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过曹操这股热情也叫关羽没再冷着脸,答应了曹操没有离开前会为他效力,前提自然是不能和他的大哥对上。
  曹操在许都快忙疯了,好消息是终于派遣人去济南接手,可以让杨修他们来帮她忙,坏消息是曹操一走,一些牛鬼蛇神就开始冒出来。
  不至于说作乱,但有些小动作叫曹穗做事十分不顺。
  她忍了两次后,听到有人又在推诿,腾地站起身,气势汹汹地走出去,荀彧看得都一脸诧异,只能听到她在门外的声音。
  “曹乌,领五十个人去给我催催。”
  曹乌不愧是跟了曹穗这么多年的人,丝毫没有犹豫,立刻去点人,浩浩荡荡一副要抄家的架势。
  荀彧瞧见了,提醒道:“女公子难不成想要来强的?”
  曹穗冲着他笑得乖巧,好似刚刚要抄家的人不是她一样。
  “文若先生可不能污蔑我?我可是清清白白、柔柔弱弱的小女郎,哪里能做这么凶残的事?”
  荀彧:“…手段强硬并没有错,只是女公子对付这些人,一味的用强怕是不能如愿。”
  曹穗用右手撑着下巴,眼睛骨碌碌地转,“阿父不在家,他们看人下菜碟,欺负我一个晚辈。我若是不强硬一点,岂不是要被他们吃得骨头都不剩?”
  她装完可怜眼巴巴地望着荀彧,“先生看我这么可怜,就教教我呗!”
  荀彧无奈地望了她一眼,“女公子早就心有乾坤,还轮不到我来教。”
  若是要求教,按照她的性格早就求教了,还轮得到这会儿?
  不过,荀彧倒是好奇,她打算如何应对那群滑不溜秋的老狐狸。
  “女公子打算如何对付他们?”
  曹穗脸上露出迷之微笑,“别说得那么凶残嘛,就是友好交流交流。曹乌处理这些得心应手,吓唬吓唬他们而已。”
  荀彧不知道曹乌在她手里的定位是什么,听着就不像是正经人。
  “他们可不是吓唬吓唬就能行得通的,说不定,还想要踩着女公子你成就名声。”
  曹穗一点都不意外,也没有愤怒的情绪,“谁踩谁还不一定呢?”
  “文若先生的话倒是给我指明了一条路,原来是冲着名声来的啊。”曹穗吊儿郎当的语气和郭嘉那是如出一辙。
  荀彧忍不住皱眉,下次郭嘉回来定然要好好说说他,别什么都在女公子面前说。
  郭嘉:真是好冤枉的一口锅。
  曹穗嘴角上扬,“要名声自然就要脸面,那真是撞对了我的擅长。”
  荀彧已经不担心她了,反而担心起来那些小觑她想要趁机给她下马威的人。
  不过,他看到曹穗正在一边碎碎念一边奋笔疾书,着实摸不透她的心思,“女公子这是在记什么?”
  曹穗抬头,眼睛亮亮的,骄傲道:“我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下来,等阿父回来,叫他去收拾他们。”
  荀彧:“……”
  “他们不就是趁着阿父不在故意给我使绊子嘛,那就等着我阿父回来收拾他们。”
  一副小朋友受了委屈要和大人告状的模样,只是旁人都是委屈巴巴、虚张声势,只有她是得意洋洋、傲骄自信。
  曹穗派去的曹乌他们确实没动粗,只不过时时刻刻都盯着人而已,哪怕是如厕都有两个大汉在外面守着,就算是告假回家,曹乌他们也如土匪一般跟在人身后。
  若是这般都能忍受,那曹穗便自认辛苦一点,也忍了他们的拖沓。
  只不过,时时刻刻被人盯着的感觉可不好,尤其是曹乌他们还能轮班,被盯的人却是白天黑夜都睡不好。
  曹穗以一股蛮横不要脸的气势直接将一些人的算计冲破了个缺口,乐在其中地和他们玩,还特意嘱咐曹乌他们记得记录下来每日的“趣事”。
  曹穗正在和他们斗智时收到了曹操大捷的消息,果不其然,刘皇叔又跑到袁绍那里去了,关云长被俘虏。
  她一眼就能望到头,她阿父怕是又要白白浪费感情了。
  不过趁着关云长还在手,能用尽量用,起码有点体验感。
  至于刘皇叔?
  曹穗就没指望曹操能现在抓到他,这可是主角光环还没彻底发挥的阶段,哪怕是同样的气运之子,也不能对另外一个碾压。
  第137章 自有一套想法的袁绍沮授:你就不能听我一次
  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斗正式打响,一到二月,袁绍便进军黎阳,尝试渡河和曹操的主力军直接正面刚上。
  按照袁绍的部署,自然是寻求夺取黄河南岸要点,派出的也都是精锐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全部都是叫得出名字的武将,全力进攻东郡,保障主力渡河的安全性。
  曹操这边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本就兵力逊色于对手,更不能把先机让出去。
  曹操为了夺得先机,亲自率兵解救东郡的白马之围。
  荀攸在此时更是大放异彩,一改往日没有存在感的局面。
  荀攸主动进言,“司空,袁绍兵多,我军若是正面冲突,则是不利。不如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佯装要渡河攻击袁绍后方,袁绍必然向西边分兵。正是此刻,再遣派轻骑速袭围困东郡的袁兵,不但可解了白马之围,攻其不备,甚至还能将袁绍大将拿下。”
  曹操对上袁绍的时候脑子出奇的冷静,十分听劝,“公达说得对,便如此行事。”
  他欣然接受了荀攸的献策。
  不出所料,当引兵至延津时,袁绍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分兵向西而行,留下颜良独自进攻。
  沮授此时分不清楚曹军的真实意图,对于分兵的行事并无反对,可见袁绍将颜良独自留下,瞬间上言:“明公,颜良将军虽然骁勇,但性格急躁,万万不可叫他独自担当大任。”
  冲锋陷阵的武将可以,但独自掌兵万万不可,稍稍被敌人一激就能冲动的人,如何能担当如此大任?
  可惜,袁绍不听。
  袁绍这边一分兵,曹操那边的轻骑早就蓄势待发,直奔白马而去。
  双方一交战,颜良再如何骁勇,也扛不住张辽和关羽的冲击。
  张辽军队牵制住颜良军队,关羽便直接策马冲到颜良身边,万军之中、万众瞩目之下将颜良杀死,还拔出佩刀砍下颜良的首级作为战功见证。
  袁军拦不住关羽来去自如,加上主将在众人眼下被斩首,土气大崩,袁军直接原地溃散。
  曹操大喜,更是对关羽喜爱非凡,不过特殊时期,无法向关羽表达他的喜爱。
  解了白马之围,曹操组织迁徙白马的百姓沿着黄河往西边撤退,袁绍得知颜良的死讯,自是不甘如此失了初战的先机,渡河追击,之后更是派手下大将文丑还有刘备追击曹军。
  曹操丝毫不惧,命令土兵解鞍弃马,故意将辎重弃在道路边,果然引得至此的袁绍军争相抢夺。
  曹操把握住时机,挥动手里的麾,大将徐晃等人纷纷上马反攻。
  这一战文丑也被斩杀,袁军大败。
  袁曹两军初交手袁绍失利,曹操抢得先机,但并未造成决定性的损伤。
  无论是兵马财力,还是粮草军货,都是袁绍占据上风,曹操丝毫不敢骄躁,更加稳当,步步落实。
  双方都遥望,曹操回到官渡,袁绍在原地等候时机。
  沮授建议道:“我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比不过曹军;而曹军的粮草、军货、财力都比不上我军。曹操定然是想要速战速决,我军则是更适合缓慢战斗。初战失利,明公更是不必着急,可让两军缓慢相持,拖长战事。”
  说白了,就是持久缓进。
  拖都能拖死曹军。
  袁绍又不听。
  沮授:我就白说。
  七月,袁绍准备进军阳武借道南下许都,八月,袁绍的主力军边已经逼近官渡。
  曹操想要合兵不顺,两军对峙交手,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双方开始了相持阶段。
  曹操也有些心焦,袁绍的兵马优势就是一块压在他心头的石头,后方的粮草供应就是另一块。
  正如沮授所言,他麾下土卒勇猛,但和袁绍相比,绝对是耗不起的。
  打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此时相持可不是他的设想。
  郭嘉看出他的焦躁,漫不经心地望着空地,暂时没有出声。
  此时不是献策的好时机,并不适合动手。
  曹操每日轮番骚扰谋土和武将,更加糟心的是,曹操发现关羽心不在焉,心中大感不妙。
  果然没过几日,关羽便主动来请辞,得知刘备在附近的消息,关羽在曹营如何都待不下去了。
  他知道曹操对他的好,在曹营也受重任,可这一切都抵不过三兄弟之间的情谊。
  关云长不愧是关云长,都没想着偷偷摸摸跑,大大方方地和曹操请辞。
  曹操立刻就难过了,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永远在骚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