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21章 割还是不割
  村民们一听,全都急了眼。
  “稻麦都还没收浆呢,提前收割下来那不都是瘪的?”
  “最近天儿这么好,乌云都没有半片,怎么可能下冰雹?别是半仙看错了吧?”
  “是啊,万一咱们把庄稼割了,没有下冰雹,那不损失惨重吗?”
  人群吵吵嚷嚷,里正又敲了一下锣,大家才安静下来。
  “这事儿呢,我跟半仙也是商量了一晌午才决定硬着头皮告诉大家的,毕竟事儿还没发生,谁也说不了一个准字,但是半仙既然看到了异象,不告诉大家也不厚道。至于这庄稼割还是不割,大家自己个儿做主吧!”
  这下村民都没了主意。
  吴半仙这些年行走十里八乡,身上是有点本事的。
  谁家牛丢了鸡跑了,他占上一卦总能指出个大致方位来;里正之所以敢凭他一句话就敲锣,也是因为前两年总是做梦,梦见死去的老娘跟他哭屋子漏,吴半仙拜灵后跟他老娘对了话,告诉他是老娘的坟塌了个口子,里正跑去坟头一看,可不是洼了一块,雨水都聚在里头,怪不得老娘阴魂不安。
  总之半仙俩字不是白叫的。
  现在半仙说过两天要下冰雹,信还是不信,是个问题。
  有人就问道,“里正,您家稻子割吗?”
  里正认真的考虑了一下,道,“为稳妥起见,我准备割一半留一半,若是没下冰雹,留下的那一半俭省点能撑到明年开春,若是冰雹真下下来了,割的这一半做口粮,也能撑些时日,后面再想办法吧,活人总不至于叫尿憋死。”
  这个建议很中肯,许多人便纷纷点头。
  “要不咱们也学里正,割一半留一半?”
  “只能这样了。”
  里正也是个雷厉风行的,饶是家里婆娘不同意,还是带着俩儿子当天下午就下地收割。
  见他带头,有几户就也胆战心惊的跟着割了起来。
  但大多数村民还是抱着一丝侥幸观望。
  毕竟秋高气爽的,天儿这么好,说要下冰雹,实在难以置信呐!
  秦家人当天下午都没心思下地拔稗子了,在家里开了一堂大会。
  秦大平眉头锁成个酸菜疙瘩,“咱家是割还是不割?”
  王凤英第一个不同意,“我看是吴半仙危言耸听,反正他家又没地,上下嘴皮一碰,可就把咱们一年的收成给碰没了啊!”
  秦大平越发犹豫,“娘,您说呢?”
  秦老太也拿不准主意,“这事儿太闹心,我老婆子也不知咋办,要不等我睡一觉,看你死鬼爹今晚给不给我托个梦?”
  秦家人:……
  “阿虎,你怎么看?”秦大平又看向儿子。
  秦虎推了推刘美玉,“你说。”
  刘美玉哪敢说话,“我、我也不知道啊。”
  赵锦儿和秦珍珠坐在角角,并没人问她俩。
  赵锦儿眼看着不能再拖,鼓足勇气正准备说话,一道清瘦的身影缓缓走了进来。
  秦老太惊呼一声,“阿修,你怎么下床了?吹了风怎么办,快回去!”
  赵锦儿猜他大概是要出来说收割的事,连忙扶了上去。
  秦慕修往家人看了一圈,道,“大爹,咱家稻麦全割,还有菜地里的大白菜、南瓜、冬瓜,不管大小,也都收回来。”
  他语气很清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坚定。
  秦家人全都惊掉下巴。
  王凤英第一个跳起来,“疯啦!里正发疯,老吴发疯,咱们也跟着发疯?回头不下冰雹,粮食不够吃都是小事,传出去咱们因为信了一个神棍的话,把一地的庄稼糟蹋了,岂不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秦慕修唇线微抿,神色严肃,给他年轻的脸庞平添几分气度和俊美。
  赵锦儿越发觉得秦慕修的长相和秦大平父子真的是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只不知她那素未谋面就早亡的公公是不是也这样。
  “吴半仙不是乱说,我这几天也从窗户看了星象,确实要变天。”
  王凤英一脸不屑,“你还懂天象了?”
  秦慕修耐心道,“我看过几本讲星象气候的书,略懂一二。”
  秦大平是相信秦慕修的学问的,依着三弟的遗嘱,侄儿打小跟着夫子读了几年书,后来身体太弱才停的学。
  停学前就考上童生了,若不是病情耽误,这会儿只怕都是秀才了。
  “阿修的意思,吴半仙的预测是准的?”
  秦慕修郑重点头,“咱们不止要收庄稼,还得把屋顶都铺上茅草,否则冰雹一下来,就会把房顶砸穿。”
  秦大平眉头锁得更深。
  沉默不言的吸掉一整袋旱烟后拍板。
  “割!”
  第22章 一起洗脚
  草草吃了晚饭,秦大平便把一家人都赶回屋睡觉。
  “既然决定相信半仙和阿修,咱们就得抓紧时间,否则到时候冰雹真下下来,稻麦来不及拉回家还是白搭。”
  三更,天还没亮。
  在秦大平的带领下,除了秦慕修,秦家一人别一把镰刀下地了,连秦老太都没例外。
  好在都是做惯了庄稼活的,摸着黑那镰刀也挥舞得轻车熟路。
  天亮之时,一家人已经割掉一亩半稻子。
  村里人下地时,看到秦家田埂上码得整整齐齐的稻把子,吃惊的有,惋惜的有,嘲讽的也有。
  “大平,你还真信吴半仙的话啊?万一这冰雹不下,你家这可得损失掉三分之二的收成啊!”
  “就是就是,这么糟蹋了一地庄稼,明年粮食不够吃可咋弄?”
  “都信上半仙了,往后咱也不用干活了,让半仙给咱算算哪儿能捡着银子不就得了?”
  秦大平镰刀不停,憨憨一笑。
  “俺家胆儿小,经不得唬,里正既然都信半仙,那俺家也跟着割。万一半仙看走了眼,冰雹下不来,冬天俺就带着阿虎到山里打猎或者去镇上找活儿干,应该也不至于饿死一家老小。”
  说完,又低下头狠劲的割起来。
  那些还想埋汰两句的村民见他不搭理,也就没了兴致,提锹去自家地干活了。
  一家人从三更天干到天色大黑,愣是把五亩地都割完了。
  第二天天没亮,又套上驴车往打稻场拉。
  那片场地大而平整,可以晒稻麦,还有公用的磨子,打穗子方便。
  小岗村的村民收了粮食都是先挑到那边,打成谷子晒干后再弄回家储存。
  又是一天功夫,所有稻把子麦把子便全都规规整整的码到了场地上。
  外层还盖上了厚厚的茅草,防止后面下雨浸湿。
  全部弄好,秦大平长叹一口气,“我这心呐,说不上来是悬着还是放下了。又怕真下冰雹,弄得那些没抢收的人家倒大霉,又怕不下冰雹,咱家做了这么大牺牲白糟践了庄稼。”
  秦老太放下镰刀,累得坐在门槛上,“割都割了,想恁多没用。害,这两天可累散我这把老骨头了,晚饭叫阿虎媳妇和阿修媳妇做吧。”
  两个孙媳妇连忙应了往灶房去忙活。
  王凤英却越想越不是滋味,“这若是不下冰雹,日子没法过了!到时候是找吴半仙讨说法去,还是找阿修讨说法去?这俩人能变出粮食给咱不成?”
  秦老太翻她一眼,“过日子讲究个吉利,偏你这张破嘴尽拣赖话讲!不下冰雹日子就不能过了?就像大平说的,下冰雹咱家就算未雨绸缪,不下冰雹家里老小冬日里都找活儿干,哪里就饿死了?”
  王凤英是打心眼里的心疼庄稼,眼泪就包在眼眶里打转,“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婆娘虽说嘴巴刻薄了些,这两天到底也跟着自己在干活,秦大平便哄道,
  “人家也是好心提醒,又没谁逼着咱挥镰刀,是咱自己害怕风险,就算没冰雹子下来,你也不许去跟人瞎闹,尤其是在阿修跟前别乱说,知道不?”
  王凤英一肚子牢骚和委屈,当着婆婆和丈夫的面儿又不敢发作,气呼呼的就回了屋子,“晚饭别喊我!”
  秦大平也生了气,“这婆娘,没法没天了!”
  秦老太没劲儿理会,只是道,“由着她吧,咱事儿还没干完呢。大平,你带阿虎把屋顶也铺上茅草,珍珠,跟奶去后院摘南瓜砍白菜。”
  晚饭做好,王凤英果然不出来吃。
  秦老太就推秦大平,“去喊你婆娘吃饭啊!”
  秦大平闷着气,“不理她,一顿饿不死!我看她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秦老太起身,盛了满满一碗干饭,饭头上又堆厚厚一层菜,递到秦大平手里。
  “别说混账话,她心里不痛快也说得过去,没真见着冰雹子,谁愿意把还半瘪着的稻麦割下来?赶紧给她送去,也累了两天了。”
  “给她吃个卵子。”
  秦大平嘴上硬着,接过碗腿却很实诚的朝屋里迈去。
  秦老太没眼看儿子这副相,“出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