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70章 光辉满旧林(四)
“杨兆临?”封靖晨眉尾一挑,“我今天倒是听父皇说过两句。”见那明若秋水的眼神又回到自己身上,他心中一悦,继续道:“杨家祖上也是开国功勋,袭封襄宁伯,到杨兆临父辈爵位刚好到头。杨兆临读书还成,只是不喜八股文,他本人又任侠尚义,后来不知为何变卖家业周游列国去了。这次回国恰逢父皇万寿,便把游历天下三十年所著《二十四国》一书并十来样奇珍进献给了朝廷。”
襄宁伯?杨?兰祯恍然道,“怪道我听着耳熟,若你说的杨兆临祖上真是袭的襄宁伯爵位,那么他极可能就是我的舅公啊。”
想当年看《红楼梦》时就曾想过,就算林家宗族没人,那林海外家总有吧?按理说,一个家族支庶不盛,那么说亲时会尽量挑些人丁旺的家族才对,怎么林家的亲戚连影儿都没一个?
后来贾敏对她说起外祖家是京城荣国府,她便趁机问了林海。
林海当时怅然一叹,说她原来有两个舅公的,只是大舅公一家子外放时遇了山匪没了,二舅公是老来子,为人很是爽朗,可惜二十来岁时出门游历失了踪,她的祖母之所以年未半百便郁郁辞世,也是因为一直未曾找到幼弟,杨家香火断绝之故。
大舅公叫杨兆成,二舅公叫杨兆临,乃弘农杨氏,祖袭襄宁伯,与林家是世代之交。
兰祯小小便跟在母亲身边看她管家理事,又天生聪颖过目不忘,自然知道年节往来的世交里确实有弘农杨家,看着中平不突出,没想到还是亲戚。
知道了缘由,兰祯也只能心中暗叹:气运相关,警幻仙子有心做手脚,林家都差点被搞得根基断绝了,其他林家的亲戚,想来也是运去如山倒,各种倒霉。
没想到事隔十来年,又听到了杨兆临这个名字。
原著里并没有出现的人物……
也许是自己煽动的蝴蝶翅膀才有这样的变化。兰祯记起自己投生时一缕神识顺着被抽走的灵力进入了警幻仙姑的太虚幻境,利用玉兰树转嫁气运的天赋神通汲走了支撑着太虚幻境的所有气运和灵力,那些气运除了属于林家的全部返还,其他的都被她打回天道。说不得,小舅公就是那会儿得了济,人未死绝,属于杨家的气运自然回归杨家人身上。倒霉的人突然气运加身,有一两个奇遇什么的实属正常,天道增补嘛!
至于敢在天道眼皮底下干这种截取他人气运的警幻仙子,兰祯就只能呵呵了,日子不要太好过……
“你舅公?”封靖晨一愣,遂又展眉道:“难怪今日岳父大人神色有些激动。恭喜了,杨兆临所著《二十四国》里详细描述了其他国家山川地理、矿物出产、民俗历史等等,实为一部难得巨著,对朝廷贡献不小,父皇有意封他爵位呢。”
“真的?”兰祯一喜,本来能找回舅公已是大喜,若他能光耀门楣祖母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父皇本就有意封赏群臣,杨兆临有功自然要赏,你家这次也少不了一个公侯爵位。”封靖晨正式接掌宗令之位后知道了不少皇家秘辛,他仔细推敲过林海献上的《字典》编录方法,对他提出的拼音查字法感到震惊,这样的习字方法比之传统的言传口授轻省便捷百倍不说,还读音标准,不用担心地域口音方面出现误差。
至于里面提到的标点符号,虽只是在前人的句读做了增补,却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不管是传道授业还是书面往来都极大减少了无谓的摸索和争论。
在他看来二者都有教化之功,虽比不得孔孟等圣人先贤所著经义的浩瀚博大德厚流光,可一旦推行,即见受惠,只拼音一项便为天下寒门子弟省了经济负担,可谓一典在手,启蒙不愁!而标点符号的完善,大到政令的理解,小到书信的表达,其便利深入社会方方面面。
对一个王朝来说这都是凝聚人心、增长皇朝气运的巨大功绩。
何况还有澄泥砚,它的精美以及实用,想必不久便会受天下读书人推崇。只要运作得当,名利唾手可得。林家却甘得首创之名,将推广之功还有所得利益,尽献于朝廷。
多少自诩忠诚自问淡泊名利的臣子能做到?
想到乾元殿上,众内阁大臣宗室王爷们脸上复杂的表情,封靖晨内心第一次对林海感到敬佩!
“侯爵约莫可能,公爵不能吧?”兰祯略吃惊,“范大学士曾用五十年的时间编著《经义述闻》,其中删改近百余次,书成,天下无不惊叹,这样的两朝元老,致仕时皇上也只封了他一个文成伯——”
“你是身在局中。”封靖晨伸手止住她的话,神情微肃道:“封家自建朝起至今已有百余年,世袭罔替亲王两家,异姓郡王四家,其余宗室勋贵皆是降爵承袭,不管是从龙亦或护驾,功劳最大的也不曾出过袭几代再降的爵位封赏,你道为何?”
兰祯摇了摇头,他这么一说,她才发觉,庆阳王朝的开国功臣里有四王八公,侯伯子男等爵五十余个,百多年下来,爵位降到头的、中途被剥夺的,至少去了四分之三,而中间陆续立功封赏的新贵不到四分之一……再加上每代夺嫡存留下来的皇子(宗室),那数目好像没有增加多少。
透着几分懵懂的表情也好可爱,他神色柔缓:“那你有没有听过龙脉国运?”
她点头,“难道跟这个有关?”
玉兰树做为先天灵根,转借镇压气运就是它的天赋神通,她的神魂与之融合后便也成了她信手拈来的本事,只是之前玉兰树经过无数岁月辗转流落地球,灵气枯竭又逢末世,已至崩毁边缘。若不是上辈子嫁进皇家,借助大清龙气国运修炼神魂,又得了些上古流落的灵物合成空间,只怕玉兰树最终也会湮灭在自己的神魂深处,成为残缺不全的一抹印记。
气运,国运,这种东西她不说洞其奥秘,却绝对比普通人了解。一个王朝的建立,拨乱世返诸正,天降功德,立朝纲兴法网,而后成一国气运。一个王朝的毁灭也正是由朝纲败坏王法无度开始。什么是朝纲败坏?自然是买官鬻爵,君不君,臣不臣,上无行,下无德;什么是王法无度?自然是国家的律法失去了公正与效用,取而代之的是权势与金钱的说话。由此可知,君臣治世有功可增功德凝气运,无度封爵赏官、践踏民心民意,却会耗国运,伤阴德,最终社稷不保。
不过这些认识自己明白就好,说出去反而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正是。”封靖晨眼神清亮,“我也是祭天后才知道的,岳父大人进上的《字典》与澄泥砚虽不及至圣先贤们影响深远,也不及范大学士的《经义述闻》深奥,可对我封氏皇朝的国运助力却是最大。”
话音里透着一股昂然勃发之气,这是他过继到端亲王一支后便不曾有的。
从相识,到俩人于婚姻上有默契,即使彼此南北分隔也不曾断了书信往来,可以说兰祯对封靖晨是有一定了解的。宫里头向来是捧高踩低,顺妃之前不过是贵人份位,在甄妃等人的打压下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若不是封靖晨三岁时中毒被当时进宫的张真人的师兄秦真人所救,并接到道录司养了一段时日,只怕他们母子俩个也不能平安渡过之后的十来年,尽管有封靖明的照拂。
封靖晨是诸皇子里与道录司的关系最亲近的,且从那里学了些炼气保身的本领,但除了这个,他也没什么可引起庆d帝注意的,还因此与储位拉开了距离——历代皇帝都忌讳皇子与鬼神妖邪沾上关系,自然也不乐意他们与道录司走得太近。
他可能期盼过父爱,但他直到过继出去才享受到了父亲的关注。
他想过大婚后上朝参政,成为兄长的臂助,让父皇另眼相看,但他直到真正与皇位无缘,才发现就算自己能做很多事,也与他们无关了。
他有过迷茫,有过忿怒,下意识里却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表现,平静接受,毫无隔阂地享受迟来的圣宠与尊荣。可他心底是不快乐的,她感觉得到。
祭天,是他第一次以端亲王的身份领导宗室祭拜宗庙,参与祭祀。祭天,可能也让他知道了某些皇室的秘密,只有庆阳历代皇帝与端、仪两个铁帽子亲王才有资格知晓。
很明显,官爵分占国家气运不能随意封赏这个认知他以前是不知道的。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莫非圣人那里有法宝可以观察某人某事对皇家龙脉气运的影响?”她随口问道,对于他的变化心里隐隐有些松快起来。
“是□□建国时得的玉玺,配合术法能察看国运,不过也只限于大事,精细不能。”想起张真人在父皇面前盛赞她福缘深厚的话,他就忍不住微笑起来,有了张真人的批命,她被水神收为义女的事似乎也不算什么了。
兰祯控制不住脸上惊讶的表情,他居然就这么直接告诉她了?
封靖晨眼底升起浓浓的笑意,伸手抚了下她鬓边的秀发,“再不久,你就是我的妻子了。”做为端亲王妃,她是有资格知道这些的,如今不过提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