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为陛下效力,臣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巨大的彩虹屁响彻朝堂。
赵高斜眼,想不到看起来老实的墨家钜子讨好上司也很有一套本事。
另一边,春秋年间。
行至鹿邑的孔子与老子坐而论道,宾主双方相谈甚欢。
见到墨子这位后世的儒家弟子研究出如此有意思的光影实验。
孔子捋了捋胡须,有些骄傲:“儒家收弟子,不论出身,只看才华,是以各国百姓心向往之。”
老子嗤笑:“放屁,你收女子吗?”
孔子顿了一下,说道:“从未有女子拜我为师,而且我的弟子需跟随我周游列国,增长学识,女儿家身形娇弱,风餐露宿并不方便。”
老子:“那便是不收,最简单的一视同仁都做不到,谈何不论出身?”
孔子被老子的话弄得噎住:你这话说的,你又有收女弟子?
这时一道清冷的女音从旁边传来。
“师父。”
身着轻尘净衣,散落的发丝扎成丸子头的女道童走上前,双手握着酒壶,仔细为老子斟酒。
晶莹的酒水没入盏中,照出孔子略显呆滞的神情。
“我的关门小弟子,夷光。夷光,向客人问好。”老子语气炫耀的说道。
“拜见孔夫子。”
夷光放下酒壶,恭敬的向孔子行了一礼。
孔子默然。
老子可不管孔子现在的心情如何,他勾唇笑道:“呵呵,依老夫看,墨翟不会喜欢儒家的学问的。且瞧着,不用多久,他便将自立门户。”
【墨翟有严
密的逻辑思维,在对自然科学的好奇与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在墨翟看来,儒家的观念纪律而传统,一些繁文缛节过于规训人类,不利于社会发展。
于是,他离开了儒家。】
视频中,墨翟在离开儒家后,建立起一个名为“墨家”的学术集团,他提出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主张。
以兼爱为核心,反对侵略战争,劝说贵族节约开销。
【大家注意,这里兼爱与儒家的“仁”含义有所差别,儒家的“仁”虽然也主张爱人,但受宗法制的制约,强调血缘关系,而墨家主张的“仁”却是一种普遍的爱,摒弃血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爱,拥有极大的浪漫主义精神。】
墨翟在各地聚众讲学,抨击诸侯国的暴政,一些人听了他的演讲,想加入墨家,但墨子对门徒招收有严格的要求,他要求拜入他门下的弟子首先要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要过关,其次,不能是不事生产,好吃懒做之人。
墨家渐渐壮大起来。
而推动墨家一举成名的一件事,是墨子辩倒了孔子的传人子思。
墨子与子思打擂台,大力批评儒家的六个观点:
第一,儒家说不相信天地鬼神,结果对鬼神敬而远之。
第二,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白白浪费了底层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第三,儒家说“盛为声乐”,迷信礼乐治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第四,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荒废此生。
第五,儒家喜钻伦理学的牛角尖,自视甚高,不可一世。
第六,儒家的“亲亲有术”是包装重亲的皮,因人废行,只对关系好的亲戚判定其为亲戚。
墨翟舌战百家,接连接下数十家学派的论战而屹立不倒,从此名声大噪!
世人开始深刻地了解墨家学说。
【墨子始终未曾忘记自己出生于民间,他认为,民虽下贱不可轻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痛苦,贵族的奢靡享受导致老百姓穷困潦倒,不得不落草为寇。
他的思想在那个时代仿佛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吸引了大批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
他们开始狂热的追随他。】
墨子睁开眼眸,缓缓吹灭木板上的烛火。
温和的良夜里,他没由来的记起从前儒学老师对他的批评。
经世无用之学?
他已成为一脉宗师!
孔子黑了脸。
子思是他的嫡孙,居然被墨子反驳得哑口无言,实在丢他的老脸。
无数人看着天上墨子的故事,看得目不转睛,心神摇曳。
叛出师门,等变成大佬后再回过头来吊打老东家,这剧情完全是爽文男主的节奏啊。
战国期间的墨家子弟骄傲地扬起下巴,不错,他们老祖宗就是这么牛掰,墨家就是当世显学!
其余深受战乱之苦的古代百姓望着天幕上墨子提出的“平等相爱,反对战争”,心中生出了深深向往。
众多统治者不以为意。
康熙嘴角露出冷笑,讽道:“过家家一样的想法。”
阿哥们无言,他们的汗阿玛自从试炼地灰溜溜的回来后,就彻底黑化了,不仅对几个儿子撒了好大一通气,还对天女起了怨恨,想撤销给她准备的祭祀礼,被胤禛等人劝了再三才给劝住。
胤禛胤禩难得统一战线,他们是真怕康熙抽风,不管不顾的惹恼了天女。
司马懿对洛水发誓,违诺后子孙死的不能再死,后世姓司马之人再无人敢承认自己是司马懿的后代,其一脉直接被精神灭族。
地上的河神本领都这样大,能操控天象,通晓过去未来的神明,降下的天罚岂不是更恐怖。
康熙尚存一丝理智,借着儿子们给的台阶下了,瞧胤禛他们仍然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各种嫌弃怒骂。
“还是保成好啊。”
憋屈的康老爷子,这时候想起被他圈禁的好二儿了。
理亲王府。
胤礽蹙眉盯着天幕,心中也认为墨子的主张不可能实现。
战国之后的历史便为最好证明——
有时候一昧的防守,换来的只会是死无全尸。
说句不要脸的,他祖上就是强盗。
若没有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哪来的清朝定都北京,统治中原。
天女仿佛听到了他的心思,语气促狭道:【大家以为墨子只会与你们讲仁义吗?】
【墨子对门徒的期许,不只局限于让他们掌握一项谋生技能,更要求他们怀揣惩恶扬善之心。
每一位弟子都应当胸怀天下苍生,维护正义,身体力行地去践行墨家“非攻”理念。
由于门下弟子普遍武艺高强,实际上墨家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民间武装力量,加之墨家独立于国家势力外,不受各国法律管辖,其成员基于个人的道德判断来决定是否对罪恶进行制裁。
这种特性使墨家在中国早期社会里被视为类似“侠士联盟”的组织,而身为这一暴力团队的领导者,墨子也被视作古代的“黑/道头子”。
墨子坚定地认为大国对小国的侵略行为是不正当的,尤其是那些恶意挑起战争的暴君。
每当这个时候,墨家弟子就会用一个行动对这些君主做出回应。】
锵!
穿着黑色褐衣的墨家子弟高高跃起,尖刀挟着疯狂杀意,刺向王座上的君主。
刀面入鞘,一个人头随之滚落。
一场完美的刺杀便完成了。
【墨子微笑:倘若阁下不懂爱与和平,那我也略懂一些拳脚。】
第54章 墨家与发明篇2顶流与焚书坑儒
【以德服人?no!】
【以拳头服人才是真理。】
孔子:“.....”
老子:“.....”
老子:“呵呵,这叫墨子的后生与你挺相像。”
孔子也是擅用铁拳说服他人的好手。
与后来朝代给孔子画丑兮兮的画像,歪曲其是个文弱书生的形象不同,真实历史上,孔子是一位有着八块腹肌的山东猛汉子,善舞剑,力气大到能徒手开城门。
老子为何对孔子态度那么差劲?
还不是因为他根本不想见孔子,家门却被对方硬生生轰开!
孔子放下茶杯:“您的话说错了,他是墨家人,与我儒家有何关系。”
楚国。
伍子胥摸了摸下巴,对好友孙武道:“先前听天幕说木板实验,原以为此子是个爱捣鼓木器的安静匠人,未曾想,他骨子里藏有如此血性,挺合我口味。”
伍子胥也是个“正义”爱好者,他蠢蠢欲动地说:“子卿,你想不想多个徒弟?”
这个时间点,墨子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婴幼儿——
他们下手的绝佳时机。
孙武委婉道:“你我年纪大了,教太活泼的孩子恐怕精力不足。”
况且.....为了天下和平考虑,孙武认为伍子胥还是别收墨子做徒弟比较好,伍子胥的教学方法可比那位儒家学者激进多了,一加一大于二,在伍子胥教导下,墨子将来拔出的正义之剑恐怕更吓人。
伍子胥也觉得有道理:“也是,万一我被欺师灭祖了怎么办。”
比起孙武二人的顾虑,诸侯王们的想法就更纯粹,他们望着上方死不瞑目的男人,脖颈感同身受地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