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林建党无奈点点头,还指望着下乡之后家里接济,怎么也不能把关系搞僵了。
搞定了林建党,冉佳仪视线瞥向另外两个,你们两个也快要毕业了,但老四老五还小,在他们毕业之前,我这个工作不会让你们接的,如果明后年还是这形势,要么你们自己能耐找到工作,要么就跟老大一样下乡,知道了吗?
见唯一的后路被堵死,林建军也垂头丧气起来,倒是老三林建慧没什么反应,想必也是清楚,这份工作给家里其他四个谁都可以,唯独不可能给她这个女儿的吧。
-
下乡的问题解决了,两小只正巧洗完碗筷回来。
一家子再次齐聚,冉佳仪决定开始自己的改造之路。
建党,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下乡了,乡下地方什么都要自己动手,从明天开始,你要学会洗自己的衣服、做饭洗碗,菜地里的活你也学着干干,这样过去了才不会慌乱。
林建党本就心情不好,正想要拒绝,想起陌生的农村和自己即将要去的地方,到嘴边的拒绝又咽了回去,做就做吧,也不差这几天了。
老大屈服了,冉佳仪对着其他几个小的也是一通说:你们也是一样。明天开始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地轮流扫,饭轮流做,要有不会的互相问问,问我也可以,知道了吗?
见到亲妈和大哥虎视眈眈的眼神,四小只木愣愣的点点头。
家庭会议到此结束,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冉佳仪简直高兴地想要原地跳舞来抒发下。
第二天一早,冉佳仪照例早起,但她没有去干活,反而是去林建党的房间,将人给喊了起来。
半大小子,除了仅有的几次出去找工作外,一个月的时间呆在家里啥也不做,冉佳仪这个大忙人可看不惯了。
林建党被喊起来,眯缝着眼就开始在亲妈的指挥下生火、做饭,等到米下了锅,冉佳仪去把自己的衣服洗了,至于五个孩子的,动都没动,她说到做到。
冉佳仪慢慢悠悠的忙活完,粥也好了,照例是红薯稀饭,她往自己碗里捞了一碗浓稠的,其他人的则是一起盛到一个大盆里。
以后这吃饭的规矩也得改,早起的、做活多的,就能吃多点,起晚了、啥活不干的,想必不饿,那就少吃点。
填饱了肚子,其他几个孩子生物钟也逐渐唤醒了他们,冉佳仪出门上班前又吼了一嗓子,保证赖床的几个都能听见后,就自顾去上班了,饭都做好了,难不成活人还能把自己饿死。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摆脱了一堆的家务活,冉佳仪只觉得天都蓝了、水也绿了,叽叽喳喳的同事也和蔼和亲了。
到了办公室,依旧是一天松散日子,混着混着也就过去了。
冉佳仪抽空翘班去把林建党的下乡手续给办了,因为他们主动报名,知青办为了鼓励,还给了二两红糖的票,意外之喜,冉佳仪那叫一个高兴,并且偷偷眛下来了。
原主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回家去还要做一堆的家务活,外加接些散活,身子常年劳累早就不大好了,这红糖她打算给这具身体补补。
办公室的工作实在轻松。这样的日子,一天两天是享受,时间长了就是苦捱了无趣的很,只是碍于这时代的特殊性,冉佳仪也不敢有什么小动作。至于做小买卖,在这年代都属于投机倒把,被抓到了就是重罪,她家又不是吃不起饭,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报名下乡一周后,林建党就被通知要下乡的事项。
因为报名早,被派去的地方是南方一个条件稍微好点的村子,冉佳仪将自己给准备的东西打好包裹,一家人一起送他上了火车,看着人随着车逐渐去到不知名的远方,这一走,没个几年回不来的。
-
自从来到这具身体,冉佳仪就没有再接过那些散活,实在是因为那些活非常累人,又挣不到几个钱,很不划算。
现在少了林建党这么个大小伙子在家吃饭,家里的压力顿时少了不少,冉佳仪也不为难自己。
倒是厂子里,冉佳仪在办公室待着实在无聊,时不时去一趟车间看车间工人干活。
纺织厂的活计无非就是那些,都是冉佳仪以前做过的,她完全可以调过来,但一来没有好的借口容易惹人怀疑,二来车间工资高,但也比较累,冉佳仪不太愿意。
综合考虑下来,冉佳仪装作去学习的样子,在外人勉强装足学会了的样子。
她打算继续待在办公室,但等到车间忙的时候,可以去车间帮忙,就当赚点外快了。
厂子里工人不多、就是因为接到的单子不多,但也会有某一个时间段单子多,厂里并不会额外招人,反而会在附近找一些熟练的临时工做做。
冉佳仪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就是临时工,厂子里给的工资也不低,比接糊纸盒之类的散活要划算多了。
就这样,日常的工资照常赚着,偶尔还能有点外快,家里的家务活也逐渐被几个孩子接手,冉佳仪觉得生活前所未有的好了起来。
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冉佳仪这么想着。
--------------------
竹里:修改了一个bug和几个错字。
这个事故的灵感来源于最近的一个活埋老人的新闻,当事人的对错蠢作者不予评论。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假如文中有任何误导人的错误观念,蠢作者不负任何责任,有需要请熟读法律并背诵,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第181章 第十一个世界
金秋九月, 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让人欢喜的季节,不过这跟待在城里的冉佳怡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相反她颇有些苦恼, 因为九月也是开学的季节, 留在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上学的年纪, 无缘无故的冉佳怡也不能让他们终止学业。
尽管这个年代的学费不贵,但是四个孩子的学费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晚上吃过饭,使唤几个孩子洗完烧水, 冉佳怡回到房间,忍不住去点了点自己的小金库。
林家孩子多,之前原主丈夫还在的时候, 一个人养一大家子,加上原主做些零活补贴, 家里日子还过得去, 也攒下了一些存款。
但是原主丈夫生病去世后,光是治疗的费用就耗光了家里的钱财,而原主接手工作后因为工资降低了,也仅仅只是勉强够家用,时不时还要问左邻右舍借一点, 往常在开学这样的日子,就是原主厚着脸皮找同事、邻居借钱的时候。
但是现在, 冉佳仪看着手帕包着的一叠有零有整的毛票,心里满满的满足感。
这可都是她过来之后存下来的,每一毛钱背后都是自己辛勤的汗水。
纺织厂中年女工-冉佳仪露出了心酸的泪水。
三个小孩, 马上两个要上高中, 两个上小五, 加起来就是十几块钱, 抵得上她半个月的工资了。
原主每个月二十二块钱的工资在这个年代不算低,但谁让她一个人的工资就要负担六个人的生活呢。
城里是有供应粮不假,可那供应也就让人饿不死,要想吃的好、吃得饱,那就得往里倒贴,原主的工资大多都用来买粮食和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了,压根存不下钱。
不过冉佳仪来了一个月,倒是稍微好了点,这存款里也有她的几分功劳,当然,这也跟家里的老大下乡省了不少粮食有关。
数了数手帕里包着的钱,也就二十来块钱,交了学费再买点学习用品,就啥也不剩了,接下来又要过一段苦日子,但好歹不用再背债了。
但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冉佳仪可是还想着过好日子的,一直这样下去,比起原主是好了不少,但是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个时代读书已经没多大意思了,不是说知识没用,而是现在的学校里都在闹革命,压根就没有老师敢认真教导学生,也没有几个学生愿意认真听老师讲课。
换言之,两边都把读书当做任务来完成,总之学生拿到毕业证就算任务完成。
但重要的也就是那一纸毕业证,这年头,不管是厂子里招工还是干嘛,都是要看学历的,真是一个矛盾的时代。
将几个孩子的学费单独拿出来,又将钱用手帕抱起来放回原来的小罐子里,塞进了床底下的洞里,冉佳仪坐在床上无奈叹气。
这个时代不是一个人穷,而是大家都穷,没办法,富的不是前几年打倒了、就是龟缩起来藏富了,就连她们纺织厂的最大领导厂长,过的日子也和他们普通工人家庭差不多,至少面上总是这样的。
小心收拾好房间内的痕迹,冉佳仪锁好门就出去了。
-
厨房里几人也像模像样的做着饭,主要还是两个大的在做,两只小的还不太懂事,只是在一边嘴馋的看着,偶尔帮忙递递东西。
看到亲妈出现,被迫做饭的老二林建军和老三林建慧心内的满是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