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还未到商店的门前,冉佳仪就被在门口徘徊着的卢秀兰给迎去了店里。
  冉佳仪很是纳罕,自己什么时间来都没确定,怎么人就过来等着了。
  恰在冉佳仪疑惑的时候,卢秀兰满面笑容的开口道:哎呦,婉茹妹子,你怎么才来呀,我可等了你好几天了。
  冉佳仪:qaq,什么情况。
  见人疑惑不解的目光,卢秀兰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害,还不是婉茹妹子你的绣工太好了。上次买那十条帕子的外国人你还记得吗?
  冉佳仪点点头:记得的,怎么了。第一笔钱的衣食父母,冉佳仪可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他们上次买了,给朋友看了,朋友也觉得好,就推荐来了我们这,可这不没货了嘛。
  冉佳仪脑袋一转就明白过来,这是回头客上门却无货可卖,哪个商家遇见这样的事情不得抓心挠肝的啊,也难怪卢秀兰等不及在门口一直晃荡着瞅自己来没来了。
  秀兰姐,这几天你不会天天在门口等吧,真是不好意思我来晚了鹅。
  也就这两天的事,我就每天这个点出去门口看看,要是没人也不等,我可不傻。
  闻言冉佳仪的歉意这才好受点。
  说话间,两人跨步进了店里,柜台前,郭店长也在。
  郭店长,你好。冉佳仪热情的对着合作伙伴打招呼。
  郭店长见人终于来了,也急忙迎出来:李同志你可来了,再不来我们秀兰同志简直望穿秋水了。
  郭店长说笑了,是我来的晚了,这次我只赶出来十条,还要郭店长你看看行不行。
  两句玩笑话很快就放松了几人间的氛围,说起来三人这也才第三次见面,又是因为工作原因,彼此态度原本都有些严肃,这下可就好多了。
  店里没有客人,三个人干脆在店里直接商量了起来。
  主要是供货的时间、供货量以及价钱上。
  郭店长他们商店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外汇,赚钱都只是其次,因而给冉佳仪的价格很是优惠,当然,约定给冉佳仪的是华国货币,至于外汇店里收了都是要上缴的。
  这店不比一般日用品店大的销售稳定,可能十天半个月就一单,也有可能短时间内来不少客人,选择权也不在自己手里。
  因而双方约定了,前三个月冉佳仪每个月提供20条帕子,后面要是销量好的话,可以再增加,销量不好的话就必须得减少。
  对此,冉佳仪也没有什么异议,但凡开店的宗旨就是要把东西卖出去,要是卖不出去啥都白说。
  至于成品需要冉佳仪自己送货上门,店里可以给报销车费和一顿午饭前,冉佳仪对此表示很满意。
  双方拟定了合同,各自签字盖章,这份合约就正式生效了,也意味着冉佳仪的副业有了一个真正的开始。
  -
  大事定下来了,冉佳仪就想起来了自己先前的疑问:郭店长,你们店里需要一些大件吗?要是小件卖的慢的话,我可以赶几件大件出来,那个比手帕要好看的多,也更体现绣工。
  当然,价钱也更贵,这话冉佳仪没说出来。
  只是郭店长显然也想到了:是这样的,李同志,我们店里的现金储备是有限的,也是买不了多少大件。
  要是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去绣两个大件放在店里寄卖,要是卖掉了,我们只收几毛钱保养费,其他的都给你,你看这样行吗?
  冉佳仪自然是同意的,只要卖出去,就是她赚的,有什么不愿意的,而且冉佳仪对自己绣出来的大件有信心。
  即使是几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这些传统手艺也还颇受世人喜爱追捧,想必这个时候的外国人也是识货的。
  事情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双方对这次的结果都很满意。
  郭店长他们满意店里多了一个稳定吸引外国客人的货物来源,而冉佳仪满意自己的绣品终于有了销售的地方,可谓两大欢喜。
  冉佳仪来到店里的时候时间就已经是半上午,现在双方谈完,时间已经过了正中午。
  等到顾店长把这次十条手帕的钱一起付清,这一趟市里之行也宣告圆满结束了。
  沉浸在工作里的三人忙完才发现自己肚子饿了,郭店长做主,私人请她们俩到国营饭店吃饭,说是庆祝这次合约签成、以及预祝后面合作成功。
  冉佳仪也没有拒绝,华国的饭桌文化可不是空的,很多时候关系就是这样一点点拉近的。
  果不其然,酒足饭饱,三人已经成为过了关系还不错的朋友,这便是为那一纸合约又添了一份保障。
  吃过饭,告别了郭店长和卢秀兰,冉佳仪揣着钱,情不自禁就又朝着供销社的方向去了。
  女人似乎多少都有点购物癖,只要手里有钱,那就永远有着浓浓的购物欲。望,即使是在这物资贫瘠的时代里。
  刚好前几天厂子里发了工资,冉佳仪第一时间还了隔壁婶子的钱,留足买粮食的钱,冉佳仪手里现在可支配的钱到了足足五十块,这都是她可以自由使用的。
  钱够了,心情也好,冉佳仪来到供销社就是买买买,直到花了足足二十块钱,冉佳仪才意犹未尽的收回了手。
  好歹要给自己留一点备用资金,不然出了什么事可就抓瞎了。
  愉快的购物时间一闪而过,等到冉佳仪从供销社出来的时候,方才意识到,市里回去的车快要到出发的点了,于是又是背着小包裹急急忙忙往公交站奔去。
  -
  还是如同上一次的时间回到的林家,只是这一次,冉佳仪兴奋居多,这一点在她提回来的包裹里就有体现。
  上一次因为囊中羞涩,冉佳仪大多都是给自己买的东西,只有几块糕点,是给大家买来吃的,这一次可就不一样了。
  除了给自己补充的一些东西外,冉佳仪这次给家里的每个人带了礼物回来,权当是前段时间大家都挺辛苦的奖励。
  给林建军带的是一本漂亮的笔记本,据她观察,老二不是个太会说话的性子,但是平时喜欢自己写点东西,这个礼物正合他心意。
  给老二林建慧买的是两对漂亮的头绳,一条是鲜艳的红色,另一条是澄澈的天蓝色,都很适合她这个年纪的年轻女孩子戴。
  给两个小的林建国、林建设带的则是两个漂亮的铅笔盒,在这之前,两个人用的哥哥姐姐淘汰下来的小把铅笔盒,小不说还特别旧。
  除此之爱,还有好几样糕点和糖,想着前段时间大家表现都还不错,这些都被冉佳仪均分了五份,每人一份自己收起来。
  收到礼物的四个孩子都特别兴奋,竟然久违的感觉到了母亲对他们的疼爱。
  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林家终于恢复了之前的欢声笑语,几个孩子欢快的干着活,冉佳仪在一边忙着自己的绣活,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工作。
  只是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第三天,一封从遥远的乡下寄过来的信打破了林家欢快的气氛。
  信是下乡的老大林建党寄过来的。
  写的满满的三张纸,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哭诉乡下生活条件差、自己日子过得特别不好,需要家里支援的意思。
  冉佳仪对此很是鄙视。一个大男人,哪怕是下乡了,在劳作就可以换公分换粮食的乡下,冉佳仪实在很难以想象他会哭诉自己干不来活、吃不饱饭。
  本来冉佳仪收到信也没想理会的,可没想到四个孩子也吵着要看信,一看,几个孩子顿时心有戚戚然。
  两个小的还好,颇有点没心没肺的,距离这样的事情还有远冉佳仪,年龄相差不大的林家军和林建慧就颇有些难受了。
  不难以想象,林建党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明天,在城里工作这么难找的时候,下乡是他们没有选择的选择。
  考虑了一天,顾及到剩下几个孩子的心情,冉佳仪最后还是决定要给林建党寄点东西过去。
  当然,寄的也不多就是了,因为林家情况本来就不大好,尤其林建党下乡了之后粮食关系也转过去了,林家这边那就没有他的那份口粮了。
  这个时候,粮食比什么都金贵,没有粮票,有钱也难以买到粮食。
  最后东拼西凑,冉佳仪还从左邻右舍的都借了点,凑了几张全国粮票和十块钱给寄过去。
  随着一起寄出的,还有几封信,为什么说是几封,是因为冉佳仪除了自己写了一封外,还让几个孩子分别给他们大哥写了一份。
  冉佳仪的信里主要强调的是家里的困难,讲述了下自己这次凑齐这些东西有多么不容易,让他好好珍惜,以后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又谆谆教育他下乡了好听组织的话,跟组织走,努力为农村做贡献。
  总而言之,要多嫌弃就有多嫌弃,想必林建党看了也之后以后不该这么找家里哭诉,当然就是再哭诉,冉佳仪也不准备再给这么多东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