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高丽国君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当面负荆请罪?那这满国的朝务交给谁?要不寡人去负荆请罪,国君的位子交给你坐?”
  当他傻吗!
  守在高丽,哪怕东秦攻过来,他也有机会逆袭,就算逆袭不了,至少不是最先死的那个人!
  大臣吓得立刻闭嘴了。
  又有大臣道,“摇光公主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明光公主、朱光公主、玉光公主正值妙龄,要不咱们一把子送三个真公主过去,这样的诚意,想必东秦大帝是能感受到的,说不定就平息了怒火,不再攻打高丽了呢?”
  高丽国君,“……还有爱卿有好办法吗?”
  终于有个有头脑的大臣开口了,“这些年,那小婢子想必挺得东秦大帝的宠爱,以至于东秦都接连免了高丽十几年的奉金。被欺骗,还破了这么多财,东秦大帝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送三位公主去,不如把这些年免下的奉金补回去。”
  高丽国君一阵肉痛,“这么多年的奉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可是相比于国破家亡,这些钱……”大臣劝道。
  道理高丽国君都懂,他只是心疼。
  颤抖地疼!
  这些年在东秦的荫蔽之下,高丽当真是过上了好日子,周边小国和海盗忌惮东秦的威望,都不敢来冒犯,兼之年年风调雨顺,老百姓们的收成很不错。
  国库委实攒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现在,竟要一把子掏出来,还回去吗?
  不止高丽国君心疼,底下的大臣们也心疼!
  高丽国君看着大臣们各有千秋的脸,想来想去,这个亏不能自己一个人吃了。
  当即道,“这些年,靠着那小婢子在东秦大帝床榻周旋,东秦一共免了咱们上千万两奉金。寡人老实与你们交代,国库如今最多也就有个五百万两而已,就算全部掏空,也偿还不起东秦的损失。更何况,国不可无库。国库要是掏空了,整个高丽就转不起来了,连你们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大臣们无辜的大眼睛看向国君:所以?
  “所以,你们这些做大臣的,要率先捐献!寡人知道,你们其中不乏阔人,现在掏出来助寡人一臂之力,先把这关过了,将来,寡人不会亏待你们!”
  大臣们一个个都快哭了:这还不如不发俸禄呢!
  接下来就是高丽国君的表演时间,他足足从天亮讲到天黑,讲到自己口干舌燥,讲到底下所有大臣都前胸贴后背,上下眼皮打架,讲到门口禁卫军已经重重包围。
  大臣们明白了:今日不掏钱,就别想出去。
  为了保乌纱帽,更为了保命,一个大臣率先跪下。
  “皇上,臣妻弟是做海盐生意的,多亏国君治理有方,高丽海晏河清,这些年,也攒下一些家资,臣拼着这张老脸,大概能借到十万两,万望能稍稍为国君分忧些许。”
  高丽国君满意地点点头,“十万两不嫌少,一百万两不嫌多,寡人代高丽百姓谢谢你妻弟了。”
  呸!什么妻弟不妻弟,那海盐生意明明是他老婆自己干的,这时候吐出来,应该的!
  其他大臣都已经瑟瑟发抖了:
  十万两不嫌少?
  百万两不嫌多?
  妈呀,国君这是狮子大开口啊!
  得赶紧表态,要不卷到后面,只要有人开了高价,就更不好压价了。
  于是大臣们纷纷跪下,有说能出十万两的,有说能出五万两的……
  高丽国君命太监给每个人送来纸笔墨,“你们这就给家眷写信,告诉她们,即刻把银子送到宫中,你们陪朕等着。”
  大臣们:“……”
  这还有什么法子,人都扣下来了,拿不来钱,就是个死字。
  ……
  东秦。
  晋文帝收到了高丽国君足足写了几十页纸的道歉信,看了两页就烦了。
  “废话连篇!找个文采好的来,看看他到底什么意思。”
  魏连英立即去翰林院请了裴枫过来,“裴状,高丽国君写了长信过来,皇上不耐烦看,劳您看看都写了些什么。”
  第653章 医堂出事了
  裴枫足足花了快一个时辰,耐着性子把高丽国君的信读完,不由笑了。
  “皇上,国库要发一笔小财了。”
  晋文帝顿时眯起眼睛,“怎么说?”
  “高丽国君在信中,深深忏悔了当年用婢女冒充摇光公主的事,说是太渴望寻求东秦的庇护了,所以才会在摇光公主暴病亡故后,出此下策,为了求得您的原谅,高丽愿意举全国之力,为东秦供奉白银一千万两,并且将摇光公主的妹妹,明光、朱光、玉光三位公主同时都送过来,供皇上……享用。”
  没错,高丽国君的措辞,就是这两个字。
  裴枫心中暗骂一句没文化,咽口口水,才抬眸看向晋文帝,“一千万两和三个公主,高丽国君也算有诚意了。”
  晋文帝冷笑一声,“这么多年没有收过他们的奉金,算一算也不止一千万两了,他也不过是倒吐出来而已。”
  裴枫安慰道,“那不是还添了三位公主?”
  晋文帝也咽了口口水,“朕要公主作甚!愚蠢!”
  “高丽国君说盼望您的回复,你看这回信怎么写呢?”
  “就写一千万两收下了,两个月内必须送到东秦来,以后每年按照从前的奉金按时缴纳,并且再加三成,至于那三个公主……也送过来!”
  裴枫撇撇嘴,嘿,刚刚不是装得挺正经,现在还不是三个都想要。
  呵,男人!
  “是,皇上。”
  裴枫退下,魏连英笑道,“幸亏听了太傅的话,没有直接发兵攻打高丽,这么一恐吓,国库多出一千万两,也顶得上东秦两年的税收了呢!”
  晋文帝瞪他一眼,“恐吓?”
  魏连英连忙掌了自己一巴掌,“呸呸呸,奴婢这张老嘴,怎么是恐吓呢!是怀柔,怀柔政策!咱们皇上仁厚,为了两国百姓,给他们高丽一个机会。”
  晋文帝这才收回犀利的目光。
  ……
  景王府。
  三个从医堂请辞出来的大夫,皆是瑟瑟发抖地跪在地上,都不敢抬头望座上之人。
  慕青却是言笑晏晏,“几位大夫,怎么都不敢看本王。”
  三大夫伏到地上,“草民们不知犯了什么错,实在不敢瞻仰王爷威仪。”
  慕青笑道,“谁说你们犯了错?本王是把你们当客人请过来的。都起身吧,来人呐,赐座!”
  三大夫这才抬起头,看慕青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才敢站起身。
  慕青的表情,很玩世不恭,万贵妃长得娇媚,他的长相随了他母亲,亦是一双桃花眼,不做表情的时候,都带着三分笑意,不了解他性情的人,都会认为他脾气很好。
  三个大夫自然也这么认为了,胆子渐渐大起来,“不知王爷对草民们有何赐教?”
  “赐教,倒是谈不上,只是请几位办点事儿。”
  “不敢当不敢当!王爷有什么事需要草民们,尽管开口!”
  ……
  赵锦儿最近很忙。
  入夏以来,医堂又招收了七十八位新生。
  当老师的大夫们,也就显得吃紧了起来,于是又招了十位大夫。
  人多了,开销自然就大了。
  赵锦儿把自家药庐的大部分收入都贴了进来,依旧捉襟见肘,不由焦头烂额。
  “花大夫,咱们医堂,除了大夫坐诊,你还能想到别的法子创造一点收入吗?”
  花镛挠挠头,“这个,还真得容我好好想想。”
  赵锦儿知道他是个很有才干的人,没能立即给出答案,那就说明这件事,对他来说也很棘手。
  “想不出来也没关系,我去找太子商议商议。”
  慕懿听了医堂的困境,也是愁眉不展,“这也太烧钱了。”
  赵锦儿解释道,“几百号人要吃喝用,还要给大夫们发薪,每一项加起来,开销就大了。不过有个好消息,大夫们坐诊的收入正在稳步上升,花镛预估着,半年或者一年后,这项收入,大概是可以让大夫们的开销自给自足的。咱们现在要愁的,主要是学生们的开销。”
  慕懿问道,“一年大概要多少钱?”
  “两三万两肯定要的。”
  “不是一笔小数目。”
  秦慕修见两人的眉心都拧得咸菜疙瘩似的,点拨道,“皇上应当是不会攻打高丽了。”
  慕懿立即领会,“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不打仗,省下一大笔军费不说,还从高丽刮了一千万两来,每年拿个两万两出来,拨给医堂,父皇应该会同意的吧?”
  秦慕修笑笑,“明日上朝时,你问问就是。试试,万一呢?”
  第二天早朝,慕懿果真提起此事。
  晋文帝刚得了一千万两银子,被后妃和邻国欺骗的怒火,早被这一千万两白花花沉甸甸的雪花银压下去,心情很是不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