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她叔赵正垂丧着脸,抿唇不肯说话。
  他虽然瘸了,但怎么的也是个男人,在乡下,男人最大的尊严就是女人,女人跟人跑了,等于将他的尊严踏在地上摩擦。
  见赵正这样,赵锦儿就知柱子的话不假,叹口气,“你们怎么也不来找我?”
  柱子嘴快,抢着道,“我早就说找阿姐,爹说阿姐已经嫁人了,上头有好些个长辈,做不上主,我们去,会给你添麻烦,让婆家人跟着瞧不上你。”
  赵锦儿怔了怔,她没想到她叔居然还会为她着想。
  不过柱子的话也提醒了她,她已经嫁做人妇,娘家就是出再大的事,她也不好私自就做主去兜揽。
  好在一旁的秦慕修根本不必她开口请求,就道,“咱们先把叔和柱子送回去吧。”
  赵锦儿感激的看了秦慕修一眼,“要不你先回家,我自己送他们。”
  秦慕修拍了拍她的腰,“胡说什么呢。”
  说着,便对柱子道,“来,跟我一起把你爹扶到车上。”
  柱子早就想回家,听了这话,忙不迭去搀住他爹,“爹,快上车,坐车舒服哩!”
  不料赵正却不愿意,“不回去不回去,回去也只有饿死的份儿,咱们一路往郡上去,听说郡里的有钱人多,总不至于讨不到一口饭吃。”
  赵正不想回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被村里人笑话。
  但他哪好意思直说。
  赵锦儿憨憨的,听不出他的弦外之音,劝道,“等会儿经过镇上的时候,让阿修给你们买点米,再买点油,回去也不会饿死的。”
  不管怎么劝,赵正只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两腿也撑着劲儿,打死不上车。
  秦慕修看出他的心思,给赵锦儿递了个眼色,“叔腿脚不方便,柱子也小,先接到咱们那儿过一阵吧。”
  这下轮到赵锦儿为难了,“可是家里根本住不开啊……”
  “新房不是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木易那间屋先铺出来给叔和柱子睡,回头再买张床不就得了,反正还有两间空屋。”
  赵锦儿感动得不知道怎么才好,“真、真的接他们去新屋?”
  秦慕修笑道,“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假话不成?”
  赵正一开始听秦慕修说的,也是准备拒绝,听到后来才明白,这小两口儿竟然盖新屋了?
  “你俩盖新房了?”
  这事儿还没跟娘家人提过呢,赵锦儿兴奋的点头,“是呢,一直没回去,也就没机会跟叔说。”
  赵正唏嘘一声,良久才道,“你是个有福气的,大哥在天之灵,应该不会怪我了。”
  不会怪他窝囊,任由媳妇把侄女儿卖了。
  赵锦儿心思单纯,哪知道赵正想的什么,“我也觉得自己有福气,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叔,您就先跟我们一起回去吧,回去再商量后面怎么办。”
  赵正心里其实还是觉得没脸去沾侄女儿的光,可眼下这个光景,再硬撑下去,只怕就要把儿子饿死了,只得垂头丧气的跟柱子一起趴上驴车。
  赵锦儿其实还想问问蒋翠兰是怎么跟人跑的,但看赵正精神萎靡,也不敢多说,只好回去之后背地里问问柱子吧。
  经过镇子的时候,秦慕修停下车,道,“下去给叔和柱子买点吃的吧。”
  路边正好有烧饼铺,赵锦儿便去买了六个烧饼,爷俩拿到手,狼吞虎咽,片刻就风卷残云。
  一看就是饿狠了,也不知几天没吃了。
  秦慕修又让赵锦儿去买了一屉肉包。
  爷俩又开始狼吞虎咽,柱子都烫到嘴了,也不肯放慢速度,看得赵锦儿心里一阵发酸。
  婶子也是真狠心啊!
  秦慕修道,“你陪叔和柱子歇一会,我去去就来。”
  不一会,便提了几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回来。
  赵锦儿问道,“买东西了?买了什么?”
  “十斤米,十斤面,还有点盐巴和菜油。拿去新屋,给他们先吃着。”
  赵锦儿这才想起,新屋里什么都没有,爷俩进去可不得喝西北风么?
  秦慕修给他们单独买了米面粮油,就不用从老屋这边拿食物过去,回头大娘和两个嫂子也就不能说她贴娘家的闲话。
  阿修真的处处都在为她考虑!
  “阿修……”
  秦慕修笑了笑,温柔的握住她嘴,“再说见外的话,我就生气了。”
  赵锦儿也笑了,露出两粒浅浅的梨涡,“不说。”
  看着小两口这样相敬如宾,赵正心里越发的五味杂陈,悔不当初怎么会为了勉强留住婆娘,任由蒋翠兰那么磋磨赵锦儿。
  第166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回到小岗村,两人先把柱子和赵正送到新屋,才回的老屋。
  赵锦儿本想暂时瞒着老秦家人,但想想也不可能瞒得住,再加上新屋没被褥,得从这边拿一套送过去,便跟秦老太和王凤英说了。
  秦老太倒是没说甚,只嘱咐道,“亲家落难,该当帮一把,凤英啊,把我去年秋做的那床新褥子拿出来,等会跟晚饭一起送过去。”
  王凤英翻了个白眼,“亲家这个侄女儿养得真值!养在家的时候当牛做马的使唤,嫁到婆家了,还能跟过来享福!阿修这新房,我们都没福气住,倒是叫他先捡了便宜。”
  赵锦儿嘴巴张了张,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脸当即就羞得憋红了。
  秦老太气得直瞪她,“你这张破嘴,就不能少说两句!谁家没个困难时候了?那年发大水,你娘家房子被淹了,你爹娘哥哥不是到咱们家借住了足足小半年,房子修好才回去的?咱家不是好吃好喝好用的招待着,有谁说过半句难听话了?”
  王凤英被堵得哑口无言,老老实实去收拾褥子了。
  秦老太又安慰赵锦儿道,“你大娘就是一张嘴,别理她就行了。”
  赵锦儿咬唇点头,心里到底难受。
  毕竟,自古以来,只有儿子侍奉双亲养老的,没有哪家女儿带着父母过活的,更别说叔叔了。
  秦慕修看出她烦闷,悄声道,“咱们自己的房子,不必看谁的脸色。我父母都不在了,你叔叔只要愿意,咱们给他养老送终都没问题。”
  赵锦儿想说不必,他有自己的儿子,但再想想柱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就没了这个底气。
  只是长长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拖累了秦慕修。
  “阿修,我可真没用。二嫂有娘家给的丰厚压箱底,大嫂娘家至少也不拖累她,还时不时的给妙妙送些穿戴,只有我……”
  秦慕修堵住她的话,“你自己就是个大宝贝,她们跟你没得比。”
  赵锦儿被他逗得开了怀,“你真这么觉得?”
  “千真万确,给我十个压箱底也不能换。”
  赵锦儿甜甜的笑了。
  晚饭时,秦珍珠回来了,看到赵锦儿,跑过来问道,“三嫂,你们回来啦?”
  赵锦儿笑着点头。
  “又是去俞少夫人家吗?”
  家里人也都以为他们俩是去侯府了。
  赵锦儿不知该不该告诉家里人这次进城的原因,便抬眼偷瞄了秦慕修一眼。
  秦慕修轻轻摇头,示意她不要说。
  赵锦儿便含糊过去,“唔。”
  秦珍珠就是随口一问,并不在乎答案,又叽叽喳喳道,“芳芳姐准备去边疆了。”
  赵锦儿和秦慕修都是一惊,“去边疆作甚?”
  “春竹哥来信,说军中每年可以容一个家属探望,来回的路费可以报销,包叔便让芳芳姐过去看看春竹哥,顺便送些御寒衣裳过去,听说边疆冷得很。”
  赵锦儿就想起那天去驿站时正好碰见了张芳芳,她大概就是那时收到了包春竹的家书。
  又不由想到那场幻觉。
  包春竹当时是和秦鹏在一起的,而且秦鹏是为了救他才牺牲的。
  也不知急信寄过去之后,秦鹏有没有收到?事情又有没有转机?秦鹏若能躲过这场灾祸,那包春竹呢?
  秦慕修不经意似的凑过来道,“让你芳芳姐暂时别急着去,听说去边疆的官道最近不太平,时不时就有强盗出没,她一个姑娘家,这么万里迢迢的去边疆看未婚夫婿,亏老包头想得出来。”
  秦慕修这么一说,秦珍珠也觉得老包头这事儿办得差劲,“是哟,想去看儿子,他怎么不自己去,明儿我劝劝芳芳姐去。”
  吃完晚饭,赵锦儿和秦慕修带着被褥和一点蔬菜往新屋去了。
  一进院子,就闻到一股糊味。
  跑进去一看,原来是柱子熬粥熬糊了。
  见到赵锦儿,柱子哭丧着脸,“阿姐,我不会烧火,浪费了两把米,你快来帮我。”
  赵锦儿替他拍了拍身上的茅草,“没事,你到边儿歇会去,我来吧。”
  秦慕修却道,“不,你让他自己把锅刷了,重新烧,你在旁看着,做得不对你教他就行。”
  太不像话了,十来岁的半大小子了,连烧火都不会,还想来使唤他媳妇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