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娘,我饿了。
昨晚一夜春宵,今天早起还要收拾做饭,汪巧儿已是累极,没空搭理女儿的抱怨,顺口使唤道:凤儿,来,帮娘一起收拾下。
冉佳怡小眼珠子提溜转了下,也没有拒绝,而是转身就跑,边跑边说:娘,你等我,我刷牙洗脸后就来。
这洗漱的动作自也是慢悠悠的,冉佳怡注意着厨房的动静,终于在完全收拾好前回来。
汪巧儿见小女儿帮不上忙,微皱眉,到底没说什么。
利索的将昨天的剩菜剩饭热了一下,就去屋里喊当家的起床。
-----
想到昨天夫君迎新娘走了那么远的路,想必也是累坏了。
这么想着,汪巧儿的内心满是羞涩,原本她以为比自己大十岁还愿意娶自己的人一定不怎么样。
可完全没想到,这位虽然已经三十出头了,但因为在厂子里做工,比乡下干活的汉子显年轻多了,看着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
汪巧儿见了第一面,原先的忐忑就去了大半,余下大半就是对自己的质疑了。
她是年轻不假,可嫁了一回人、又带着个孩子,得亏钱家不嫌弃才能到县里做城里人。
心内告诉自己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能得罪了钱家人,汪巧儿动作轻柔的唤醒了新婚丈夫。
两人一起出来,那浓情蜜意的模样看的冉佳怡牙酸。
吃罢早晚,两人还有正事要做,那就是到钱家父母面前去敬茶。
钱桂生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大哥,下面有一个妹妹,父母跟着老大过,就把老二分了出来,钱桂生住的这一处还是钱爷爷的宅基地,当初分家出来自己建的房子。
这一趟除了敬茶之外,也要将一双儿女带回来,一家人团聚。
两人收拾齐整,带上了礼物就要出门,冉佳怡见自己又被忽略,立即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娘,你们去哪儿啊?小姑娘眼里包着一团泪,要掉不掉,像被抛弃的幼兽,惹人怜爱。
汪巧儿见到女儿,为难的看了一下身边的男人:你看,凤儿她......可要带过去给爹娘看看?
就是平常在大街上看到这样的小女孩,钱桂生都是要生出几分喜爱的,可这是继女,不要说喜爱,不厌恶都是好的。
但既然进了家门,还是要给爹娘看看的。
钱桂生点了头,拎着东西走在前面,汪巧儿连忙跟上,剩下一个人小腿短的冉佳怡在后面磨磨蹭蹭。
好在两家隔得不远,在冉佳怡感觉走的腿有点酸了,终于到了地方。
与钱家的小院子不同,钱爷爷家是住在筒子楼的,虽然地方小了点,可距离县中心更近,也更热闹些。
三人出来的早,到的时候钱爷爷家刚吃完早饭。
屋子不大人却不少,冉佳怡占着人小的优势,细细打量了一下屋内众人。
只见最中央是一对须发发白的老人,想必就是钱爷爷和钱奶奶。
其中钱奶奶的身边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是玉雪可爱的长相,冉佳怡猜测那是原主的便宜继兄和继姐。
再往下,是一对比钱桂生年纪大的中年夫妇,应当是钱家大儿子和大儿媳,两人身边是两个小男孩,在母亲的手臂中不安分的动来动去。
钱桂生和汪巧儿接过大嫂提前准备好的茶,直挺挺跪下给父母敬茶。
钱爷爷动作利落的接过小儿子的茶,喝了一口放下,钱奶奶却还是没有动静。
这停顿的时间有点长,汪巧儿不由自主将茶杯往上举了举,忍耐不住好奇略微抬眼,正好对上老太太那对精光四射的安静,唬了一跳。
钱奶奶见震慑住了新儿媳,这才接过茶,冷哼了一声,你既然进了我钱家的门,就要守我钱家的规矩,知道吗?
汪巧儿哪里见过这阵仗,小鸡啄米似的直点头。
钱奶奶看不上这小家子气,真是一点比不上前儿媳,你是后娘,这两孩子虽然不是你亲生的,可你嫁了进来,就要对两个孩子好,不然我钱家也容不得你,知道吗?
汪巧儿看看被婆婆拦在怀里的一对继子女,顺从的点点头:娘,我会照顾好两个孩子的。
钱奶奶这才满意喝了茶,给了改口费。
-----
钱桂生又带新媳妇认了大哥大嫂,才牵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孩子也是要改口喊妈的。
两个孩子脸上是显而易见的不情愿,对于这个后妈,他们没有一点好感,尽管爷奶和爹都说是娶进来照顾自己的人,可他们更信外公外婆那边的话,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
故而,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愿意改口。
钱桂生没想到两个孩子在新媳妇面前这么不给面子,有点下不来台,正要训斥几句,就被爱孙心切的钱奶奶拦住了。
干嘛呢你,这才第一天,孩子改口哪有那么快,好孩子,你们先叫阿姨。瞪了一眼儿子,哄了孙子孙女,钱奶奶又瞅向新儿媳,巧儿,孩子还小,你没有意见吧?
汪巧儿连忙摇了摇头,在两个孩子的阿姨中,还是给了改口费。
钱家似乎是觉得仪式结束,正要散开,自进来就当隐形人的冉佳怡不干了,她可也是要改口的一份子。
她倒也不怕,脚步缓缓却坚定的朝着自己亲妈走过来,迟疑喊道:娘。
小孩子的声音不大,却清脆极了,像极了枝头烦人的喜鹊,叫人不能忽视。
钱桂生这才想起这一出来,尴尬的跟爸妈介绍:爸妈,这是巧儿的女儿,叫玉凤。
钱奶奶对别人家的小孩没什么兴趣,尤其这小孩还是不在她预料中的。
原本一开始看中汪巧儿,钱奶奶是真没有想到,这人还能把女儿带上,这世道,别说农村往城里嫁,就是城里往农村嫁的女人也不敢带上前面的孩子。
可当时亲都已经提了、事情也传出去了,那田家两个老不死的就是硬塞过来人,不收两个孩子他们就不放人,钱家也只能认了这个孩子。
其实这也是汪巧儿在钱家一开始就没有商量好。
给她议亲的是她娘家嫂子,一开始就是想着打听打听,也没料到那么快,结果汪巧儿人还在田家呢,提亲的就上了汪家的门。
田家老两口年纪大了,唯一的儿子就留下这么一个女儿,他们自然疼,可再疼他们也没能力养好,见儿媳改嫁的是县城里的人家,才提出了这么个要求。
这事儿最后也说不上谁不厚道,只能说阴差阳错。
原主田玉凤是不知道这些的,但冉佳怡从旁观者的视角倒是看到这一出了。
其实叫冉佳怡说,若是原主留在田家说不定还好些,虽然老两口年纪大了,可真心疼爱原主,家里有十来亩地,就是租出去每年收点粮食,一家人也饿不死。
反而是到了钱家,外人看着都以为她享福了,实际内里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
钱家人没打算搭理这个小拖油瓶,女孩子嘛,给口饭饿不死就行了,还能帮家里干点活,亏也亏不了多少。
冉佳怡却没那么轻易放过他们,甜甜的对着钱桂生喊了声爹,又跟着钱家的称呼依次喊了爷爷、奶奶、伯伯、伯母。
被喊到的四人几乎是震惊的,没有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第一天就这么改口了。
只是,进了门说起来也是自家的孩子,又改了口,这改口费还是要给,看他们尴尬的样子,显然是没有准备这一份。
冉佳怡不再说话,只是静静看着他们,和其他四个孩子手中的红包。
钱家就是想装傻这会也装不下去了,钱大伯母瞅瞅公婆的脸色,悄悄退下了又拿了两个红包出来,好在这东西常备着,往里面塞两毛钱就行了。
只是,这四个就是八毛,自家孩子收到的却只有两个,这么一算自己还亏了两个呢,罗大伯母有些愤愤不平。
又想到以后小叔家三个孩子,逢年过节怎么看都是自家亏,脸色就更不好看了。
出去前收敛了神色,罗大伯母递了两个给钱奶奶,自己留了两个。
最后四个红包一起落到了冉佳怡的手里,冉佳怡一股脑揣进兜里,憨憨的笑着面对众人。
汪巧儿也是被这一连串的变故惊呆了,这会儿才回过神来,却也说不出刚才有什么不对,只疑心是不是田家老两口教的孩子。
人凑一起了,汪巧儿想了想,把女儿往前面一推,对着钱家两个孩子道:这是玉凤,以后就是你们的妹妹了,你们要做好朋友哦。
面容和煦、话音轻柔,活脱脱一副慈母模样,只是可惜了在两孩子眼中早就是大灰狼,吓得两个孩子天天后退,也没了一开始的嚣张。
冉佳怡又开始作妖,几步上千,就是喊:哥哥,姐姐,以后我们一起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