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田奶奶温柔抚摸着孙女的头,巧儿,我们老了可也不是瞎子,你是有什么顾虑吧,说出来看我们能不能棒棒你。
汪巧儿怎么好意思说出来钱家的小心思,那她这个亲妈成了什么。
见她一直这样,田爷爷也有点着急了。
巧儿,你跟我们直说吧,你能保证送凤儿去上学吧。
仿佛是很久之前了,那时候孙女才五岁,他们一家五口也曾经幻想过,等孙女年纪到了要送孙女去上学读书,甚至考大学。
那时候高考恢复才两年,很多人学习的劲头都很足,就跟雨后的春笋一般,生机勃发。
田家人也便看到了希望,希望小孙女有一天也能跟那些读书人一样考上大学、分配工作。
可等儿子死后,生存都成了问题,哪里有空去关心更多。
汪巧儿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老两口对视一眼,也有了盘算。
本来他们还觉得将孙女要回来不厚道,可要是孙女在儿媳手上不能去上学,那这个恶人他们当定了,总不能让孙女跟他们一样,在地里干一辈子农活吧。
想必儿子也是支持他们的吧。
田爷爷瞄了一眼老伴,这个恶人还是他来做吧。
巧儿,我们知道你也为难,实在不行的话,凤儿就回来跟我们一起吧。
汪巧儿有点听不明白这话里的意思了,什么叫回来跟他们一起。
女儿不就应该跟着自己嘛,这是汪巧儿坚信的,当年再嫁要不是田家先提,她也是要带着女儿一起走的。
让女儿一个人跟着两位老人,她实在不放心。
可现在,不过一年,对方就想要回女儿了吗?
汪巧儿面上神情几乎是一刹那就冷了下来,爹娘,你们说什么呢,凤儿怎么能在这小山村里过一辈子呢。
老两口一看也知道儿媳不愿意了,可你这不是不能送凤儿去上学吗,我们也不是逼你,都是为了孩子好,对不对。
再有道理汪巧儿也是听不进去的,孩子跟着我才叫好。
见从未红过脸的婆媳为了孙女争吵了起来,田爷爷也是头疼,看了看知道自己腰部的小孙女,心也坚硬了下来。
巧儿,凤儿书是肯定要读的,这些钱你拿着,要是做不到,你得让孩子回来。
汪巧儿不想答应,可这情况也容不得她不答应。
攥紧了手里的钱,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爹娘,你们放心吧,凤儿会去上学的。
说着牵着女儿的手就要走。
两边争执了这么久,天色都已经快黑,是得回去了。
汪巧儿想到钱家的晚饭肯定是来不及了,脑子却没有以前的着急,反而十分冷静。
-----
冉佳怡被亲妈拖走,也没有挣扎。
母女俩一路赶路,终于赶上了最后一班去县城的牛车,没惨到要走着回去。
回到钱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好在头顶的月亮还算给力,照亮了回家的路。
进了家门,不出意料,钱家的气氛阴沉的可怕。
往前这个点桌上早就已经开吃了,如今却连锅灶都是冷的。
厂子里累了一天,回家还没饭吃,习惯到家就开饭的钱桂生对此很不满意。
热心的邻居告诉了他妻子回乡的事情,钱桂生依旧很生气。
他也不自己去做饭,就这么在客厅等着,两个孩子本来一起等,可后来害怕就结伴回了房间。
整个院子就客厅的灯是亮着的,看起来确实有点渗人。
或许是在田家攒足胆,汪巧儿竟然也没在意他那冷脸,打过招呼自顾去了厨房忙活。
汪巧儿手艺熟练,没一会儿一桌饭菜新鲜出炉,只气氛依旧不怎么好。
钱桂生的脸色臭臭的,不悦极了:你下午去哪里了?
汪巧儿没敢把女儿离家出走的事情说出来,遮掩道:孩子她爷奶说好一阵没见了,我就带她回去一趟。
孩子爷奶自然指的妻子前夫家,钱桂生不太乐意提这家人,不在意哦了下。
汪巧儿低头吃饭,也不抬头继续:我今天跟孩子爷奶商量了下,还是要送凤儿去上学。
钱桂生这下就不能装作不在意了,凤儿还小,不着急呢。
汪巧儿听到这话瞄了一眼钱兰花这个继女,意思不言而喻,两个孩子一样,怎么一个就不着急了。
钱桂生也不觉尴尬,亲生的当然着急了,继女给一口饭吃就是他仁慈。
但这话也不能明说,委婉拒绝:家里三个孩子上学压力太大了,上学的话凤儿等明年吧。
这就是拖延书了,明年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当初丈夫在的时候他们不也商量过送孩子去上学的事情,如今早已物是人非。
汪巧儿知道他在担忧什么:孩子上学的费用她爷奶会出,你不用担心。
钱桂生仿佛被戳破了小心思的气球般瞬间瘪了,孩子爷奶愿意我也不拦着了,你看着办吧。
两人说话也没顾着现场的孩子,主要三人年纪都还小。
冉佳怡见自己能上学,开心的笑出了一口大白牙。
另两个孩子可就不乐意了,钱鹏飞到底年纪大点,不好意思为难小妹妹。
钱兰花就没有这个顾虑,当即不高兴起来:奶奶说了,你个小拖油瓶不准花我们家的钱。
还不等冉佳怡哭,汪巧儿就先怒气上头:这是你妹妹,什么小拖油瓶。
自觉有靠山的钱兰花也不怕她:奶奶说了,她就是小拖油瓶,就会花爸爸的钱,才不准她去上学。
冉佳怡刚才的笑脸转变成了嚎啕大哭,跟三观还不健全的小孩子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她现在就比谁的声音大。
我不是拖油瓶,呜呜呜,妈,我不是拖油瓶。
事实当然是冉佳怡的哭声大了,这尖利的哭声很快压过了钱兰花的大吵大闹,足以吵的在场的所有人脑壳抽疼。
-----
钱桂生被哭的手足无措,他示意汪巧儿上,汪巧儿倒是上了,就是跟他预想的不一样。
只见她将闺女抱在怀里,两母女一齐哭了起来,凄凄惨惨,好不可怜。
钱桂生顿觉自己就像逼良为娼的坏人,再看看气势嚣张的女儿,头痛不已:兰花,我们都是一家人,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钱兰花可不怕她爸,在钱家,是她爷奶第一,她爸得排在后面,更别说还有疼她的姥姥和两个舅舅。
我说哪里有错了,奶奶说了,我才是钱家人,她、还有她都是白吃饭的。
这下攻击范围就广了,汪巧儿本在密切关注着形势,闻言三分伤心也变成了十分。
她自认不是个大善人,对这个继女也没几分母爱,可到底照顾了一家三口一年多时间,怎么都不算个吃白饭的吧。
教训女儿结果牵扯出了老娘,钱桂生训不下去了,好了,饭还是你汪阿姨做的,堵不住你的嘴。
钱兰花气鼓鼓的饭也不吃了,转身就走,钱鹏飞跟在妹妹身后一起离开,表明了他的态度。
留下钱桂生面对两母女,更觉尴尬,巧儿,兰花还小不懂事,你多体谅着点。
汪巧儿垂下眸子不吭声,这明明是两个老不死的在孩子面前给她上眼药呢。
横竖没了吃饭的心情,汪巧儿抱着女儿回了房间,我带凤儿去休息会。
钱桂生看看饭桌上几乎完好的饭菜,又见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也是憋屈。
心里埋怨老娘净会添乱。
当初妻子去了,他一个人照顾家里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把两个孩子往老人那里送,每个月给点钱票。
家里一家子都有工作也有不好的地方。
全家除了几个孩子,就钱奶奶一个人早早办了退休,也是想着带孙子。
本来大房两个孩子,加上家里的家务活就够她折腾了,再来两个钱奶奶也受不住,这才张罗着给他找对象。
不能高,也就只能找了汪巧儿这么个低的。
本来这样就好好的了,可老娘自己带不过来孩子,还不叫这个家好过。
原本他一个大男人收拾,家里乱的跟垃圾场一样,一个月开不了两次火,可再娶之后,家里确实干净整洁了起来,下班回来也有热乎饭吃。
过了三年冷锅冷灶的日子,钱钱桂生对如今的生活还是满意的,妻子能照顾好家里,也算减轻了他的不少压力。
至于没有工作、还带了一个孩子,城里有工作的谁愿意找个二婚带孩子的,加上他顾虑老丈人家,汪巧儿这样的不算特别优秀也算及格了。
结果老娘就是见不得自己日子好过,一个劲折腾,早晚把这个家给折腾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