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后来多为民间刊印,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烟花特效)登登!接下来向你们走来的是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等十位皇帝,世称“十朝元老”的可乐长老冯道!
  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
  拥有超强的职场能力,上司倒台我不倒,在官场清洗中岿然不动。
  在朝期间,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外号“官场不倒翁”。】
  冯道的履历,看得底层官员们目瞪口呆。
  “神人也。”
  他们想升个官都要到处送礼打点关系,为了点工作业绩愁秃了头,这位可乐长老到底是有多厉害,才能次次让新帝信任和重用他。
  十朝元老......李世民眉毛皱紧,从冯道的名号上窥出了不对劲,一个人的寿命有限,即使是有长寿之名的孙药王也只活了一百四十二岁。
  冯道顶天也就活个一百来岁,一百年间国家先后涌现出十位皇帝,是不是太荒唐了。
  而且,后唐.....
  李世民预感不妙,这个后唐,该不会跟唐朝有关......
  墨菲定律表示,有些时候人越不想某些事发生,某些事就越会发生。
  天幕播放道:【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自东汉九品中正制以来,门阀士族始终居于时代的特权地位,他们垄断仕途,控制国家中枢,兼并土地,底层百姓在士族压迫下难以喘息。
  然而,积攒的愤怒,终有一日会爆发。
  唐代末年,李唐王朝悲剧地迎来了他们的终结者。
  史上最强落榜考生黄巢在十二次落榜不中后,愤怒地揭竿造反,一路杀进长安,一场大屠杀由此展开——】
  天幕中。
  世家贵族被连根拔起,赶尽杀绝,视若珍宝的家族谱牒被烧得一干二净;
  三品以上的官员,全被用残忍的刑法折磨至死;
  王公贵族的骸骨遍布街巷。
  “天街踏尽公卿骨,府库烧为锦绣灰!”
  【残暴的黄巢,用血腥手段摧垮了延续七百年的门阀世家,对尊贵的上位者发出致命一击。】
  【代表底层,向他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
  黄巢冷笑一声,环顾追随他的众人。“诸位,你们看见了,高高在上的贵人在武力面前也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随我踏烂朝廷,打碎加诸在我等身上的不公!”
  军队怒吼:“杀进长安!杀进长安!”
  黄巢会剁死那些当权的阉狗小人,就像他以莫须有罪名被枭首示众的父亲。
  饮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做尽一切丧尽天良之事。
  真想看看上面贵人的表情啊,他们知道,自己将来会有这么一天吗?
  黄巢的恶意不加掩饰,他轻笑着,舌尖舔过刀锋上的血渍。
  ....
  第65章 墨家与发明篇13印刷术的发展,人民……
  贞观时期。
  天音落下,群臣众生百态。
  有的汗衣湿透,强作镇定,有的身子瘫软在地上,惊魂未定,有的瞳孔放大,愤怒的情绪中又明显掺杂了某
  种惶恐。
  诸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苦笑或是欲言又止。
  李世民高坐在上首,低声自语:“果然是唐朝.....”
  见往日里神气的世家们低头不语的模样,他内心诡异的感到一丝想笑。
  让他们以士族身份自矜,结姻亲看不上他李家女,五姓七望算什么,那黄巢一火把扔下去,恐怕连氏族志都没了。
  “各位爱卿,你们现今还要朕阻拦发展科学,改革科举,丈量天下土地吗?”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暴怒的百姓,总有一日会碾碎趴在他们身上吸血的蛭虫。
  李世民意味深长道:“一切尚还来得及。”
  修长的手指叩了叩座椅扶手,他说:“朕为人君,当兼听明暗,有不同意见者可当殿陈言,无需顾虑。”
  殿内无人言语,或者说用鸦雀无声来形容更加合适一些。
  范家,崔家等望族官员深深垂着头,面色复杂。
  他们怕了,真的怕了。
  长安城被屠杀的场景把他们的傲慢全部摧毁,一点也不剩。
  谁知道不起眼的小小黔首有朝一日能爆发出这般可怖的力量。
  他们怕家族的舟船被掀翻,比起从仕途中被挖下一大块肉,得不到利益而言,他们宁愿放血来求存。
  永泰年间。
  好不容易平定叛党的唐代宗李豫看见起义,欲哭无泪。
  什么意思?安史之乱后又有黄巢作乱?
  天塌了!
  【冯道看见了雕版印刷的优势,他建议朝廷刻印经书售卖,这样既能统一版本文字,又能使利归天子,用卖书的钱充盈国库。
  在官方支持下,长兴三年,冯道开始主持雕版硬刷,印刷的内容是儒学九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仪礼》、《礼记》以及《春秋》三传。
  冯道带领这班人马历经二十三年,期间皇帝换了九个,朝代变了四次,一直到后周柴世宗显德二年才结束此项工作。
  雕印《九经》首创官方刻印书籍之始,开创了官刻图书的新局面,使官刻成为中国古代三大刻书系统之一,监本的范本地位得以确立。规模大到官方所出之书被后世统称为五代监本,而这也成为儒家经典出版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五代乃乱世,其间不过五十余年,中原就先后出现四个王朝,皇帝也走马灯似的换了十几位,很多人活着已实属不易,冯道在这种境况下还想方设法,努力保存读书的种子,可谓功莫大焉。】
  冯道拈着花白的胡须,笑了一声:“天女过誉了,老夫只不过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罢了。”
  春秋时期。
  稷下学宫内,孔子领着颜回,朝天际拱手行礼:“为冯长老贺!”
  三千儒家弟子齐齐躬身行礼。
  其它时空的酸儒们这时也抛下成见,觉得天上人难得说了一回人话,别别扭扭的对着天幕作了一揖。
  东汉时期。
  刘保仰着头,对邓绥问道:“祖母,像冯道长老这样的人,便是您与保儿说过的可器重的臣子吗?”
  邓绥微笑:“不错,为君之道在于知人善任,识英才而用之。如冯长老这样的能臣,你若是因为他侍奉过其他皇帝而认为他不忠,就错过了一个治国大才。”
  刘保点点头:“保儿受教了。”
  【历史长河的节点来到北宋。】
  【北宋骨头软,对外跪得麻溜,文学却发展得很好,民间所印的书籍繁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雕版印刷术优点突出,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耗费时间长,而且印刷成本随着需求量大大增加。
  在这时候,一人的出现改良了雕版印刷术。
  他使印刷术正式掀开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成为继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后的第四大发明。】
  谁?
  皇帝们提起精神,想知道又是哪个厉害人物。
  只见一个男性的身影缓缓浮现在画面中,对方身材瘦削,穿着粗布衣服,长相太过普通,没什么值得记住的特征,笑容倒是很和善。
  【他叫毕昇,职业是一名印刷工匠。】
  什么.....一个工匠?
  皇帝们大跌眼镜,原以为是在朝为官者,亦或读书人,没想到是一个这么不起眼的普通匠人。
  对方看上去平平无奇,能做出何等让后人敬仰之事?
  北宋年间。
  毕昇的师兄们惊讶道:“师弟,天幕上的人与你长得一模一样!”
  毕昇也不敢置信,是他?真的假的!
  战国时期。
  毕昇的身份不出墨子所料,他点着头:“不错,唯有足够制作经验的内行人,才能做出技术改良。”
  宴明婉道:【毕昇出身平民,长期在杭州书籍铺做雕版刻工,他发现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而且有错字不易更正。
  毕昇想寻找方法改进印刷术,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思路。
  这日,毕昇带妻子和孩子一起回乡祭祖。
  两个孩子在乡下感到无聊,于是用泥巴玩起了过家家,他们用泥做成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
  毕昇见了,灵光一闪,心道:雕版印刷术能不能也学孩子们玩过家家一样,用泥刻成单字印章呢?这样一来不就能随意排列成文章了。】
  【毕昇的行动力强,一回到印刷铺,他便开始实验活字印刷术,他先用胶泥制成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分类存放在木格里备用。
  再将胶泥活字排列在涂有药剂的铁板上,加热使字面平整,冷却凝固形成要印的版型,印刷时,刷墨覆纸施压,印完后加热药剂脱落字块以备再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