不出任何办法。
  “罢了!一切随缘,尽力而为便可。”
  刘协挥了挥手,跳过这个话题。
  拉着郭嘉商议如何利用崔琰,来坑一波袁绍。
  两人就具体细节以及实施方案,探讨了将近两个时辰,确保只要袁绍上当引兵而来,就绝对能让他栽一个大跟头。
  “陛下此计,臣深感佩服。此计若成,冀州十郡,至少有五郡要复归汉土!”
  郭嘉眼中精光湛湛,既兴奋又感慨。
  他也没想到,短短两年多时间,天子的心机谋算,就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但他又隐约有些担忧。
  天子工于心计,可不是好现象。
  日后天下一统之后,必将是个专于帝王心术之人。
  “奉孝过誉了!”
  得到郭嘉的认可,刘协龙颜大悦。
  这几年的韬略,总算是没有白读。
  他偶尔也能想出一些计谋了。
  郭嘉按下心中的担忧,道:“陛下,臣有一大才,特向陛下举荐。”
  “哦?是何大才?”刘协顿时来了兴趣,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么长时间以来,郭嘉拢共就向他举荐了一位大才,那就是司马懿。
  没想到今日又举荐了一位。
  能入郭嘉的眼,自然不可能是无能之辈。
  郭嘉脸色略有古怪,道:“此人姓杨名修字德祖,乃杨震玄孙,太尉杨彪之子。”
  “杨修!”
  刘协心中大惊。
  他怎么跑来邺城了?
  袁绍四世三公,杨修家世丝毫不差,甚至更强!
  自杨震到杨彪,四世太尉!
  除此之外,杨修还和袁家有着极大的渊源。
  他是袁术的亲外甥!
  “太尉杨彪,此时尚在许县,为曹贼蒙蔽。杨修如何会来邺城为朕效力?”
  郭嘉摇了摇头,道:“此事杨修要面见陛下方说,臣亦不知。”
  刘协沉吟片刻,虽然有些担忧杨修会识破他的身份,但终究还是不想错过他这样的大才。
  更何况,这里是邺城。
  即便被杨修识破了,大不了就将他暗中杀了!
  传令道:“宣杨修觐见!”
  宣室外的高览领命,立即遣人去招贤馆带杨修入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