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筵宴就绪,元春朝众人笑道:“吟诗作对非我所长,这一点你们向来清楚,今晚却要不负这良辰美景....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诗一首,让本宫当面品评罢。”
  众人答应了下来,构思半天后,写出了六首诗句。
  元春挨个看过,心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原来林黛玉本打算在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都比下去,没想到元春只要求一匾一咏,她不好违抗旨意多作,只胡乱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景了事。
  这时宝玉奉元春之命写四首诗,他刚写了潇湘馆和蘅芜苑两首,正在构思怡红院,初稿中有“绿玉春犹卷”一句。
  宝钗一眼瞥见,趁着众人没留意,急忙转身悄悄推他,说道:“她因为不喜欢‘红香绿玉’四字,改成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儿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较量吗?况且关于蕉叶的说法也不少,再想一个字改了吧。”
  宝玉听宝钗这么说,擦着汗说:“我这会子实在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宝钗笑道:“你只需把绿玉的玉字改成蜡字就行了。”
  宝玉问:“绿蜡有典故出处吗?”
  宝钗:“唐钱瑚咏芭蕉诗第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
  宝玉听了,豁然开朗,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的东西偏偏想没想起来,宝姐姐真可谓一字师啊!从今以后我只叫你师父,不再叫你姐姐了。”
  宝钗也悄悄笑:“还不快接着写,净顾着姐姐妹妹的闲扯,谁是你的姐姐?那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一面说着笑着,又怕耽误他的工夫,抽身走开了。
  宝玉续写下去,半天才写成了三首。
  彼时林黛玉未能施展抱负,心情郁闷,见宝玉独自作四律诗,颇为费神,便想代他作两首,也好让他省些精力。
  林黛玉走到宝玉桌旁,轻声问道:“都有了吗?”
  宝玉道:“才有三首,还差‘杏帘在望’一首呢。”
  黛玉说:“既然如此,你先抄录前三首,等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
  说完,低头一思索,已然吟成一律,黛玉写在纸条上,揉成团儿抛到宝玉跟前。
  宝玉打开一看,只觉得这首诗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明十倍不止,一时间喜出望外——】
  众人急得直伸脖子,林妹妹到底做了什么诗?让贾宝玉露出这样惊喜的表情。
  【元春低头去看宝玉呈上来的诗作,念完了前三首,目光被最后一首所吸引。红唇轻启,念道: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好!”
  元春微拧的眉头瞬间舒展,喜之不尽:“好一首《杏帘在望》,果然进益了!”
  遂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唐朝。
  “好诗!”
  《悯农》作者李绅抚掌赞道:“观此全诗,颇具五柳先生的诗作风范,笔法细腻入微,诗中稻浪之景栩栩如生,犹如丹青妙手绘就,读罢此诗忘却尘世纷扰,尽享此间田园风光,真乃妙笔生花之作也!”
  更妙的是结尾四句,完美迎合了上位者的喜好。
  林黛玉诗才不逊于任何男儿,若去参加科举,不说状元,也是举人之才!
  李绅看林黛玉的眼神慢慢带泛起了尊敬。
  抛却男女两性的眼光,去欣赏一位女子耀眼的灵魂。
  纨绔子们呆呆看着天幕。
  莫说贾宝玉被迷住了,他们同样也被迷住了。
  看林妹妹一颦一笑,灵气逼人,脾气劲劲的,作起来也可爱,身体不好更添了他们的怜惜之情。
  林妹妹还是个才高八斗的奇女子!作的诗也好听——
  贪花好色,早识风月的纨绔子们顽劣一生,终于体会到了顶级纸片人的威力,心动过后,无比的嫉妒。
  没天理,贾宝玉凭什么那么好命被林妹妹喜欢,他有哪里好啊?
  曹公不许给妹宝安排cp!
  第107章 小说与名著篇18新的方向
  曹雪芹眼神闪烁着骄傲。
  这是他最骄傲的女主角,他在林黛玉身上投射了他对女子最美好的想象,倾尽心血,万般打造。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出身书香世家。”
  若把天地间灵秀的女儿家比喻成花,黛玉就是花的精魂,她是诗的化身,是爱的具现。
  敦诚崇拜地看向曹雪芹,林黛玉、薛宝钗、宝玉等人所作的每首诗歌不仅符合人物性格,还无一重叠,几首好诗都是足以流芳百世的作品。当他以为曹雪芹的才华足够惊艳他的时候,对方又用新的本领告诉他,他在另一个level上。
  “雪芹。”
  “嗯?”
  敦诚笑嘻嘻道:“我们要做一辈子的朋友。”
  以他的腹中墨水,诗作能够传世都是沾了曹雪芹的光,敦诚也无所谓他的名字能不能亘古流传,他只希望,后人提起曹雪芹,能知道他并非孤单一人,还有他这样一位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好友。
  【元春省亲结束,与贾府众人道别,强颜欢笑道:“当初把我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好不容易才回家,大家不说笑只顾哭,我回去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雍正抬眉:“见不得人的地方?”
  他发出一声讥诮的冷笑。
  智商如四大爷,早就从曹雪芹的种种暗示看出书中那位今上代指的是谁。
  贾家.....不,曹家好大的胆子,雷霆雨露皆为君恩,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曹雪芹竟然敢借文暗贬皇权,宣泄不满。
  一旁的苏培盛老实低头,不敢在这节骨眼上摸老虎胡须。
  雍正转了下扳指,想要降罪,又想起曹家现下的境况,听说曹家得罪被抄没后,老宅田庄都抵了出去,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举家食粥。
  “....也罢,何必与一小儿计较。”叫他刻薄寡恩的名声上再添一笔。
  雍正低声,似在讥讽曹雪芹,又似在自语:“活在回忆里的人,可悲可笑。”
  天幕讲到了林如海之死。
  观众们一开始还和宝玉一样高兴林妹妹不用回苏州,从此能永远呆在贾府,与宝玉和府里的姐妹们一块过日子,渐渐地,却发现林妹妹的处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一位高官贵女沦落到寄人篱下的境地。
  黛玉刚入府时自贾母那里得一丸人参份例入药,到如今咳疾严重,吃燕窝粥都要犹豫。
  【林黛玉很清楚自己的处境,面对薛宝钗劝药的举动她很感动,但摇摇头,拒绝了。
  “请大夫熬药本就已闹得沸反盈天,这会子又兴出新花样要去熬那燕窝粥,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嫌我太多事。我不是她们正经的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这般不知进退,只怕要引得她们在背后咒我了。”
  宝钗:“你这样说,其实我与你处境一般。”
  黛玉怏怏不乐:“你如何比得我?你有母亲兄长,家里在京城又有买卖地土,不过凭着亲戚情分住在这府中,平日里大小事情你都不曾沾他们一文半个银子,要是不想住了,抬脚就能走人。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都和他们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不置一词。
  病美人青丝蜿蜒,歪倒床榻上,好不可怜,宝钗心里一软,柔声说:“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那里。”
  黛玉听了这话,脸颊不觉泛起红晕,嗔怪道:“人家
  把你当成个能说心里话的正经人,你反倒拿我来打趣儿。”
  宝钗带着笑意回道:“虽是取笑,却也是真话,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
  轻轻挽起黛玉的发丝:“你放心,只要我在这贾府一日,就陪你消遣一日。”
  当晚,便有蘅芜苑的婆子冒着雨送来了一大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观众自然能看出那洋糖的珍贵,饶是许多不喜欢薛宝钗的读者这一刻也不得不承认宝钗对黛玉的真心。
  从一开始,黛玉和宝钗便没有因为彼此的竞争关系而看不上对方,反而彼此的优点都在对方眼中放大了。
  在黛玉眼中,宝钗为人体贴识大体,处世周全,善于交际。
  在宝钗心里,黛玉诗才高,才华横溢,是顶顶出类拔萃的女子。
  金兰剖解,自此明心。
  “女孩子的情谊真美好呀。”东汉,班昭捧着脸感慨道:“林妹妹和宝姐姐都是身不由己的人,如果不是一个被家族裹挟,一个喜欢上了贾宝玉,她们或许能更早成为知己呢。”
  班固摸了摸下巴:“这好办,反正一个是为了地位,一个为了爱情,贾宝玉把两人都娶进门就是了,黛玉做大,宝钗做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