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康熙虽然对西洋的知识学得迅速,到底和发明创造是两码事,便认为给十五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好。
“给他封一个贝勒吧,明年开府。”
胤禛静静站在一旁,不敢开口提醒老爷子,他们前头这些做哥哥的也还是贝勒。
第66章
康熙却早就想好了,安排完水泥的事,他召来了所有成年的儿子。
“你们中间有些人年岁也不小了,差事也办了一些,论理提一提爵位也是该有的,只是你们也知道了,国库养不起这么多人!你们老子倒是不吝啬一道圣旨,正好前日说了,叫你们学学经济,知道如何当家,今日就给你们个机会,只要能够合法合规,不搜刮百姓贪墨给国库带来足够开销郡王年俸的钱,这郡王就给你们坐实了。”
简而言之,想要升爵位?那就挣钱养自己吧!
康熙看着一群儿子迷茫恍惚的表情,“朕也不是那等狠心之人,若只是一个贝子或者贝勒的爵位,还是能给的。”
就是说对于没这个能力的儿子,他也会付出一点养着,只是想要上进的就得自己努努力。
至于为什么奔着皇位去还要努力升爵位,这完全是理所当然的啊!外头不知道天音的大臣才是多数,没有爵位上的不同怎么和兄弟们拉开差距,直郡王和没封号的贝勒,那能一样吗!
领会到这个意思后,胤禔霎时间笑出了声,他已经是郡王了,“大哥等着你们努力!”
康熙不悦,“明年你也自己挣个郡王的钱!朕还能降爵!”
胤禔闭上了嘴。
换成了胤祉笑得开心,这事,他有经验!
所有人都很默契的忽略了理亲王这个bug,决定先不要去招惹,别的不好说,把他们拉下皇位角逐还是办得到的。
排行靠后的皇子们对此较为平静,贝勒已经很不错了,近几年封贝子的都不少,前面的皇子是有掌旗的需求,康熙想尽量把八旗的权柄收回来,所以身为旗主得抬一抬身份,只是个贝子就太不像样了,后面的皇子们没有这个需求,又没赶上立功的好时候,拿个贝子也没什么。
现在看来康熙某种程度上还是改变了想法,想要把年轻的皇子一并考虑进来,所以把这个界限提升到了贝勒。
按照规制,亲王俸银是一万两一年,郡王俸银是五千两,贝勒两千五百两,没上升一个档次就等于银子翻番,除此之外还要发给禄米,拨付产业,仅仅只是拿俸银做考验,其实已经是康熙格外优容。
如十二和十五,就觉得拿个贝勒也赚了,根本不考虑去卷生卷死,只留下有志气的兄弟兀自头疼。
“这还不许直接拿钱!那怎么办?”胤禟发着牢骚。
要说谁最想提升爵位,那肯定是他皇九子胤禟,贝子简直是对他的嘲讽,再怎么样他也该和八哥一样吧?
现在倒好,他想要个郡王都得这么迂回着想办法先把国库填起来,直接塞银子都不行!
只说银子他有得是办法挣,但是进国库的银子?那还真是没想过这样的事,谁拿了银子往国库里塞啊!
“便宜老四了!”这家伙绝对能狠下心去催缴欠款,谁又能说这不算收入?真不算还不知道老四能做出什么,这家伙的路线就很不同寻常。
胤禛的确没有什么犹豫,刚到手的水泥方子涉及到矿产,同样也可以用于营建建筑,这部分大可以挖掘一下,定个税什么的也不难,还可以交给内务府做一门生意。
胤祉也很轻松,他没有非得升爵不可的想法,只想着尽力而为,编书办杂志多少能有一点赚头,到时候皇父也不能苛责他不努力,不降爵还是可以保证的。
但胤禔就没这么好运了,他陷入了新一轮的迷茫,挣钱什么的,是不是有些太为难?他什么时候考虑过钱的事情?
“是啊,皇上怎么想的,怎么有这样奇怪的条件?”
百官忍不住猜测,这和推举太子有关吗?虽然朝局发展诡异,但太子的确是废了,皇帝这个年纪了,总不能没有继承人吧?立一位新的太子理所应当。
难道这是对皇子们的考验?
要不然为什么废太子,现在的理亲王不参与呢?
那这次考验的是什么?对朝局的了解?办事的手段?政治倾向?
一时间打算下注的官员都忙着想办法,倒是引起了文人的抨击,认为这群人满心都是利益,一切都为了钱看,实在是没有操守,杂志上的骂战又热闹起来。
又因为推举太子的事情,各家写文章壮声势这个吹嘘古之贤王,那个说勇武过人,一时间文坛急剧升温,好似格外热闹,加之妖言事件之后康熙认为管不住,并没有对民间议论过于限制,一时间京城的酒楼茶馆座无虚席,盛况空前。
这一次背后有多少是皇子们动手推动不得而知,他们都在烦恼康熙给出的考验,仔细想想这还真实难办,所谓经济事务想要弄明白十分不易,甚至找不到擅长之人请教。
这些皇子也不是愚笨的,最简单直观的国库银增加就是收税,但对税务伸手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那个权力去动农税,商税又容易伤到自己人,哪一个人手下不会没有商人,再者商税的钱收上来又算谁的呢?
还是得有一个界限分明属于自己的事情才好。
这时候胤禛手上的水泥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其余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弄个类似的。
但这个产业怎么来的呢?
原来是十五送的。
胤禑这里就又恢复了堵门的盛况。
面对一个又一个跑来一脸亲切讨要主意的兄长,胤禑十分迷茫,逮着他一个人薅这对吗?虽然他知道穿越者的发家致富几件套,除了水泥还可以弄玻璃,但他自己也要拼个贝勒的爵位啊,这是留给他自己的东西。
至于剩下的什么肥皂钟表自行车之类的“发明
“,没点底子是真做不出规模啊,肥皂起码要油脂吧?就大清的现状,哪有那么富裕的油脂用来做洗漱的肥皂,而且配方也很重要,要是质量一般,比现在用的胰子强不了多少,怎么能卖得上价呢?
再看钟表和自行车,这没点技术也攻克不下来,就是勉强造出来,成本呀不下来的话,也没办法铺货赚到多少钱。
这也是为什么他给自己留了玻璃,虽然中国传统的审美里并不喜欢玻璃,但玻璃和光学联系密切,可以尝试着弄点显微镜望远镜之类的,也许可以推动医学方面的发展呢?
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明晃晃的摆着,总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吧?那么医学方面怎么去解释这个,是不是大有可为呢?
另外就是最朴实无华的代替窗户纸,透明的玻璃透光程度怎么都比绫罗纸张好,又是一个整体,比贝壳要强,这对于增加屋内采光很有用处,还可以制成灯罩,以后看能不能研究出怎么提炼煤油,方便夜间活动。
总会有人喜欢亮堂的地方,攒一攒也是一门生意。
所以胤禑和甄楣商量之后,选定了玻璃留给自己当做答卷。
此时的胤禑日常要去内务府应卯,空下来还要继续没有画完的漫画,偶尔还要去见一见杂志的主编,又多了组建人手烧玻璃这个任务,实在是没有那个空去操心别的兄弟。
于是他一咬牙,当着老大老八两个的面,卷起自己给二哥画的发型图就就跑去了毓庆宫。
虽然胤礽没了太子的名头,但是康熙没让他挪,在理亲王府建好搬出去之前,胤礽还是得住在这个敏感的地方。
这也就导致其他人不好追进去,叫胤禑成功脱了身。
“小兔崽子!平日里没见体力这么好,跑这么快!”
悠闲的坐在靠椅上看书的胤礽看了气喘吁吁的弟弟一眼,语气平和,“什么事这样急?”
回答之前,胤禑先看了胤礽头发的长度,不怎么够,除非剃小平头。
但来都来了……
“大哥他们找我要主意,我想不出来,求二哥收留~”
剥离了太子的身份之后,胤禑和胤礽起码算得上熟悉,说话间放松不少。
他喘匀了气,把手里的稿子递给胤礽。
胤礽接过去,只见上头画着一个没有五官的人脸轮廓,上头顶着一头奇异的短发,蓬松的堆在头上,呈现出弧度。
往下一张还有一张全身穿袍子满头的短发往后梳顺的样子,第三张则是一张穿骑装手持弓箭,额头上绑着一条状似抹额的带子隔开发丝的样子。
张张的头发都不相同,却又很统一的都是短发。
“好小子!”胤礽明白过来,大笑出声,“有胆量,冲你的这份心,谁要找你麻烦只管带过来。”
这么多人谁也不敢提他的头发,只有这个弟弟,默不作声的按他的想法设计了新发型,做出支持的样子,看来从前还是小瞧了,这也是个有胆色的。
胤礽又想到胤禑折腾出来的东西,就是在毓庆宫他也有所耳闻,老四手里那个可是营建的好东西,其实这个弟弟本事也是有的,只是从前多少有些被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