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什么,我不辞职。汪巧儿不用犹豫,直接拒绝了他。
  钱桂生实在不理解,家里不让她工作,不劳累那不更好吗,这是图啥啊。
  这么想他也就问了:这工作也赚不了几个钱,你非要干干嘛?
  汪巧儿也不跟他讲道理,直接扯了扯身上的新衣服,这是她在店里拿的员工价打折后也花了足足五块钱,要她没有工资,钱家愿意给她买吗?
  她又抬手给钱桂生闻了闻,那是雅霜的香气,她没工作的时候可享受不到这些。
  我自己赚的钱买的衣服、雅霜、点心,我不工作你给我买吗?
  钱桂生有些怔楞,这些他还真没有注意到。
  现在仔细想想,妻子好像嫁过来确实没有买过新衣服,更别提这些护肤品。
  钱桂生难得有些愧疚,是他这个当丈夫的没有尽到责任,可是以前他也不需要操心这些啊,想这些的时候,他却没有去想,上一任妻子自己有工作,他的工资也是交公的,人家可不需要他操心。
  现在嘛,听着妻子的诘问,钱桂生难得卡壳了。
  这他是说给买呢,还是不给买呢。
  给买吧,手里的钱就得减少,要是不同意,妻子工作就会忽视了家里。
  这个问题对于钱桂生来说可谓左右为难,可对汪巧儿来说,选择从来只有一个,她花也愿意花自己赚的钱。
  低头问人要钱的日子,她实在是过够了。
  --------------------
  第245章 第十四个世界
  汪巧儿的要求, 钱桂生最后还是没有答应,很简单,他觉得不值得, 乡下来的媳妇就是没有城里的金贵。
  或许是因为理亏, 接下来钱家的生活水平明显没有以前好, 钱桂生也因为心虚再也没有开口提过。
  两个孩子也渐渐习惯了有空就往奶奶家跑的日子,事实上,他们对这个后娘本就没多少感情, 现在人家没少他们吃、没少他们穿,就是出去说这后娘坏也站不住脚。
  也就一家子凑合这么过着了。
  钱家的变化,身在田家的冉佳怡不知道, 要是知道肯定得十分欣慰。
  前世不说是原主拖累了汪巧儿,还是汪巧儿带累了原主, 结果是两个人都没有好日子过, 尽在钱家那个泥滩子给人奉献去了。
  现在这样蛮,各顾各的,其实也挺好。
  随着汪巧儿的腰板子逐渐硬了起来,在三家关系处理的态度上变化也是十分明显。
  以前轻易从不回娘家和田家,也带不了什么礼物的人, 现在几乎一个月回一趟,每回都不空着手。
  这让冉佳怡颇有点担忧, 汪巧儿自己的日子总要过,给了别人她自己的就少了。
  这个问题她也跟汪巧儿谈过,可汪巧儿也不在意, 横竖她现在有吃有住, 自己赚的都是净赚。
  我也不指望在钱家存钱了, 索性都给它花了, 我落个过得舒坦。
  冉佳怡多少知道她的意思,除了担忧她外,存钱本来就有着风险。
  半路夫妻,夫妻财产的归属本就不好说,等日后时间一长,再是自己挣的钱也得是钱家集体的,人家哪管你是自己赚的、还是拿男人的。
  汪巧儿就是不乐意这点呢,至少花在自己和自己亲人的身上,总比以后便宜了钱家人要强。
  无奈的冉佳怡最后只得告诉了汪巧儿家里在做点小生意的事实,不然孤寡老人和她一个小人儿,很难叫人不担心。
  汪巧儿听了除了呆愣片刻,也没有别的反应。
  哦,这样也好,你们有个生计,我也放心。
  冉佳怡的本意是让她放心,当即道:娘,我们自己有钱,你不用给我们买那么多东西,你给我的钱我都存着,以后给你养老。
  汪巧儿的眼眶酸了酸,她也就是这段时间过得轻快,可这轻快也就只有眼前的,长远点来,老来没有儿孙在膝下,晚景定然凄凉。
  说来说去,汪巧儿就恨这钱家不是个东西。
  她也是后来听钱桂生说漏嘴才知道,人家压根就没想再生,为此甚至都去上了环,可见心有多狠了。
  说明白点,这就是赤裸裸的骗婚,她即使是二嫁,可只有一个女儿,也是想着再生一个儿子的。
  否则,她要是给田家生了个孙子,改嫁不改嫁还得二说呢。
  可不管事实怎样,木已成舟,汪巧儿再如何也不能自己去把婚离了,不然到时候还得搬出去住,多不划算呐。
  -----
  80年代往后的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风调雨顺的时间就走到了1988年。
  家家户户只要手脚勤快肯干的,不说顿顿吃肉,可至少绝对不会再饿肚子了。
  百姓们手上钱多了,也就更舍得花了,街上的生意肉眼可见的好。
  田家老两口从小本买卖的零嘴儿做起,这几年因为口味不错,与县城里几家杂货铺都约定了供货,虽然价格比自己卖低些,可也少辛苦了很多。
  在冉佳怡的不断劝说之下,两两口一门心思扑在生意上,田地里的活儿早就请别人干了。
  没有劳累的农活,加上吃得好睡得好,老两口这几年简直是越活越年轻了,按照田奶奶的话来说,她还指望将来还能给孙女带重孙女呢。
  冉佳怡对此就呵呵了,她一个小学生,离结婚还有很远很远的一段距离呢。
  至于汪巧儿,这几年间与钱家闹了不少矛盾,可始终不尴不尬的相处着,凑合着过。
  但这一年又有些不一样,汪巧儿当初找工作的那家店老板是个有难耐的,不仅在县里开了两家分店,现在还要去市里开分店。
  这一去了市里,这县里生意就顾不上,势必要提拔上来一个代理店长,汪巧儿就是这个时候入了她的眼。
  虽然不具备生意人的机敏聪慧,可胜在老实肯干、态度也好,在县城铺子里这几年工作期间攒下了不少的顾客源,撑起小县城的一家分店还是可以额。
  汪巧儿就这么在自己尚且懵里懵懂的时候新官上任了。
  人家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她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整个店里一团和气干业务,在校县城也算的上一号人物。
  相比较于汪巧儿的蜕变,钱桂生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倒不是他出了什么差错,而是大形势越发不好了。
  比起个人私营厂子的蒸蒸日上,国营厂子近几年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厂子里拿不到订单,赚不到钱,员工的工资福利也一降再降。
  钱桂生虽然是个高级技术员,可在厂子里连单子都接不到的时候,大家就都是吃干饭的,且因为技术工种工资福利好,作为吃干饭的时候也格外显眼。
  自从夏天接了几个单子,秋天开始厂子里几乎就没有接到什么单子,没有钱厂子领导也开始想各种辙儿。
  诸如给年纪大的办提前退休,就省去了一部分工资,至于退休金那也得等年纪到了,还有不愿意的,就让家里年纪小的来接班,高级工变成初级工,工资也就下来了。
  如钱桂生这般实在没办法的,厂子里没活儿的时候就干脆给放假,人家不管你放假干啥,可只要放假那就是不发工资的。
  钱桂生那叫一个发愁啊,本以为能端一辈子的铁饭碗,如今还不到老呢,就快面临下岗的窘境。
  作为一家之主,他要承担家里所有的开销,这几年上上下下都要花钱,虽然够花可也着实没存下来钱,这未来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尤其老大钱鹏飞,正是读书的年纪,要是读得好,指不定过几年就能去上大学。
  如今面对可能失业的未来,钱桂生难免就颓了,要是儿子到时候没钱上学,他悔也能悔死。
  -----
  这个时候的汪巧儿作为旁观者,不由得有几分庆幸。
  起初她嫁进来时,钱家不信任她,所以财政大权都在钱桂生手里,等过了几年,钱桂生愿意脱手、可汪巧儿却不愿意接了。
  两口子账分的清清楚楚,谁也不赖谁,多好啊。
  眼下可不就用上了,得亏钱一直在钱桂生自己受伤,但凡自己当初接了,这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在钱家为钱发愁的时候,汪巧儿捏着自己的存折笑的开怀。
  一开始每个月工资就二十确实不够花,可后来随着店里生意起来,他们这一批元老也跟着水涨船高,工资都翻了几番。
  到汪巧儿成为分店店长,一个月工资加上奖金都能一百多,比钱桂生挣的还多呢。
  要搁以前乡下,汪巧儿绝对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竟然能挣这么多钱,心内感慨新时代幸福的同时,悄咪。咪将自己兜里的钱藏得更好了。
  钱桂生一开始是没有打主意到妻子身上的,家里工资缺了好几个月,实在没有办法了,他第一个找的还是钱家的父母和兄嫂。
  钱家大房形势其实也不大好,老爷子早前退下把岗位给了大孙子,老大两口子厂子里也危险,好在家里以前有存款怎么都比二房要好得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