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裴枫想着他们经历的种种,甚至想到之前水灾那一幕。
如果不是秦慕修,恐怕慕懿都没命。
要是他真的想要谋反,怎么会救下慕懿?
封商彦相比之下沉稳许久,语气淡淡,“这只是我们所想,可是皇上未必会相信。”
“那我这就去宫里与皇上陈情。”裴枫说着便起身,想要离开茶馆。
必须要救出秦慕修。
封商彦眼疾手快拉住他,“不可。”
“怎么?难道你不想救下他吗?”裴枫脸上彰显着无尽的愤怒,恨不得此刻就冲入皇宫之内。
“即便我们去了,你觉得皇上会如何想?他难道不会觉得我们与秦兄结党营私?届时我们不说能不能救出秦兄,就连自个儿的小命都没了。”
封商彦何尝不想救出秦慕修,可这事儿,他们必须从长计议。
裴枫一想也是,晋文帝到现在没有发难,那说明还有转机。
他之所以不发难,十之八/九是因为秦慕修一直表现出来的,确实是忠心耿耿。
此时如若有任何人去求情,反而只会火上浇油,引起晋文帝的反感,毕竟帝王生性多疑。
他冷静下来,退后两步坐回凳子上,“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虽然没想到秦慕修的身份,竟然是晋武帝的儿子,可是秦慕修为整个东秦以及朝廷的所作所为,绝不能与晋武帝混为一谈。
晋武帝所为,与秦慕修没有半分关系。
封商彦拿起桌上的一杯茶水,抿了口茶水,目光落在窗外的人群之上,思量了半晌,都未曾想出个所以然来。
这件事可没那么简单处理掉。
“目前,皇上并未要对秦兄动手,他暂且是安全的,我们静观其变,若是真的出了事——”封商彦把茶杯放于桌子上,压了压声线,“我必定会想法子救下秦兄!”
“如何救?”裴枫问。
封商彦修长的手指,把玩着桌子上的茶杯,缓缓开口,“我家中的尚方宝剑,可用来抵秦兄一命。”
裴枫诧异,没想到他居然会拿出尚方宝剑,这可是封氏数代以来的荣光,尚方宝剑在手,上斩昏君,下斩佞臣,有此物在手,只要东秦王朝在,就能保封氏永世荣华富贵。
“你确定?尚方宝剑是封家最重要之物,你愿意拿出来,只是救老秦一命?”
“反正放在家中也没什么用处,不如拿出来,救莫逆之交一命。”
裴枫一时怔愣,之后便是感动,封商彦此人,平时话不多,跟秦慕修一样是惜字如金的木头脸,没想到关键时刻能做到这样。
当得上一句莫逆之交!
封商彦看了看外面,时候不早,便把碎银子放于桌子上,“差不多也该走了,再晚些会被人发觉。”
于是,两人散去。
茶室的下面是赌/场,封商彦从茶室内走出,装模作样地还踹了踹兜,像是从赌/场内赢了不少的模样。
他的出现,让找了一圈的金羽卫诧异,“他什么时候去了赌/场?”
“不知。”
“……”
至于裴枫,假装买回药后,赶紧回到屋中,与还等在屋内的小厮换了衣裳,让小厮从后窗跳出,便按兵不动,等待着封商彦再给他传过来消息。
……
皇宫。
晋文帝坐于御书房之中,正在批奏折,魏连英却突然急匆匆走来,“皇上,边关将士传回急报。”
“带进来。”
魏连英赶忙通传,传信的战士风尘仆仆,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皇上,大宛国突然进犯,如今已到了东秦边境,还请皇上定夺!”
“什么?!”
晋文帝低呵声,从椅子上起身,“大宛国怎么会打到了东秦边境?”
以往,大宛国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蠢蠢欲动一番。
论国力,东秦是完胜大宛的,但大宛地处草原,游牧而居,民风彪悍,别说战士们了,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个个精骑善射。
真要打起来,他们的骑兵出马,东秦真的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但东秦与大宛之间,有一道天然的屏障作为缓冲带,那就是与两国都相邻的小宛国。
小宛国是个小国,要国力没有国力,要军队没有军队,夹缝求生中,这么多年以来,都选择依附东秦的势力。
每每大宛国有动作,小宛国便会与东秦合力逼退大宛国。
东秦出银钱与武器,再委派精兵和将领到小宛,辅助小宛的军队指挥作战,如此,大宛国无法越过小宛国,便也无法进犯东秦。
可如今,大宛国居然悄无声息地打过来了!
大宛打过来,小宛国那边,却未曾传来半点消息。
“魏连英。”晋文帝喊了声。
魏连英身上的伤还未好,但方才在门外听到一二,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即过来,“皇上。”
“去请朝中那几位大臣前来商议此事。”晋文帝说起此事,不由得想起秦慕修。
若是没出这事,秦慕修定会出来,他也定会给晋文帝一个很好的法子。
第926章 倒戈还是被迫?
魏连英跟着晋文帝这么多年,晋文帝大致的心思,他都是能揣摩得到的。
立即便去寻来几位平日里晋文帝最看重的大臣们,让大臣们入了宫,自个儿也是担忧。
若是太傅在此就好了,说不定能有好主意。
可如今他不在,也不知道这些大臣们,是否能商议出一个好的决策出来。
此事可不是小事,让谁处理也是个难题。
书房内,晋文帝面色严肃。
大臣们在来的路上,已经在魏连英的口中知晓了事情的原委。
“大宛进犯,各位爱卿想必已经知晓,朕招你们来,是想知晓各位爱卿可有什么见解。”晋文帝问。
几人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其中一位臣子上前,微微拱手道:“皇上,臣认为大宛国居然到了东秦边境,此事必定与小宛国脱不了干系。”
“朕知晓。”晋文帝怎会不知?
臣子继续说着,“皇上,微臣觉得,大宛国要么就是已经攻占了小宛国,要么就是小宛国已经倒戈向大宛国。”
“有何区别?”另外个臣子问。
“自是有区别,前者是小宛国不敌大宛国,许是消息还未传到东秦来,就被大宛国给攻占了,那说明小宛还是咱们的盟军,咱们要去营救;后者,若是小宛国主动倒戈,咱们和小宛就不再是盟友,而是敌人,那么,这场战争,不止要打大宛,还要打小宛。”他回答。
“……”
臣子们议论纷纷,让晋文帝更加头疼。
小宛国不管如何说,都倒戈了。
可是,如今的重心不仅仅在这上面,还有大宛国打过来。
“皇上,事到如今,我们必须派人去刺探敌情,这样也能知晓小宛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上前说话的,是当朝宰相温居正。
晋文帝点头,“继续说。”
“臣以为,不如让大皇子前去刺探敌情。”
温居正的话,让众人不悦,其中一人道:“大皇子如今在甘肃治水,他本就是戴罪之身,如何去刺探敌情?”
“正是因为如此,臣才觉得利用让大皇子前去,现在东秦危机,身为皇子自然要以身作则,若是大皇子刺探敌情有功,将功抵过也是好的。”温居正的话,不卑不亢,倒是十分的有理。
的确,让慕佑去是个好法子。
有个臣子上前,拱手附和道:“皇上,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个上前,另外个也纷纷上前。
显然,温居正的话说服他们,其中有人还道:“大皇子虽有罪在身,可也并非全然都有过错,皇上仁慈,定会给大皇子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大臣的话,这不是把晋文帝逼在死角?
此时,晋文帝却总觉得有所不妥当,好似这些大臣们早就在此处等着自己,自己的话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最后他叹口气,“此事,容朕考虑一二。”
“皇上,如今大宛国已经兵临城下,您万万不可一拖再拖,我们东秦万万不能失守啊皇上!”温居正跪在地上,磕头。
其余的臣子也纷纷跪下,“请皇上三思。”
“朕知晓了,你们且回去吧。”
温居正知晓不能继续下去,便起身同着其他大臣一并离开,他的身边,此刻也围绕着不少的臣子。
“没想到宰相大人这么的厉害,若是大皇子回来,说不定还能与如今的太子殿下一争高位呢!”
“是啊,如今宫中,唯有太子一人,她一家独大,若是大皇子回来,势力均衡下倒也好。”
“……”
温居正未曾言语,只是离开时同其他臣子们拱手后坐上娇子。
此时,晋文帝也是真真头疼。
书房内他再也待不下去,便去往了养心殿,可刚走进去,却见着皇后端着一碗血燕窝走上前来,“皇上,这是臣妾让人专门寻来的血燕窝,对皇上的身体有益,您可要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