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李老师,我今天是来初中报名的。
李老师一听见便笑了:能继续读就好、就好。
冉佳仪道谢:李老师,真是谢谢您了,为我这么费心。
李老师腼腆笑笑:这都是老师该做的,你到了初中也要好好学习,要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冉佳仪重重点头,李老师,我知道的,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这讲的是真心话,知识改变命运,是无数贫家子的奋斗动力。
李老师又问了几句近况,剩下的便没什么可寒暄的了,冉佳仪识趣的告辞:李老师,您忙,我就先走了。
冉佳仪走出小学校门的时候,看见学校门口的校风校训,还有点感慨,这是个多么好的年代啊,民风淳朴、积极向上,每一个人都在为着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着。
冉佳仪对自己的以后也充满了信心,这么一个年代,做什么都是让人充满希望的。
快到中午了,冉佳仪感觉着腹中传来的饥饿感,终于还是决定回家了。
不然能怎么办呢,身无分文,饿了在外面连一顿饭都没得吃,可不得回家嘛。
况且今儿学校里也讲了,是要自己带粮食过来的,最后事情还得指望这沈家,冉佳仪只能暗叹一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回去不定得受冷言白眼呢。
-
果不其然,等到冉佳仪走回家里的时候,沈家人都已经回来了,还是沈母做的饭。
冉佳仪有点担心沈家人变脸,但好像沈家人心情还好,没有指责她的意思。
冉佳仪壮着胆子上前,喊了一声妈。
沈母抬头白了一眼,只是呵斥了一句:还不端菜上去。
于是冉佳仪灰溜溜的端菜走了,一句话都不带多说的。
等听见正厅里沈爷爷和沈父的话,冉佳仪这才明白原因。
沈家承包的那片池塘,今儿里沈爷爷有空就带着沈父探查了一下,结果发现池塘里的鱼长得很不错,比起往年都要好上几分。
沈爷爷说是年成好,便也带着鱼塘的鱼长势好了。
虽然因为今年是半路承办的,只能有鱼塘里一般的收成,但也不算少了,沈家人可不就高兴了。
冉佳仪暗自庆幸这个好时机,提出了自己的需求:爷爷,爸,我去初中报名了,学校从明天开始包一顿饭,就是要交粮食上去。
沈爷爷和沈父这才将注意力放到大孙女身上。
哦,去学校报名了,这是之前默认下来的事情,只是,要交粮食是怎么回事?
冉佳仪老实说明,初中比小学上课的时间长,中午赶不及回来,我这样离家远的要么交粮食在学校吃,要么就自己在外面吃。
冉佳仪在这里耍了个心眼,除了这两种选择外,其实还有一种,就是冉佳仪自己带饭去热着吃。
但是且不说沈家人愿不愿意为她准备要带的饭食,就是愿意她每天不但要背着课本、还要带着饭盒往返,那也够累人的了,冉佳仪打心底不乐意。
沈爷爷这才意识到,这孩子去上学了可就远不止学费这么点花销了,教辅资料、纸笔甚至这刚提出的粮食,可都是花销。
可是学费都交了,总不能再去退了,也只能认了,权当花钱买省事儿。
至于这粮食,这孙女在家也是要吃饭的,交粮食又不是交钱,倒也还过得去,至于出去吃的做法,那可不是农家人的活法。
那就交粮食吧,改明儿让你爸给你背去。沈爷爷思忖片刻方才开口,若是今年鱼塘能丰收,也就不差这三瓜俩枣了。
沈父听到沈爷爷的话就应了,冉佳仪听了更是欣喜,谢谢爷爷,谢谢爸。
至于这让沈父背粮食去,是体贴她还是担心她做手脚,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些事,大面上过得去也就行了。
冉佳仪便又欢快的去和沈母说去了,沈母倒也不在意一个小丫头吃的粮食,她在意的是这死丫头走了,以后的午饭都得自己去做了,心里呕个半死,只是老爷子都答应了,就没有人置喙的余地。
于是这一遭里,除了沈母不满意,其余人都没放在心上,冉佳仪便正式开始了在初中的学习生涯。
远离沈家人的镇上,冉佳仪尝试着去做些改变,她可以一时仰仗着沈家,但这沈家却不是个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立起来了才是正理。
--------------------
第49章 第三个世界
学校里的生活总是无忧无虑的, 老师们热衷于爱教学、学生们也都热爱学习,整个学校里一派欣欣向荣。
冉佳仪沉浸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的同时,也思考起了对未来的打算。
一直靠着沈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大的支出姑且不论, 就说在学校里的那些便宜的小文具, 她也不敢大手大脚的花用, 就怕哪一天沈家不肯花钱购买。
作为一个一直在家庭的约束下的小女孩,原主没有这个勇气、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挣脱束缚,但换成了冉佳仪, 一切都将大不一样。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无疑钱壮人胆,冉佳仪口袋空空便也不敢做的过分, 因而赚钱是冉佳仪除了学习之外最需要抓紧的事情。
要说冉佳仪也活了三世了,生活的技能自然是不缺的, 赚钱的小手段也有, 但是现在的冉佳仪还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孩子,很多事情一个人压根做不到。
比如做生意,在这个敏。感的时代,虽然不再是错误、可也无疑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而且学生的身份更是杜绝了她很多种选择, 她所能选择的其实很有限。
但同时,学校自由的风气, 让她远离了沈家那个没有自由的环境。
冉佳仪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可以趁着在学校里的时间做些什么,比如充分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 比如体育课上的休息时间, 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 都可以是她的成长良机, 也都将成为她实现自我价值的契机。
当在某一节文学课上,老师提起学校里组织了有奖征文比赛的时候,冉佳仪仿佛看到了一扇窗户在自己面前打开,窗外是春天的鲜花与阳光。
冉佳仪在那一刻就知道了自己可以在这里做什么。
文学、创作!
这是一个封闭已久初初打开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无比开放、能包容无数思想碰撞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宏观政策下,开放的不只是政治经济,文化也同样如此。
兴起这个想法的一瞬间,冉佳仪不自觉就想起了自己刚来到这个世界、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感慨。
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时代,就仿佛夜将尽,终将迎来的黎明,让人充满了希望。
活了三世的冉佳仪,第一次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创作总是让人有倾诉的想法的。
三世的人生积累下来,冉佳仪不敢说对人生有了全面的把握,但是有些自己的感想是肯定的,那些看见其他人所走过的路、自己曾做过的选择,其中总有些道理可想一想。
如果,如果能在这些时间,用手中细细的笔杆子,记录下此时自己的感想、留下点自己在这些世界曾存在的痕迹,也未尝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在这样的想法下,冉佳仪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正式创作。
嗯,起点,就从这一次的征文开始吧。
征文的题目并没有冒险的意思,简简单单的一个题目,你想对母校说的话,既切合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们的现,也是一个给这些学生们倾诉的机会。
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时间,冉佳仪不自觉就想起了李老师来。
这是一群最受人敬爱的人,他们可能在你的学生生涯无比招人恨,但每一个长大的学生无疑在最后都会感激他们曾经的谆谆教诲。
若说家长是一个新生儿初入世界的指向灯,那么学校绝对是一个人成长迈入社会的指南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这里形成。
冉佳仪心里感慨万千,笔下也就有了无数想要说的话。
我想对母校说,谢谢你。冉佳仪第一句是这么写的。
谢谢你曾经对我的教诲。
谢谢因为你、我有过的那些可爱又可敬的老师们。
谢谢你教授给我的那些知识,谢谢你给我带来的希望......
冉佳仪这封信完全出自真情实感,李老师对她的帮助一直让她铭记于心,可以说,这个时代的老师们的真诚热情打动了她。
也不是就说后世的老师们不好,只是因为小孩子们仿佛更珍贵了,老师们所能管束的也就更少了,很多时候不是不想管,而是不能管。
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一个奉献多于获得的岗位。
等一个小时过去了,冉佳仪看着自己笔下满满当当两大页稿纸,完全超出了征稿字数要求,也不由有些赧然,只得提笔继续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