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诗诗!你就不能少说两句!给我进去!”说话间,秦二云把她推进了马车。
又跟秦慕修道,“这事儿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当二姑求你们了,暂时不要跟家里说,待把她们母子安顿好,我会亲自回来跟你奶和你大娘解释。”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怕是不好收场。
但王凤英是个见钱眼开的,到时候让二爷花点银子,不怕她不闭嘴。
至于秦老太,手心手背都是肉,总不能亲自去衙门,把自家女儿、外孙女送进大牢吧?
秦二云秦二云打定主意,有信心摆平老秦家的人,所以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送女儿去邱家。
回到家的赵锦儿,还是气得够呛。
“二嫂真是太过分了!”
秦慕修轻抚着她因为生气而起起伏伏的脊背,淡淡笑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什么意思?”
“张芳芳和包春竹退亲了,二哥要是能顺利把章诗诗休掉……”
赵锦儿眼睛一亮,“你是说,二哥和芳芳,还有机会?”
“这个,我不敢保证。但是章诗诗这样的女人,留下来,只会是家门不幸,她自己愿意滚蛋,最好不过。反正孩子不是二哥的,也没甚损失,她要是真赖着不肯走,一口咬定孩子是秦家的,那才是大麻烦。”
赵锦儿歪着脖子想了想,嘴角绽出笑容,“你这么一说,她走,倒是百利而无一害。”
秦慕修蓦的凝眸,“就怕她做不到嘴巴上说的这么干脆。”
赵锦儿又跟不上了,“你说明白点。”
“之前裴枫说过,那位邱二爷,正房夫人是郡守小姐,那郡守小姐明明确确的表示了,不可能接受章诗诗进门,我猜,那时候,她已经有了身孕,看不到进邱家大门的希望,才会想方设法嫁给了二哥。现在,却突然这么高调的回邱府,实在蹊跷。”
“会不会,是因为她肚子争气,一下子生了两个儿子,邱家老夫人和老爷做主,接她回去的呢?”
秦慕修看着一脸认真思考的媳妇儿,心生宠溺,五指缠绕进她柔顺的长发。
少女的长发丝滑清凉,在他修长的指间闪动着淡淡清辉,散发出清冽的芬芳,令人沉醉。
他慵懒道,“不太可能,邱家再阔,毕竟是民,民不与官斗。邱少夫人是郡守千金,既然少夫人一口咬定不答应章诗诗进门,邱家二老不可能冒着得罪亲家的风险,来接章诗诗过门。两个儿子固然可贵,可少夫人自己又不是不能生。”
赵锦儿垂下眼眸,“也是,二嫂,哦不,章诗诗想进邱家大门,只有取得少夫人同意这一条路。而少夫人又不可能同意,想想也是,她一个郡守千金,岂肯与一个丫鬟分享夫君啊!除非她死了还差不多。”
秦慕修心一震,少夫人,该不是出事了吧?
看章诗诗那志在必得的样子,倒像是去了邱府,就能当家做主似的。
若不是有十成把握,她必不会这般小人得志。
如此一想,那位邱少夫人,十之八.九,怕是已经叫章诗诗治了去。
“阿修?”
赵锦儿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想这么远。
见秦慕修不说话,伸出小小的巴掌,在他眼前晃了晃。
秦慕修回过神,“这事儿暂时不要跟老宅说。”
章诗诗若真如此胆大,把少夫人治死了,等待她的,只会是郡守大人痛失爱女后的狂.风暴雨。
且让她嘚瑟几天吧。
这般作死,她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
可巧刘美玉的二多丫头多多,这两日不知怎么的,从天到黑的拉肚子。
王凤英急着照顾幺孙女儿,也没空去老章家看孙子们。
章诗诗和秦鹏有婚约,也不怕她们不回来处理,秦慕修和赵锦儿也就没多管。
地里的活儿多了起来,两人日日忙活在地头。
好在有赖氏夫妇操持,赵锦儿轻松许多,每天还能抽空看一会医书。
从赵家带回来的医书,一共有十七本之多,赵锦儿识字有限,一边跟着秦慕修认字,一边啃医书,难免慢些。
但她刻苦,从拿回来之后,也啃了快两本简单医理了。
医理枯燥,实在读得无聊,就随手把其他书都翻了翻。
有些书带插画,有些书带病案,囫囵吞枣的看起来,倒也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津津有味。
唯有一本白皮书,可谓完全看不懂。
里头的字像鸡肠子,又像鬼画符。
赵锦儿一个字都看不懂,就喊秦慕修。
“阿修,你快来看看这本书,这是天书吗?我怎么一个字儿都不认识?”
秦慕修接过去翻了翻,道,“这是契文,上古时期留下的文字,我也只会一点皮毛,读是读不通的。”
秦慕修说读不通是谦虚,随手翻翻,大概能看懂一半左右。
只是不由奇怪,这本书里根本没有记载任何跟医术有关的东西,倒是记录了一些奇怪的地名和风景,更像一本游记。
见秦慕修看得入神,赵锦儿像个好奇的小松鼠,凑过小脑袋。
“快跟我说说,这里头说的什么?是不是写古代人怎么治病疗伤的?”
秦慕修摇摇头,“跟医术一点不相干的。”
赵锦儿噘噘嘴,“那爹爹干嘛把它放在这些医书里?”
秦慕修笑了笑,“可能就是随手放的吧。”
“既不是医书,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我那梳妆台底下正好有个坑,我拿去垫桌脚算了。”
秦慕修笑着拉过她,“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呢?好歹也是你爹爹的遗物。”
赵锦儿吐吐舌,“你说得也有道理哦,那还是好好保存吧,下次再去给爹爹上坟时,烧给他老人家,让他在底下看着解闷儿。”
第256章 找书是什么梗?
秦慕修笑着拍了拍她脑袋,“咱爹既然留下给你了,就好好收着,一会儿要垫桌底,一会儿要烧掉,你礼貌吗?”
赵锦儿嘟起嘴,“不是我不礼貌,是实在看不懂。”
“放那儿吧,回头我没事好好研究研究。”
赵锦儿眯起两弯小月牙,“你看完了,说给我听。”
两口儿正叨叨咕咕说着话,门口传来一阵货郎鼓的声音。
赵锦儿从桌边噌的一下腾起,“有货郎来了吗?我正想买几根针呢!”
“买针作甚?”
“马上立秋,我想用家里的剩布料,跟小莲学着给你做身夹衣呢。”
说着,从床头放零用钱的小木盒里摸出两块铜板,欢脱得像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我去看看!”
秦慕修摇摇头,年纪到底小了些,跟孩子似的。
赵锦儿走出院门,只见一个年轻男人,牵着一头驴子,驴背上架着两只布袋子。
并没有货郎挑子的影儿。
仔细一看,那年轻人手里可不握着一把货郎鼓吗?
便问,“小哥,刚刚是你摇的货郎鼓吗?”
年轻男人笑着点点头,“是的是的。”
这一开口,赵锦儿只觉得这人声音怪怪的,跟捏着嗓子一样。
便悄悄打量了一眼,但见男人白白净净,细皮嫩.肉,身量单薄纤细,若不是做男人打扮,说是个姑娘她都信。
“你卖啥呢?怎么没见货挑子?”
男人又是一笑,“俺不是卖货的,俺是收货的。”
“收货?收啥?”
“废旧书籍。家里有废旧书籍的,都可以拿给俺,能换钱的!”
赵锦儿还是头回遇见干这种营生的,“废旧书籍还能换钱啊?你等等,我问问我相公有没有不要的书。”
说着,转身就进去了。
“相公,你有没有什么用不上的废旧书籍啊?”
“怎么?”
“外头有个小哥,说收旧书,可以换钱。”
秦慕修的神色顿时警惕。
乡下鲜有读书人,跑到乡下来收书,吃饱了撑得吗?
怕不是来找什么东西的吧?
“出去看看。”
秦慕修走出小院,朝收书的男人打量了几眼。
体态瘦小,面白无须,喉结细小。
秦慕修顿时看出来,这是个阉人。
阉人都是在皇宫里做太监的,这穷乡僻壤的,怎么会有阉人?
难道是来找木易的?
男人猛地回头,一眼对上秦慕修如鹰隼般锋芒毕露的眼睛,心里不自禁的就打了个寒颤。
确实是个书生的样子,男人目露惊喜。
主公派他出来找那本遗失的秘籍,找了快半年,毛都没找到一根。
只得想了这个蠢主意——扑遍撒网。
奈何在这十里八乡走了好几圈儿了,还是杳无音讯。
乡下人,大部分在地里刨食,极少数出去务工,能读上书的,几乎没有。
谁家能有书啊?
更何况是那本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