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野火之事彻底平息了下来,除了以燕王为首的逆党尚在抓捕中外,王公大臣、黎民百姓们的生活,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恢复了平静。
野火事件过后的第三日,慕懿就带着东宫的人马,从京城卫浩浩荡荡回了皇宫。
父子两差一点便天人永隔,慕懿再见到晋文帝时,忍不住涕泪交加。
“父皇!”
晋文帝微微蹙眉,低声呵斥道,“身为储君,御前失仪,成何体统!”
慕懿立即隐忍地停下来,眼眶却还是红得不行,情绪看起来也很激动。
晋文帝心头隐隐震动,把他当储君看,当然希望他喜怒不形于色,修炼出最深的城府;可是把他当儿子看,当然是希望儿子能够对他这个当爹的爱重。
慕懿这份伤心,不就是对父皇的尊敬和不舍吗?
于是,晋文帝对这个儿子也更加另眼相看,比上头两个好大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爱之深,便希冀更甚,对他的要求愈发严苛。
自这日起,慕懿日日被叫到未央宫中考校,协助批阅奏折,接触的政事也越来越复杂难解,饶是慕懿素来勤勉,也架不住这样高强度的学习。
加之秦慕修这个老师不在京中,慕懿的学习日渐吃力。
沉吟良久,这日,他终于忍不住奏请晋文帝:
“父皇,儿臣近来有许多事情不甚详解,父皇政务繁忙,诸位大臣亦劳心劳力无暇他顾,儿臣想修书请老师立即回京。”
晋文帝瞥他一眼,“怎么,嫌父皇练你练得太狠了?”
慕懿连连摇头,“儿臣没有这样不识好歹,父皇肯练儿臣,是为了儿臣成才,这段时间,儿臣虽然一知半解,却学习到了从未有过的知识,更是有了难以言喻的进步,这都是父皇的器重。”
见儿子识相,晋文帝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满意的笑容,趁机输出帝王术:
“秦慕修那小子,是个将相之才,你把他用好了,他就是一把剑,可以帮你斩杀扫平一切障碍。”
慕懿刚刚开始突出的喉结,微微滚了滚,舔舔唇,也趁机试探道,“父皇很欣赏老师?”
“不欣赏他,怎么会放心把你交给他?”
“那……如果老师将来犯了什么错,父皇您能原谅他吗?”
晋文帝立即敏锐地微微眯眼,像头刁钻的狼,“犯错?”
慕懿吓得赶忙圆道,“儿臣是指,身不由己的错,不会伤害到江山社稷的错。”
见他不肯明言,晋文帝也懒得追问,只道,“父皇老了,江山迟早是你的,他也是你的人,这话,你应该问你自己。”
慕懿微微松口气,心中忍不住暗喜,有父皇这话,将来,就算老师的身份通了,应当也有回旋之地。
……
时间就像长了膀般,眨眼间就过了十几日。
秦慕修胸口的伤,已经结痂,但咳疾却一直不见好,赵锦儿想尽各种办法,药方改了又改,饮用吃食上无一不精细,却还是收效甚微,经常偷偷唉声叹气。
秦慕修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微笑着劝她道,“我没什么事,锦儿,先时那些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自你嫁我后过了几年松快日子,倒是差点要忘了这感受,如今重新体验一下也算是回味了。”
赵锦儿瞪他,“莫要胡言了,哪里有人要回味这劳什子感受?看你这般难受,我心里只恨不能代你受苦。”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你是大夫,应当懂这个道理,总是能好的。”秦慕修见她一说起这事就急眼,转移话题问,“你明日要动身去郡上?”
“嗯,药种铺子那边着人送信来,说到了不少新药种,我想亲自去看看。春耕夏种,咱们一个村儿家家户户都跟着咱们种草药了,指着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呢,我得好好为大家选种。相公你最近身子不好,就不用陪我了,在家里等我,我快去快回,赶大早走,晚间我便归来。”
“你自去你的。”秦慕修应了一句,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赵锦儿看着他的模样,暗暗下定决心,要趁早将相公的病治好。
上巳就是个好机会。
外公曾教过她,治病除伤,不止考验医者的医术、病人的体质,有时候也要看天时地利,遇上好时节,治病都能事半功倍药到病除。
上祀日有"祓禊"一说,谓之“祓除病气,使其清洁”。
这不是没道理的,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到处都生机勃勃,是一年中最有活力的时节,正好这两日她打算给相公换一下方子,这方子耗费了她不少心血,不出意外可见奇效。
又同秦慕修说了会儿话,外面禾苗进来说一众村民过来了,赵锦儿就出了正屋。
只见院子里热闹一片,乌压压的都是人头。
原来,秦家的药田又要开工了,村民都想来讨点活干。
毕竟自家地里那点活,几天就能干完,也不用天天看着,后面会比较闲。
秦家的活计他们也是做惯了的,比去镇上给人扛大包轻松多了,工钱也不低,是以大家都怕来晚了,轮不到自己。
药田的事情,这两年一直都是老大秦虎夫妇那边操持着,自从赵锦儿将药田的利润分了一半给他们,他们干劲儿更足了。
刘美玉更是感激得不行,天天在外面夸赵锦儿厚道。
而大哥秦虎,也是尽全力地操持着药田,平日里恨不能直接住在药田上。
村里的人,这几年跟着老秦家的药田,都沾了不少光,日子过得松宽了许多,所以院中的气氛很好。
大家都眼巴巴地盯着赵锦儿,那情形俨然她一声令下,他们就会赴汤蹈火一般!
第752章 到郡上买药种
自有秦大平和秦虎帮忙,田里的事,赵锦儿不用操心,只要把控选种这块儿就行。
不过因为今年正好准备上几样新药材,人来了,她正好教一下怎么耕种养护。
都是老工,简单说了两句,大家就融会贯通了。
约定后日在药田集合,就让人散了。
等村人走后,赵锦儿问刘美玉,“明日我去郡上拉药种和药苗,大嫂你们可有什么需要置办的东西?我一并捎回来。”
刘美玉道,“暂时想不起来,一会儿回去我问问奶,若有需要,晚上过来喂囡囡的时候我跟你说。”
“好。”
第二日一大早,赵锦儿带着禾苗,就驾着小驴车去了郡上。。
难得来郡上一趟,选好药种和药苗,赵锦儿又到蔺府,准备这段时间的药丸钱结算一下。
蔺太太依旧忙碌得很,不在府上。
是潘瑜接的她,两人一见面,潘瑜激动得都快掉眼泪。
“锦丫,好久好久没有见到你跟蕙兰了!可把我想死了!”
赵锦儿笑道,“珍珠生了个大胖小子,你这做四婶子的,不抽空去京城看看吗?”
潘瑜直拍大腿,“别提了,娘一直说带我们去探望,但是家里事儿实在太多,去京城又路途遥远,竟一直抽不出空,直到前两个月空下来了,刚准备去,老五就来信,叫我们都在泉州郡好好待着,没事儿连家门都不要出,更别提去京城了。我不知道咋回事,但是娘说,肯定是京城那头出了什么事,竟真的大门紧闭,一个月没见客,生意都停了大半。”
说着,压低声音道,“不是我背后嚼舌根,老五如今做京官,确实比我们高贵,但是,一封信,就叫一家人闭门不出,生意都损失了好几万两,娘这也太过偏心眼了吧!也不能这么顺着惯着老五啊!”
赵锦儿知道裴枫定是因为野火的事儿,所以才防患于未然写了这封信,实则是为了保护家人。
而蔺太太也真正是个厉害的。
不过寥寥几句话的家书,她就能看出端倪来。
果然,能看懂朝廷动向的商人,才能在盛世赚到大钱,在衰世明哲保身。
“裴枫很受皇上和太子的器重,消息是灵通的,他既然让你们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蔺太太都认了,你就少说两句,省得蔺太太觉得你嘴巴碎。”
赵锦儿笑着道。
裴枫是蔺府走失的老五,又给老秦家做了女婿,如今,大家都是亲戚,赵锦儿跟潘瑜也算沾亲带故,说话便没有那么拐弯抹角。
潘瑜吓得捂住嘴,“这样啊?”
赵锦儿高深莫测地点点头,“但也说不准,朝中之事,谁讲得准,你也别跟旁人提起这封信,以免给他招麻烦。”
潘瑜赶紧点头,“我以后再也不敢讲了。对了,听说你也生了个大胖闺女,改天我一定要去瞧瞧!”
潘瑜暗地里是高兴的,她没生出男孩,眼看着妯娌几个一个男孩接着一个男孩的蹦,她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得知赵锦儿也没生男孩,心理就平衡了不少。
那么能干的赵锦儿都没生出男孩,她又凭什么非得生男孩?
她的这点小心思,赵锦儿哪里知道,还是憨憨地道,“是啊,都快百天了,你跟蔺太太要是有空,欢迎到我们庄子上来玩,记得把小姐儿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