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至于对方眼底深处隐藏的一丝丝隐忍则被冉佳怡丢在了脑后,不服也得给她憋着。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冉佳怡从一开始的希望邓家人永远不要来,慢慢变成了,邓家人这是走到哪里了,得距离京城多远才要走这么长时间的感慨中。
  -----
  且不说冉佳怡在公主府中自在的小日子,从遥远的乡村往京城赶路的邓家人此时确实满腹的怨言。
  邓家第二辈里最小的姑娘是邓父邓母的老来女,虽是农家姑娘可打小也没有吃过苦,这次赶路可是真的累到了,一路上抱怨就没有停过。
  娘,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啊?
  邓母怜惜的看着小女儿疲惫的面容,安慰道:快了,只要再走上两天就能到京城了,到了京城咱们就好了。
  说到憧憬的京城,少女一直抱怨的话终于停了,娘,你说京城是什么样子的啊?
  邓母露出与女儿一般向往的模样,到了京城啊,有你兄长,咱们就不用吃苦了,现在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少女赞同的点点头,他们背井离乡、千里迢迢的走这么远,不就是为了到京城之后的好日子嘛。
  娘,你给三哥送信没有,我们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啊?
  邓母听见女儿这话就笑开了,小妹,墨儿他尚的是长公主,咱们啊,到了京城一问不就知道了。
  少女一听也是,不过,娘,公主会不会看不起我们啊?
  邓母横眉一竖,她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到了我们老邓家,就是公主也没用。
  少女尴尬的提醒,娘,嫂子她就是公主,三哥不是说还是什么长公主吗?
  邓目:再是公主,也得听我墨儿的话。
  少女懵懂的点点头,对权势和男女之间关系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楚。
  倒是一边的邓家大嫂,听见这话有几分意动:娘,三弟可是咱们一大家子供出来的,娘您过好日子可得带上我们啊。
  邓母看这粗粗壮壮长得不讨喜还满是心眼的大儿媳很是不喜欢,当初要不是家里穷需要这大儿媳的聘礼,自家大儿子哪里需要娶一个这样的女人。
  行了,我都记得呢,不然我带上你们干嘛要是可以,邓母还不想带上这大儿媳,可是自己还有两个孙子,都是要娘的,不带也不行。
  你们都放心,等到了京城,墨儿肯定有办法让我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如今他当了官,又娶了公主,咱们的好日子啊,在后头呢,都别着急,也就这两三天的功夫了。
  一番话下来,所有邓家人的心都火热了起来,多日来的奔波辛苦也似消失了一般,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邓家上下好几口人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日后,京城城门处。
  邓家一行人历时一个月,终于来到了京城,他们的希望所在。
  只是因为事先没有打过招呼的原因,他们还得自己去找上门,出示了路引,交了一笔不菲的入城费后,邓家一群人才终于进了京城。
  邓家本就地少人多,加之供着一个读书人,这么多年日子都过得扣扣索索的,身上的衣服也没有一件完好的。
  原本大家都在村子里,不觉得有什么,可及至进了京城,那区别就明显了。
  天子脚下,不说个个都丰衣足食,可出门在外,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也是必须的,至少大部分人都有,摊贩叫卖、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这就显得刚刚进城的邓家人格格不入起来。
  少女本就是爱面子的性格,看见边上妇人们异样的眼光,立即小脾气发作,娘,你看他们都看我,肯定是嘲笑我穿的衣服破,我不要穿这么破的衣服了。
  邓母见了也是头疼,咱们都到地儿了,你还急什么,往后的好日子多着呢。
  少女一想也是,遂也不再多言。
  一直沉默着的邓父眼神微微扫视了一圈,挑了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问起路来:小哥,想问一下,长公主府在哪个方向。
  小贩还蛮警觉的,贵人的地方,你问干嘛?
  邓父也没有隐瞒,反而颇为自豪的说,长公主就是嫁给了我们家大儿子,我们现在就是来投奔大儿子的。
  小摊贩狐疑的眼神在这穷酸的一家子身上瞅过来瞅过去,愣是没看出一丁点儿探花郎家人的气质来,但他也听说过,探花郎是个寒门出来的,到底怕得罪了人,加上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没再藏着掖着,而是坦然道:
  长公主府在北边皇城脚下,你们啊,往那个方向一直走,走到头再问问就知道了。
  邓父连忙道谢,拉着一边跟妇人唠起嗑的邓母赶紧赶路,好了,咱们走快点,还能赶上吃午饭。
  赶了一个月的路,吃的都是干巴巴的干粮,一听待会能有新鲜饭菜吃,也没了八卦的心,待吃饱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于是,一家人遂又往皇城方向而去,留下城门口一群小摊贩嘀嘀咕咕起来。
  --------------------
  第164章 第十个世界
  这就是驸马爷的家人, 看起来比我们还不如呢。城门守卫a嘀嘀咕咕的,与其酸不拉几。
  城门守卫b看不得他那样,人家可是探花郎的家人, 就是以前一样, 以后也差的多了。
  守卫a还是羡慕:所以还是要送孩子去读书, 我们这一辈是没指望了,我儿子一定要送他去学堂,不说出个状元探花, 就是出一个进士、举人也是好的啊。
  守卫b:那倒也是,不过你还是先生个儿子出来吧,哈哈哈。
  守卫a彻底说不出来了, 他还只有一个闺女,闺女有啥用啊, 还是得靠儿子。
  这话要是叫冉佳怡知道了, 又得吐槽一番,只能靠闺女的才没用呢,看皇帝自己厉害,连带她这个做女儿的都高人一等。
  冉佳怡是特地躲了出去,而邓翰墨则是天天上翰林院点卯, 作为一个新人,恨不得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 可谓颇有新人的自知之明了。
  公主府就两个主人,主人家不在,注定了邓家一群人暂时是进不去的了。
  偏偏邓家人来的多, 行李也特别多, 关键还没钱, 一路上来歇息都是找的最便宜的客栈或借宿, 现在到了物价极贵的京城,更是舍不得住客栈了。
  因此,一群人就围在公主府外,想着等一会儿。
  一大群人里,做主的基本就是邓母,邓父一般不说话,行了,都到地儿了,咱们就在这里等等吧,这些个奴才,真是狗眼不识泰山。
  大儿媳听见婆婆的话,连忙接话道:就是,我们可是驸马的老家人,千里迢迢过来,不说欢迎了,竟然连门都不让我们进。
  还是邓家老二比较老实,说了一句公道话:那看门的不是说了吗,要进门得有那什么帖子,想必是三弟太忙给忘记了。
  邓母见关系到自己最可心的小儿子,顿时周旋道:老三现在是大忙人,忙着上朝呢,哪有空管这些小事啊,咱们不就等等嘛。
  邓家小女儿不满道:三哥忙也就算了,怎么三嫂也不在家啊,是不是故意的。
  一直默默隐在人群中不开口的邓家表姑娘第一次发言:表嫂不是去皇宫了吗,也不知道皇宫什么样子的。
  邓家小女儿不屑道:三嫂是公主,以后有机会让她带我们进宫看看就是了。
  表姑娘姓宋名婉,此时低眉垂眼想着,皇宫有那么好进吗?公主又是多么尊贵的人儿啊。
  一大家子人就这么在公主府们口等啊等、等啊等,从天光大亮等到天色渐暗,一边的公主府大门始终紧闭着,不曾有一人进出,惹得邓家一家人对这占地极广的公主府内好奇不已。
  闲着无聊,他们甚至还绕着这公主府走了一圈,那地方真是大啊,比他们乡下的宅子还要大得多,也不知道在这京城要多少钱。
  一方面是惊叹,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即将入住这么豪奢的公主府而感到高兴,至于住不进去,不存在的,自己儿子家哪里还有不能住的呢。
  这么一伙人看着就不像是京城本土人,倒像是谁家乡下来的穷亲戚,不过京城再富贵的人家,奇拐八绕的也有几家来打秋风的,人们都见怪不怪了,奇怪就奇怪在这次来的人竟然是冲着公主府来的。
  公主府里住的是当朝长公主,那就是亲戚也该是皇室中人,可没有这样子的,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驸马家里的。
  这下真相大白,路人们纷纷感叹,皇帝嫁女儿还真是不挑,这么穷的人家出来的也敢嫁。
  有人唏嘘,自然有人不赞同了,公主又不缺钱银,就是乞丐,只要住进了公主府,那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