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朕能走到对岸吗>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345节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345节

  “诸公若是有余力,也可以多多捐些钱粮,毕竟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姓们定会感恩戴德。”
  “安置三万流民,已经是我甄氏的极限,老朽很愿意看见诸公捐献钱粮超过我甄氏。”
  “毕竟都是为陛下分忧、为汉室效力不是么?”
  这一番话说得相当漂亮。
  群臣自然又是一阵夸赞。
  刚来不久便已经打入队伍中的董家家主董重叹道:“我董氏底蕴浅薄,如何能与甄氏相比?不然的话肯定要支持陛下。”
  崔琰摇头道:“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清河崔氏组建三千虎贲卫,已经耗尽了家产,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其他的大臣们闻言也是纷纷哭穷。
  简直一个比一个惨。
  甄氏族老深深看了众人一眼,没有说什么,率先走出宫门登上马车。
  其余大臣们,也陆陆续续各自乘车离去。
  杨彪与杨修登上马车后,一张脸瞬间拉了下来,冷哼道:“伏完这个老狐狸,果然对我不放心!方才明显是在试探我。”
  杨修有些不明所以,问道:“父亲,咱们不是打算要捐两万石粮草么,为什么要藏着掖着?”
  这段时间以来,杨彪让他联系弘农杨氏,开始大力筹措粮草和物资,但却交代他一定要暗中进行此事,对外秘而不宣。
  他不太理解,如此善举,为何要偷偷摸摸摸。
  大张旗鼓岂不是更好?
  “你太年轻了。”杨彪摇了摇头,杨修虽然聪明,但官场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智慧还是不足。
  “咱们要的是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那大汉首善的名头,现在要是让那群家伙得知咱们杨氏捐献的钱粮数额,非得和咱们竞争不可,到时候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知几何了。”
  “藏着掖着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以为我们杨氏不争,等到最后一日的时候咱们再一口气捐出去,夺得大汉首善的名号!”
  大汉首善的名头,他岂会不想要?
  但越是想要就越是得忍着,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让其他世家知道他的意图。
  杨修闻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就好比拍卖,里面的学问真是太深了。”
  ……
  另外一辆马车上。
  伏完看向他儿子伏德,问道:“我让伱筹措的那十万贯钱运到哪了?”
  伏德恭敬回道:“还在青州,不过快要进入冀州境内,在捐献的最后一日之前应该可以抵达,为了方便运输,铜钱全都换成了金饼子。”
  “不过父亲,一下子捐出这么多钱,可是把咱们家家底都掏空了一小半啊,为了个名头真的值吗?”
  提起此事伏德就感到心痛。
  多日前伏完就让他去通知琅琊老家开始筹钱了,足足十万贯,换成金饼子也有七八箱。
  这么多钱居然都要捐了!
  “你懂个屁!”伏完瞪了伏德一眼,没好气地道:“有了这个大汉首善的名头,咱们伏家的地位就更稳了,你姐的地位也能稳固许多!”
  “我刚刚试探了一下杨彪那老东西,他看样子是不打算争夺这个名声,咱们的对手就只有甄氏。”
  “十万贯钱,能稳压甄氏一头!”
  伏完的算盘打得极好,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只有甄氏和杨氏,但杨彪不参与,所以只需要比甄氏多就行了。
  伏德虽然还是不理解,但伏完心意已决,他也只好点了点头。
  ……
  崔氏府邸。
  崔琰返回家中后,崔林第一时间迎了上来:“兄长,你让我筹措的那些物资已经准备妥当了。”
  “粮草两万石、羊五千只,还在邺城周边县城新修以及腾出了诸多房屋,预计可以安置数万流民。”
  “做的不错。”崔琰大喜,俊美的面孔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次我们豁出去了,耗费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甄氏拿什么和我们比?”
  “捐献的最后一日,定要打甄氏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夺下大汉首善的名号!”
  只要杨氏、伏氏那些人不参与竞争,他就一定可以从甄氏手里夺得大汉首善的名声。
  崔琰对此信心满满。
  崔林脸上带着向往之色,道:“有了这大汉首善的名声,不说家族日后的发展,兄长日后未必不能位列三公。”
  崔琰点了点头,拍了下崔林的肩膀,“眼下愿意全力资助陛下的家族,惟有甄氏和我崔氏。依我看,日后你也能入九卿之列。”
  崔林眼前一亮,拉着崔琰又是一阵交谈。
  ……
  宣室。
  郭嘉将今日捐献的物资统计册交给刘协,不无担忧地道:“陛下,捐献上来的钱粮物资越来越少了。”
  “至今为止已经十日,还剩下五天时间,那些世家大族依然没有任何捐献的意思,他们莫非没有中计吗?”
  百姓们的能力太有限了。
  毕竟他们的生活也不富裕,自己都不一定吃得饱。
  这些天筹集到的钱粮物资,绝大部分都是那些富商豪绅为了见天子而捐。
  这次阳谋的猎物,也就是那些世家,可他们到现在依然没有下场的打算。
  这让郭嘉感到一阵忧心。
  数十万百姓,一旦无法妥善安置,那将是一场灾难。
  对天子的名声也是个极大的打击。
  “不急,不急。”刘协放下手中奏折,淡淡笑道:“让箭矢再飞一会儿也不迟,他们不可能无动于衷,文和你说呢?”
  见刘协目光投来,贾诩笑眯眯道:“的确如此,陛下的计策实在高明,那些世家们已经进入圈套了。”
  “眼下只待收网而已。”
  杨彪那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绣衣使的监视之下。
  郭嘉不清楚他们的动作,可贾诩就再清楚不过了。
  见贾诩似乎掌握了一些自己不知晓的情报,郭嘉按下心中的疑惑,道:“陛下,今日捐献榜榜首之人,已经在宫外候着了。”
  每日捐献榜榜首皆可得天子召见。
  这也是那些百姓还有富商豪绅们都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不过只有最开始那四五日竞争得才厉害,到最近几天已经没什么富商豪绅捐献了。
  因为他们在最初的几日都狠狠出了一波血,现在又让他们为了这个机会竞争,实在是争不起。
  “召进来吧。”
  刘协微微颔首。
  很快张郃便将一人带进了宣室,见到此人的模样,刘协不禁为之一愣。
  进来之人是一位皮肤黝黑,衣着颇为寒酸,看起来有至少有六十多岁的老者。
  这老者十分拘谨,走入宣室后就一直埋着头,颤颤巍巍地向刘协行礼道:“草民石德禄,参见陛下!”
  刘协看向郭嘉,眼中带着询问。
  之前夺得每日捐献榜榜首、被他召见的要么是富商巨贾,要么是一些小家族的家主。
  眼前这个老者其貌不扬,穿着也十分寒酸,怎么看都不像是有钱有势的模样,居然会是今天捐献榜榜首?
  就算捐献的数额越来越低也不至于少到这个地步吧?
  郭嘉上前低声道:“陛下,此人将全部家产换成了粮食,全都捐献出来了。”
  “全部家产都捐了?”刘协大吃一惊,将目光投向石德禄,沉吟片刻后,开口道:“起身回话罢。”
  “谢……谢陛下。”
  听到刘协那温和的声音,石德禄微微放松了些许,但依然是低眉顺目,不敢抬头直面天颜。
  刘协问道:“朕听闻你将全部家产换做粮草捐献了出来,可有此事?”
  “捐献力所能及就好,朕看你也并非家境富裕的模样,莫非是有人逼迫你这么做吗?”
  他有些担心是下面那些官吏见捐献的物资太少,不好交差,所以逼迫百姓捐献,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石德禄连连摆手,焦急的说道:“陛下误会了,草民完全是自愿的,并非被人逼迫。”
  “草民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只是……”
  说着,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闪过一丝黯然之色,犹豫半晌,才低声说道:“草民只是想弥补一下心中的愧疚。”
  愧疚?
  刘协皱了皱眉,郭嘉、贾诩也面露疑惑之色。
  石德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用苍老的声音说道:“陛下,草民曾经也是流民,从渤海逃荒而来。”
  “草民原本一家有四口人,有儿子儿媳,还有个小孙子。”
  “当时在逃荒路上,草民的儿媳被人掳走,儿子出去寻找,结果两人都一去不回。”
  “草民带着小孙子一路逃亡,本来都快要饿死了,是有人给了我们一碗肉汤,才活了下来。”
  “可那肉汤,那肉汤……”
  石德禄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刘协沉默不语。
  大荒之年,逃荒路上,肉汤的来源只有一种——那就是人肉。
  正如他当初御驾亲征经过清河郡,碰见的那妇人一般,儿子死了,要被拿去烹食。
  “到处都是人食人啊,陛下。”
  石德禄忍着眼中的泪水,颤声道:“一路上,草民都是靠着吃人肉活着,我小孙子命大,才没有沦为他人的釜中烂肉。”
  “如今草民带着小孙子在邺城安定下来了,日子虽苦,但靠着一个铁匠铺,也能生活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