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谢谢幼安。”贾琏盯着珊瑚卵上大小不同的似是眼纹又似是虫纹的果皮看了看,才吃了起来,表情很是享受。“这也是海外来的水果?粉粉软软的味儿有些怪,不过还不错。”兰祯每隔十天半月会拿几样新鲜的果子过来,不仅模样稀奇古怪,连味道都是不曾尝过的美妙。
  “义父送的,谁知是哪个海外岛国来的,东西不多,也不常见。你再吃一个金灵果吧,上次你不是说喜欢么。”金灵果也就第一次吃有开智效用,之后再吃效果不大,不过聊胜于无吧,希望贾琏的脑袋能因此好使点。
  在林家人讳莫如深的描述中兰祯的义父就是个奇人。贾琏接过金灿灿的果实,闻着那诱人的果香,忍不住道:“这金灵果的果肉与芒果相似,就是香味芬郁醉人,果皮也极好吃……”竟有些舍不得吃的样子。
  以前他受祖母和二婶影响,觉得勋贵之家才是金玉满堂,像姑父这些进士及第慢慢升迁上来的官员即便做到了一品堂官大权在握,也是不够尊贵的,可来了扬州才知坐井观天的人是自己,荣国府尊贵如老太太不能随意吃的胭脂米在林家想吃就吃,各地时鲜蔬果应有尽有,更别说这些连听都不曾听过的海外异果了。
  也不知这些果子是不是有奇异的效用,这段日子以来他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好,思虑清明,背书记忆很是轻松。
  “也不过三个金灵果,表哥喜欢尽拿去吃。”兰祯有些好笑。这些灵果多少对身体和神魂有助益,贾琏现在也算是半个林家人,只有他出息了,林家的心思才不会白费。
  “我要。”林赫在盘子里抓了一个金灵果。凝碧珠果吃了虽然身体舒服,却没什么味道。
  “给幼安吃吧。”贾琏笑着说道,“蟠桃也不错,留一个给我吧。”
  兰祯无所谓地点了下头,这盘子够大,十来个果子够三人吃了。
  “表哥,这个月的二十九日是扬州知府钟大人的母亲牛老太太的五十大寿,你去不去?”
  “当然是要去的,姑父与钟大人‘交情’还不错。”
  兰祯点了点头,在现代看过红楼原著,也看过红楼“砖家”们的各种剖析,其中关于林海死于官场倾轧、政治弃子的猜测不少,这辈子转生到了林家,她自然少不了关注江南官场动荡以及朝廷的变化了。
  林海的官职是盐课御史,属于科道官员,与盐政司是属于合作又敌对的关系,以前还好,现在储争形势严峻,林海自然成了九皇子一派全面掌握江南盐政的拦路石,若非林海与扬州知府钟楚元交好,底下又有林贾两家些许人脉关系在,只怕早被下手除掉,步了太子一系官员的后路。
  “钟智为人也不错,可惜了。”贾琏吁叹,甄家越是煊盛越是危险,除了夺嫡成功竟无别的路可走了,钟智的生母是甄妃的堂妹,钟智本人与甄家也有些往来,将来成功也就罢了,若是失败难保不受牵连。
  “当平常往来就是,有甚可嗟叹的,他不能选择出身难道不能选择走什么路?”虽然艰难一些。兰祯瞥了他一眼,“表哥现在连秀才都没考上,想那些有的没有太早了!”你在这里可惜他的人品才学,焉知他是否视你这勋爵子弟为知交好友?!
  贾琏俊脸一红,伸手往她的包包头上一揉,“小丫头,你知道什么?!”
  兰祯清笑着躲开,少年贾琏的烦恼啊,对林海如师如父的感情使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成长……
  第10章 宦海起波澜(下)
  京城,荣国府
  收到了儿子的来信,贾赦匆匆来到荣禧堂,将信交给贾母阅看,小心道:“母亲您看,太子储位是不是有些不稳当?元春又已进了宫,这——”
  元春的进宫可以说是荣国府上下甚至是元春自己的期望,可惜他们早前谋划的是太子东宫的女官位置,临时改道易辙,结果自然不会美好,也许会分配到不受宠嫔妃或公主的宫殿去。
  太子在江南的势力竟去了十之七八?!贾母震惊之后也拿不定主意了,沉吟良久才道:“打点得好好的,临时反悔惹人侧目,不若依先前说的,还是分配到东宫,不过负责的工作可以变动一下,奉茶奉仪的位置争的人多,就说我们退一步,选个打理书室的职位,也合了元春的爱好。”
  贾赦没动,说到底他会来报告贾母一声,一是为了表示贾琏去扬州对贾家还是有好处的,希望母亲不要总拿着这个说事,要贾琏回来;二来,荣宁二国府向来明面支持太子,太子储位稳不稳也关系到荣宁二府的将来,而自己才是这府里袭了爵的主子,好坏都得担着。
  “老太太,万一太子真出了什么事,那元儿……”王夫人还是很紧张女儿的,精心培养了十几年,期望着她真的命里有福给自己带来尊贵荣耀,怎么能还没开始就折了去。
  “太子还好好的,别听风就是雨!”贾政就是再迂腐也知道出尔反尔之事不可做,放在主子眼里那也跟不忠没两样了。
  “好了!老二家的别动不动就惊惊咋咋地,没了当家太太的模样。这万一没事呢?皇上惯来优容太子,说不定这次会做些补偿。”贾母看着长子闷声不吭的模样,心里一阵发堵,看着贾政的眼光也就格外慈爱。
  话是这么说,可京中谁不知道皇上越来越宠爱甄妃了,连她所生的九皇子也是格外看重,甄家在江南也是赫赫扬扬,连督抚也不敢撄其锋芒……这样的权势,说不得真能趁着太子势微在储位上改弦易辙。
  “政儿赶紧先办了这事,有需要让东府的珍儿也搭把手,一笔跑不出两个贾字,将来元春出息了他们也沾光。我寻个时间再给甄太君送封信,请她帮帮忙,万一太子保不住了,也得将元春救出来!”
  “是。”
  看着贾政肃然而应的模样,贾母心中又是一叹,这个儿子又孝顺又会读书,可惜圣贤书读太过了,不懂得权术变幻,为官任事也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不过总比老大好,在自己面前虽也应应喏喏,到底是先婆婆养大的与自己感情不亲,又纨绔好色,没什么担当。可惜老爷逝世前不听自己的意见,坚持长子承爵……
  之后几天,贾母积极联络老亲和往来亲密的勋爵世家,成功将元春分到了太子东宫的书室担任女官,并在之后得到了元春送出来的消息,说太子最近脾气喜怒不定,整个东宫气氛诡异。
  没等贾母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又听到太子被斥,令闭宫思过。
  没有理由的斥责,更让人觉得不安。
  贾母让元春不要轻举妄动,果断地给甄家送去了一笔银两,希望借甄妃之力将元春调出东宫。贾母喊了贾赦贾政商量,觉得不能再绑死在太子这条船上,而目前的形势,除了太子还有哪个皇子比得上九皇子得宠呢?
  二皇子虽为贤妃所出,在朝中也颇有礼贤下士之名,但外家实力不行,在清流中虽也有些名声,到底不如太子既占了正统的名义又有南北文人世家支持,财力权势更不能与霸踞江南的甄家相比了。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太子给庆d帝奉上了亲手抄写的十几部经书,庆d帝一看,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妙法莲华经》……想起难产早逝的元后心中一软,便解了他的宫禁。
  荣国府以为太子平安度过难关,对已将元春调出东宫到了甄妃身边服侍一事感到可惜,贾赦摇着儿子亲手制做的精美桃骨扇哼哧了一声,出门与有共同爱好的朋友鉴赏古董字画去了。
  说来也怪,自他收到这把雕工精美无比的桃骨扇,带在身边时不时把玩之后,□□之心慢慢淡了下来,介日出门与人邀游鉴古,倒觉得身心清静欢快许多。脑袋一清楚,便想着为远在扬州的唯一嫡子多谋划一些,一笔一笔的银钱不当回事地寄了去,看得王夫人肉痛不已,待说“小孩子家家的哪使得了这么多银子”时就被贾赦冷笑着驳回:“二弟妹怎么不说元春侄女花了公中多少银两?”
  正愁没机会理论呢,她到迫不及待跳了出来。
  荣国府为了元春进宫打点的银子、送的礼已经超过整个荣国府一年的吃穿花费了。理论起来王夫人自然心虚:“元春进宫还不是为了咱们阖府的将来……”
  “将来怎么样那可难说!别成了无底洞就好。这荣国府说到底琏儿才是承重嫡孙,他在江南妹妹妹夫处难道不吃不穿不与人交际?靠那一个月几两银子的月例,你当我儿子是鸟儿养吧?!妹妹和妹夫年节多少礼银过来,咱们府里又回了多少,我心中有数,可不好意思让他们连琏儿的应酬花费也垫付!”
  原来还有些敲打贾赦意思的贾母听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是偏心二房,以荣国府的名义给二房谋划,等贾珠元春宝玉他们出息了,二房也就起来了。可是大房才是荣国府正经袭爵的人,若由着王氏私下损公肥私打压大房太过,闹得兄弟反目,也不是自己的本衷。何况王氏还暗中截了府里与敏儿往来的年节礼……或许还有别家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