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冉佳怡闻言回到桌前坐下, 好了, 让她进来吧。
这次来人的脚步声很重很重, 听着咚咚咚的声音,冉佳怡心内猜测这次来的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及至人到了跟前,冉佳怡看着来人的模样还回不过神来。
无他,因为这次的委托者是一个年约五六十的老太太。
以往来到系统空间的基本都是正值年轻、风华正茂的女子,何曾有过这么年迈的老人。
按照系统滚滚的说法,这些委托者来到系统空间的形态都是她们心中自己应该存在的形态。
大多或是年轻时候最美好的时候,又或是自己最不甘心的时间段。
此时是灵魂状态也还是这幅模样,说明这位老人的心态其实已经老了
奶奶,你是有什么事情吗?冉佳怡主动询问。
这里是地府吗?地府都这么好看了啊,
老太太可能是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科技手段,还以为这里是阴曹地府呢。
冉佳怡有些尴尬,索性越过这个话题,奶奶,你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的吗,我可以帮你完成的哦。
老太太轻易就被带过了刚才的问题,点点头,是啊,我这一生啊,中年守寡,半辈子劳作养活了几个儿女,老了老了,也还是为他们操心,就没过过一天顺心日子。
单是这样就算了,可到最后,我一心为他们着想,还反遭他们埋怨多管闲事,等我做不了活了又得被嫌弃、看他们脸色行事,活这一辈子都是为了啥啊!语气里满满的委屈。
这次的委托者貌似是一个被子女伤透了新的老人,冉佳仪想着。
面对子女,父母总是会一步步后退,一点点妥协,直到退无可退。
回忆起自己活着时看见各种虐待老人的新闻,什么打骂甚至活埋,真真是世风日下。
从小被教育尊老爱幼的冉佳仪出离愤怒了,这个任务必须做,还要好好做。
奶奶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完成任务的。信誓旦旦的话说出来,冉佳仪方才意识到,这位委托者还没有说出自己的要求。
假如对方要求希望有一个温馨和谐的一大家子,那自己这任务不铁定得完蛋。
好在事情并没有到最坏的地步,相反,委托者的要求正合冉佳仪的心。
我想着,我辛苦把他们养大,也不求他们多孝顺了,可我老了老了,也不想受他们的埋怨,我宁愿我自己过。
似是老孩儿说气话一般,可那认真的神情分明在告诉冉佳仪,她是认真的,她不想再为那群不孝子女操心了。
冉佳仪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奶奶,您放心,我一定会帮您完成任务的。
冉佳仪猜测,其实对方心里未必狠得下心来管教孩子,否则也不会来到这系统空间委托别人了,但任务到了眼前,冉佳仪也乐于去看一看。
契约签订完成,委托者显然已经有些疲惫,且不是很想提起自己的过往,冉佳仪只得吩咐滚滚先把委托者送去休息,自己思索起了这次的任务。
但凡为人父母少有不爱子女的,有的深沉内敛、有的奔放外放,形式各有不同但那感情却不是作伪的。
也是如此,哪怕那些儿女对委托者不好,但是委托者也没有什么报复的心,只是一心惦记着过自己的日子去。
由此,冉佳仪确定了,在过好自己日子的同时,不搭理委托者的那些子女就好了,且看他们靠自己能活成个什么样儿。
等到滚滚出来,冉佳仪便让其将自己送进了任务世界。
-
眼前一黑再一亮,冉佳仪便换了个地儿。
抬眼四顾,冉佳仪发现自己正在一间阴暗的房间内,外面天色也还暗着,冉佳仪索性躺到床上,接收起原主的记忆来。
委托者身处的是平行世界的华国六十年代。
这一年是1968年,华国成立不过短短十几年,外部面临的危机不断,国内的饥荒也才过去不久,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候。
好在原主家在县城里,拥有这个时代珍贵的城镇户口,日子虽然困难,但是也还过得去。
原主中年丧夫,一个女人辛苦拉拔着五个孩子长大,周围邻居亲戚谁不夸她能干。
可在她的几个孩子眼里,她永远是一个没用的、偏心的母亲。
原主的这一生,能干是能干,可倒霉也倒霉在她的能干上。
原主现年38岁,自从四年前丈夫去世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后,林家的日子就变得格外困难了起来。
这时候虽然工作可以接替,但是岗位和职务不能。
原主张父生前是厂里的技术工种,因为工作熟练在厂子里干的时间也长,拿的工资也高,负担一家子的生活也是绰绰有余。
但是原主顶岗后,因为技术不够,被调到了办公室做文职,工资降低了不少不说,还多了一年的试用期,家里的日子便艰难了。
家里五个孩子等着吃喝上学,原主一个人白天在厂子里拼命干活,晚上回家忙完家务还会接一些洗衣服、糊纸盒之类的活计,不过短短四年,活似老了十岁不止。
好在厂子里的领导同情她的遭遇,不过一年就给她转正了,厂子里有的老员工都干了三四年了还是试用期呢。
要知道试用期和转正后差别可大了去了,一旦转正,享受到的是正式员工的丰厚福利,厂子里也不能随便开人了,那才是真正的铁饭碗,至于试用期的,随时可能被踢回家。
家里五个孩子,除了老三是女孩外,其他四个都是男孩,最大的已经18了,最小的也已经13,都是上学的年纪,每一年家里花费加上几个孩子的学费,原主的工资总是不够用。
这不,一大早的,还没到正常起的时间点呢,原主就愁的睡不着觉了。
正值酷暑的八月,原主的大儿子7月刚刚毕业,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原主那叫一个愁啊。
除了愁家里的生计开销外,还有一件糟心事。
大学招生前两年就停了,只有极少数家里成分好又有人脉资源的才可以被推荐去上大学,原主家里没有这能耐。
上大学不敢想,找工作同样困难。
城里工人的岗位是有数的,这年头国营厂子又少,随着这几年的初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多,城里的无业青年也越来越多,这一个月小小的县城里都发生了好几起斗殴事件,更别提其他大城市。
由此,前几年自愿报名的知青下乡也慢慢演变成了动员知青下乡,但凡知道谁家里有了待业的孩子,知青办的人事隔三差五就上门做工作。
昨天,知青办的人来原主家里下了最后通牒,原主的大儿子必须下乡。
要说不下乡办法也是有的,要么原主大儿子自己找一个厂子工作,要么就来顶原主的岗位。
原主那一世,原主到底挨不过大儿子的苦苦哀求,把自己的工作让给了大儿子。
自此,家里一家人都成了靠大儿子工资活的累赘,原主大儿子不仅没有一点感激,反而嫌弃起一大家子靠自己养活的废人。
原主无奈,只得夜以继日的接了零散的活儿做,补贴家用和其他几个孩子。
-
就是这样原主也没讨到好处,因为第二年,原主的二儿子也从高中毕业了。
这回没有岗位再给他顶了,二儿子只得下乡,只是到底怨上了偏心老大的原主,面对原主的时候动辄埋怨,在乡下还一直来信要这要那的,原主心疼儿子在乡下受苦,从牙缝里省出吃的给二儿子寄过去。
同年,三女儿初中毕业,因为老大媳妇不愿意再供着妹妹上学,妹妹没能再上高中,三闺女是一个机灵的,早早找了一个愿意供自己上高中的男青年嫁了,就此离开了这个家。
因为埋怨母亲重男轻女,责怪大哥心狠,三闺女几乎再也没有回来这个家。
下面最小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也是上到初中毕业就没念了,好在两个孩子机灵,老四找了一个招上门女婿的顶了岳父的缺,老五从原主那抠了点钱走门路找到了一个锅炉工的岗位,只是留在了城里却是辛苦不已。
对比家里大哥轻松自在的日子,下面四个小的日子可谓辛苦。与此同时,他们也没少指责原主,可他们却没有看见原主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忙里忙外的给大儿子做饭带孩子,给二儿子攒吃食,偷偷去见三闺女和四儿子,私下里接济五儿子,一个当妈的面对五个子女,偏偏活出了面对祖宗的模样。
看到这里,冉佳仪本来整个躺在床上的身体都气的坐了起来,气呼呼的样子活像经历这些事情的是她自己一般。
作为外人,冉佳仪真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原主作为五个孩子的妈,天然占据着优势,不说去欺压孩子,就说让几个孩子养老总是应该的,可原主老了几个孩子都不愿意的时候,原主宁愿自己出去捡破烂卖钱也不要求子女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