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不过,冉佳仪如今心思也不在这上面,而是想着改善自己的生活。
  原主嫁进张家一年多了,真的是一分私房钱也没有攒下来,反而嫁妆贴进去了不少,说出去绝对被人笑话傻的。
  嫁妆是一个古代女子在夫家安身立命的依仗,不仅嫁妆,连带嫁妆置的产业、赚得的银钱都是女子为数不多可自由支配的财产,至于其他的,夫家的永远也不会成为自己的,尤其这种上有婆婆的。
  冉佳仪在这里生活了一个月,自然知道自己在张家对的待遇着实不算好,其中有张家不重视她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张家并不富有、还供着一个读书人,日子也过得扣扣索索的。
  然而,冉佳仪可没有那么好心给张家增产,她宁愿回报对自己很好的娘家人。
  而且,就是张家富了,她能不能吃好喝好还没准呢,但只要娘家富了,以这娘家对原主的疼爱程度、以及这一个月送了几次的吃食物件儿,冉佳仪有把握自己不会吃亏。
  只是农家能有什么买卖能让娘家人很快学会并赚钱呢?冉佳仪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
  对别的事情一上了心,张家的活计冉佳仪顾及的也就少了,原本有了儿媳,张母都不再做活了,谁知道有了孙子还要她这幅老骨头继续干活呢。
  张母看着抱着孙子哄得儿媳,手上忙活的同时,也不由得将一旁还只知道闲耍的小闺女喊过来帮忙:兰儿,还不过来帮忙。
  张兰不敢违背亲娘的命令,只得不情不愿磨磨蹭蹭的过去了。
  冉佳仪蹭蹭怀里的小宝宝,心里满是柔软,娘的乖宝宝哎。
  --------------------
  第63章 第四个世界
  上眼药水
  张家的家务活其实两个人干足够了, 如今张母被迫承担了一部分,冉佳仪也就多了不少休闲时间。
  闭门造车总是无用的,冉佳仪想到应该去娘家谢家看看才是, 于是就在一天晚间饭桌上提起了想要抱着孩子回娘家看看的要求。
  爹娘, 我月子里我娘家送来了不少东西, 不然石头也不能养得这么好,现在出了月子,我想要回去看看。
  冉佳仪这话一出口, 张父张母的脸色立即就黑了下来,即使事实如此,也不该如此直白的说出来, 弄得他们张家像是养不起儿媳孙子一样,还要亲家帮他们养。
  但是大儿媳提出来了, 现在也不是农忙, 不好不答应,于是张母只好出声:行,那你们明天去吧,记得早点回来。
  丝毫不提需要给亲家带去什么礼物,要知道, 农家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要带礼的,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断然没有上门白吃白喝的道理。
  冉佳仪也不是没有打量的人,谢家人那么疼她、要是真的上门不带东西,她心里也过意不去, 只好动用自己的私房钱打算明天去杂货铺买点糖糕点之类的, 也是一份心意。
  当然, 冉佳仪也没有忍下这件事情, 当天晚上就和张大柱抱怨起来:大柱,你说娘什么意思,是不是不高兴我回娘家啊?
  张大柱挠挠头:媳妇,你想啥呢,娘不是同意了嘛。
  冉佳仪气闷:哪有出嫁女回娘家不带礼的,娘又不是没有娘家。
  张大柱顿时没话说了,村里的习俗他也是知道的,再说了以前娘回娘家的时候也是大包小包的一堆东西带回去。
  冉佳仪那边却不消停:要不就是娘舍不得银钱。
  这个猜测张大柱没法反驳,自家亲娘的脾性他还是知道一二的,说舍不得还真有可能,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在媳妇的瞪视下羞愧地慢慢低下了头。
  冉佳仪没好气的看着这个身材高大、此时却缩得跟个鹌鹑一样的男人,暗暗鄙视他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开解他,最重要的是提出攒私房钱的建议,不然他们就得一直过得穷兮兮的了。
  都怪你,一点私房钱都没有,害得我回趟娘家还要动私房钱,我娘要是知道得心疼死了。
  冉佳仪算是发现了,对着老实人你还真不能好声好气,那样他们不长记性,倒不如狠狠骂一顿,保管他们能记好一阵儿。
  果然,张大柱的头愈发低了,看的恶婆娘冉佳仪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柱啊,不是我做媳妇的想攒私房钱,而是娘她抠唆的实在太过了,这些钱是能省得掉的吗?
  冉佳仪到底没说出张母打的注意估计就是让她动私房钱,不然外人见了,张家面上也无光。
  张大柱诺诺点头,确实省不掉,可他又有什么办法。
  攒私房钱,他去哪里攒私房钱啊,张大柱苦恼极了。
  地里的收成全都在爹娘手里把着,反正他是一个铜板也没见过,就是他有空出去打个零工,那价钱也是摆在那的,骗不了他那个精明的娘。
  就在这时候,冉佳仪开口试探:大柱,要是我有办法让咱们能攒下私房钱,你会不会生气啊?
  张大柱正是内疚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也没有了以前的抵触不安,反而有了几分好奇,媳妇儿,你有什么办法吗?
  冉佳仪看着他那蠢蠢欲动的表情,还是觉得不能相信他,毕竟还有一个词叫猪队友,更何况,她虽然有了一些想法,却没打算直接放在明面上,遂道:
  我这不是先问问你的想法吗,咱们苦一点没关系,可不能苦了咱们儿子。说着,冉佳仪低头看着怀里的小婴儿,目光里满是慈爱。
  张大柱也不由得将视线转向自己的儿子,初为人父的他还不懂怎么抱小孩子、也不知道孩子哼唧苦恼是因为什么,但是也不由得生出来为自己的儿子打算的想法,哪怕那与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完全相悖。
  从小到大,张父张母都告诉他,他是家里的老大,是大哥,所以要撑起整个家的顶梁柱,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承担家中最重最累的伙计,对弟妹们好,他自认尽到了作为一个大哥的本分。
  -
  但是,在自己的儿子出生之后,一切就不同了。
  当听见那个小小的、弱弱的、却直击他心底的婴儿哭声时,他的心在那一瞬间就柔软了下来,恨不得摘下天上的星星来给他,那还是他血脉相连的亲人,是他的亲生孩儿啊!
  只是,他这个做爹的没有本事,连让儿子吃好喝好都做不到。
  想到这里,张大柱不由得更加内疚,本就低低的头都快垂到地上了。
  冉佳仪见了也不落忍,老实人也不能欺负狠了啊。
  于是又转而安慰道:大柱,我现在也就是想想,就是六岁送石头去私塾,那也还早着呢。
  张大柱听见私塾两个字,耳朵尖立时竖了起来,心里也火热热的,自己的儿子也能进私塾读书吗,就跟小弟一样?
  冉佳仪见他上钩,连忙点头,只是犹豫着:不知道到时候我们的钱够不够。
  说着,将怀里的小婴儿送进张大柱怀里,自己下了床去寻放钱的小匣子,打算数一下自己的私房钱有多少。
  张大柱僵硬着身子,看着怀里婴儿大大的眼睛懵懂的转过来转过去,机灵极了,心里又乐呵起来,下定决心,一定也要努力赚钱让儿子去上私塾、考秀才。
  与自己的父母将大儿看做需要承担家庭重担的人不同,张大柱看着自己的儿子只恨不得他一点苦也不要吃,更不要说跟自己一样天天下地干苦活累活了。
  也是因此,他知道去读书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其中花费的银钱也很多,单看张家只供一个小弟日子就紧巴巴的,就知道,不可能再供他儿子。
  但是,张大柱也不由得去幻想,小弟今年已经13岁了,等自己的儿子6岁,小弟就19了,那时候不管考没考中,都应该给他儿子一个机会了。
  -
  冉佳仪还不知道张大柱的心理变化,要是知道的话,她肯定要得意大笑。
  等她拿回小匣子重新坐回床上,就兴致勃勃数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嘀咕着。
  一年前我嫁过来的时候,我娘给陪嫁了10两银子,现在还有七两500文,那么总共是花了二两500文,花在哪里了呢?
  给爹娘和你做了一身衣服,拢共花了一两银子,怀孕的时候吃不饱买些蜜饯糕点花了500文,那还有一两银子呢?
  冉佳仪本是喃喃的声音高了三个度,吓了张大柱一跳。
  他已经将刚才的话听了个清楚明白,还有点不好意思,只是见妻子实在苦恼,只得提醒道:还有一次,你给兄妹买了一支簪子,花了小一两银子。
  冉佳仪假做恍然大悟道:对,我都忘记了。
  随即,愁眉苦脸道:好一点的私塾一年就要二两银子,加上笔墨纸砚,咱们就这么点可怎么够啊。
  似是苦恼极了,可是转念似是想起了什么,复又沉沉叹了一口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