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说起来值钱的东西,郭家人多的是祖上传下来的,但是官场上送礼最忌讳的就是送错礼,但毕竟现在时代特殊,很多都系都要藏着掖着,不能见人,不然就是现成的把柄。
但作为市长的心腹,要是生日礼你送些不值钱的也未免惹人嫌弃。
刚才看到这幅刺绣的第一眼,郭店长就有了主意,这幅刺绣不就是很好的礼物吗?
一来刺绣的价值虽高,但并没有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更比不上那些珠宝首饰、黄金玉石之类的,不那么打眼但也不至于丢份;
二来嘛,这个刺绣的意义实在很好,这样一副农民们丰收的景象,不就暗赞了市长的良好功绩嘛,侧面说明在市长的带领下农民才能过上这样丰收的好日子。
当然,近几年的收成也确实不错就是了,比起前几年的**,这几年简直就是美好的跟梦一样的好日子,正适合这样一幅刺绣出现。
郭店长想着想着不由得笑开了,心里熨帖的很,不免觉得这实在是自己的缘分。
冉佳仪只看到了郭店长满意的神色,倒也不知道一眨眼的工夫,他竟然就想到了这么多。
不待冉佳仪开口询问,郭店长就率先询问了,婉茹,这幅刺绣,你单卖给我怎么样?
?冉佳仪的头顶似乎有一串大大的问号,配合那疑惑的神情,很好的展现了她的纳闷。
郭店长不欲直接说出自己送礼的事情,虽然知道对方不会泄露,但这种事情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性才好。
-
这幅刺绣我有用处,我给你的价格绝对不会比店里的低。你看怎么样?询问的语气,但是见对方已经将刺绣紧紧护在怀里的举动,冉佳仪知道郭店长是势在必得。
郭店长,这有什么,你要是用的上就直接拿去,咱们之间就不谈钱了,要不是有你们,我的刺绣也不见得能卖出去。
郭店长一愣神,旋即反应过来:那哪行,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店里收你的刺绣是因为你手艺好,给我们店里也招揽了不少生意呢。
冉佳仪还欲再说,就被郭店长粗暴的打断了,就这么定了,刺绣我拿走了,价钱我给你结,绝对亏不了你,只是还有一个要求希望你能同意。
知道对于郭店长来说这些钱都是小钱,冉佳仪也不再纠缠;行,能帮上你就好,价钱你看着给,也不要多,不过不知道店长你说的是什么要求。
郭店长有点不好意思:是这样的,我拿这这幅刺绣是要送人的,希望在次之前,类似样式的刺绣不会流出去。
就刚才那一会儿的工夫,也足以郭店长看清,这一批的刺绣里有不少类似样式的,只是自己挑中的这一幅是其中最大、质量最好的。
毫无疑问,如果这次这一副刺绣合了市长心意的话,那么这种类型的刺绣无疑会成为江安市的时尚,届时,宛如妹子的刺绣价格,也会水涨船高,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但这样一来,货钱就不能立刻给人结了,郭店长提出这样的要求,也觉得自己做的有些过分。
这一批刺绣我都收了,只是类似这样式的,我先得压在店里,等过一阵子再放出来,到时候价格肯定也会让你满意,你看怎么样?郭店长边说边露出了神秘兮兮的表情。
冉佳仪由此也猜到了郭店长是要干什么?
郭店长想必是要送给某位贵人的,甚至这位贵人还能够影响到江安市的购物取向,可见对方身份着实不低。
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冉佳仪颇有自知之明,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没多少本事,不奢求能进入那些贵人的圈子,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的地盘就好。
郭店长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就按你说的办吧。
见对方这么信任自己,这么一批刺绣算起来也值不少钱了,郭店长的心里不由的暗暗升起了一丝感动来,心道自己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的,让对方多赚点钱才是真的。
两人达成了共识,将新式样的刺绣暂时放在了一边,这一次并不结账,至于老式样的那一批照旧被秀兰姐带到了柜台处对账。
-
这个事情定下来,郭店长明显有了其他的打算,着急想要带着刺绣出去的样子。
冉佳仪这边一结束,看着郭店长着急的样子,当即识趣得告辞了。
这一次收获的钱比不上前面几次,但是有了固定的过程,冉佳仪对这一批新式样的刺绣还是有几分信心的,加上郭店长的保证,这次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心情好了,冉佳仪就有了购物的欲。望。
兜里揣着钱票,手里挎着空篮子,冉佳仪兴致勃勃地往供销社的方向走去。
她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供销社了,主要是供销社的东西价格有点贵,偶尔来一次还行,总是来就十分令人心痛了且扎眼了,冉佳仪可没有忘记,自己对外界的形象还是一个穷苦的老母亲。
这次来可以说是大肆采购了一番,直将这次的收入花的七七八八,冉佳仪才离开了供销社,挎上重新满满当当的篮子急匆匆的去赶回县城的班车。
回到家里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冉佳仪一点点走进属于林家的院子里,隐约可见里面有微弱的灯光。
直到这时,冉佳仪原本兴奋的心情才略微缓和下来。
她本来没想去那么长时间的,但女人购物一激动起来,就容易忘记时间,才回来的这么晚。
家里大的孩子已经下乡的下乡、嫁人的家人,就剩下两个小的。
老四在月初的时候发挥超常考上了中专,至于老五则只是考上了高中。
在这个时候,中专可是要比高中学历强的多,大家的第一选择都是中专,因为中专是妥妥的包分配,而高中还得自己找门路才能找到工作,没有门路的,要么下乡、要么家里蹲。
冉佳仪她也没有想到,现在该是第一次两个孩子一起在家等黑夜,以前家里人多总是不害怕的,现在也不知道两个孩子在家里怎么样?
推开院门跨过昏暗的院子,冉佳仪直接来到了客厅。
刚才看到的点点星光,就是从客厅传出来的。
冉佳仪一打眼看去,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几盘菜,空气里传来饭菜淡淡的香味,很显然,这两个孩子已经如同过去一样把饭做好了,只是谁都没有开吃,显然等着她回来呢。
诺大的客厅里,两个小男孩小小的身影依偎在一起,在黑夜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孤单可怜。
冉佳仪难得有些不好意思,将手里的篮子放到一边,忙招呼两个孩子吃饭。
还没吃呢吧,我回来了,赶紧吃吧,别饿坏了身子。
老四老五简直是受宠若惊,虽然性子老实,但他们心里是记得以前母亲的态度很好,只是从某一天开始,母亲就突然变了,对他们不说多么坏吧,但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关怀备至的感觉。
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更小心的去做更多的活,已经很久没有享受到母亲这种关怀、心疼的语气了。
两个孩子被母亲温和的态度安抚住,之前的担心、害怕类似的情绪一下子就被驱散,原本没有感觉的胃部也隐约传来了几分饥饿感。
-
三人都饿坏了,随着冉佳仪的开动,接下来就是三人的大快朵颐。
四菜一汤,连带三大碗白米饭,被三人吃的光光。
酒足饭饱,三人都舒坦的仰倒在了椅子上,良久,三人才反应过来,该收拾碗筷的去收拾碗筷,该回屋的回屋。
自从家里三个孩子离开,家里的伙食明显上了一个档次,原本日日红薯糙米的林家,如今也能吃上不短时日的大白米饭了。
原因也很简单,冉佳仪基本没有补贴什么,对三个孩子放任自流。
也不知道是离开了才知道珍惜,还是真的惦记这份亲情,彼此来往的氛围反倒是比往日在家里时候还要亲近几分。
林建党和林建军甚至都学会了从乡下寄东西回来,虽说都是一些乡下的土特产,不值什么钱,可好歹是个心意,对此冉佳仪也没有亏待他们,每次有了东西过来,都会回去相等价值的东西,大多都是一些城里才有的生活用品。
时日久了,关系也似是回暖了一般。
倒是林建慧那边,自从结婚之后,也回来过几次,但每次待的时间都不长,说的话也不多,带的东西也就中规中矩,那拘谨的神色不像是回到了娘家,倒像是去什么陌生地方做客一般。
次数多了,两人心里都有些不舒服,林建慧也就自发减少了回来林家的次数。
上一次来,是说程家给她谋了一个临时工的岗位,说以后忙了就没时间来了,再后面果然就来的少了,但是每次提的东西反而多了起来,也叫人不知道怎么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