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朕能走到对岸吗>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473节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473节

  “此次出使高句丽本来是绝佳的机会,没想到……唉,真是一群懦弱之辈!”
  “早知如此,我就该效仿义阳候的做法,一刀将高句丽王给斩了!”
  崔林脸上满是懊悔之色。
  当初傅介子出使楼兰时一刀斩了楼兰王,并说出了那句大名鼎鼎的“勿动,动则国灭”,从而青史留名。
  他应该也这么做的。
  郭嘉笑道:“义阳候杀楼兰王,是因为楼兰反叛大汉、杀汉使在前。”
  “德儒兄若是无缘无故直接斩了高句丽王,那不禁没有功劳,反而还有罪责。”
  “而且高句丽自古以来便是我大汉疆土,收复本就是理所应当,不需要德儒兄以性命换取出兵的理由。”
  “德儒兄还将有用之身留待日后吧。”
  崔林无奈地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個道理,刚刚说得不过是气话罢了。
  名留青史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啊。
  在三人的后方,跟随其后的高句丽王等人听到他们的这番对话,脸色都有些苍白。
  “汉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高句丽王打了个寒颤,满脸后怕地对一旁的内务大臣道:“还好当初有内务卿极力劝阻孤,否则孤冲动之下杀了这汉使,怕是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在见识到汉军的强大之后,他很庆幸自己之前没有杀了崔林,不然哪里还能活到现在?
  投降并入汉国,总比整个国家都被汉军的铁蹄踏碎要好,至少还能活着。
  而就在两人说话之际,车队也靠近了邺城,众人的目光全都被眼前这座的城池吸引了过去。
  邺城乃是冀州第一大城,雄伟非凡。
  光是城墙就高达数丈、直入云霄,而且极为宽阔,越靠近城墙,那种压迫感就越足。
  巍峨的城墙高高耸立,站在城墙之下抬头望上一眼,心中便会不由的升起一股卑微的感觉。
  而正面城墙有六道高大的城门,但其中仅有居中一扇供行人出入,其余都是供马车和各种货车通行。
  通过幽深的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极为宽阔的街道。
  街道的宽度足以让十辆马车并行,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两边店铺鳞次栉比,吆喝声叫卖声络绎不绝、繁华非常。
  邺城如今是大汉帝都,在甄氏的经营下已经成为了北方最繁华之城,天南地北的商人都会来此进行贸易。
  高句丽王等人都被眼前所见的一幕幕深深震撼了,此时此刻,他们终于体会到“大汉”二字的分量!
  “这就是汉国的帝都……”
  高句丽王的声音有些艰涩。
  和眼前这座雄伟的城池比起来,他那所谓的王都简直就是一座土堡!
  这才是真正的国都!
  内务大臣低声说道:“王上,这里还不是汉国真正的帝都,汉国真正的帝都叫做长安和雒阳。”
  “那两座城池远比这座城池要更加雄伟繁华,只是此前汉国发生内乱,汉国皇帝才暂时迁都于此。”
  “但如今这位大汉皇帝已经逐渐掌握权力,要不了多久便能统一整个汉国了。”
  内务大臣一路上打听了不少关于大汉的消息,而了解得越深,他就越能感受到汉国的可怕,
  汉国的强大不止是在于军队,更在于那辽阔的疆域还有国力!
  高句丽王闻言彻底陷入了沉默。
  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的认知,让他意识到此前生出的和汉国为敌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车队入城后,一路来到皇宫外。
  站在宫门前的高览见到黄忠等人到来后,当即迎上前道:“黄老将军、郭中丞、崔侍中,请随我入宫觐见吧。”
  “陛下和百官已在泰安殿等候多时了。”
  黄忠闻言心中顿时一阵激动,调整好心态后,方才随高览一同进入皇宫。
  高句丽王因为是主动投降,所以他眼下并非是阶下囚,暂时仍是小国之主的身份,所以有资格入宫觐见天子。
  他是第一次进入这座大汉帝国的心脏,这座恢弘而庞大的皇宫,再一次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那空旷到足以容纳上万人的广场,还有长长的御道;御道两侧有甲胄森然、头戴白羽的卫士侍立,一直绵延至道路的尽头的那座处于高高台阶上巍峨宫殿。
  任何人站在这里都会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敬畏之意。
  帝国的威严,于此刻扑面而来!
  第360章 开疆拓土!帝王武功!
  泰安殿内,百官肃立。
  高句丽王随黄忠等人进入大殿之后,殿内群臣的目光便全部落在了他的身上,给他心中带来了极大压力。
  但他根本不敢怠慢分毫,硬着头皮上前去,向前方那道高高在上的身影行叩拜之礼。
  “尊敬的大汉皇帝陛下,外臣代表高句丽国,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与问候。”
  高句丽王用微微发颤的声音说道。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充满恐惧。
  因为他所面对的是大汉帝国的最高掌权者,是当今世上最为尊贵的存在,是只需一句话就能决定他们高句丽国上下无数人的生死的、至高无上的帝王!
  内务大臣他们都没有资格入宫,能来到这里的仅仅只有他一人而已,如今整个国家的存亡都系于他一身!
  刘协打量了高句丽王两眼,淡淡问道:“你便是高句丽国的君主?”
  高句丽王在来邺城的路上早已经跟内务大臣做足了功课,闻言用卑微而恭敬的语气回答道:“大汉帝国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国家,陛下身为大汉天子,是天底下唯一的君王。”
  “外臣不过是一小国之主而已,在陛下面前只能称臣,怎敢称君?”
  这番回答可谓十分完美,一上来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将态度表达清楚。
  刘协没想到高句丽王这么识相,不禁轻笑一声,然后问道:“朕听闻你想让高句丽举国并入我大汉,此事为真?”
  “当然!”
  高句丽王重重点头,一脸认真地说道:“外臣不久前才得知我高句丽所在的土地古时便是大汉疆土。”
  “既是大汉疆土,理应归还大汉。”
  “但外臣只望陛下怜悯我高句丽的诸多百姓,给他们留一片存身之地,避免流亡的命运。”
  高句丽国想要继续存在是不现实的,大汉要的是吞并而不是臣服。
  所以高句丽王只希望这位大汉皇帝能够仁慈一些,不要对他国内的子民赶尽杀绝。
  刘协微微颔首说道:“汝虽为小国之主,倒也怀有仁德之心。”
  “高句丽国占我大汉疆土建国,本罪无可赦;但念在汝等对此并不知情的份上,免去灭国之灾。”
  “从今日起高句丽国改为高丽郡,为我大汉第一百三十八郡,百姓可以继续在高丽郡内生活。”
  “至于汝等王室……”
  刘协稍稍停顿了片刻,似在思索。
  而高句丽王的心弦瞬间就绷紧了。
  背后也一下子冒出了冷汗。
  政权的更替往往都伴随着杀戮,他还有一众王室成员是死是活,都在这位大汉皇帝的一念之间。
  “……你主动献降有功,便降爵为侯,将所有王室迁入大汉,不得再返回高丽郡。”
  刘协并没有选择痛下杀手。
  主要是没这个必要。
  高句丽王主动请求将国家并入大汉,如果他再将其杀了,那就太过残暴无情了。
  日后再去征讨他国,对方得知高句丽的下场后,绝对会选择拼死顽抗到底。
  投不投都是死,为何不拼一把?
  高句丽王闻言差点喜极而泣,连连叩首道:“谢陛下仁慈!谢陛下仁慈!”
  他这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虽然失去了王位带来的权力,但能被封为侯爵、继续在汉国内享受富贵,这对他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总比被赶尽杀绝要好!
  刘协摆了摆手,让高句丽王将印玺交上来后便让他退下了。
  而这时杨修站了出来,满面喜色地对刘协拱手道:“恭喜陛下成功收复我华夏故土,为我大汉再添一郡!”
  “此乃开疆拓土之功!”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而言,开疆拓土都是无比荣耀的功绩,而大汉历史上在开疆拓土上功绩最大的自然就是武帝了。
  此番收复高句丽,为大汉再添一郡之地,这份功绩将成为刘协帝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文武百官们皆出声恭贺。
  声音响彻大殿。
  刘协闻言将手中的王玺放在龙案上,淡淡笑道:“收复故土非朕之功,乃是黄老将军还有诸位将士的功劳。”
  他说着将目光投向黄忠,笑道:“黄老将军此番平定乌桓、射杀蹋顿;又领兵收复高句丽郡,可是给了朕一個大大的惊喜啊。”
  面对刘协的称赞,黄忠心里虽然高兴非常,但仍然谦逊地说道:“陛下过誉了,臣不过是尽了些微末之力。”
  “此番即便不是臣领兵,而是温公或者张将军领兵,同样能够击溃乌桓。”
  “至于收复高句丽,全是因为陛下天威浩荡,才会让他们举国来投,臣并无甚功劳。”
  说起来这次他还真是取了巧,因为不管是平定乌桓还是收复高句丽,都有不小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