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
杨修神色不明地望着满屋子的商人,一屋子二十多人,杨修自然不认识,并不是济南多有名的大商人,也不是出身显贵的土族。
他摸不准他们的意图,看向身侧的曹穗:
这就是她说的愿意成全她的人?
“女公子,我等今日前来,是听闻女公子建造书院的义举,实乃为女公子的心系百姓感动,想要尽一尽绵薄之力。”
曹穗听到这话似笑非笑,“诸位对书院上心,我自然是欣慰高兴。只是书院是要造福济南百姓,为日后济南培养得力人才,哪里能叫诸位跟着一块破费。”
开口的商人眼前一亮,“女公子和司空皆是为民着想,可我等也想要回报一二,还希望女公子能给予这个机会。”
“是啊是啊,沈兄说得对,我等就想要回报女公子一二。我等没有旁的本事,在女公子治下才能做些小生意维持生计,侥幸活得还算不错,心中对于无法为女公子做事而时刻懊恼痛心。”
杨修脸色极为冷淡,好在他向来如此,也没个笑脸,不然旁人还以为他不满。
虽然他此刻对于这些商人的谄媚确实不满。
曹穗则是依旧对于旁人的肉麻很是不适应,不过她现在起码能维持住面上的表情。
“尔等都是大汉的百姓,我身居官位,自当为民着想。”曹穗大义凛然了一句,然后便道,“书院的花费我暂时还负担得起,尔等的心意我都知道了。”
曹穗一副心领的表情,只是脸上若有若无的愁绪,叫人无法忽视。
沈庭见此上前一步,“沈某斗胆问一句,女公子为何事忧心?沈某等人虽人微言轻,但如此多人,可能也能为女公子分忧。”
曹穗抽空瞥了他一眼,看得沈庭都以为他冒犯了要请罪时,曹穗才转过头去。
“不过是书院招生的问题而已。”
沈庭不解,他们这一行人说实话就是想要一个书院的名额,但此话不好直接开口,这位女公子看着和气,但和以前的曹司空比起来,不遑多让。
“沈某在民间和百姓打交道的时日不算少,女公子书院可是有许多人都想要进,还有一些人想要走捷径。虽说此举定然不对,但也可看出,书院招生完全不用担心。”
曹穗当作没听出来他的小心机,“书院生源自然不愁,可我定下的规矩却是没人在意。”
沈庭脑子转得飞快,突然想到一个点,“女公子,沈某突然想到日后进入书院应当会有许多贫家学子,想到他们还需在课业之余为生计发愁,便跟着心痛。不知沈某可否有这个机会,随机地支持一位学子完成学业?”
旁边商人的脑子转得同样不慢,更是有人道破了曹穗的心愿。
“女公子,我也愿意和沈兄一般出资支持学子完成学业。”
“女公子,我家中只有一儿一女,只可惜没赶上此等好时候,我愿意支持一位女郎完成学业。”
……
曹穗脸上露出笑容,显然对于众人之举十分满意。
“唉,诸位虽然未在官场,还能忧心百姓,我实在高兴。”曹穗感动得无以复加,“女郎本就不易,若是他们考核过关,在书院内我自然会叫他们能完成学业。只是若是她们还需时刻被家庭拖累,岂不是辜负了我的期望。”
沈庭瞬间明白他表现得地方,“女公子放心,日后书院读书的女郎,沈某会好好地和他们家人讲道理,定叫他们不耽误女公子的计划。”
曹穗赞赏的目光落到沈庭身上,最后大家其乐融融,曹穗让他们过段时日再上门来商讨细节。
虽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但一群商人只觉得没白来。
杨修等一群人离开后才张口,“这就是女公子所说的成全?”
曹穗垮下来,装模作样这么久实在是累人,“这么上赶着出钱出力,难道还不算成全?”
杨修眉眼间都是不赞同,“他们有所求,你若是需要他们助力,定然会被裹胁。”
曹穗望了他一眼便大笑出来,杨修不解他的话有何好笑。
曹穗笑得岔了气才不得不停下来,“杨中郎,你可是太天真了哦。以我阿父目前的权势,从商是没办法裹胁的。”
从古至今,还没有商和官斗的道理。
杨修依旧没有被说服,“可女公子用他们,难道想要白用吗?”
曹穗收敛笑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杨中郎,你觉得通过书院考核的女子,会有多少人被家庭拖累?”
杨修没说话。
曹穗继续问,“我办书院是要他们习得本领后为我效命,你说,本就出身不高的女子,会不会因为在书院读过书,就被待价而沽?”
杨修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出钱出力,花费几年时光,然后为贫民女子的家庭培养出一个能获得更丰厚嫁妆的女儿,为有心人培养一个学识、品行更过关的儿媳。”曹穗眼睛冷得毫无多余感情,“然后人财两空,你说值得吗?”
杨修没办法反驳她,因为她说的都是实话。
“你完全可以不用商人,这些事有的是人可以做。”杨修依旧不喜欢商人,只觉得他们算计太重。
曹穗有时候觉得杨修挺天真的,“杨中郎,有些事官府是不好出面的,有些人就是需要‘恶人’磨的。”
杨修虚心请教,“比如?”
曹穗来了点兴致,“比如说,书院录取了一位家贫的女郎,她家正好有两位还未成婚的兄长,父母希望她能卖了读书的名额。学院的老师去劝导,年迈的百姓在地上哭嚎说学院要强夺她的女儿,想要读书,必须每月都给他们银钱,你该如何解决?”
杨修想要说什么,可猛地咽下去,因为律法未曾对此事有规定。
“又比如说,书院一女郎读了三年书可以做事了,父母为她找了一门婚事,家中田产丰富,就是想要一位知书达理的儿媳。此时,官府应当如何解决?”
杨修脸色越来越难看。
男婚女嫁,父母之言,官府依旧没法管。
他明白曹穗的意思了。
可正是因为明白,所以越发愤怒。
“刁民!”
曹穗失笑,摇了摇头,“这就是刁民了?那你还没见过真正的刁民。”
这已经是她省略细节后最不气人的版本了。
有些时候,未通教化的地方,确实需要一部分强硬手段。
自然要有人来做官府的“恶”。
第102章 曹操谋徐州曹穗:阿父,支援点会教书的苦力
曹操终于腾出手脚要二打徐州了。
上一次被吕布和张邈联合偷家,导致打下来的徐州忍痛放弃,曹操自然放在心里,好不容易后方安定下来,终于能腾出手脚来打吕布,声势自然浩荡。
曹穗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曹操都已经出发了,可见之前就有做准备,惦记已久。
徐州如今也有趣得很,可以说是一个散装徐州。
吕布本就不是一个善经营之人,对地盘根基没有珍惜,盘踞了几座城能供养他的军队便没有其它雄心壮志。
曹操:你就这么点出息当初打老子的兖州做什么?
徐州上到土族,下到百姓的心态也十分有趣。
当初曹操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地攻打徐州,他们惶恐不安,生怕被牵连,哪怕曹操说只追究陶谦一家依旧磨灭不了他们的害怕。
后来曹操被迫退兵,他们还未来得及高兴,刘备也在部分土族推举下要接手徐州,可惜还未走完流程,就半路杀出来了个吕奉先。
吕布更是重量级的杀戮享乐,征兵、缴税让徐州苦不堪言,哪怕是土族也没多高兴,毕竟和吕布根本说不通,他犯起狠来根本不管是谁,照杀不误。
再到后面,断断续续传到徐州的消息过于魔幻,曹操奉迎天子迁都,济南高产小麦……一桩桩一件件让很多徐州人都破大防。
一个个心里的埋怨根本止不住,他们怨恨为何吕布要冒出来,让曹操打下徐州不好吗?
到时候,他们徐州也算是曹操治下,可以像青州、兖州、豫州部分地区一样拿到高产小麦,甚至是后来归顺的凉州都备受政策倾斜,而他们徐州毗邻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旁人种高产小麦。
曹操都不知道,他这一仗还没打,已经把民心捏得死死的。
他对于此战很有信心,吕布勇猛但他手下能用之将同样不少。
剩下的兵马更是不惧,一个个都是他训练了好几年的兵马,很多土兵家眷都在青州安居乐业,哪怕是为了家人,土兵也只会气势更盛。
曹穗也不担心曹操此仗,只是稍微思考了下,就写信叫人快马加鞭地送到徐州去。
杨修不知她又要做什么,但也未事事探寻。
曹穗也没说什么,不过是要曹操在打下徐州后,支援她点会教书的苦力,不要钱的最好。
最重要的是,若是遇到吕布的家眷,请阿父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